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學入駐浙江遭“圍堵” 平湖分校年收入過億

高考 升學考試 教育 警鐘 2017-04-13

【相關視頻】衡水一中平湖學校推遲報到

衡水中學入駐浙江遭“圍堵” 平湖分校年收入過億

一位2011年畢業於衡水中學的女生,將高一到高三所做過的試卷保存,摞起來高達2.41米。

近日,"衡中模式"落地浙江,招致包括浙江省教育廳官員在內的教育界人士抵制,並喊出"浙江不需要"的口號。

超高升學率創造衡中高考神話

2016年6月23日,河北省高考成績公佈,衡水中學(衡水一中)以本一上線率92.44%,再次位列河北省第一名。衡水中學官網數據顯示,河北省文理科第一至第四名,全部來自該校。

這是衡水中學連續第17年在河北省內奪魁。從一所面向衡水市招生,條件簡陋的普通中學,到被包括中國教育報在內的媒體稱為"教育神話",多年來,衡水中學的教育模式,始終伴隨著爭議。

一份流傳於網絡,據稱為衡水中學學生作息安排的表格顯示,在校生每天清晨5:30起床,至晚上10:10熄燈睡覺,每天上下午各5節課,時間安排精確至分鐘。此外,學生在校的時間,被各種測試和"練習"佔據。

一位2011年畢業於衡水中學的女生,將高一到高三所做過的試卷保存,摞起來高達2.41米。這名女生將照片上傳至網絡,一度引發關注。而最終,這名女生考入香港大學。

衡水中學入駐浙江遭“圍堵” 平湖分校年收入過億

入住浙江遭教育界“圍堵”

浙江省教育廳基教處處長方紅峰公開質疑衡中的辦學模式,認為"這所學校是應試教育的典型,眼睛裡只有分數沒有人","跟我們浙江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不符合,我們浙江不需要"。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張豐認為,該校不變甚至引以為豪的是單一追求分數,把應試教育做到極致,在特定的區域與文化中有其市場與生長的土壤。但是,這些與浙江教育改革的方向相逆。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專家邵興江說,浙江引進了北京師範大學等一些省外優質學校到省內辦附屬中學,這些學校都沒有引起爭論。

浙江教育科學研究院普教所所長林莉認為,“以商業化運作的方式,連鎖化辦學,挑戰什麼是好的教育改革,容易引起浙江老百姓的誤解。”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研究與評估中心主任方展畫,“衡水中學模式是浙江的昨天,不應該成為浙江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杭州二中校長葉翠微稱,衡水一中平湖學校在沒有違法的情況下,也要合理合規發展,按照浙江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節奏走,不搞小動作,不破壞教育生態環境。

浙江省教育廳副巡視員兼新聞發言人吳永良今天下午向記者證實,浙江省教育廳領導已經正式約談嘉興市、平湖市政府有關領導。衡水一中平湖學校肯定存在違規的問題,省教育廳對此的態度是比較堅決的。"吳永良說,"浙江省教育廳已責令嘉興市、平湖市等兩個地方政府主體及時發佈有關最新消息。"

衡水中學入駐浙江遭“圍堵” 平湖分校年收入過億

為什麼反對衡水中學

浙江教育界人士在接受錢江晚報採訪時稱:

我覺得反對的不是學校的名稱、符號,而是反對背後的一些負面文化。衡水中學很多的元素和浙江人的精神、文化是不一樣的。在浙江,我們一直倡導和踐行的是多元化的教育,反對一刀切、無差別式的培養模式。

我很反對低層次的、用物質的手段或高額獎金形式招生的一種模式,我覺得這不是現在社會向學生所提倡的方式。

我們還反對的是唯分數論的教育價值取向。之所以這麼熱烈的討論,就是怕這些讓教育改革背離了初衷。

儘管議論很熱烈,爭論也激烈,但我們很自信。我之所以說不在乎衡水中學來不來浙江,就是源於對浙江教育的自信。浙江教育質量高,不是自封的,全國各高校甚至美國常春藤名校對浙江學生的學能綜合評價、持續發展力都評價很高。大學是檢驗我們基礎教育的重要主體,大學對我們教育的認可就是對我們學校辦學的肯定。

衡水中學入駐浙江遭“圍堵” 平湖分校年收入過億

平湖分校年收入過億

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衡水中學通過與地方政府、企業三方合作的方式,在國內8省份已開設十餘所分校。

衡水中學滁州分校一名副校長告訴新京報記者,所謂的衡中分校,師資並不通用,"分校就像加盟連鎖店,衡水中學的老師都在河北,不會到安徽任教。"

上述副校長稱,成為分校,需要向衡水中學交"加盟費",但具體數額,對方稱不便透露。

而在衡水中學(衡水一中)擴張的背後,則是學校、政府、企業的三方合作。衡水中學分校的揭牌儀式,均有地方分管官員的身影。衡水一中平湖學校一名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在合作模式上,衡水方面輸出品牌或管理人員及部分師資,政府提供辦學場所和招生政策,而企業則提供資金。

相比較公辦高中千元左右的學費,衡水中學(衡水一中)分校收費不菲。以衡水一中平湖分校為例,生均收費為每學年3.5萬元。按照該校在校生3000至5000人規模的規劃,每年學費收入,超過億元。

衡水中學入駐浙江遭“圍堵” 平湖分校年收入過億

衡水中學入駐浙江遭“圍堵” 平湖分校年收入過億

為何“衡水模式”持續擴張?

北京青年報發表評論稱,為什麼衡中一邊面臨著強烈質疑,一邊卻又不斷向外擴張?這其中,衡中自身的擴張衝動是一方面,而地方教育生態不可避免地被衡中影響、滲透乃至不乏暗持歡迎態度,恐怕也是一個原因。換言之,在依舊激烈、殘酷的高考競爭下,家長的焦灼、社會的焦慮,總歸需要一個釋放紓解的渠道,而衡中,未必是最好的選擇,但卻是“不壞”的選擇。

也因此,儘管“衡中入浙”遭遇了來自當地最高教育行政官員的“阻擊”,但在坊間,卻仍然有不少聲音希望“假以時日”,而不願意看到地方用“行政的大棒”一棒子將衡中打死。有網友指出,好不好,還是要看家長的選擇,“如果真的和浙江省教育理念不合,沒有家長學生選擇這所學校,才能讓人心服口服”。

而在眼下,家長們(包括學生)又能有多大的選擇餘地?素質教育的口號喊了多少年,可在現實中,有時給有權勢、有力量者接受更好教育提供了一個藉口。以形形色色的“加分”為例,原本良好的意圖設計,卻演變成卑劣的蠅營狗苟,成為有關各方實施利益輸送、權錢交易的工具。對此,媒體多有報道,一些地方已經逐漸收緊此類“素質教育”的口子。

(北京時間綜合,資料來源:中新網、新京報、錢江晚報、中國青年報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