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個人系公募“貧富不均”睿遠中庚大戰誰將笑傲

16家個人系公募“貧富不均”睿遠中庚大戰誰將笑傲

/張桔

編輯/長豔

作為業內首家全自然人持股的私轉公基金公司,凱石加入公募陣營的時間已經超過了兩年,但以今年首季末的排名來看,其在全部的134家公募中僅排在第122位。而實際在其所屬的個人系公募基金公司陣營中,這一現象較為普遍地存在:在目前的16家基金公司中,除去鵬揚的規模突破300億、泓德的規模突破250億、匯安的規模突破100億之外,其餘基金公司基本都在50億之下,廣受關注的睿遠和中庚首季末也僅在50億一線左右徘徊。

6月11日,凱石基金公告旗下的凱石淳行業精選混合連續4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如果情形再持續20個工作日,則這隻凱石旗下最早成立的公募產品恐將被清盤。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個人系公募目前還沒有發行過公募產品,因此也就暫時未納入排名中去;但是,從公司股東結構層面看,部分公司存在的問題已經浮出了水面:例如其中的明亞基金,股東中還包括了一傢俬募西藏厚元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公司成立迄今尚未發行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存疑。“需要警惕部分遲遲不發產品的個人系公募未來淪為殼公司的可能。”一位業內人士提醒記者。

個人系公募羽翼尚未豐滿

曾幾何時,銀行系、券商系、外資系、信託系成為公募基金公司中的幾大主流派別,但近幾年,個人系公募基金公司有漸趨增多之勢。究其原因,2014年6月13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大力推進證券投資基金行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鼓勵各類符合條件的主體申請公募基金管理牌照,支持專業人士持股。同年,首家個人系基金公司匯安成立。

隨後幾年,公募基金公司向個人型過渡成為時尚:除了直接成立新公司的模式外,“私轉公”公司中的凱石、鵬揚、博道也歸屬於此類,控股人分別為陳繼武、楊愛斌和莫泰山。

2018年全年,8家個人系公募得到了批覆;同時,根據證監會6月6日發佈的行政許可申請受理及審核情況公示,目前上報待成立的基金公司有39家。可以預見,今明兩年,個人系公募基金公司有望擴充超過20家。同時,公募明星奔私的勢頭或許會減緩,因為他們可以聯合自然人申請設立個人系公募了。

但個人系公募所面臨的問題也是林林總總,接受《紅週刊》記者採訪時,上海證券基金分析師楊晗指出,首先,個人系公募缺乏強大的股東背景,募集資金的難度更高;其次,個人的品牌效應如果沒有業績支持,則很難持續;再次,在品牌影響力不夠的劣勢下,如何通過差異化來提升競爭力也是一大課題。

記者也注意到,從現有的個人系公募基金公司來看,在頭部效應明顯的公募圈中,這一類基金公司似乎目前整體尚缺競爭力。例如最早成立的匯安基金,公司成立於2016年的4月25日,公司的主要股東全部為自然人,而其中兩大最主要的股東為何斌和秦軍。從兩人過往的履歷看,兩人雖然在公募從業經驗豐富,卻從來沒有出任過基金經理或者分管過投研。

今年首季,匯安基金的規模終於跨越了百億門檻,但彼時鵬揚和泓德的規模已經數倍於匯安;同時,在全部納入排名的134家公募基金公司中,匯安基金僅僅排在了第89位。從公司旗下的不同類型產品規模佔比來看,從首季末的數據來看,公司旗下單隻產品規模超過10億的僅有3只,三隻產品的合計規模約為70億,大約佔據了全部規模的三分之二;而剩餘的產品規模則頗為迷你,甚至多隻產品AC兩類份額合計的加總規模尚不足1億。

《紅週刊》記者採訪瞭解到,匯安基金旗下產品長期高度依賴機構客戶,在委外潮水退去、機構資金紛紛撤出後,這類產品則淪落成為迷你一族。Wind顯示,除去豐字頭系列產品外,匯安旗下的袖珍陣營甚至包括了滬深300指數增強、富時中國A50ETF等被動型產品。“當初藉助委外高潮實現了迅速換擋起步,但在委外潮退後,如何處置手中的一堆殼基金卻成為著實的難題,公司要向非機構化的路線迅速轉型。”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人士如是點評。

一個人能否撐起一座城?

深究個人系公募基金存在的問題,實際上首當其衝的一點就是明星級基金經理的缺失。

《紅週刊》記者整體梳理了全部的16家個人系公募基金公司,發現其中的明星大咖級的投資人物其實還是為數不少的: 除去上文提到的幾位外,匯安基金旗下如今有昔日嘉實的鄒唯,泓德基金旗下有昔日長盛的王克玉,東方阿爾法旗下有昔日大成的劉明,合煦智遠旗下有昔日景順長城的陳嘉平,而最晚成立的博遠基金也有昔日的固收大咖鐘鳴遠。

但是,就其中的權益類基金掌門人來看,或許是市場大環境的影響,或許是缺少了原先強有力的投研支持,轉換了公募平臺的明星大多難以保持原先的水準。例如東方阿爾法的劉明,這位昔日大成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如今是東方阿爾法基金的第一大股東和公司的總經理。

Wind顯示,東方阿爾法基金成立於2017年的7月4日,目前僅有東方阿爾法精選一隻混合型基金,同時基金經理由劉明本人親自擔任。該基金募集成立於2018年的2月8日,成立時的募集規模約為9.41億。

先從2018年的表現來看,去年年末,東方阿爾法精選混合A基金份額淨值為0.8211元,該類基金份額淨值增長率為-17.89%,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10.95%;同時,東方阿爾法精選混合C基金份額淨值為0.8175元,該類基金份額淨值增長率為-18.25%,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10.95%。也就是說,去年該基金的兩類份額均跑輸業績比較基準。

2019年開年迄今,東方阿爾法精選A的淨值增長率約為18.94%,東方阿爾法精選C的淨值增長率約為18.67%;而主動權益類中排名居首的產品,同期的淨值增長率則已經超過了50%。具體從最近一季財報的十大重倉股來看,實際上其選擇的標的2019年以來的漲幅皆有限:其中表現最好的三一重工的漲幅也不過在55%一線,而重倉股首位的正泰電器還出現了小幅的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2月迄今已經將近一年半的時間了,東方阿爾法旗下的第二隻產品尚遲遲不見蹤影,同時第二位基金經理暫時也還沒有著落。而《紅週刊》記者還注意到其中一個有趣的細節,或許也是由於人荒所致,劉明在公司剛成立時是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肖冰是公司的總經理;但在首隻產品發行時卻出現了角色互換,為了能親自掌舵東方阿爾法精選,劉明轉任了公司的總經理,肖冰則接任了公司的董事長,而這樣的事情在公募圈中也較為少見。

綜合《紅週刊》記者的採訪,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實際上大眾對個人系公募的認知存在誤區:這類公司大多處於成立初期,沒有業績優秀的老產品來證明投研能力,因此投資者在選擇時只能以股東實力作為參考標準;個人股東以前在業內的名氣越高,合夥人越資深,新公司似乎就更容易獲得認可。

50億規模的角力

當然,在一眾個人系公募基金公司中,就權益類產品的擁躉而言,實際上他們頗為關注的還是睿遠和中庚兩家,背後的原因自然是因為陳光明與丘棟榮兩位投資大咖坐鎮其中。

Wind顯示,睿遠目前的公募資產規模約為53.79億元,排在了第101位;而中庚目前的公募資產規模約為51.67億元,排在了第102位。睿遠目前似乎稍勝一籌,中庚兩隻產品的規模尚不及睿遠旗下唯一的公募產品。《紅週刊》瞭解,中庚基金馬上要發行第三隻權益類產品,但是目前的市場環境尚不及第二隻發行時的氛圍,因此雖然丘棟榮仍將掛帥,而產品的募集前景猶未可知。

當然首當其衝影響投資者信心的就是今年新成立的兩隻爆款基金的收益了。公開的數據顯示,睿遠成長價值A的最新淨值為0.9158元,自成立至今的淨值增長率為-8.42%;睿遠成長價值C的最新淨值為0.9150元,自成立至今的淨值增長率為-8.50%;當然,中庚小盤價值的情況也基本相仿,該產品的最新淨值為0.9091元,自成立至今的淨值增長率為-8.57%。

《紅週刊》也注意到,實際上中庚旗下的首隻產品今年表現亦平常:截至6月13日收盤,中庚價值領航開年迄今的淨值增長率僅為17.81%,在萬德719只同類基金中僅排在了第382位。從最近一季財報所披露的重倉股看,截至6月13日收盤,儘管十隻股票開年迄今悉數上漲,但是漲幅高度卻較為有限,其中漲幅最好的拓邦股份和雪榕生物也僅在40%一線。

當然,現在斷言兩家公司誰優誰劣為時尚早,畢竟就今年成立的兩隻爆款基金來說,目前產品還都處於封閉期,同時彼此之間也沒有拉開收益差距;需要考慮的一點是,睿遠成長價值的基金經理是傅鵬博和朱璘,陳光明並非一線親自掛帥;但中庚的三隻產品都將是丘棟榮一人掛帥,某種程度上丘棟榮實際是“以一敵三”。

綜上所述,“個人系公募在成立初期應儘量發揮股東優勢,比如銷售渠道的優勢、信託項目對接的優勢等等;但基金公司最終的發展還是要落到產品業績是否優秀上來,這才是其能否實現整體盈利和彎道超車的關鍵。”楊晗如是表示。

(本文已刊發於2019年6月15日出版的《紅週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