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學浙江辦分校!誰是教育生態的破壞者?

高考 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2017-04-26

連日來,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學校在浙江落戶辦學一事,在當地掀起了廣泛熱議。圍繞這所民辦學校落戶風波而展開的,是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學校高調的揭牌儀式及對考入北大清華學生高達50萬元的重獎,是浙江省教育廳處長和衡水第一中學副校長的隔空喊話,是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理念激辯,是辦學招生是否合法合規,是否涉嫌擾亂招生秩序、破壞區域教育生態平衡等系列問題的爭議。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數據顯示,截至4月17日,有關“衡水中學進駐浙江”的話題新聞達3292篇,微博1183條,微信文章781篇,新浪微博#衡水中學進駐浙江#話題引發閱讀9545次。

輿情脈絡

3月26日,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學校在浙江省嘉興平湖市乍浦高級中學基礎上揭牌。衡水中學平湖學校有關負責人介紹,該校進駐浙江開設分校,是應嘉興港區邀請,按“名校辦民校”模式成立的。根據學校公開發布對優秀生的獎勵制度,對3年後考取清華、北大的學生,每人一次性獎勵50萬元,在全國性、省級學科競賽中獲獎的也能獲得最高3萬元的獎勵。至此,衡水中學在各地設有了18所分校。

對於平湖衡中,浙江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方紅峰稱,“這所學校是應試教育的典型,眼睛裡只有分數沒有人,跟我們浙江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不符合,我們浙江不需要。”他還質疑平湖衡中4月15日就讓學生報到的做法。

4月6日,《錢江晚報》刊登了《探訪平湖衡中》的報道,引發多方聚焦,輿論展開了一場就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激烈辯論。隨後,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新華網、《新京報》、《南方日報》、中新網等紛紛跟進,形成輿論熱議。

4月11日,杭州市召開名校校長關於“衡水中學現象”研討會,研討衡水中學辦學模式是不是當下優秀學校的樣板,是不是浙江教育改革所需要的模式。同日,浙江省教育廳主要領導約談了嘉興市、平湖市政府的分管領導,並責令嘉興市、平湖市等兩個地方政府主體,及時發佈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學校的有關最新消息。此前,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學校違規招生已被叫停。輿論持續升溫。

輿情反饋

梳理媒體觀點,主要聚焦以下幾點:

埋頭探索、創新實踐、探索新路,才是正道。

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評論”表示,教育領域從來都是開放的,素質教育要想在和應試教育的競爭中佔據主導地位,不能採取非此即彼的鬥爭模式,而要取長補短,不斷夯實自身的優勢。歸根結底,素質教育鞏固陣腳,要做到最大程度保證公平,兼顧短期效益和長遠未來,從而確保每個學生和家長都能從中受益。社會各界最想看到的,不是教育工作者為著不同模式孰優孰劣爭吵不休,埋頭探索、創新實踐、探索新路,才是推動教育進步的正道。

不妨將衡水中學作為浙江教育的試金石。

《錢江晚報》認為,對於衡水中學的到來,最忌諱的是站在不同的利益不同的立場上說話,而忽視了教育本身的追求。拋開爭議,有幾點應成社會共識:一是靠搶時間拼身體的高考模式是不可持續的,衡水中學的模式哪怕再成功,也不應該是教育追求的方向;二,考上幾個清華北大也不應該是所有考核惟一的標準;三,衡水中學的到來如果只是來切分蛋糕的,那對浙江教育而言,並沒有多大的意義。所以,不妨將衡水中學作為浙江教育的試金石,甚至不妨當成攪局者,來倒逼浙江教育的進步。

教育體制改革決不能停歇。

光明網評論認為,衡水中學也不乏擁躉,衡水中學至少代表了教育的一條底線——公平。但又不得不說,這種壓倒一切的公平,又是貧瘠而殘酷的。它擠佔了一切情感、人格、創造力、人文素養等,把一切量化成分數指標,將學生規訓成機器,消除人格特徵,分數就是他們的代號。即便可以維繫公平,但這不是停止現狀反思、暫緩教育改革的藉口。世界上可資借鑑的教育制度不知凡幾,何以就認定當前的應試教育是惟一可以“填飽肚子”的?停下改革腳步,無疑是智力的懶惰。

網民觀點

“衡水模式”是現實需求,無需過度緊張(34%)

@海綿a夢:這樣的學校適用於底層無任何資源的孩子,只能靠應試來實現跨階層蛻變。

素質教育推行任重道遠(30%)

@向東流:素質教育需要的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構建平臺,而非一個學校可以決定的。在目前的大環境下,有多少父母可以和學校一起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呢?

不看好“衡水模式”(28%)

@檻上人:先進的教育理念是讓孩子放輕鬆,更能發展孩子的創造力,我們卻反其道而行,不能不說是現在教育資源傾斜下的產物!

輿情觀察

衡水中學平湖學校落成一事,之所以引起社會各界熱議,從表面看來,是其“高考加工廠”的教育模式與另一種教育理念相違背,因而引發了輿論質疑。一方面,對於許多中低收入家庭,高考仍然是改變孩子命運的惟一途徑,在他們的意識裡,只要能讓孩子考上好大學的學校就是好中學。而衡水中學正好具備了這樣的潛質,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考進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尖子生。只要高考制度不變,像衡水中學這樣的“高考加工廠”便不會失去市場,甚至在全國各地落地開花。另一方面,部分家長又深感應試教育不如素質教育那麼能激發孩子的天性,對未來在素質教育競爭中失去先機也有隱隱的擔憂。

從更深層次看來,之所以不歡迎衡水中學進駐,浙江教育界有以下兩方面的擔憂:

第一,擔心引入“衡水模式”會破壞教育生態。浙江是全國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從2006年開始的高中課程改革,到2009年的進一步深化,2012年選修課的推進,到2014年的高考改革,以及2017年迎來的首次新高考改革。浙江一直倡導和踐行多元化教育,反對“一刀切”、無差別式的培養模式。而衡水中學將應試教育發揮到極致,以其“高考誓師大會”“半軍事化管理”等教育手段為清華、北大等名校輸送了大量學子。正如浙江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方紅峰所說,衡水中學的做法過於強調分數,所以這所學校的運作模式和浙江提倡的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相牴觸的。

其次,“衡水模式”商業化“掐尖兒”,背離教育初衷。在高考制度的前提下,無論是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都不可能不關注升學率。沒有一流的生源就沒有一流的升學率,一切都無從談起。在衡水中學進駐之前,浙江一直力求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積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而衡水中學利用其強大的影響力,連續十多年耀眼的高考成績進駐浙江,並採取誘人的獎勵制度,一時間吸引了當地一些學生和家長的眼球,優質生源紛至沓來。衡水中學這種商業化的招生模式與浙江教育的價值取向相違背,難免令人擔心浙江多年努力付諸東流。

但是,教育界之所以會對“衡水模式”產生如此強烈的反響,正反映了社會對優質、多元化教育的需求和教育供給不能滿足的矛盾。素質教育的推行並非一帆風順,但一味牴觸應試教育、“衡水模式”不會是最佳選擇。作為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改革先行者,有容乃大、兼容幷包是浙江教育面對挑戰時應有的態度。

因此,不妨把衡水中學進駐浙江當作對新高考制度的一種檢驗,靜下心來研究“衡水模式”,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以素質教育著稱的浙江或其他省份,衡水中學的進駐也並非壞事,它的存在一方面可以檢驗素質教育的真偽和優劣;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素質教育模式的自我提升。正如有評論稱,有鯰魚在,沙丁魚才更有活力,如今鯰魚來了,應當樂見其來才對。

作者:徐一嘉 人民網輿情監測中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