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信房價只漲不跌,當年搶的房子跌了100萬!首付已沒了蹤影!

購房 經濟 投資 風投 房產 劉磊房產評論 2018-11-30


輕信房價只漲不跌,當年搶的房子跌了100萬!首付已沒了蹤影!

房價只漲不跌,估計是大部分國人對於房地產市場的認識。也有人會說,即便是下行,也不過是漲100跌50的遊戲,房價一直漲,買房就是賺。如此小看房地產投資,勢必要吃虧。這一輪房價漲勢過去後,我們就會看到,大浪之中,誰在裸泳。

房價過高,背後是高槓杆、高負債的支撐;而過高的負債對於經濟運行,無疑是有害的。但債務已經成為既成事實,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採取的是債務出清的策略,要麼還錢、要麼交房;但這在中國當下的環境,顯然是不太妥當的,尤其是涉及廣泛的民生問題,負債率問題等等。

輕信房價只漲不跌,當年搶的房子跌了100萬!首付已沒了蹤影!

眾所周知,房地產市場化剛剛開始時,是富人加槓桿,窮人求穩妥;如今窮人發現槓桿確實好用,加之資產價格過高,也都紛紛加入了槓桿大軍中。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一旦收緊槓桿、資產價格下行,這些後來者償債能力不足,連緩衝的機會都沒有,直接撲街。所以,就近兩年來看,房價不會出現整體性的下行,目的還是保證社會穩定。

但這並不代表,房價不會出現腰斬或閃崩。注意我們預判的是不會出現“整體性下行”,而並不代表某個區域,或者某個樓盤不會下行。

輕信房價只漲不跌,當年搶的房子跌了100萬!首付已沒了蹤影!

如果一個地方既沒有持續的人口流入,也沒有自身的經濟基礎,全都是靠炒作推高的房價,那麼當下進入調整期時,這些地方就會首當其衝迎來一波降價潮。比如燕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案例一:2017年3月,孫女士覺得燕郊市場已經成熟了,在觀望了一段時間後,從東北打著“飛的”直奔燕郊買房,當時連飯都顧不上吃,就去定了房——因為一頓飯的工夫,房價就可以上漲5萬。如今,當年300萬的房子,現在跌到200萬,每月萬元的月供讓她非常苦惱;而現在如果棄房,加上按揭的利息,可以說連首付都賠了進去。

輕信房價只漲不跌,當年搶的房子跌了100萬!首付已沒了蹤影!

案例二:2018年初,王先生看到環京樓市已經下跌了一輪,決定抄底。當時樓市單價2.2萬。截至目前,該房產價格縮水三成。由於經濟形勢不好,王先生和妻子準備換工作,面臨斷供危機。最終,他低價售出該房產,虧損20萬首付和一年月供。

燕郊當年被熱捧,完全是由於其雖然地緣上離北京還算近,但政策上歸屬河北,不限購吸引了想在北京買房又沒有資格的人,漸漸就掀起了投資熱。然而,燕郊本身並沒有持續吸引資金流入的能力,因此,炒房客離場是必然結果,一批人無疑成了“接盤俠”。

輕信房價只漲不跌,當年搶的房子跌了100萬!首付已沒了蹤影!

而且,從資本類型上看,房地產屬於非生產資本。如果過多的資金流入到這個領域,無疑既抑制了生產,又抑制了消費;短期內確實可以刺激經濟,拉動GDP,但長遠看並不是有效的發展經濟的手段。所以說,要想把過多的資金從房地產中擠出去,就要破除“房價只漲不跌”的迷信。尤其是房地產經過了高速的、粗獷的發展之後,未來將轉向更為專業、更為精細的發展方式。未來肯定要淘汰一批不合格的項目。

此外,算一下也知道,房價即便微跌,對於高槓杆的投資者也是巨量損失。今天房價下跌50%,需要未來上漲100%才能補回來。哪怕下跌20%,對於投資者都是災難性的。通過貸款購房,一旦房價下跌20%是帶有槓桿的下跌,負債也加速增加啦,僅僅是20%的下跌,可以把過去幾年上漲的100%的利潤都抹平。

綜上,看清趨勢的人,才知道哪裡是窪地,哪裡是陷阱,什麼資產不能碰;而現在的大趨勢就是房地產的拉動效應幾乎已經用盡,謀求新的增長點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任務。這個過程中,房地產資產價格波動也是正常的。對於真正的投資人,他們明白,風險永遠是最先安置的策略之一,放棄房價只漲不跌的幻想,則是投資人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本文原創,作者劉磊,福布斯金融理財師評審委員、遠見財訊特邀地產評論員,《房產投資鍊金術》課程導師,多家媒體房地產專欄作者、作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