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的《鏘鏘三人行》停播 它讓你學會如何去思考

“你們用12年的時間陪伴了我們,這件事情不會再發生了”,蔡康永在《康熙來了》最後一期時這樣說到,最近又一檔伴隨許多人從學生走到職場的節目停播了。

這週二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通過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因公司節目調整,鏘鏘暫時停播,感謝大家多年厚愛,後會有期。簡短的一行字,宣告了一個19年訪談節目的終結。

19年的陪伴,它已經不再是一個節目,很多人把它當成了朋友,成為了生命中的一部分,當它存在的時候你也許不會察覺,而當它終結時,便感到恍然若失。

與《康熙來了》、《快樂大本營》之類的綜藝節目不同,《鏘鏘三人行》是個相對小眾的節目,且錄製成本極低。

主持人竇文濤與兩位嘉賓似三友閒聚談笑風生,一派“多少天下事,盡付笑談中”的情致,在娛樂至死的綜藝大環境裡,1998年4月開播的《鏘鏘三人行》清湯寡水一般存在了19年,成為中國播出時間最長的談話類節目之一,也被《新週刊》譽為”15年來中國最有價值的電視節目“。

19年的《鏘鏘三人行》停播 它讓你學會如何去思考

在如今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類似於《曉說》、《羅輯思維》等脫口秀節目層出不窮,你的選擇範圍很廣,可以聽到各種有意思的觀點。

然而在十九年前,脫口秀對於中國人來說還很陌生,人們所接觸到的信息傳播模式相對單一,大多是依靠電視上的新聞,而新聞通常只是陳述事實卻不會對之進行討論和發散,《鏘鏘三人行》的出現無疑就填補了這一缺口。

這實際就是漢娜·阿倫特和哈貝馬斯提及過的公共領域,即其主體是公民個人,其空間對每一個公民開放,人們在一起溝通和討論,具有公開性和平等性。

對於生長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或二十世紀初的人而言,這種多視角的討論無疑是具有啟蒙意義的。

從某種程度上看,《鏘鏘三人行》就像是一所無形的大學,它讓很多人學會如何去思考。

在傳統的認知中,我們會傾向於傳遞某一個觀點,會直白地告訴你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然而,《鏘鏘三人行》的精妙之處,在於它沒有所謂的觀點,它只會為你提供不同的角度,卻不會告訴你哪一個是最好的,甚至會讓持不同意見的觀點的嘉賓一起出現。

19年的《鏘鏘三人行》停播 它讓你學會如何去思考

今年5月,徐曉冬約架事件鬧地得沸沸揚揚,節目組便邀請了徐曉冬和王佔海分別來錄製,兩位當然都是竭盡全力地陳述自己的觀點,那麼觀眾可以看到的是什麼?是他們兩個中誰是好人嗎?

也許並不是,但你卻可以從嘉賓的閒言片語中看到很多隱藏的事實,徐說:傳統武術也好,現代搏擊也好,都不能造假,哪怕為了節目效果;王說:為了好的節目效果,可以造假。只要達到宣傳太極的目的就很好。

或許你可以看到已經不只是太極是否作假,而是社會中隨處可見的虛假。當一件事情發生之後,你所要做的是什麼?是站隊選邊嗎?那也許太過於膚淺。

你更需要的是儘可能多地蒐集資料,去傾聽雙方的聲音,並且不急於判定好壞,這實際就是思考的過程,否則你所看到的就只是浮在冰山上的一角,甚至誤以為這就是所謂的是與非。

然而在現實中,從來就不缺乏表明立場的人,缺乏的反而是理性而又平和地對話,《鏘鏘三人行》的價值就在於,在閒聊中辨析事理,引人多維度地思考。

對於一個節目而言,停播是很自然的事情,只是沒有意識到它來臨得這麼快,很多人就這麼無意地在睡覺前或是飯桌上聽著節目,十九年的時間就這麼過去了。

在永恆的時間面前,一切事物都是渺小的,一個節目的價值也並不只是通過時間來衡量,而是其影響力。這並不取決於是否有十幾億人觀看過,而是有多少人通過它改變了自己的言行、價值觀甚至是生活方式。

或許已經到了和《鏘鏘三人行》說再見的時候了,不過卻並不用傷感,每個人都只能陪你一段路,至少你應該覺得幸運遇見的是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