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狀元,公務員家庭最多,終於明白為啥都考公務員了?

公務員考試 高考 大學 教育 春風下的楊柳 春風下的楊柳 2017-08-04

2017年全國高考成績發佈後,澎湃新聞對全國31個省的40餘名高考狀元通過問卷形式進行了調查,問卷涉及家庭教育、學習心得、興趣愛好、戀愛觀等多方面。

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的2017年高考狀元中,父母為公務員的佔比最高,其中父親為公務員的家庭佔到了35%,母親為公務員的家庭佔22.5%,遠超其他行業。而在2015年和2016年,佔比最高是教師家庭。那為什麼公務員家庭更易出高考狀元呢?

2017高考狀元,公務員家庭最多,終於明白為啥都考公務員了?

首先,公務員家庭的父母學歷普遍偏高。根據國家公務員考試及各省公務員考試的招考公告,報考公務員都要求大專及以上學歷,在201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中,有90%以上的崗位,明確要求本科或者本科以上學歷。所以,父母是公務員,意味著父母的學歷普遍偏高,而父母學歷的高低,與孩子成績的好壞,也有一定的正相關聯繫。

2017高考狀元,公務員家庭最多,終於明白為啥都考公務員了?

同樣根據澎拜新聞的調查,受訪高考狀元中,有35%的同學父母為本科學歷,佔比最高;父母為碩士學歷的比例也佔到了10%,高考狀元父母的學歷有顯著上升趨勢。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父母學歷越高,孩子也越易成為高考狀元。

其次,公務員家庭的父母,時間相對寬鬆。在目前的社會形勢下,與其他行業相比,公務員的確有著工作相對輕鬆,工作與休息時間相對固定的諸多優點。這也讓父母能有更多精力和時間與孩子交流、關注孩子的學習,而父母的關注與交流,對於孩子的學習又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2017高考狀元,公務員家庭最多,終於明白為啥都考公務員了?

根據澎拜新聞的調查,受訪高考狀元中,有40%的同學與父母相處“像朋友一樣,時常交流自己的想法”,47.5%同學與父母“關係很好,但自己不會什麼話都告訴父母”。而在“父母對自己學習的干預程度”中,65%的同學選擇了“時常關心但不干涉”。所以父母對孩子學習進行適當的關注,以及與孩子的正常交流,對孩子學習很有幫助。而其他行業,在社會壓力下,很多父母疲於工作與加班,必然會影響與孩子的交流和對孩子學習的關注。

2017高考狀元,公務員家庭最多,終於明白為啥都考公務員了?

第三,公務員家庭的父母,社交關係較廣。在我國,公務員一般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他們的朋友圈,一般也都是以公務員居多,或者企業領導級別。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給孩子提供一個積極向上的導向。

當然上述三個原因,並非公務員家庭的孩子更易成為狀元的絕對因素,但更重要的還是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根據調查,72.5%的高考狀元認為,他們取得好成績最大的原因是“心態穩定”,還有67.5%的同學認為是“持之以恆的努力”。

2017高考狀元,公務員家庭最多,終於明白為啥都考公務員了?

在參與調查的40名高考狀元中,僅有6人來自農村,讓人不禁想起了北京市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的一番言論,“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的大學。你像我這種中產階級的孩子,衣食無憂的,而且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樣的大都市,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學子或者農村的孩子所享受不到的……現在的第一名都是這種家裡又好又厲害的這種。”難道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嗎?我認為並非如此。

2017高考狀元,公務員家庭最多,終於明白為啥都考公務員了?

高考狀元與家庭有一定關係,但並非是主要因素。在受訪出身“寒門”的高考狀元中,他們大都認為家庭出身產生的差距並非不可“彌補”。一位出身農村的文科狀元這樣認為:“在同一個學校裡面,平臺都是一樣的,家境上的區別就被弱化了。”在她看來,只要進入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老師教,自己學,就足夠了”。超級演說家的冠軍劉媛媛在《寒門貴子》中也曾這樣說: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英雄不問出處,家境不好並不會斬斷一個人成功的所有可能,即使你出身農村,照樣也可以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人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