高淨值人群推動海外購房潮:歐美最受歡迎 投資亦有風險

購房 投資 外匯 租房 中證網 2017-04-13

領完年終獎後,在一家國企工作的林莉(化名)開始蠢蠢欲動,隨著2016年人民幣貶值浪潮的平緩,她擔心人民幣再次掀起跌潮,於是開始到處研究境外可投資標的,不過發現可投的少之又少。

原本香港保險是一條捷徑,可以通過刷銀聯卡,一次性換一大筆美元出境,但隨著2016年10月29日起,銀聯宣佈不再支持內地人在香港購買具有資本項目投資性質的人壽保險,這條捷徑徹底被封死,而林莉只有暫且把眼光投向其他標的。

作為一個一年只出國旅遊一兩次的人,林莉對海外的投資產品瞭解少之又少,缺乏投資經驗的她最終只能把眼光放在海外房產上,畢竟,對於在北京已擁有兩套房的她,看房產的眼光一直都很具有遠見。

實際上,像林莉一樣,打算出海購房,但卻並非自住的人不在少數。根據房天下發布的《2016中國人海外購房趨勢報告》,“資產配置,分散風險”是高淨值人群海外購房的主要目的,佔比達到了51.8%。

高淨值人群增加推動海外購房浪潮

隨著高淨值人士的不斷增加,對海外資產配置有需要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根據萊坊推出的2017年《財富報告》,2016年全球擁有淨資產3000萬美元或以上的超高淨值人士,同比上升6340名,總數達到19.35萬名。

萊坊的數據顯示,內地的超高淨值人士過去10年實際增幅達到281%,增幅排名全球第三,未來10年增幅也將達到140%。與全球的超高淨值人士類似,中國的超高淨值人士也在擔心潛在的資產價值下降、稅收增長、資本管控以及全球逐漸提高的利率。

實際上,早在2006年,中國人對美國房地產的投資已經開始加大,萊坊的數據顯示,在2006年,中國人對美國的房地產投資已經達到3億美元,2015年這一數據更達到300億美元,而在每5個投資美國房地產的外國人中,就有一個是中國人。

不過,這種海外購房浪潮在最近戛然而止。從3月份開始,銀聯卡對海外房產的限制突然收緊,香港的各家銀行機構都收到通知,正式停止內地客通過銀聯卡刷卡買港樓,而隨後銀聯旗下負責國際業務的銀聯國際回覆稱,目前銀聯對合作機構開展了銀聯卡的跨境大額可疑交易的調查,重申加強商戶管理的要求,並強調“一直以來”都不能將銀聯卡用於海外購房。

廣之旅海外諮詢服務有限公司海外投資中心總經理楊瑾對第一財經稱,自從3月份這條新聞發出以來,反而短期內刺激了此前有購置海外房產想法的客戶。

國人喜歡去哪裡買房

楊瑾稱,在諮詢的人中,“大部分人都集中火力在英國和美國,在英國的話,主要集中在曼徹斯特、利物浦等英國二線城市,而美國則集中在得州等地。”

根據萊坊的報告,大部分私人投資者鍾情投資歐洲,其中以英國和德國最受歡迎,主要原因是其市場規模比較大、靈活度比較高,以及所投資的機會比較高。

根據萊坊2017城市財富指數,最受超高淨值人士歡迎的前20個城市中,紐約、倫敦和香港位居前三位,而亞洲國家只有7個進了前20名。

經過多輪研究,林莉開始考慮英國的房產,由於過去英鎊貶值近20%,即便房產價值不變,光是英鎊已經跌到低位就足夠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在英國買房可動用槓桿,如果買新房,一個月之內僅需要支付10%的首付,在快要交房時支付剩下的15%首付,正式交房時付清所有餘款。

根據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協會RICS報告預計,未來5年,英國房租總體增幅會超過25%,而房價增幅則會達到20%,Nationwide建築協會預計,英國房價會有小幅增長,因為住房供應量依舊接近歷史最低水平。隨著供應量的減少,目前英國住房的自有率正處在30年以來的低位,在過去10年中,個人租賃市場每個月新增1.75萬個租房需求,租戶數量超過了2000萬。有專家預測,在英國,20至39歲的人群中,有接近60%的人會租房到2025年。

根據英國土地註冊處數據,2010年至2015年,英國的租金回報率最高的是曼徹斯特,以6.02%位居高位,中部城市利物浦和威爾士首府卡迪夫分別以5.16%和5.1%位列第二和第三。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