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逆襲:這位心理學家在獄中頓悟的道理,幫你解決職場焦慮!

工作這一年 PowerPoint 電腦 第二次世界大戰 面試 小採職場話新知 2019-04-07

如果被關在一個只有5平米的黑暗房間裡15天,你將如何應對?

一般人的反應,都是徹底崩潰。

這正是奧克多·弗蘭克爾在死亡集中營的真實遭遇,而他最終安然無恙地獲得了自由。

弗蘭克爾是一名猶太人,同時也是一名心理學家。 二戰期間,弗蘭克爾和家人被納粹關進了死亡集中營。他眼睜睜看著至親在納粹的折磨下相繼死去,自己也在殘酷的刑罰中痛不欲生。即使僥倖活下來,也被長期關在狹小暗無天日的囚室裡。

職場逆襲:這位心理學家在獄中頓悟的道理,幫你解決職場焦慮!

被囚禁的只是身體

但他並沒有因此崩潰,而是創造出一套“積極行動理論”。依靠回憶和想象離開集中營後的美好生活,逐漸修煉出超脫身體禁錮的精神力量,最終不僅他自己重獲了自由,還感化了獄友和獄卒,幫助他們在苦難中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作為現代職場人,雖然不會遭遇弗蘭克爾這樣的極端困境。但在職場中,我們同樣會遇到各種影響心態的問題。同事之間互相推卸責任、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被誤解、甚至因為客觀原因拖延工作進度,而不得不捱罵和扣獎金。

我們經常會為此煩躁不安,甚至消極怠工,過得痛苦不堪。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在職場上一路下行。

也許你也希望自己不要被這些壞遭遇影響情緒,但做到又似乎太難。

那麼弗蘭克爾的“積極行動理論”是怎麼回事?我們又該如何運用它來走出職場困境呢?

職場逆襲:這位心理學家在獄中頓悟的道理,幫你解決職場焦慮!

職場困境,令人焦慮

首先,什麼是積極行動理論?

就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主動營造最有利於自身發展的環境。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在外界刺激下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反應,同時按照自己的價值觀行事,絕不受外界刺激的影響。

比如我們正在做一個幾百頁的PPT,做了一大半,突然電腦黑屏了。但是這個PPT今天之內必須上交。一般人此刻都會憤怒崩潰,陷入極端的挫敗情緒中。

但積極主動的人,會冷靜地即刻行動。先找人來修電腦,規劃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然後及時向上級領導彙報,並立刻投入到補救工作中,儘自己所能挽回一切損失。

被外界環境控制情緒和心態的人,在遭遇挫折時都會表現得很消極,並且容易衝動行事。而積極主動的人更理智,他們會冷靜地化解難題,甚至是越挫越勇。

弗蘭克爾曾經指出,積極主動的人都擁有一種最重要的價值觀,叫做態度價值觀。說的就是,人在逆境中時,更容易被激發潛能,從而帶來思維模式的大轉變,用全新的方式去看待這個世界和自己的人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徹大悟”。所以他們對逆境都毫不畏懼,並能從挫折中學到更多道理。

那麼說了這麼多,究竟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成為積極主動的人呢?

職場逆襲:這位心理學家在獄中頓悟的道理,幫你解決職場焦慮!

積極主動,才能成功

讓自己積極主動的三種有效方式

1.化被動為主動

甘於被動的人,更容易受制於人和外界環境。他們面對現實的困境束手無策,只能怨天尤人,情緒和心態都受到外界牽扯。積極主動的人則更善於行動,為自己爭取最多的利益。

比如很多人在求職時,找工作的方法都是網絡海投,或者去招聘會上像發廣告一樣遞簡歷,殊不知這樣找到好工作的機會微乎其微,等上門的招聘公司一般都很缺人。所以這樣得來的崗位,要麼和自己的專業不夠匹配,要麼職位缺陷比較大。草率選擇工作的結果就是,不斷草率跳槽,心態和職場路也會大受影響。

真正想要獲得一份好工作,首先應該從各種渠道瞭解行業狀態。在篩選出心儀的公司之後,再去了解該公司的主要業務,以及它們現在正面臨的問題,然後針對這些問題,在面試時證明自己可以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這才是有針對性地推銷自己,主動爭取更好機會的辦法。

積極主動的人,在面對問題時,也會焦慮。但他們有清晰的行動目標,並專注去實現它,儘自己所能去改變現狀,而不是消極等待。

2.聆聽自己的語言

消極情緒總是會趁我們不注意就出現,有效避免消極的一個辦法就是注意聆聽自己說的話。

比如“她怎麼那麼差勁?總是影響我!”,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做的不好是因為被別人影響,而與自己無關。這樣就會讓我們一味地埋怨他人,做不到積極改變。

消極的語言通常都帶著一股“沒辦法了”的味道,言外之意就是自己已經無能為力了。這種思維定式其實是在推卸責任,這樣自己就不用再去行動和努力。

當注意到自己出現這種消極語言時,我們可以嘗試問問自己“我還能做些什麼?”來改變當下的局面

職場逆襲:這位心理學家在獄中頓悟的道理,幫你解決職場焦慮!

3.將關注焦點放在影響圈內

“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認為,當一件事情發生時,可以分為直接控制、間接控制以及不可控制三種類型。

可直接和間接控制的事情就在我們的影響圈內,是我們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的事情。

比如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情緒、心態,屬於直接控制的範圍;和其他同事相處時,如果選擇好好相處,就有助於我們的事業發展,這屬於間接控制的範圍。

不可控制的範圍則屬於客觀環境,比如因為天氣原因延誤飛機,不能按時出差;因為電腦壞掉丟失重要文件等等。這些都是無法控制的意外狀況。

如果因為不可控制的意外發生而感到沮喪鬱悶,就是將自己的關注焦點放在了影響圈外。而對於影響圈內可控制的事情,我們卻沒有及時去做。這樣放錯關注焦點的時間久了,我們的影響圈就會逐漸縮小。比如不關注自身的能力提升,不注重和領導、同事的人際關係,那麼自身的業務能力和口碑自然就會下降。

所以我們在工作中,要首先了解自己的影響圈。把關注點放在這些事情上,久而久之,影響力才會越來越大。而對於那些不可控制的意外和已成定局的過去,則根本不用去在意。

所以,為了更好地發展職場之路,一定要學會做一個積極主動的人。主動了解資訊,謀得更多發展機會。學會化被動為主動,用理智行動來扭轉局面。時刻注意自己的消極語言,來避免出現消極的心態。將關注點放在自己的影響圈內,對不可控制的事情置之不理,專注完成可改變的部分,我們的職場之路才會越走越寬。

正如史蒂芬·柯維說過的那句話:

個人行為取決於自身的抉擇,而不是外在的環境,人類應該有營造有利的外在環境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