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札記:天津土地市場“競自持”常態化 房企未來怎麼走

購房 租房 投資 好未來 樂居買房 2017-04-30

橫空出世的“競自持”

“競自持”,一個在2017年之前從未在天津土地拍賣史上出現過的字眼,卻在4月份的土地拍賣中頻頻出現。

4月6日上午,隨著榮盛自持2.7萬平米拍得團泊西一宗地塊,天津首宗“競自持”地塊誕生;4月19日下午,團泊東和北閘口鎮三宗地塊被融信、禹洲分食,這三宗均觸發“競自持”模式;好戲才剛剛開始,4月28日,位於張家窩的一宗宅地,被融僑以自持6.9萬平米獲得,不可出售的住宅面積高達35%。整個4月,天津土拍市場的主題就是“競自持”,不得不說,隨著4月結束,天津土地拍賣“競自持”已進入常態化。

天津5宗“競自持”地塊自持面積及佔比

地產札記:天津土地市場“競自持”常態化 房企未來怎麼走

4月28日張家窩出讓現場 兩房企同時舉牌

關於“競自持”,雖然已經被圈內熟知,但小編在每次地塊拍賣直播中,總有一些網友甚至是業內的同仁依然不很明白“競自持”為何物。在這裡,樂居君再簡單普及一下“競自持”的概念。

“競自持”是指在地塊設置最高限價的基礎上,當競買房企報價達到最高限價時,不再以“熔斷”中止地塊出讓,而是轉為開發商競報自持規劃商業建築面積。當競報自持商業也達上限時,改為競報自持規劃住房建築面積。而未來房企自持住宅體量需以租賃方式自持經營,不得辦理銷售許可,不得分割轉讓、分割抵押。這是繼熔斷、搖號後,天津針對土地競價達到最高限價情況時提出的第三種調控手段。

說到這裡,有人大概會問了:為何要設置“競自持”?動動腦子就會知道,因為天津土地市場太火了!2017年天津乃至全國很多城市樓市火熱,樓盤大幅走量,一方面房企賺錢了,手裡有資本;另一方面,房子賣了那麼多,手裡沒貨了,需要“補倉”。所以房企拿地熱情很高,動不動就“熔斷”,如果一直“熔斷”下去,誰都甭想拿地。沒有地,還談什麼供給,到時候供求關係會更失調。基於此,“競自持”這種調控手段便應運而生了。

“競自持”莫衷一是 幾家歡喜幾家愁

但從“競自持”一面世,業內的看法便莫衷一是,有人叫好,有人不以為然。

方圓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鄧浩志認為,新規符合此前住建部對嚴控地價的指導意見,從多個層面控制高價土地的出現。

但天津商業大學城鄉建設所副所長王偉不看好這種調控手段,他認為這種競拍機制看似抑制土地價格,實則設計極其不合理,簡單模仿北京的方式,但很可惜天津的地並不像北京那麼搶手,並不是所有的開發商都會接受苛刻的遊戲規則的。如此苛刻條件,會嚇走了一些大的開發商,反而讓一些本土開發商漁翁得利。

同時,他還說:“在如此高的房價區間,沒有企業願意自持物業,這樣面臨的財務風險極其大。天津與北京區別很大,競自持只是相關管理部門理想化的一種設想罷了,誰會去自持郊區的商業?你這邊條件苛刻了,自然錢會流向條件好的地方”。

然而,事實卻狠狠迴應了王偉,僅僅是4月,天津就出讓了5宗“競自持”地塊,而且這5宗地塊均在郊區。其實相比於市中心,郊區地價相對較低,房企自持成本也較低。

其實說到“競自持”,我們必須談一下與其利益相關的三個群體:房企、購房者、租房者。

對於房企,“自持會增大項目的財務成本,收益大幅下降”,華南城市研究院副院長許學鋒認為,大型房企手中擁有的籌碼更多,賭得起。

一些房企也表示,自持,只租不售,那麼跟投收益也會大幅下降,企業在拿地時可能就會比較保守。

然而,總有一些樂觀的房企,與廣州等一線城市不同,天津沒有“競保障房”,“相比把大面積的安置房無償移交給政府,雖然不能銷售變現,但好歹產權還是歸自己所有的”。更有房企員工開始暗自高興:“說不定以後在房企上班能搞套宿舍。”

對於購房者,“競自持”的本意是為了抑制地價、房價過快增長,但事實真能如願嗎?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自持”的本質即租賃,也明確了不得銷售的政策導向。“這對於購房者也許不是個好消息,因為開發商自持的物業只能對接基金市場,或以轉讓股權的方式出讓,不能單獨售賣給購房者,接手的公司也只能做租賃市場。這樣一來,市場上的一手可售房源變少了。”

方圓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鄧浩志也認為,雖然“競自持”表面上抑制了地價,但同時生成可銷售住宅的量減少,對解決市場供求關係反而是不利的,也不利於控制房價。同時他認為,表面上抑制了高地價,但其實高樓面價還是存在的,因為開發商會把自持的成本從可售的那部分住宅上賺回來。所以他對這樣的政策對抑制高地價、高房價的作用存在質疑。

“政府本身是希望增加可售住宅的供應量,同時通過限價拉低均價,從而降低預期。但如果都競成100%自持的話,那麼先前的目的就沒有達到。”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同時指出,這種土地出讓的政策應該是階段性的,會根據企業競地的情況有所調整。

如果說房企和購房者對於“競自持”手段還保留意見,那麼租房者應該會比較欣慰。“對買不起房或無名額的外地人士來說,則可能是個福音。”合富研究院顧問黎文江表示,這一政策會促進租賃市場的發展,可供出租的高質量房源會增加。

事實上,競投企業自持商品住房的面積,將增加城市的租賃住房供給,這也將滿足不同層次自住性的住房需求,特別是保障以居住為目的的住房需求。

房企的博弈 自持地塊如何開發

說了那麼多,不管業內對“競自持”有何看法,這些地塊終究要進行開發的。如何開發利用,或許才是拿地房企最關心的問題。

北京出臺“競自持”調控手段較早,不妨參考一下。萬科北京區域首席執行官劉肖曾提出以眾籌來破局,即建立一個眾籌平臺,萬科負責眾籌項目的開發建設和後期運營管理,參與眾籌企業負責投資,同時向萬科提交相應的運營費用;項目的租金由企業決定,由眾籌平臺直接返回給企業。

但該方案引發了市場諸多質疑,對於參與眾籌的企業而言,如何計算成本、如何計稅、如何對增值紅利分成?

此外,起初,一些房企想鑽空子,某房企高管就私下表示,“本來也考慮變通一下,拿地後採用‘以租代售’的方式變相銷售,即與對(買)方簽下幾十年的租約,一次性收取所謂的租金,表面上看是出租,實際類似於銷售”。

但房企能想到的,政府也能想到。北京、杭州等城市相繼出臺了《關於本市企業自持商品住房租賃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提出對外出租單次租期不得超過10年,企業將自持商品房屋“以租代售”或通過其他方式變相銷售,將被納入“黑名單”,國土部門據此取消相關企業後續參與本市土地招拍掛資格。

看來相關部門是鐵了心的打擊投機取巧的行為。而且即使做長租公寓,“單算持有租金肯定支撐不了地價”。難道拿地房企就沒有別的出路了嗎?看了下面的話,或許我們可以得到啟發。

目前,比較中肯的想法是盤活存量物業、運營好自持物業。同策諮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認為,持有型物業可以做抵押套現,本身可以盤活解決企業投資壓力,而且現在很多已經在試行的持有型項目都爭取了稅收減免政策,這部分政策補貼也可以對衝資金壓力。

部分房企希望介入政府人才公寓和安置房項目中,“如果這些安置房的運營單位能提早和開發單位,就後期的租房管理進行溝通,未來對這些物業指標也能得到更高的利用。”廣州泊寓總經理張成皓說。

天津的“競自持”才剛剛開始,可能這些房企還沒有規劃好未來如何利用,但“先把地拿到手,再慢慢尋找騰挪辦法,以時間換空間;還可以通過嫁接第三方資源實現創新合作。”另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關於“競自持”對於抑制地價、房價的作用,我們尚待考究,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它確實會滿足不同層次自主性住房的需求,有利於平穩租賃市場。至於房企開發利用的問題,相信未來房企會研究更有利的方案,或許過兩年政策有變呢?再或許過兩年貨幣貶值、房價上漲,彌補了今天房企“競自持”那部分的成本呢?一切皆有可能,吃瓜群眾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