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後,準大學生,不是解脫,而是準備

高考後,準大學生,不是解脫,而是準備

倒退30多年前,那時的大學畢業生是國家包分配的,那時大學裡有少部分不思進取的學生信奉“60分萬歲,61分浪費”。那是30多年前。

現在,高考結束就是解脫?太不現實了吧!

以學習為例,大學裡如果不認真學習,如果掛科,累計到一定程度,是會被大學勸退的。

“60分萬歲”勉強糊弄到畢業,畢業即失業。打個比方吧,30多年前,高考錄取率在6%左右,可能還更低。社會上有n個大學畢業生的用工的位置,也就有n個大學畢業生,一對一,所以國家包分配。

後來大學擴招了,大學畢業生心儀的,還是那n個位置,卻有了n×n個大學畢業生。怎麼辦?繼續決啊!n×n個大學畢業生考研,考博,決出那個n來啊。

所以,高考以後,何談解脫。高考以前和高中生決鬥,高考考上了和大學生決鬥,好像競爭更激烈呢。

高考決定了你去哪個城市,和哪些人在一起學習成長,一個新的學習的開始。

那麼準大學生應該做哪些準備呢?

首先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大學依然要努力學習。

如果錄取的專業不理想,有的大學是有轉專業的可能的。時間一般在大一下學期的開學前後。前提,在本專業的大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排名在前,具體排名前多少,見各校具體要求。總之,得滿足在本專業成績排名在前。然後,通過要轉入的專業的命題考試。

也就是說,有轉專業願望的同學,想要把握機會,就得在大學一年一開始就雙重努力地學:本專業的和欲轉入的專業的。

如果想取得保研的資格,更得從大一開始努力。保研看的是大一到大三的三年的成績綜合排名。如果大一成績一般,大二成績不是特別優秀,估計在保研的競爭中,是扳不回來了。

如果有出國留學的打算,正常途經,要憑藉大學的成績,申請國外的學校,即常說的“績點”,“績點”越高,可以申請的學校越好。而且也是看大學幾年的綜合成績。所以,越早努力,競爭力越高。

學習以外,大學時光也不要荒廢。畢竟,大多數人讀大學的最終結果,還是融入社會,大學是鍛鍊自身能力,迅速走向成熟的最好階段,不要“入寶山而空歸”。

利用大學開學前的這個暑假,多與親朋好友裡的優秀大學生接觸,聽聽他們的建議,也可以通過網絡瀏覽,瞭解大學學生會,社團等的一些情況,結合自己的優勢或短板,有目的的選擇好目標,或發揮優勢去提升自己,或尋求機會鍛鍊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開學後,加入大學學生會,社團做準備。

讀大學,對很多人來說,是第一次離開父母,離開家。離家前,還要練習好必要的生活能力。入校以後,吃飯(點餐,合理的飲食安排),洗衣,買水果,買生活用品,生病買藥品等等,都要靠自己了。利用這個暑假,多陪媽媽逛逛市場,掌握一些購物的挑選技能。多自己動手,練習洗衣服,整理個人用品,培養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開學後,更快的適應大學生活。

還有,大學裡,如何與室友和睦相處,也是一個現實問題。大學的輔導員也不同於中學時代熟悉的班主任。這些也要提前通過不同的渠道的去了解。

總之,高考過後,錄取過後,準大學生的你,可以開始準備了。

祝你大學生活更精彩,一切順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