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存在這三類行為,30000多個公眾號受處罰'

""因存在這三類行為,30000多個公眾號受處罰

“無需任何資產證明即可貸款1000萬”、“早起打卡賺挑戰金”、假冒的官方帳號蹭熱點……當這些不懷好意的違規行為盯上了微信平臺,用小程序或公眾號的方式惡意欺騙用戶,微信公眾平臺的態度是:該出手時就出手。

對於違規貸款服務、打卡欺詐、仿冒公眾號等行為,微信一直都在打擊,最近還進行了專項處理。針對平臺的一些其他違規行為,如違規小程序第三方服務商等,也在採取多種法律途徑進行處理,希望維護好大家的權益。

現在把具體情況公佈,也提醒大家,注意繞開這些違規的“套路”。

違規貸款服務

對無資質、虛假宣傳、刻意誤導、違反法律法規的信貸類公眾號、小程序,微信公眾平臺一直堅決打擊。

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微信公眾平臺針對虛假、無資質的信貸類帳號累計處罰了30000多個公眾號、2000多個小程序。

提醒:虛假、無資質的信貸類帳號雖然手段花樣百出,但都是以門檻低,下款快、額度高等噱頭引誘用戶貸款,而當用戶貸款後,往往就會面臨超高額的利息,形成詐騙、違法等行為。因此,切記要“擦亮雙眼”,選擇真正合規、有資質的信貸服務。

打卡欺詐行為

近期,公眾平臺開始興起“支付挑戰金持續早起打卡瓜分獎勵金模式”(簡稱“早起打卡”),每名參與者向組織方繳納一定挑戰金,挑戰週期內未能早起打卡者的挑戰金,將變為成功打卡者的獎勵金。

披著激勵的“皮”,卻極有可能藏著“不軌之心”。

經評估,該模式的組織方可能存在隨意篡改數據侵吞挑戰金,以及捲款跑路的風險。這是因為資金信息不透明,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極易演變為騙局:組織方可以通過篡改後臺數據,對外公佈的獎勵金小於真實獎勵金,從中侵吞參與者資金。

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微信公眾平臺針對打卡詐騙類帳號累計處罰了公眾號826個、小程序253個。

提醒:“早起打卡”原本是健康陽光、立意新穎的公益項目,意在鼓勵參與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用戶在參與此類活動時,若涉及挑戰金、保證金等資金要求,需要提高警惕,以防資金受損。

仿冒公眾號行為

正值中高考招生期,一些以高考官方服務為名,提供“官方高考報考、招生”服務的帳號,試圖“魚目混珠”,利用高考的熱點,冒充官方招生、報考的機構及部門提供虛假服務。

微信堅決打擊此類違規行為,並將進行不定期的深入清理。此外,微信公眾平臺也主動處理了一批仿冒詩詞書畫大賽、家電售後維修、高收益理財、快遞理賠等違規帳號。

截至目前,微信公眾平臺針對仿冒官方機構提供官方高考報招考服務的帳號永久封禁公眾號76個、小程序46個,同時針對蹭高考熱點的663個公眾號,174個小程序帳號進行了能力限制、規範帳號名字等處罰。

提醒:廣大家長及考生注意從官方渠道獲取招考信息,謹防受騙。

除了以上三類違規違法行為,針對平臺上的冒名第三方企業惡意實施虛假宣傳等違規現象,微信也一直在進行維權和打擊,今年4月就有一例判決結果出爐:

今年,上海生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生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因擅自使用騰訊公司的商標和企業名稱,侵害了騰訊的商標專用權,構成了虛假宣傳的違法行為。近期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審理兩家公司判賠騰訊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30萬元,並在《上海法治報》上刊登聲明消除影響。

微信公眾平臺不希望小程序及公眾號被惡意利用,這需要開發者、用戶、平臺的共同努力。大家如在微信中發現違規違法行為,可第一時間通過微信客戶端投訴功能進行投訴,微信管理人員會核查投訴內容後進行處理。

來源:中國經濟網 微信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