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人均住房面積40.8㎡?統計局:這個鍋我不背

購房 文章 建築 房產 齊屋網 2017-07-17

2017年7月6日,國家統計局在官網發佈了一篇題為《居民收入持續快增長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文章中提到,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40.8平方米。消息甫一發出,在網友中引起激烈討論,不少網友大呼:“自己給祖國拖後腿了。”

從央廣網獲悉,由於該話題不斷衍生,許多網友提出質疑“自己被平均”,國家統計局信息景氣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特借中國之聲表示“人均住房面積40.8平方米為平均數,為不同統計指標的應用問題,需要理性去分析”。

根據不同收入國家居住水平的劃分標準:低收入國家人均住房建築面積8㎡;中低收入國家為17.6㎡;中等收入國家為20.1㎡;中高收入國家為29.3㎡;高收入國家為46.6㎡。如此看來,當前我國的人均住房面積已逼近高收入國家的水平。

武漢人均住房面積40.8㎡?統計局:這個鍋我不背

但事實真的如此?恐怕網友們的吐槽也未必空穴來風。其實,諸如此類的問題,也存在於武漢房地產市場裡。據億房網數據,2017年6月光谷東新房成交均價10303.78元/平,蔡甸新房成交均價6067.79元/平,漢南新房成交均價4725.13元/平。這組數據看下來,似乎剛需拿著50w首付就能在武漢買到房,然而現實是,譬如位於蔡甸的中法生態城房價已過萬元,這些早已不再是個案。

今年的武漢房地產市場用“套路”來形容毫不為過。全款買房、高價認籌等花式吸金把戲層出不窮,包括像茶水費等一些灰色地帶也仍舊存在,諸如此類都加重了剛需的置業門檻。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當市場需求大大超過供給,就會存在超額費用抬高市價情況的出現,而武漢已基本淪為了賣方市場。

武漢人均住房面積40.8㎡?統計局:這個鍋我不背

近年來,得益於主城區土地枯竭與限購的威力而不斷溢出的購房需求,都湧入了諸如蔡甸、漢南等不限購區域,光谷東由於高新產業聚集積累了許多剛性需求,因此,這三個熱門片區代表的任何風吹草動在購房群裡都能激起千層浪。

上月底,漢南某項目加推再日光,開發商連說三次對不起的圖刷爆了朋友圈,該項目推出七區B1#、八區B1#高層建面約116—130平非毛坯房源,約334套房源,均價約7900元/平(含精裝修1980元/平)。

無獨有偶,5月中旬,蔡甸某項目開盤,均價約6494元/平,未採取集中搖號的形式,可直接現場選房,但條件是首付款須一次性付清50w(其中選房先交30w,剩餘20w需在三天內付清)。然而該項目本次開盤只拋出200套房源,就已有幾千人認籌,買到房的機率與買彩票中獎的機率不相上下。

武漢人均住房面積40.8㎡?統計局:這個鍋我不背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這個買房還需拼手速的年代,人均住房面積40.8㎡與剛需拿著50w首付就能在武漢買房的話題相類似,假命題並不能使購房群體信服。武漢樓市火爆了相當一段時間,中心城區供應關係緊張,使得“一房難求”真實存在,譬如三環外東西湖等片區房價異軍突起,剛需買房舉步維艱。

據統計,武漢市二季度預計上市40個項目,三環內樓盤為14個,而三環外片區達26個。目前的市場情況恰恰說明了武漢樓市供應已逐漸向三環外傾斜,足以肯定的是,在未來,遠程區將在武漢樓市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武漢人均住房面積40.8㎡?統計局:這個鍋我不背

2017年5月5日,武漢市國土局公佈了2017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其中提到,2017年,武漢市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方面,全市住宅用地供應量18800畝,其中商品住房用地16910畝。在住宅用地區域分佈佔比上,本市級(中心城區)供應量為6050畝,開發區和新城區住宅用地供應量為12750畝。數據顯示,中心城區住宅用地的供應量將不足開發區與遠城區的一半。

中心城區的土地資源枯竭已是不爭的事實,依據土地供應情況推斷,在兩年後,武漢樓市重點向三環外蔓延是大勢所趨。隨著武漢區域價值的整體提升,在不遠的未來,剛需們想在武漢買房將付出更大努力。

文章來源武漢樓市直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