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讀的神話傳說:共工怒觸不周山,只是一次天文現象?

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中國上古一個神話傳說,與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並稱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話。

神話傳說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一段真實歷史。那麼,共工怒觸不周山的背後,又隱藏了什麼歷史真相?難道共工怒觸不周山的真相,真的只是一次天文現象?

被誤讀的神話傳說:共工怒觸不周山,只是一次天文現象?

眾所周知,對於遠古的神話故事,只要剔除誇張的部分,往往能夠還原一定的歷史真相。因此,共工與別人作戰(或祝融、或顓頊、或其他,古代文獻中的共工與誰作戰表述不一),傳統解讀為“部落戰爭”,或“爭奪霸權”。

但這一種解讀,卻無法解釋“不周山”的出現。共工“不勝而怒”時,為何偏偏要“怒觸不周山”,而非其他天下名山,不周山究竟有何特殊之處,以至於共工遷怒於它?

被誤讀的神話傳說:共工怒觸不周山,只是一次天文現象?

所謂不周山,因何命名,是不是與“周山”對立存在,如今不得而知,但從《山海經》、《淮南子》等文獻上看,不周山屬於“山形有缺”、“有山不合”,就是始終不能像圓圈那樣閉合起來的一座山。至於不周山的特殊之處,可以從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傳說得知:

(共工)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

一句“折天柱”,說明不周山是“天柱”。但《淮南子·地形訓》中,歷數了支撐天體的八方大山,不周山是西北的一座大山,為何共工要觸碰這一座山呢?沒法解釋。

被誤讀的神話傳說:共工怒觸不周山,只是一次天文現象?

其實,如果從天文角度來看,或許就能找到答案,而且更符合邏輯,也更具有說服力。

古人的天文觀,主要源自星相變化。然而,在古人看來,除了北極星之外(古人認為北極星固定不動),尤其四顆龍星(所謂四顆龍星,即春天的夔(kuí)龍,夏天的應龍,秋天的燭龍,冬天的相柳,每一顆龍星由很多星辰組成)會周天運行。但由於北極星的緣故,所以星辰運行就呈現出一個沒有閉合的圓周。

這一運動軌跡就變成了:星辰從東到西周天運行,但到了西北方向,就紛紛墜落,就好像到了終點,不再運行,此後整個冬天都見不到。因為古人認為北極星不動,自然就會缺了一環,變成了“不周”。

東漢班固解釋為不周就是不交之意,就說明了這一點,因為西、北這兩個方向無法互相連接。所以,不周山可能還有天文上的象徵意義。

被誤讀的神話傳說:共工怒觸不周山,只是一次天文現象?

可見,共工怒觸不周山,可能是秋冬之交的天文現象。當時,龍星來到西北方向,慢慢隱入西北群山之後時,龍星的角最先觸碰了群山(古人說的是怒觸,而不是怒撞),呈現出“怒觸不周山”的景象,然後就此徹底隱藏於西北群山之後,整個冬天都不再出現。

《淮南子·原道訓》:昔共工之力,觸不周之山,使地東南傾。與高辛爭為帝,遂潛於淵。

一句“遂潛於淵”,說的可能就是“隱藏於西北群山之後”。因此,所謂“觸不周山”,只是一個天文現象。

如果不周山是天文上的一座山,那麼就更容易解釋了,就是“龍星”來到西北,肯定會碰到這座天文意義上的不周山。

被誤讀的神話傳說:共工怒觸不周山,只是一次天文現象?

然而,這裡是“龍星角觸西北群山”,主角並非共工,為何有“共工怒觸不周山”?

筆者認為,當時秋冬之交,“龍星角觸西北群山”,共工與其他部落戰爭失敗,也恰逢一次天文災難,於是勝利者就將這一災難放在共工頭上,妖魔化共工,由於無法解釋這一場災難,久而久之以訛傳訛就成了“共工怒觸不周山”,才導致“折天柱,絕地維”。

如今,地質學家已經確認:5000餘年時,一顆彗星闖入地球,在中國北方上空爆炸,隕石雨降落地球的場景,與共工撞倒不周山之後的災難場景高度相似。

被誤讀的神話傳說:共工怒觸不周山,只是一次天文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秦漢之前,女媧補天和共工怒觸不周山是兩個獨立的傳說,兩者沒有因果前後關係。到了東漢時期,著有《論衡》的王充將共工觸山與女媧補天聯繫到一起,一下子女媧補天就成了一個救世神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