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

懷疑自己有高血壓、搞不清楚該怎麼吃藥……針對對高血壓的治療和用藥有疑問的患者,今天北京協和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郭瀟瀟來全面解答高血壓患者的經典“七連問”!

"

懷疑自己有高血壓、搞不清楚該怎麼吃藥……針對對高血壓的治療和用藥有疑問的患者,今天北京協和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郭瀟瀟來全面解答高血壓患者的經典“七連問”!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郭瀟瀟

北京協和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心內科主任助理,碩士生導師。

問題一

我是否患了高血壓?

老王最近總覺得頭暈暈沉沉的,好像帶了個“緊箍咒”。聽到這個情況,老伴立刻拿出電子血壓計給老王量起了血壓,結果顯示血壓是162/78mmHg。接下來的1周,老王每天自測血壓3次,結果都在150-160/70-80mmHg之間。於是,老王急忙來到心內科門診,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大夫,我是患了高血壓嗎?”大夫讓老王坐下休息了5分鐘,然後開始測量血壓,測完左上臂測右上臂,兩次測量值與老王在家的測量值相近。

初次血壓升高指第一次發現血壓達到高血壓診斷標準(即診室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如果血壓像老王這樣呈輕、中度升高(即收縮壓≥140mmHg而<18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而<110 mmHg),應在4周內選取不同日子重複測血壓至少2次,如果都達到了高血壓診斷標準,就可以確診高血壓。

有條件的,還可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或家庭血壓測量。通常家庭血壓的診斷閾值是135/85mmHg;動態血壓的診斷閾值是白天≥135/85mmHg或24小時平均值≥130/80mmHg。由此看來,老王可以確診是高血壓了。


"

懷疑自己有高血壓、搞不清楚該怎麼吃藥……針對對高血壓的治療和用藥有疑問的患者,今天北京協和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郭瀟瀟來全面解答高血壓患者的經典“七連問”!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郭瀟瀟

北京協和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心內科主任助理,碩士生導師。

問題一

我是否患了高血壓?

老王最近總覺得頭暈暈沉沉的,好像帶了個“緊箍咒”。聽到這個情況,老伴立刻拿出電子血壓計給老王量起了血壓,結果顯示血壓是162/78mmHg。接下來的1周,老王每天自測血壓3次,結果都在150-160/70-80mmHg之間。於是,老王急忙來到心內科門診,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大夫,我是患了高血壓嗎?”大夫讓老王坐下休息了5分鐘,然後開始測量血壓,測完左上臂測右上臂,兩次測量值與老王在家的測量值相近。

初次血壓升高指第一次發現血壓達到高血壓診斷標準(即診室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如果血壓像老王這樣呈輕、中度升高(即收縮壓≥140mmHg而<18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而<110 mmHg),應在4周內選取不同日子重複測血壓至少2次,如果都達到了高血壓診斷標準,就可以確診高血壓。

有條件的,還可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或家庭血壓測量。通常家庭血壓的診斷閾值是135/85mmHg;動態血壓的診斷閾值是白天≥135/85mmHg或24小時平均值≥130/80mmHg。由此看來,老王可以確診是高血壓了。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問題二

我為什麼會患高血壓?

老王今年剛過60歲,且自認為平時生活習慣挺好,面對高血壓的診斷,他疑惑地問大夫:“我為什麼會患高血壓呢?”

近幾年,我國高血壓患病率逐年增高,而高血壓常見的危險因素其實就潛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包括:高鹽飲食、肥胖超重、長期過量吸菸飲酒、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作息不規律等等。此外高血壓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


"

懷疑自己有高血壓、搞不清楚該怎麼吃藥……針對對高血壓的治療和用藥有疑問的患者,今天北京協和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郭瀟瀟來全面解答高血壓患者的經典“七連問”!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郭瀟瀟

北京協和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心內科主任助理,碩士生導師。

問題一

我是否患了高血壓?

老王最近總覺得頭暈暈沉沉的,好像帶了個“緊箍咒”。聽到這個情況,老伴立刻拿出電子血壓計給老王量起了血壓,結果顯示血壓是162/78mmHg。接下來的1周,老王每天自測血壓3次,結果都在150-160/70-80mmHg之間。於是,老王急忙來到心內科門診,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大夫,我是患了高血壓嗎?”大夫讓老王坐下休息了5分鐘,然後開始測量血壓,測完左上臂測右上臂,兩次測量值與老王在家的測量值相近。

初次血壓升高指第一次發現血壓達到高血壓診斷標準(即診室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如果血壓像老王這樣呈輕、中度升高(即收縮壓≥140mmHg而<18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而<110 mmHg),應在4周內選取不同日子重複測血壓至少2次,如果都達到了高血壓診斷標準,就可以確診高血壓。

有條件的,還可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或家庭血壓測量。通常家庭血壓的診斷閾值是135/85mmHg;動態血壓的診斷閾值是白天≥135/85mmHg或24小時平均值≥130/80mmHg。由此看來,老王可以確診是高血壓了。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問題二

我為什麼會患高血壓?

老王今年剛過60歲,且自認為平時生活習慣挺好,面對高血壓的診斷,他疑惑地問大夫:“我為什麼會患高血壓呢?”

近幾年,我國高血壓患病率逐年增高,而高血壓常見的危險因素其實就潛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包括:高鹽飲食、肥胖超重、長期過量吸菸飲酒、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作息不規律等等。此外高血壓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問題三

患高血壓一定要吃藥嗎?

老王被診斷為高血壓,心裡又沮喪又著急,便問醫生:“我是否要吃藥降壓呢?”醫生先仔細問了老王一些問題,又開了一些化驗檢查,其中有抽血化驗、大小便化驗、還有心電圖、各種血管和心臟的超聲檢查,甚至還讓他去眼科瞧瞧,老王有點想不通。

其實,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發現了血壓高,下一步要弄清楚幾件事:有沒有合併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有沒有造成其他器官損傷?損傷程度如何?患高血壓的同時,是否還有其他的臨床疾病(如腎臟病、糖尿病、外周血管病)?發生心腦血管事件(例如腦梗、腦出血、心梗)的風險有多高?搞清這些問題,不僅可以個體化制定降壓方案,還能綜合治療,以便降低今後發生心腦血管問題的風險。但如果就診時血壓顯著升高,並伴有明顯不適,應先服用降壓藥物,降低血壓後再完成上述檢查。


"

懷疑自己有高血壓、搞不清楚該怎麼吃藥……針對對高血壓的治療和用藥有疑問的患者,今天北京協和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郭瀟瀟來全面解答高血壓患者的經典“七連問”!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郭瀟瀟

北京協和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心內科主任助理,碩士生導師。

問題一

我是否患了高血壓?

老王最近總覺得頭暈暈沉沉的,好像帶了個“緊箍咒”。聽到這個情況,老伴立刻拿出電子血壓計給老王量起了血壓,結果顯示血壓是162/78mmHg。接下來的1周,老王每天自測血壓3次,結果都在150-160/70-80mmHg之間。於是,老王急忙來到心內科門診,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大夫,我是患了高血壓嗎?”大夫讓老王坐下休息了5分鐘,然後開始測量血壓,測完左上臂測右上臂,兩次測量值與老王在家的測量值相近。

初次血壓升高指第一次發現血壓達到高血壓診斷標準(即診室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如果血壓像老王這樣呈輕、中度升高(即收縮壓≥140mmHg而<18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而<110 mmHg),應在4周內選取不同日子重複測血壓至少2次,如果都達到了高血壓診斷標準,就可以確診高血壓。

有條件的,還可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或家庭血壓測量。通常家庭血壓的診斷閾值是135/85mmHg;動態血壓的診斷閾值是白天≥135/85mmHg或24小時平均值≥130/80mmHg。由此看來,老王可以確診是高血壓了。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問題二

我為什麼會患高血壓?

老王今年剛過60歲,且自認為平時生活習慣挺好,面對高血壓的診斷,他疑惑地問大夫:“我為什麼會患高血壓呢?”

近幾年,我國高血壓患病率逐年增高,而高血壓常見的危險因素其實就潛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包括:高鹽飲食、肥胖超重、長期過量吸菸飲酒、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作息不規律等等。此外高血壓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問題三

患高血壓一定要吃藥嗎?

老王被診斷為高血壓,心裡又沮喪又著急,便問醫生:“我是否要吃藥降壓呢?”醫生先仔細問了老王一些問題,又開了一些化驗檢查,其中有抽血化驗、大小便化驗、還有心電圖、各種血管和心臟的超聲檢查,甚至還讓他去眼科瞧瞧,老王有點想不通。

其實,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發現了血壓高,下一步要弄清楚幾件事:有沒有合併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有沒有造成其他器官損傷?損傷程度如何?患高血壓的同時,是否還有其他的臨床疾病(如腎臟病、糖尿病、外周血管病)?發生心腦血管事件(例如腦梗、腦出血、心梗)的風險有多高?搞清這些問題,不僅可以個體化制定降壓方案,還能綜合治療,以便降低今後發生心腦血管問題的風險。但如果就診時血壓顯著升高,並伴有明顯不適,應先服用降壓藥物,降低血壓後再完成上述檢查。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問題四

什麼時候該吃藥?

根據綜合評估,老王被劃為心血管風險高危人群。醫生建議立即開始用藥降壓治療,把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同時也跟老王介紹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比如減少鈉鹽攝入、不吸菸、不過量飲酒、減輕體重、適當增加運動、規律生活,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醫生常常會根據臨床情況不同,將患者劃分為心血管風險的低危、中危、高危和極高危。所有患者都應立即開始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是高危人群則要開始藥物治療,而中危患者可以隨訪觀察1個月,低危患者可以隨訪觀察3個月,如果血壓仍然較高,建議也開始服藥治療。


"

懷疑自己有高血壓、搞不清楚該怎麼吃藥……針對對高血壓的治療和用藥有疑問的患者,今天北京協和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郭瀟瀟來全面解答高血壓患者的經典“七連問”!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郭瀟瀟

北京協和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心內科主任助理,碩士生導師。

問題一

我是否患了高血壓?

老王最近總覺得頭暈暈沉沉的,好像帶了個“緊箍咒”。聽到這個情況,老伴立刻拿出電子血壓計給老王量起了血壓,結果顯示血壓是162/78mmHg。接下來的1周,老王每天自測血壓3次,結果都在150-160/70-80mmHg之間。於是,老王急忙來到心內科門診,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大夫,我是患了高血壓嗎?”大夫讓老王坐下休息了5分鐘,然後開始測量血壓,測完左上臂測右上臂,兩次測量值與老王在家的測量值相近。

初次血壓升高指第一次發現血壓達到高血壓診斷標準(即診室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如果血壓像老王這樣呈輕、中度升高(即收縮壓≥140mmHg而<18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而<110 mmHg),應在4周內選取不同日子重複測血壓至少2次,如果都達到了高血壓診斷標準,就可以確診高血壓。

有條件的,還可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或家庭血壓測量。通常家庭血壓的診斷閾值是135/85mmHg;動態血壓的診斷閾值是白天≥135/85mmHg或24小時平均值≥130/80mmHg。由此看來,老王可以確診是高血壓了。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問題二

我為什麼會患高血壓?

老王今年剛過60歲,且自認為平時生活習慣挺好,面對高血壓的診斷,他疑惑地問大夫:“我為什麼會患高血壓呢?”

近幾年,我國高血壓患病率逐年增高,而高血壓常見的危險因素其實就潛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包括:高鹽飲食、肥胖超重、長期過量吸菸飲酒、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作息不規律等等。此外高血壓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問題三

患高血壓一定要吃藥嗎?

老王被診斷為高血壓,心裡又沮喪又著急,便問醫生:“我是否要吃藥降壓呢?”醫生先仔細問了老王一些問題,又開了一些化驗檢查,其中有抽血化驗、大小便化驗、還有心電圖、各種血管和心臟的超聲檢查,甚至還讓他去眼科瞧瞧,老王有點想不通。

其實,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發現了血壓高,下一步要弄清楚幾件事:有沒有合併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有沒有造成其他器官損傷?損傷程度如何?患高血壓的同時,是否還有其他的臨床疾病(如腎臟病、糖尿病、外周血管病)?發生心腦血管事件(例如腦梗、腦出血、心梗)的風險有多高?搞清這些問題,不僅可以個體化制定降壓方案,還能綜合治療,以便降低今後發生心腦血管問題的風險。但如果就診時血壓顯著升高,並伴有明顯不適,應先服用降壓藥物,降低血壓後再完成上述檢查。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問題四

什麼時候該吃藥?

根據綜合評估,老王被劃為心血管風險高危人群。醫生建議立即開始用藥降壓治療,把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同時也跟老王介紹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比如減少鈉鹽攝入、不吸菸、不過量飲酒、減輕體重、適當增加運動、規律生活,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醫生常常會根據臨床情況不同,將患者劃分為心血管風險的低危、中危、高危和極高危。所有患者都應立即開始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是高危人群則要開始藥物治療,而中危患者可以隨訪觀察1個月,低危患者可以隨訪觀察3個月,如果血壓仍然較高,建議也開始服藥治療。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問題五

吃了藥就停不下來了?

老王還很擔心用藥問題:“聽說吃了降壓藥就要一直吃下去?”

目前還沒有藥物能夠治癒高血壓。一些輕度血壓升高的患者或許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使血壓回到正常範圍。但如果血壓持續在高位,還是需要藉助藥物的幫助,治療目標其實都是使血壓降至目標值以下,從而減少未來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如果生活方式變得更加健康,服用的降壓藥劑量和種類可能會有所減少,甚至在溫度適宜的季節暫時停用,但如果血壓常常超過正常上限,就要堅持服用藥物。由此可見,有規律的監測血壓非常重要,這樣才能根據血壓水平及時調整藥物種類及用量。


"

懷疑自己有高血壓、搞不清楚該怎麼吃藥……針對對高血壓的治療和用藥有疑問的患者,今天北京協和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郭瀟瀟來全面解答高血壓患者的經典“七連問”!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郭瀟瀟

北京協和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心內科主任助理,碩士生導師。

問題一

我是否患了高血壓?

老王最近總覺得頭暈暈沉沉的,好像帶了個“緊箍咒”。聽到這個情況,老伴立刻拿出電子血壓計給老王量起了血壓,結果顯示血壓是162/78mmHg。接下來的1周,老王每天自測血壓3次,結果都在150-160/70-80mmHg之間。於是,老王急忙來到心內科門診,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大夫,我是患了高血壓嗎?”大夫讓老王坐下休息了5分鐘,然後開始測量血壓,測完左上臂測右上臂,兩次測量值與老王在家的測量值相近。

初次血壓升高指第一次發現血壓達到高血壓診斷標準(即診室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如果血壓像老王這樣呈輕、中度升高(即收縮壓≥140mmHg而<18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而<110 mmHg),應在4周內選取不同日子重複測血壓至少2次,如果都達到了高血壓診斷標準,就可以確診高血壓。

有條件的,還可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或家庭血壓測量。通常家庭血壓的診斷閾值是135/85mmHg;動態血壓的診斷閾值是白天≥135/85mmHg或24小時平均值≥130/80mmHg。由此看來,老王可以確診是高血壓了。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問題二

我為什麼會患高血壓?

老王今年剛過60歲,且自認為平時生活習慣挺好,面對高血壓的診斷,他疑惑地問大夫:“我為什麼會患高血壓呢?”

近幾年,我國高血壓患病率逐年增高,而高血壓常見的危險因素其實就潛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包括:高鹽飲食、肥胖超重、長期過量吸菸飲酒、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作息不規律等等。此外高血壓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問題三

患高血壓一定要吃藥嗎?

老王被診斷為高血壓,心裡又沮喪又著急,便問醫生:“我是否要吃藥降壓呢?”醫生先仔細問了老王一些問題,又開了一些化驗檢查,其中有抽血化驗、大小便化驗、還有心電圖、各種血管和心臟的超聲檢查,甚至還讓他去眼科瞧瞧,老王有點想不通。

其實,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發現了血壓高,下一步要弄清楚幾件事:有沒有合併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有沒有造成其他器官損傷?損傷程度如何?患高血壓的同時,是否還有其他的臨床疾病(如腎臟病、糖尿病、外周血管病)?發生心腦血管事件(例如腦梗、腦出血、心梗)的風險有多高?搞清這些問題,不僅可以個體化制定降壓方案,還能綜合治療,以便降低今後發生心腦血管問題的風險。但如果就診時血壓顯著升高,並伴有明顯不適,應先服用降壓藥物,降低血壓後再完成上述檢查。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問題四

什麼時候該吃藥?

根據綜合評估,老王被劃為心血管風險高危人群。醫生建議立即開始用藥降壓治療,把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同時也跟老王介紹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比如減少鈉鹽攝入、不吸菸、不過量飲酒、減輕體重、適當增加運動、規律生活,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醫生常常會根據臨床情況不同,將患者劃分為心血管風險的低危、中危、高危和極高危。所有患者都應立即開始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是高危人群則要開始藥物治療,而中危患者可以隨訪觀察1個月,低危患者可以隨訪觀察3個月,如果血壓仍然較高,建議也開始服藥治療。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問題五

吃了藥就停不下來了?

老王還很擔心用藥問題:“聽說吃了降壓藥就要一直吃下去?”

目前還沒有藥物能夠治癒高血壓。一些輕度血壓升高的患者或許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使血壓回到正常範圍。但如果血壓持續在高位,還是需要藉助藥物的幫助,治療目標其實都是使血壓降至目標值以下,從而減少未來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如果生活方式變得更加健康,服用的降壓藥劑量和種類可能會有所減少,甚至在溫度適宜的季節暫時停用,但如果血壓常常超過正常上限,就要堅持服用藥物。由此可見,有規律的監測血壓非常重要,這樣才能根據血壓水平及時調整藥物種類及用量。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問題六

降壓藥有沒有好壞之分?

最後,老王又向醫生提出了一個請求:“既然要吃藥,您就給我開最好的藥,要輸液也沒問題!”

降壓藥物種類很多,大多數情況應儘量選用一天服用1-2次的中長效降壓藥物,而這些藥物中並沒有好藥或壞藥之分。當然每個患者的臨床情況不同,合併疾病也不同,對藥物的反應也有差別,因此在醫生的指導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用藥種類和方式使血壓達標才是最好的。

此外也沒有靜脈輸液的效果好於口服藥物的說法,除非血壓嚴重升高造成了一些危險情況如腦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心絞痛等,需要快速把血壓降到相對安全的範圍時才使用靜脈注射降壓藥物,否則高血壓的治療優選還是口服降壓藥。


"

懷疑自己有高血壓、搞不清楚該怎麼吃藥……針對對高血壓的治療和用藥有疑問的患者,今天北京協和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郭瀟瀟來全面解答高血壓患者的經典“七連問”!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郭瀟瀟

北京協和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心內科主任助理,碩士生導師。

問題一

我是否患了高血壓?

老王最近總覺得頭暈暈沉沉的,好像帶了個“緊箍咒”。聽到這個情況,老伴立刻拿出電子血壓計給老王量起了血壓,結果顯示血壓是162/78mmHg。接下來的1周,老王每天自測血壓3次,結果都在150-160/70-80mmHg之間。於是,老王急忙來到心內科門診,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大夫,我是患了高血壓嗎?”大夫讓老王坐下休息了5分鐘,然後開始測量血壓,測完左上臂測右上臂,兩次測量值與老王在家的測量值相近。

初次血壓升高指第一次發現血壓達到高血壓診斷標準(即診室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如果血壓像老王這樣呈輕、中度升高(即收縮壓≥140mmHg而<18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而<110 mmHg),應在4周內選取不同日子重複測血壓至少2次,如果都達到了高血壓診斷標準,就可以確診高血壓。

有條件的,還可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或家庭血壓測量。通常家庭血壓的診斷閾值是135/85mmHg;動態血壓的診斷閾值是白天≥135/85mmHg或24小時平均值≥130/80mmHg。由此看來,老王可以確診是高血壓了。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問題二

我為什麼會患高血壓?

老王今年剛過60歲,且自認為平時生活習慣挺好,面對高血壓的診斷,他疑惑地問大夫:“我為什麼會患高血壓呢?”

近幾年,我國高血壓患病率逐年增高,而高血壓常見的危險因素其實就潛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包括:高鹽飲食、肥胖超重、長期過量吸菸飲酒、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作息不規律等等。此外高血壓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問題三

患高血壓一定要吃藥嗎?

老王被診斷為高血壓,心裡又沮喪又著急,便問醫生:“我是否要吃藥降壓呢?”醫生先仔細問了老王一些問題,又開了一些化驗檢查,其中有抽血化驗、大小便化驗、還有心電圖、各種血管和心臟的超聲檢查,甚至還讓他去眼科瞧瞧,老王有點想不通。

其實,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發現了血壓高,下一步要弄清楚幾件事:有沒有合併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有沒有造成其他器官損傷?損傷程度如何?患高血壓的同時,是否還有其他的臨床疾病(如腎臟病、糖尿病、外周血管病)?發生心腦血管事件(例如腦梗、腦出血、心梗)的風險有多高?搞清這些問題,不僅可以個體化制定降壓方案,還能綜合治療,以便降低今後發生心腦血管問題的風險。但如果就診時血壓顯著升高,並伴有明顯不適,應先服用降壓藥物,降低血壓後再完成上述檢查。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問題四

什麼時候該吃藥?

根據綜合評估,老王被劃為心血管風險高危人群。醫生建議立即開始用藥降壓治療,把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同時也跟老王介紹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比如減少鈉鹽攝入、不吸菸、不過量飲酒、減輕體重、適當增加運動、規律生活,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醫生常常會根據臨床情況不同,將患者劃分為心血管風險的低危、中危、高危和極高危。所有患者都應立即開始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是高危人群則要開始藥物治療,而中危患者可以隨訪觀察1個月,低危患者可以隨訪觀察3個月,如果血壓仍然較高,建議也開始服藥治療。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問題五

吃了藥就停不下來了?

老王還很擔心用藥問題:“聽說吃了降壓藥就要一直吃下去?”

目前還沒有藥物能夠治癒高血壓。一些輕度血壓升高的患者或許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使血壓回到正常範圍。但如果血壓持續在高位,還是需要藉助藥物的幫助,治療目標其實都是使血壓降至目標值以下,從而減少未來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如果生活方式變得更加健康,服用的降壓藥劑量和種類可能會有所減少,甚至在溫度適宜的季節暫時停用,但如果血壓常常超過正常上限,就要堅持服用藥物。由此可見,有規律的監測血壓非常重要,這樣才能根據血壓水平及時調整藥物種類及用量。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問題六

降壓藥有沒有好壞之分?

最後,老王又向醫生提出了一個請求:“既然要吃藥,您就給我開最好的藥,要輸液也沒問題!”

降壓藥物種類很多,大多數情況應儘量選用一天服用1-2次的中長效降壓藥物,而這些藥物中並沒有好藥或壞藥之分。當然每個患者的臨床情況不同,合併疾病也不同,對藥物的反應也有差別,因此在醫生的指導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用藥種類和方式使血壓達標才是最好的。

此外也沒有靜脈輸液的效果好於口服藥物的說法,除非血壓嚴重升高造成了一些危險情況如腦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心絞痛等,需要快速把血壓降到相對安全的範圍時才使用靜脈注射降壓藥物,否則高血壓的治療優選還是口服降壓藥。


從自檢到服藥,北京協和專家解答高血壓患者“七連問”


問題七

降壓藥要不要經常更換

既然降壓藥物沒有好壞之分,為什麼很多人說一個降壓藥吃的時間長了會有耐藥性,降壓效果也會打折扣,應該經常更換藥物?

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高血壓患者,其實降壓藥沒有耐藥的說法,血壓控制不好要先從生活方式方面尋找原因,比如是不是低鹽飲食沒堅持好、氣溫變化大、居住環境改變、忘記按時服藥、近期情緒波動明顯等。如果都沒有,就應該去檢查一下是否患了其他新的疾病。這些都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檢查,找到原因後再調整用藥,切不可自行停藥、換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