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全片的固定鏡頭輔以遠、中、近景——這種冷靜又剋制的拍攝手法,一方面儘量不打擾演員們自然出演,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然原始風貌。

和經過修飾的不同,真實的才最震撼人心。

如果你去過西藏,我想那吹入雙眼的一股清風,也許真能比中央空調所製造的冷氣更多那麼一丁點兒關於世界的幻想。

也許就是重重雪山,也許是突然山花燦爛,突然就潸然淚下。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全片的固定鏡頭輔以遠、中、近景——這種冷靜又剋制的拍攝手法,一方面儘量不打擾演員們自然出演,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然原始風貌。

和經過修飾的不同,真實的才最震撼人心。

如果你去過西藏,我想那吹入雙眼的一股清風,也許真能比中央空調所製造的冷氣更多那麼一丁點兒關於世界的幻想。

也許就是重重雪山,也許是突然山花燦爛,突然就潸然淚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這是畫面上的美。

再說情節方面,說它單一也不完全正確。影片中導演巧妙設計了許多若有似無的“矛盾點”——山路突然塌方、拖拉機被撞壞、孩子出生、老人去世......

根據商業套路,慣用劇情應該這樣:老人去世,一群人呼天搶地;婦女生孩子,一定要滿頭大汗的喊叫;其中一位朝聖者受傷了,那麼他一定痛苦萬分,最後靠著信念堅持到了岡仁波齊,完成靈魂的昇華。

這些《岡仁波齊》中通通沒有。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全片的固定鏡頭輔以遠、中、近景——這種冷靜又剋制的拍攝手法,一方面儘量不打擾演員們自然出演,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然原始風貌。

和經過修飾的不同,真實的才最震撼人心。

如果你去過西藏,我想那吹入雙眼的一股清風,也許真能比中央空調所製造的冷氣更多那麼一丁點兒關於世界的幻想。

也許就是重重雪山,也許是突然山花燦爛,突然就潸然淚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這是畫面上的美。

再說情節方面,說它單一也不完全正確。影片中導演巧妙設計了許多若有似無的“矛盾點”——山路突然塌方、拖拉機被撞壞、孩子出生、老人去世......

根據商業套路,慣用劇情應該這樣:老人去世,一群人呼天搶地;婦女生孩子,一定要滿頭大汗的喊叫;其中一位朝聖者受傷了,那麼他一定痛苦萬分,最後靠著信念堅持到了岡仁波齊,完成靈魂的昇華。

這些《岡仁波齊》中通通沒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張揚理解藏民。如果你見過“真正的藏民”(並非那些旅遊區的),我說的是真正的養犛牛、種青稞的那群藏民。你能感覺到他們的靜默,就像是影片中描述的:話不多,聲調低低的,兩三句結束。

這種靜默,習慣了吵鬧的人會覺得木訥。把他們放在大雪山,荒涼的天際中看呢?是一股隱忍的力量,這是藏民的底色。

這種淡漠,是原生的信仰。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全片的固定鏡頭輔以遠、中、近景——這種冷靜又剋制的拍攝手法,一方面儘量不打擾演員們自然出演,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然原始風貌。

和經過修飾的不同,真實的才最震撼人心。

如果你去過西藏,我想那吹入雙眼的一股清風,也許真能比中央空調所製造的冷氣更多那麼一丁點兒關於世界的幻想。

也許就是重重雪山,也許是突然山花燦爛,突然就潸然淚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這是畫面上的美。

再說情節方面,說它單一也不完全正確。影片中導演巧妙設計了許多若有似無的“矛盾點”——山路突然塌方、拖拉機被撞壞、孩子出生、老人去世......

根據商業套路,慣用劇情應該這樣:老人去世,一群人呼天搶地;婦女生孩子,一定要滿頭大汗的喊叫;其中一位朝聖者受傷了,那麼他一定痛苦萬分,最後靠著信念堅持到了岡仁波齊,完成靈魂的昇華。

這些《岡仁波齊》中通通沒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張揚理解藏民。如果你見過“真正的藏民”(並非那些旅遊區的),我說的是真正的養犛牛、種青稞的那群藏民。你能感覺到他們的靜默,就像是影片中描述的:話不多,聲調低低的,兩三句結束。

這種靜默,習慣了吵鬧的人會覺得木訥。把他們放在大雪山,荒涼的天際中看呢?是一股隱忍的力量,這是藏民的底色。

這種淡漠,是原生的信仰。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拍攝這部影片,張揚說:在這一年中,想明白了一點事‘你在做電影,就是奔著你心目中的方向,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一如朝聖者們的堅定。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全片的固定鏡頭輔以遠、中、近景——這種冷靜又剋制的拍攝手法,一方面儘量不打擾演員們自然出演,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然原始風貌。

和經過修飾的不同,真實的才最震撼人心。

如果你去過西藏,我想那吹入雙眼的一股清風,也許真能比中央空調所製造的冷氣更多那麼一丁點兒關於世界的幻想。

也許就是重重雪山,也許是突然山花燦爛,突然就潸然淚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這是畫面上的美。

再說情節方面,說它單一也不完全正確。影片中導演巧妙設計了許多若有似無的“矛盾點”——山路突然塌方、拖拉機被撞壞、孩子出生、老人去世......

根據商業套路,慣用劇情應該這樣:老人去世,一群人呼天搶地;婦女生孩子,一定要滿頭大汗的喊叫;其中一位朝聖者受傷了,那麼他一定痛苦萬分,最後靠著信念堅持到了岡仁波齊,完成靈魂的昇華。

這些《岡仁波齊》中通通沒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張揚理解藏民。如果你見過“真正的藏民”(並非那些旅遊區的),我說的是真正的養犛牛、種青稞的那群藏民。你能感覺到他們的靜默,就像是影片中描述的:話不多,聲調低低的,兩三句結束。

這種靜默,習慣了吵鬧的人會覺得木訥。把他們放在大雪山,荒涼的天際中看呢?是一股隱忍的力量,這是藏民的底色。

這種淡漠,是原生的信仰。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拍攝這部影片,張揚說:在這一年中,想明白了一點事‘你在做電影,就是奔著你心目中的方向,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一如朝聖者們的堅定。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備註:導演張揚

二、愚昧?文明?

電影播出之後,爭議自然也不小,譭譽參半吧。

有些人說:

“把無知愚昧當純潔和虔誠 ,大好時光不去努力勞作,吃別人喝別人,一路行乞。最後感謝地卻是神仙。”

還有人說:

“《岡仁波齊》本身就是在消費藏民信仰,純粹為了滿足都市觀眾的獵奇心。”

這要說回到信仰的問題。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全片的固定鏡頭輔以遠、中、近景——這種冷靜又剋制的拍攝手法,一方面儘量不打擾演員們自然出演,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然原始風貌。

和經過修飾的不同,真實的才最震撼人心。

如果你去過西藏,我想那吹入雙眼的一股清風,也許真能比中央空調所製造的冷氣更多那麼一丁點兒關於世界的幻想。

也許就是重重雪山,也許是突然山花燦爛,突然就潸然淚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這是畫面上的美。

再說情節方面,說它單一也不完全正確。影片中導演巧妙設計了許多若有似無的“矛盾點”——山路突然塌方、拖拉機被撞壞、孩子出生、老人去世......

根據商業套路,慣用劇情應該這樣:老人去世,一群人呼天搶地;婦女生孩子,一定要滿頭大汗的喊叫;其中一位朝聖者受傷了,那麼他一定痛苦萬分,最後靠著信念堅持到了岡仁波齊,完成靈魂的昇華。

這些《岡仁波齊》中通通沒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張揚理解藏民。如果你見過“真正的藏民”(並非那些旅遊區的),我說的是真正的養犛牛、種青稞的那群藏民。你能感覺到他們的靜默,就像是影片中描述的:話不多,聲調低低的,兩三句結束。

這種靜默,習慣了吵鬧的人會覺得木訥。把他們放在大雪山,荒涼的天際中看呢?是一股隱忍的力量,這是藏民的底色。

這種淡漠,是原生的信仰。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拍攝這部影片,張揚說:在這一年中,想明白了一點事‘你在做電影,就是奔著你心目中的方向,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一如朝聖者們的堅定。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備註:導演張揚

二、愚昧?文明?

電影播出之後,爭議自然也不小,譭譽參半吧。

有些人說:

“把無知愚昧當純潔和虔誠 ,大好時光不去努力勞作,吃別人喝別人,一路行乞。最後感謝地卻是神仙。”

還有人說:

“《岡仁波齊》本身就是在消費藏民信仰,純粹為了滿足都市觀眾的獵奇心。”

這要說回到信仰的問題。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首先,藏民們去朝拜,歸根結底是因為長期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下。人們將希望寄託在超自然力量上。而很多觀眾反感的一點,其實是被“統治階級利用”的信仰。這有悖於初衷,也談不上什麼信仰。所以,“偽信仰”不在我們討論的範疇之內。

其次,我承認一開始我是帶著獵奇的心態看的電影。具體是不是愚昧?《岡仁波齊》其實已經給了答案。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全片的固定鏡頭輔以遠、中、近景——這種冷靜又剋制的拍攝手法,一方面儘量不打擾演員們自然出演,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然原始風貌。

和經過修飾的不同,真實的才最震撼人心。

如果你去過西藏,我想那吹入雙眼的一股清風,也許真能比中央空調所製造的冷氣更多那麼一丁點兒關於世界的幻想。

也許就是重重雪山,也許是突然山花燦爛,突然就潸然淚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這是畫面上的美。

再說情節方面,說它單一也不完全正確。影片中導演巧妙設計了許多若有似無的“矛盾點”——山路突然塌方、拖拉機被撞壞、孩子出生、老人去世......

根據商業套路,慣用劇情應該這樣:老人去世,一群人呼天搶地;婦女生孩子,一定要滿頭大汗的喊叫;其中一位朝聖者受傷了,那麼他一定痛苦萬分,最後靠著信念堅持到了岡仁波齊,完成靈魂的昇華。

這些《岡仁波齊》中通通沒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張揚理解藏民。如果你見過“真正的藏民”(並非那些旅遊區的),我說的是真正的養犛牛、種青稞的那群藏民。你能感覺到他們的靜默,就像是影片中描述的:話不多,聲調低低的,兩三句結束。

這種靜默,習慣了吵鬧的人會覺得木訥。把他們放在大雪山,荒涼的天際中看呢?是一股隱忍的力量,這是藏民的底色。

這種淡漠,是原生的信仰。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拍攝這部影片,張揚說:在這一年中,想明白了一點事‘你在做電影,就是奔著你心目中的方向,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一如朝聖者們的堅定。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備註:導演張揚

二、愚昧?文明?

電影播出之後,爭議自然也不小,譭譽參半吧。

有些人說:

“把無知愚昧當純潔和虔誠 ,大好時光不去努力勞作,吃別人喝別人,一路行乞。最後感謝地卻是神仙。”

還有人說:

“《岡仁波齊》本身就是在消費藏民信仰,純粹為了滿足都市觀眾的獵奇心。”

這要說回到信仰的問題。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首先,藏民們去朝拜,歸根結底是因為長期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下。人們將希望寄託在超自然力量上。而很多觀眾反感的一點,其實是被“統治階級利用”的信仰。這有悖於初衷,也談不上什麼信仰。所以,“偽信仰”不在我們討論的範疇之內。

其次,我承認一開始我是帶著獵奇的心態看的電影。具體是不是愚昧?《岡仁波齊》其實已經給了答案。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起初,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朝聖。這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像很多人說的:這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問得好,意義。

9歲女孩要磕長頭,長輩們擔心怕她受不了,媽媽說了一句:讓她磕,磕頭好,磕頭長見識。

什麼是“見識”?一條漫長的朝聖之路,蘊含著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當地人認為:人死後七七四十九天,是中陰脫離肉身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如果心力不夠堅韌,很容易走向邪道。

所以,活著要吃點苦,磨練心智也沒什麼——車壞了,腿傷了,冷了,餓了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這就是見識。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全片的固定鏡頭輔以遠、中、近景——這種冷靜又剋制的拍攝手法,一方面儘量不打擾演員們自然出演,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然原始風貌。

和經過修飾的不同,真實的才最震撼人心。

如果你去過西藏,我想那吹入雙眼的一股清風,也許真能比中央空調所製造的冷氣更多那麼一丁點兒關於世界的幻想。

也許就是重重雪山,也許是突然山花燦爛,突然就潸然淚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這是畫面上的美。

再說情節方面,說它單一也不完全正確。影片中導演巧妙設計了許多若有似無的“矛盾點”——山路突然塌方、拖拉機被撞壞、孩子出生、老人去世......

根據商業套路,慣用劇情應該這樣:老人去世,一群人呼天搶地;婦女生孩子,一定要滿頭大汗的喊叫;其中一位朝聖者受傷了,那麼他一定痛苦萬分,最後靠著信念堅持到了岡仁波齊,完成靈魂的昇華。

這些《岡仁波齊》中通通沒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張揚理解藏民。如果你見過“真正的藏民”(並非那些旅遊區的),我說的是真正的養犛牛、種青稞的那群藏民。你能感覺到他們的靜默,就像是影片中描述的:話不多,聲調低低的,兩三句結束。

這種靜默,習慣了吵鬧的人會覺得木訥。把他們放在大雪山,荒涼的天際中看呢?是一股隱忍的力量,這是藏民的底色。

這種淡漠,是原生的信仰。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拍攝這部影片,張揚說:在這一年中,想明白了一點事‘你在做電影,就是奔著你心目中的方向,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一如朝聖者們的堅定。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備註:導演張揚

二、愚昧?文明?

電影播出之後,爭議自然也不小,譭譽參半吧。

有些人說:

“把無知愚昧當純潔和虔誠 ,大好時光不去努力勞作,吃別人喝別人,一路行乞。最後感謝地卻是神仙。”

還有人說:

“《岡仁波齊》本身就是在消費藏民信仰,純粹為了滿足都市觀眾的獵奇心。”

這要說回到信仰的問題。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首先,藏民們去朝拜,歸根結底是因為長期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下。人們將希望寄託在超自然力量上。而很多觀眾反感的一點,其實是被“統治階級利用”的信仰。這有悖於初衷,也談不上什麼信仰。所以,“偽信仰”不在我們討論的範疇之內。

其次,我承認一開始我是帶著獵奇的心態看的電影。具體是不是愚昧?《岡仁波齊》其實已經給了答案。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起初,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朝聖。這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像很多人說的:這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問得好,意義。

9歲女孩要磕長頭,長輩們擔心怕她受不了,媽媽說了一句:讓她磕,磕頭好,磕頭長見識。

什麼是“見識”?一條漫長的朝聖之路,蘊含著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當地人認為:人死後七七四十九天,是中陰脫離肉身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如果心力不夠堅韌,很容易走向邪道。

所以,活著要吃點苦,磨練心智也沒什麼——車壞了,腿傷了,冷了,餓了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這就是見識。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相信這個事情。

相信那座神山上,藏著每一個信徒的“靈魂”,你可能很難理解。但對於他們來說,是與生俱來的。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全片的固定鏡頭輔以遠、中、近景——這種冷靜又剋制的拍攝手法,一方面儘量不打擾演員們自然出演,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然原始風貌。

和經過修飾的不同,真實的才最震撼人心。

如果你去過西藏,我想那吹入雙眼的一股清風,也許真能比中央空調所製造的冷氣更多那麼一丁點兒關於世界的幻想。

也許就是重重雪山,也許是突然山花燦爛,突然就潸然淚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這是畫面上的美。

再說情節方面,說它單一也不完全正確。影片中導演巧妙設計了許多若有似無的“矛盾點”——山路突然塌方、拖拉機被撞壞、孩子出生、老人去世......

根據商業套路,慣用劇情應該這樣:老人去世,一群人呼天搶地;婦女生孩子,一定要滿頭大汗的喊叫;其中一位朝聖者受傷了,那麼他一定痛苦萬分,最後靠著信念堅持到了岡仁波齊,完成靈魂的昇華。

這些《岡仁波齊》中通通沒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張揚理解藏民。如果你見過“真正的藏民”(並非那些旅遊區的),我說的是真正的養犛牛、種青稞的那群藏民。你能感覺到他們的靜默,就像是影片中描述的:話不多,聲調低低的,兩三句結束。

這種靜默,習慣了吵鬧的人會覺得木訥。把他們放在大雪山,荒涼的天際中看呢?是一股隱忍的力量,這是藏民的底色。

這種淡漠,是原生的信仰。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拍攝這部影片,張揚說:在這一年中,想明白了一點事‘你在做電影,就是奔著你心目中的方向,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一如朝聖者們的堅定。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備註:導演張揚

二、愚昧?文明?

電影播出之後,爭議自然也不小,譭譽參半吧。

有些人說:

“把無知愚昧當純潔和虔誠 ,大好時光不去努力勞作,吃別人喝別人,一路行乞。最後感謝地卻是神仙。”

還有人說:

“《岡仁波齊》本身就是在消費藏民信仰,純粹為了滿足都市觀眾的獵奇心。”

這要說回到信仰的問題。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首先,藏民們去朝拜,歸根結底是因為長期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下。人們將希望寄託在超自然力量上。而很多觀眾反感的一點,其實是被“統治階級利用”的信仰。這有悖於初衷,也談不上什麼信仰。所以,“偽信仰”不在我們討論的範疇之內。

其次,我承認一開始我是帶著獵奇的心態看的電影。具體是不是愚昧?《岡仁波齊》其實已經給了答案。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起初,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朝聖。這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像很多人說的:這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問得好,意義。

9歲女孩要磕長頭,長輩們擔心怕她受不了,媽媽說了一句:讓她磕,磕頭好,磕頭長見識。

什麼是“見識”?一條漫長的朝聖之路,蘊含著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當地人認為:人死後七七四十九天,是中陰脫離肉身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如果心力不夠堅韌,很容易走向邪道。

所以,活著要吃點苦,磨練心智也沒什麼——車壞了,腿傷了,冷了,餓了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這就是見識。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相信這個事情。

相信那座神山上,藏著每一個信徒的“靈魂”,你可能很難理解。但對於他們來說,是與生俱來的。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有什麼意義?

他們一路上要磨破無數雙鞋子,無數條圍裙,頭上的包越大,越虔誠。

稍不留神,就會危及生命。

何苦要這樣做?電影給出答案:

  • 有人問讀書的意義,
  • 有人問思考的意義,
  • 但有人問吃飯的意義嗎?
  • 也沒人問呼吸的意義吧?
  • 不呼吸就會死啊!這就是意義。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全片的固定鏡頭輔以遠、中、近景——這種冷靜又剋制的拍攝手法,一方面儘量不打擾演員們自然出演,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然原始風貌。

和經過修飾的不同,真實的才最震撼人心。

如果你去過西藏,我想那吹入雙眼的一股清風,也許真能比中央空調所製造的冷氣更多那麼一丁點兒關於世界的幻想。

也許就是重重雪山,也許是突然山花燦爛,突然就潸然淚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這是畫面上的美。

再說情節方面,說它單一也不完全正確。影片中導演巧妙設計了許多若有似無的“矛盾點”——山路突然塌方、拖拉機被撞壞、孩子出生、老人去世......

根據商業套路,慣用劇情應該這樣:老人去世,一群人呼天搶地;婦女生孩子,一定要滿頭大汗的喊叫;其中一位朝聖者受傷了,那麼他一定痛苦萬分,最後靠著信念堅持到了岡仁波齊,完成靈魂的昇華。

這些《岡仁波齊》中通通沒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張揚理解藏民。如果你見過“真正的藏民”(並非那些旅遊區的),我說的是真正的養犛牛、種青稞的那群藏民。你能感覺到他們的靜默,就像是影片中描述的:話不多,聲調低低的,兩三句結束。

這種靜默,習慣了吵鬧的人會覺得木訥。把他們放在大雪山,荒涼的天際中看呢?是一股隱忍的力量,這是藏民的底色。

這種淡漠,是原生的信仰。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拍攝這部影片,張揚說:在這一年中,想明白了一點事‘你在做電影,就是奔著你心目中的方向,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一如朝聖者們的堅定。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備註:導演張揚

二、愚昧?文明?

電影播出之後,爭議自然也不小,譭譽參半吧。

有些人說:

“把無知愚昧當純潔和虔誠 ,大好時光不去努力勞作,吃別人喝別人,一路行乞。最後感謝地卻是神仙。”

還有人說:

“《岡仁波齊》本身就是在消費藏民信仰,純粹為了滿足都市觀眾的獵奇心。”

這要說回到信仰的問題。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首先,藏民們去朝拜,歸根結底是因為長期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下。人們將希望寄託在超自然力量上。而很多觀眾反感的一點,其實是被“統治階級利用”的信仰。這有悖於初衷,也談不上什麼信仰。所以,“偽信仰”不在我們討論的範疇之內。

其次,我承認一開始我是帶著獵奇的心態看的電影。具體是不是愚昧?《岡仁波齊》其實已經給了答案。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起初,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朝聖。這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像很多人說的:這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問得好,意義。

9歲女孩要磕長頭,長輩們擔心怕她受不了,媽媽說了一句:讓她磕,磕頭好,磕頭長見識。

什麼是“見識”?一條漫長的朝聖之路,蘊含著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當地人認為:人死後七七四十九天,是中陰脫離肉身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如果心力不夠堅韌,很容易走向邪道。

所以,活著要吃點苦,磨練心智也沒什麼——車壞了,腿傷了,冷了,餓了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這就是見識。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相信這個事情。

相信那座神山上,藏著每一個信徒的“靈魂”,你可能很難理解。但對於他們來說,是與生俱來的。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有什麼意義?

他們一路上要磨破無數雙鞋子,無數條圍裙,頭上的包越大,越虔誠。

稍不留神,就會危及生命。

何苦要這樣做?電影給出答案:

  • 有人問讀書的意義,
  • 有人問思考的意義,
  • 但有人問吃飯的意義嗎?
  • 也沒人問呼吸的意義吧?
  • 不呼吸就會死啊!這就是意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就像一群牛,沉默,埋頭生活,從來不發問,不尋找所謂“意義”,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全片的固定鏡頭輔以遠、中、近景——這種冷靜又剋制的拍攝手法,一方面儘量不打擾演員們自然出演,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然原始風貌。

和經過修飾的不同,真實的才最震撼人心。

如果你去過西藏,我想那吹入雙眼的一股清風,也許真能比中央空調所製造的冷氣更多那麼一丁點兒關於世界的幻想。

也許就是重重雪山,也許是突然山花燦爛,突然就潸然淚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這是畫面上的美。

再說情節方面,說它單一也不完全正確。影片中導演巧妙設計了許多若有似無的“矛盾點”——山路突然塌方、拖拉機被撞壞、孩子出生、老人去世......

根據商業套路,慣用劇情應該這樣:老人去世,一群人呼天搶地;婦女生孩子,一定要滿頭大汗的喊叫;其中一位朝聖者受傷了,那麼他一定痛苦萬分,最後靠著信念堅持到了岡仁波齊,完成靈魂的昇華。

這些《岡仁波齊》中通通沒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張揚理解藏民。如果你見過“真正的藏民”(並非那些旅遊區的),我說的是真正的養犛牛、種青稞的那群藏民。你能感覺到他們的靜默,就像是影片中描述的:話不多,聲調低低的,兩三句結束。

這種靜默,習慣了吵鬧的人會覺得木訥。把他們放在大雪山,荒涼的天際中看呢?是一股隱忍的力量,這是藏民的底色。

這種淡漠,是原生的信仰。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拍攝這部影片,張揚說:在這一年中,想明白了一點事‘你在做電影,就是奔著你心目中的方向,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一如朝聖者們的堅定。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備註:導演張揚

二、愚昧?文明?

電影播出之後,爭議自然也不小,譭譽參半吧。

有些人說:

“把無知愚昧當純潔和虔誠 ,大好時光不去努力勞作,吃別人喝別人,一路行乞。最後感謝地卻是神仙。”

還有人說:

“《岡仁波齊》本身就是在消費藏民信仰,純粹為了滿足都市觀眾的獵奇心。”

這要說回到信仰的問題。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首先,藏民們去朝拜,歸根結底是因為長期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下。人們將希望寄託在超自然力量上。而很多觀眾反感的一點,其實是被“統治階級利用”的信仰。這有悖於初衷,也談不上什麼信仰。所以,“偽信仰”不在我們討論的範疇之內。

其次,我承認一開始我是帶著獵奇的心態看的電影。具體是不是愚昧?《岡仁波齊》其實已經給了答案。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起初,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朝聖。這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像很多人說的:這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問得好,意義。

9歲女孩要磕長頭,長輩們擔心怕她受不了,媽媽說了一句:讓她磕,磕頭好,磕頭長見識。

什麼是“見識”?一條漫長的朝聖之路,蘊含著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當地人認為:人死後七七四十九天,是中陰脫離肉身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如果心力不夠堅韌,很容易走向邪道。

所以,活著要吃點苦,磨練心智也沒什麼——車壞了,腿傷了,冷了,餓了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這就是見識。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相信這個事情。

相信那座神山上,藏著每一個信徒的“靈魂”,你可能很難理解。但對於他們來說,是與生俱來的。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有什麼意義?

他們一路上要磨破無數雙鞋子,無數條圍裙,頭上的包越大,越虔誠。

稍不留神,就會危及生命。

何苦要這樣做?電影給出答案:

  • 有人問讀書的意義,
  • 有人問思考的意義,
  • 但有人問吃飯的意義嗎?
  • 也沒人問呼吸的意義吧?
  • 不呼吸就會死啊!這就是意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就像一群牛,沉默,埋頭生活,從來不發問,不尋找所謂“意義”,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行進的路上,一輛車為了躲避卡車,吧朝聖隊伍的拖拉機撞壞了。這輛車裡有一位乘客呼吸困難,急需去醫院。朝聖者們沒有索要賠償,而是讓他們先行離開。

換做是別人呢?說不準,恐怕車主們能鬧個翻天,然後把整條路堵個水洩不通。

這讓我想起那個磕著長頭,給小昆蟲讓路的朝聖者。

所以,到底什麼是文明?什麼是落後呢?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全片的固定鏡頭輔以遠、中、近景——這種冷靜又剋制的拍攝手法,一方面儘量不打擾演員們自然出演,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然原始風貌。

和經過修飾的不同,真實的才最震撼人心。

如果你去過西藏,我想那吹入雙眼的一股清風,也許真能比中央空調所製造的冷氣更多那麼一丁點兒關於世界的幻想。

也許就是重重雪山,也許是突然山花燦爛,突然就潸然淚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這是畫面上的美。

再說情節方面,說它單一也不完全正確。影片中導演巧妙設計了許多若有似無的“矛盾點”——山路突然塌方、拖拉機被撞壞、孩子出生、老人去世......

根據商業套路,慣用劇情應該這樣:老人去世,一群人呼天搶地;婦女生孩子,一定要滿頭大汗的喊叫;其中一位朝聖者受傷了,那麼他一定痛苦萬分,最後靠著信念堅持到了岡仁波齊,完成靈魂的昇華。

這些《岡仁波齊》中通通沒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張揚理解藏民。如果你見過“真正的藏民”(並非那些旅遊區的),我說的是真正的養犛牛、種青稞的那群藏民。你能感覺到他們的靜默,就像是影片中描述的:話不多,聲調低低的,兩三句結束。

這種靜默,習慣了吵鬧的人會覺得木訥。把他們放在大雪山,荒涼的天際中看呢?是一股隱忍的力量,這是藏民的底色。

這種淡漠,是原生的信仰。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拍攝這部影片,張揚說:在這一年中,想明白了一點事‘你在做電影,就是奔著你心目中的方向,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一如朝聖者們的堅定。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備註:導演張揚

二、愚昧?文明?

電影播出之後,爭議自然也不小,譭譽參半吧。

有些人說:

“把無知愚昧當純潔和虔誠 ,大好時光不去努力勞作,吃別人喝別人,一路行乞。最後感謝地卻是神仙。”

還有人說:

“《岡仁波齊》本身就是在消費藏民信仰,純粹為了滿足都市觀眾的獵奇心。”

這要說回到信仰的問題。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首先,藏民們去朝拜,歸根結底是因為長期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下。人們將希望寄託在超自然力量上。而很多觀眾反感的一點,其實是被“統治階級利用”的信仰。這有悖於初衷,也談不上什麼信仰。所以,“偽信仰”不在我們討論的範疇之內。

其次,我承認一開始我是帶著獵奇的心態看的電影。具體是不是愚昧?《岡仁波齊》其實已經給了答案。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起初,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朝聖。這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像很多人說的:這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問得好,意義。

9歲女孩要磕長頭,長輩們擔心怕她受不了,媽媽說了一句:讓她磕,磕頭好,磕頭長見識。

什麼是“見識”?一條漫長的朝聖之路,蘊含著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當地人認為:人死後七七四十九天,是中陰脫離肉身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如果心力不夠堅韌,很容易走向邪道。

所以,活著要吃點苦,磨練心智也沒什麼——車壞了,腿傷了,冷了,餓了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這就是見識。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相信這個事情。

相信那座神山上,藏著每一個信徒的“靈魂”,你可能很難理解。但對於他們來說,是與生俱來的。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有什麼意義?

他們一路上要磨破無數雙鞋子,無數條圍裙,頭上的包越大,越虔誠。

稍不留神,就會危及生命。

何苦要這樣做?電影給出答案:

  • 有人問讀書的意義,
  • 有人問思考的意義,
  • 但有人問吃飯的意義嗎?
  • 也沒人問呼吸的意義吧?
  • 不呼吸就會死啊!這就是意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就像一群牛,沉默,埋頭生活,從來不發問,不尋找所謂“意義”,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行進的路上,一輛車為了躲避卡車,吧朝聖隊伍的拖拉機撞壞了。這輛車裡有一位乘客呼吸困難,急需去醫院。朝聖者們沒有索要賠償,而是讓他們先行離開。

換做是別人呢?說不準,恐怕車主們能鬧個翻天,然後把整條路堵個水洩不通。

這讓我想起那個磕著長頭,給小昆蟲讓路的朝聖者。

所以,到底什麼是文明?什麼是落後呢?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全片的固定鏡頭輔以遠、中、近景——這種冷靜又剋制的拍攝手法,一方面儘量不打擾演員們自然出演,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然原始風貌。

和經過修飾的不同,真實的才最震撼人心。

如果你去過西藏,我想那吹入雙眼的一股清風,也許真能比中央空調所製造的冷氣更多那麼一丁點兒關於世界的幻想。

也許就是重重雪山,也許是突然山花燦爛,突然就潸然淚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這是畫面上的美。

再說情節方面,說它單一也不完全正確。影片中導演巧妙設計了許多若有似無的“矛盾點”——山路突然塌方、拖拉機被撞壞、孩子出生、老人去世......

根據商業套路,慣用劇情應該這樣:老人去世,一群人呼天搶地;婦女生孩子,一定要滿頭大汗的喊叫;其中一位朝聖者受傷了,那麼他一定痛苦萬分,最後靠著信念堅持到了岡仁波齊,完成靈魂的昇華。

這些《岡仁波齊》中通通沒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張揚理解藏民。如果你見過“真正的藏民”(並非那些旅遊區的),我說的是真正的養犛牛、種青稞的那群藏民。你能感覺到他們的靜默,就像是影片中描述的:話不多,聲調低低的,兩三句結束。

這種靜默,習慣了吵鬧的人會覺得木訥。把他們放在大雪山,荒涼的天際中看呢?是一股隱忍的力量,這是藏民的底色。

這種淡漠,是原生的信仰。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拍攝這部影片,張揚說:在這一年中,想明白了一點事‘你在做電影,就是奔著你心目中的方向,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一如朝聖者們的堅定。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備註:導演張揚

二、愚昧?文明?

電影播出之後,爭議自然也不小,譭譽參半吧。

有些人說:

“把無知愚昧當純潔和虔誠 ,大好時光不去努力勞作,吃別人喝別人,一路行乞。最後感謝地卻是神仙。”

還有人說:

“《岡仁波齊》本身就是在消費藏民信仰,純粹為了滿足都市觀眾的獵奇心。”

這要說回到信仰的問題。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首先,藏民們去朝拜,歸根結底是因為長期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下。人們將希望寄託在超自然力量上。而很多觀眾反感的一點,其實是被“統治階級利用”的信仰。這有悖於初衷,也談不上什麼信仰。所以,“偽信仰”不在我們討論的範疇之內。

其次,我承認一開始我是帶著獵奇的心態看的電影。具體是不是愚昧?《岡仁波齊》其實已經給了答案。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起初,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朝聖。這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像很多人說的:這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問得好,意義。

9歲女孩要磕長頭,長輩們擔心怕她受不了,媽媽說了一句:讓她磕,磕頭好,磕頭長見識。

什麼是“見識”?一條漫長的朝聖之路,蘊含著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當地人認為:人死後七七四十九天,是中陰脫離肉身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如果心力不夠堅韌,很容易走向邪道。

所以,活著要吃點苦,磨練心智也沒什麼——車壞了,腿傷了,冷了,餓了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這就是見識。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相信這個事情。

相信那座神山上,藏著每一個信徒的“靈魂”,你可能很難理解。但對於他們來說,是與生俱來的。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有什麼意義?

他們一路上要磨破無數雙鞋子,無數條圍裙,頭上的包越大,越虔誠。

稍不留神,就會危及生命。

何苦要這樣做?電影給出答案:

  • 有人問讀書的意義,
  • 有人問思考的意義,
  • 但有人問吃飯的意義嗎?
  • 也沒人問呼吸的意義吧?
  • 不呼吸就會死啊!這就是意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就像一群牛,沉默,埋頭生活,從來不發問,不尋找所謂“意義”,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行進的路上,一輛車為了躲避卡車,吧朝聖隊伍的拖拉機撞壞了。這輛車裡有一位乘客呼吸困難,急需去醫院。朝聖者們沒有索要賠償,而是讓他們先行離開。

換做是別人呢?說不準,恐怕車主們能鬧個翻天,然後把整條路堵個水洩不通。

這讓我想起那個磕著長頭,給小昆蟲讓路的朝聖者。

所以,到底什麼是文明?什麼是落後呢?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三、無畏:“No fear in my heart”

朴樹為這部電影唱的主題曲《No fear in my heart》,光看歌名就足夠有力量。

電影中,每當有大車駛過這群朝拜者身旁,我就心驚肉跳的,總擔心壓到他們。

其實,這種擔憂僅僅屬於觀眾。我們最怕的就是死,他們最不怕的就是死。這種無懼,是眼前的岡仁波齊給的。

人在什麼時候會無懼?

——對一件事情深信不疑的時候。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全片的固定鏡頭輔以遠、中、近景——這種冷靜又剋制的拍攝手法,一方面儘量不打擾演員們自然出演,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然原始風貌。

和經過修飾的不同,真實的才最震撼人心。

如果你去過西藏,我想那吹入雙眼的一股清風,也許真能比中央空調所製造的冷氣更多那麼一丁點兒關於世界的幻想。

也許就是重重雪山,也許是突然山花燦爛,突然就潸然淚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這是畫面上的美。

再說情節方面,說它單一也不完全正確。影片中導演巧妙設計了許多若有似無的“矛盾點”——山路突然塌方、拖拉機被撞壞、孩子出生、老人去世......

根據商業套路,慣用劇情應該這樣:老人去世,一群人呼天搶地;婦女生孩子,一定要滿頭大汗的喊叫;其中一位朝聖者受傷了,那麼他一定痛苦萬分,最後靠著信念堅持到了岡仁波齊,完成靈魂的昇華。

這些《岡仁波齊》中通通沒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張揚理解藏民。如果你見過“真正的藏民”(並非那些旅遊區的),我說的是真正的養犛牛、種青稞的那群藏民。你能感覺到他們的靜默,就像是影片中描述的:話不多,聲調低低的,兩三句結束。

這種靜默,習慣了吵鬧的人會覺得木訥。把他們放在大雪山,荒涼的天際中看呢?是一股隱忍的力量,這是藏民的底色。

這種淡漠,是原生的信仰。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拍攝這部影片,張揚說:在這一年中,想明白了一點事‘你在做電影,就是奔著你心目中的方向,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一如朝聖者們的堅定。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備註:導演張揚

二、愚昧?文明?

電影播出之後,爭議自然也不小,譭譽參半吧。

有些人說:

“把無知愚昧當純潔和虔誠 ,大好時光不去努力勞作,吃別人喝別人,一路行乞。最後感謝地卻是神仙。”

還有人說:

“《岡仁波齊》本身就是在消費藏民信仰,純粹為了滿足都市觀眾的獵奇心。”

這要說回到信仰的問題。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首先,藏民們去朝拜,歸根結底是因為長期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下。人們將希望寄託在超自然力量上。而很多觀眾反感的一點,其實是被“統治階級利用”的信仰。這有悖於初衷,也談不上什麼信仰。所以,“偽信仰”不在我們討論的範疇之內。

其次,我承認一開始我是帶著獵奇的心態看的電影。具體是不是愚昧?《岡仁波齊》其實已經給了答案。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起初,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朝聖。這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像很多人說的:這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問得好,意義。

9歲女孩要磕長頭,長輩們擔心怕她受不了,媽媽說了一句:讓她磕,磕頭好,磕頭長見識。

什麼是“見識”?一條漫長的朝聖之路,蘊含著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當地人認為:人死後七七四十九天,是中陰脫離肉身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如果心力不夠堅韌,很容易走向邪道。

所以,活著要吃點苦,磨練心智也沒什麼——車壞了,腿傷了,冷了,餓了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這就是見識。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相信這個事情。

相信那座神山上,藏著每一個信徒的“靈魂”,你可能很難理解。但對於他們來說,是與生俱來的。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有什麼意義?

他們一路上要磨破無數雙鞋子,無數條圍裙,頭上的包越大,越虔誠。

稍不留神,就會危及生命。

何苦要這樣做?電影給出答案:

  • 有人問讀書的意義,
  • 有人問思考的意義,
  • 但有人問吃飯的意義嗎?
  • 也沒人問呼吸的意義吧?
  • 不呼吸就會死啊!這就是意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就像一群牛,沉默,埋頭生活,從來不發問,不尋找所謂“意義”,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行進的路上,一輛車為了躲避卡車,吧朝聖隊伍的拖拉機撞壞了。這輛車裡有一位乘客呼吸困難,急需去醫院。朝聖者們沒有索要賠償,而是讓他們先行離開。

換做是別人呢?說不準,恐怕車主們能鬧個翻天,然後把整條路堵個水洩不通。

這讓我想起那個磕著長頭,給小昆蟲讓路的朝聖者。

所以,到底什麼是文明?什麼是落後呢?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三、無畏:“No fear in my heart”

朴樹為這部電影唱的主題曲《No fear in my heart》,光看歌名就足夠有力量。

電影中,每當有大車駛過這群朝拜者身旁,我就心驚肉跳的,總擔心壓到他們。

其實,這種擔憂僅僅屬於觀眾。我們最怕的就是死,他們最不怕的就是死。這種無懼,是眼前的岡仁波齊給的。

人在什麼時候會無懼?

——對一件事情深信不疑的時候。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首先,我是個無神論者。小時候看我奶奶拜佛,覺得這是迷信,是老人的愚昧。然而,有一陣子我真的處處不順心,生活一團糟了。有天鬼使神差,自己跑到那裡,看著閣樓上的佛像,跪了下來,再然後,恭敬一拜,伏了很久。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求什麼,心底只有一個聲音:如果靈驗的話,麻煩讓我順利點吧。

這一跪,你到底相不相信它有力量?你是不是真的想要得到神佑?真的能看出來。

看岡仁波齊的時候,我知道:他們相信。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全片的固定鏡頭輔以遠、中、近景——這種冷靜又剋制的拍攝手法,一方面儘量不打擾演員們自然出演,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然原始風貌。

和經過修飾的不同,真實的才最震撼人心。

如果你去過西藏,我想那吹入雙眼的一股清風,也許真能比中央空調所製造的冷氣更多那麼一丁點兒關於世界的幻想。

也許就是重重雪山,也許是突然山花燦爛,突然就潸然淚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這是畫面上的美。

再說情節方面,說它單一也不完全正確。影片中導演巧妙設計了許多若有似無的“矛盾點”——山路突然塌方、拖拉機被撞壞、孩子出生、老人去世......

根據商業套路,慣用劇情應該這樣:老人去世,一群人呼天搶地;婦女生孩子,一定要滿頭大汗的喊叫;其中一位朝聖者受傷了,那麼他一定痛苦萬分,最後靠著信念堅持到了岡仁波齊,完成靈魂的昇華。

這些《岡仁波齊》中通通沒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張揚理解藏民。如果你見過“真正的藏民”(並非那些旅遊區的),我說的是真正的養犛牛、種青稞的那群藏民。你能感覺到他們的靜默,就像是影片中描述的:話不多,聲調低低的,兩三句結束。

這種靜默,習慣了吵鬧的人會覺得木訥。把他們放在大雪山,荒涼的天際中看呢?是一股隱忍的力量,這是藏民的底色。

這種淡漠,是原生的信仰。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拍攝這部影片,張揚說:在這一年中,想明白了一點事‘你在做電影,就是奔著你心目中的方向,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一如朝聖者們的堅定。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備註:導演張揚

二、愚昧?文明?

電影播出之後,爭議自然也不小,譭譽參半吧。

有些人說:

“把無知愚昧當純潔和虔誠 ,大好時光不去努力勞作,吃別人喝別人,一路行乞。最後感謝地卻是神仙。”

還有人說:

“《岡仁波齊》本身就是在消費藏民信仰,純粹為了滿足都市觀眾的獵奇心。”

這要說回到信仰的問題。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首先,藏民們去朝拜,歸根結底是因為長期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下。人們將希望寄託在超自然力量上。而很多觀眾反感的一點,其實是被“統治階級利用”的信仰。這有悖於初衷,也談不上什麼信仰。所以,“偽信仰”不在我們討論的範疇之內。

其次,我承認一開始我是帶著獵奇的心態看的電影。具體是不是愚昧?《岡仁波齊》其實已經給了答案。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起初,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朝聖。這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像很多人說的:這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問得好,意義。

9歲女孩要磕長頭,長輩們擔心怕她受不了,媽媽說了一句:讓她磕,磕頭好,磕頭長見識。

什麼是“見識”?一條漫長的朝聖之路,蘊含著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當地人認為:人死後七七四十九天,是中陰脫離肉身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如果心力不夠堅韌,很容易走向邪道。

所以,活著要吃點苦,磨練心智也沒什麼——車壞了,腿傷了,冷了,餓了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這就是見識。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相信這個事情。

相信那座神山上,藏著每一個信徒的“靈魂”,你可能很難理解。但對於他們來說,是與生俱來的。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有什麼意義?

他們一路上要磨破無數雙鞋子,無數條圍裙,頭上的包越大,越虔誠。

稍不留神,就會危及生命。

何苦要這樣做?電影給出答案:

  • 有人問讀書的意義,
  • 有人問思考的意義,
  • 但有人問吃飯的意義嗎?
  • 也沒人問呼吸的意義吧?
  • 不呼吸就會死啊!這就是意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就像一群牛,沉默,埋頭生活,從來不發問,不尋找所謂“意義”,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行進的路上,一輛車為了躲避卡車,吧朝聖隊伍的拖拉機撞壞了。這輛車裡有一位乘客呼吸困難,急需去醫院。朝聖者們沒有索要賠償,而是讓他們先行離開。

換做是別人呢?說不準,恐怕車主們能鬧個翻天,然後把整條路堵個水洩不通。

這讓我想起那個磕著長頭,給小昆蟲讓路的朝聖者。

所以,到底什麼是文明?什麼是落後呢?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三、無畏:“No fear in my heart”

朴樹為這部電影唱的主題曲《No fear in my heart》,光看歌名就足夠有力量。

電影中,每當有大車駛過這群朝拜者身旁,我就心驚肉跳的,總擔心壓到他們。

其實,這種擔憂僅僅屬於觀眾。我們最怕的就是死,他們最不怕的就是死。這種無懼,是眼前的岡仁波齊給的。

人在什麼時候會無懼?

——對一件事情深信不疑的時候。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首先,我是個無神論者。小時候看我奶奶拜佛,覺得這是迷信,是老人的愚昧。然而,有一陣子我真的處處不順心,生活一團糟了。有天鬼使神差,自己跑到那裡,看著閣樓上的佛像,跪了下來,再然後,恭敬一拜,伏了很久。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求什麼,心底只有一個聲音:如果靈驗的話,麻煩讓我順利點吧。

這一跪,你到底相不相信它有力量?你是不是真的想要得到神佑?真的能看出來。

看岡仁波齊的時候,我知道:他們相信。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當然,後來的生活沒有更順利。

我想明白了一件事:人之所以要有宗教信仰,是因為你總有迷茫的時候,感覺誰都拉不了你一把的時候。這個時候,你需要一個東西,指引你。

換句話說,如果你打心底裡相信它,那麼你自己不就是你自己的信仰嗎?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全片的固定鏡頭輔以遠、中、近景——這種冷靜又剋制的拍攝手法,一方面儘量不打擾演員們自然出演,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然原始風貌。

和經過修飾的不同,真實的才最震撼人心。

如果你去過西藏,我想那吹入雙眼的一股清風,也許真能比中央空調所製造的冷氣更多那麼一丁點兒關於世界的幻想。

也許就是重重雪山,也許是突然山花燦爛,突然就潸然淚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這是畫面上的美。

再說情節方面,說它單一也不完全正確。影片中導演巧妙設計了許多若有似無的“矛盾點”——山路突然塌方、拖拉機被撞壞、孩子出生、老人去世......

根據商業套路,慣用劇情應該這樣:老人去世,一群人呼天搶地;婦女生孩子,一定要滿頭大汗的喊叫;其中一位朝聖者受傷了,那麼他一定痛苦萬分,最後靠著信念堅持到了岡仁波齊,完成靈魂的昇華。

這些《岡仁波齊》中通通沒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張揚理解藏民。如果你見過“真正的藏民”(並非那些旅遊區的),我說的是真正的養犛牛、種青稞的那群藏民。你能感覺到他們的靜默,就像是影片中描述的:話不多,聲調低低的,兩三句結束。

這種靜默,習慣了吵鬧的人會覺得木訥。把他們放在大雪山,荒涼的天際中看呢?是一股隱忍的力量,這是藏民的底色。

這種淡漠,是原生的信仰。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拍攝這部影片,張揚說:在這一年中,想明白了一點事‘你在做電影,就是奔著你心目中的方向,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一如朝聖者們的堅定。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備註:導演張揚

二、愚昧?文明?

電影播出之後,爭議自然也不小,譭譽參半吧。

有些人說:

“把無知愚昧當純潔和虔誠 ,大好時光不去努力勞作,吃別人喝別人,一路行乞。最後感謝地卻是神仙。”

還有人說:

“《岡仁波齊》本身就是在消費藏民信仰,純粹為了滿足都市觀眾的獵奇心。”

這要說回到信仰的問題。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首先,藏民們去朝拜,歸根結底是因為長期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下。人們將希望寄託在超自然力量上。而很多觀眾反感的一點,其實是被“統治階級利用”的信仰。這有悖於初衷,也談不上什麼信仰。所以,“偽信仰”不在我們討論的範疇之內。

其次,我承認一開始我是帶著獵奇的心態看的電影。具體是不是愚昧?《岡仁波齊》其實已經給了答案。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起初,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朝聖。這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像很多人說的:這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問得好,意義。

9歲女孩要磕長頭,長輩們擔心怕她受不了,媽媽說了一句:讓她磕,磕頭好,磕頭長見識。

什麼是“見識”?一條漫長的朝聖之路,蘊含著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當地人認為:人死後七七四十九天,是中陰脫離肉身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如果心力不夠堅韌,很容易走向邪道。

所以,活著要吃點苦,磨練心智也沒什麼——車壞了,腿傷了,冷了,餓了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這就是見識。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相信這個事情。

相信那座神山上,藏著每一個信徒的“靈魂”,你可能很難理解。但對於他們來說,是與生俱來的。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有什麼意義?

他們一路上要磨破無數雙鞋子,無數條圍裙,頭上的包越大,越虔誠。

稍不留神,就會危及生命。

何苦要這樣做?電影給出答案:

  • 有人問讀書的意義,
  • 有人問思考的意義,
  • 但有人問吃飯的意義嗎?
  • 也沒人問呼吸的意義吧?
  • 不呼吸就會死啊!這就是意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就像一群牛,沉默,埋頭生活,從來不發問,不尋找所謂“意義”,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行進的路上,一輛車為了躲避卡車,吧朝聖隊伍的拖拉機撞壞了。這輛車裡有一位乘客呼吸困難,急需去醫院。朝聖者們沒有索要賠償,而是讓他們先行離開。

換做是別人呢?說不準,恐怕車主們能鬧個翻天,然後把整條路堵個水洩不通。

這讓我想起那個磕著長頭,給小昆蟲讓路的朝聖者。

所以,到底什麼是文明?什麼是落後呢?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三、無畏:“No fear in my heart”

朴樹為這部電影唱的主題曲《No fear in my heart》,光看歌名就足夠有力量。

電影中,每當有大車駛過這群朝拜者身旁,我就心驚肉跳的,總擔心壓到他們。

其實,這種擔憂僅僅屬於觀眾。我們最怕的就是死,他們最不怕的就是死。這種無懼,是眼前的岡仁波齊給的。

人在什麼時候會無懼?

——對一件事情深信不疑的時候。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首先,我是個無神論者。小時候看我奶奶拜佛,覺得這是迷信,是老人的愚昧。然而,有一陣子我真的處處不順心,生活一團糟了。有天鬼使神差,自己跑到那裡,看著閣樓上的佛像,跪了下來,再然後,恭敬一拜,伏了很久。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求什麼,心底只有一個聲音:如果靈驗的話,麻煩讓我順利點吧。

這一跪,你到底相不相信它有力量?你是不是真的想要得到神佑?真的能看出來。

看岡仁波齊的時候,我知道:他們相信。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當然,後來的生活沒有更順利。

我想明白了一件事:人之所以要有宗教信仰,是因為你總有迷茫的時候,感覺誰都拉不了你一把的時候。這個時候,你需要一個東西,指引你。

換句話說,如果你打心底裡相信它,那麼你自己不就是你自己的信仰嗎?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每個人都是利己主義,就這一點來說,我們所有人並沒有高下之分。

信仰,求的是心安。

就比如吃飯時你謝絕點菜:“聽你的,你說了算。”交出去了,心就安了。至於好不好吃,管那麼多幹什麼呢?有趣的是,當你交出菜譜,反倒能夠從容享受每一道菜的滋味了。

有一陣子,我很遺憾自己沒有宗教信仰。

比如小時候第一次意識到死亡,嚇到不行。這個時候沒有一個聲音出來告訴我:死,是回到最初的原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信仰的確能解釋很多東西,你不可控的那種。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全片的固定鏡頭輔以遠、中、近景——這種冷靜又剋制的拍攝手法,一方面儘量不打擾演員們自然出演,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然原始風貌。

和經過修飾的不同,真實的才最震撼人心。

如果你去過西藏,我想那吹入雙眼的一股清風,也許真能比中央空調所製造的冷氣更多那麼一丁點兒關於世界的幻想。

也許就是重重雪山,也許是突然山花燦爛,突然就潸然淚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這是畫面上的美。

再說情節方面,說它單一也不完全正確。影片中導演巧妙設計了許多若有似無的“矛盾點”——山路突然塌方、拖拉機被撞壞、孩子出生、老人去世......

根據商業套路,慣用劇情應該這樣:老人去世,一群人呼天搶地;婦女生孩子,一定要滿頭大汗的喊叫;其中一位朝聖者受傷了,那麼他一定痛苦萬分,最後靠著信念堅持到了岡仁波齊,完成靈魂的昇華。

這些《岡仁波齊》中通通沒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張揚理解藏民。如果你見過“真正的藏民”(並非那些旅遊區的),我說的是真正的養犛牛、種青稞的那群藏民。你能感覺到他們的靜默,就像是影片中描述的:話不多,聲調低低的,兩三句結束。

這種靜默,習慣了吵鬧的人會覺得木訥。把他們放在大雪山,荒涼的天際中看呢?是一股隱忍的力量,這是藏民的底色。

這種淡漠,是原生的信仰。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拍攝這部影片,張揚說:在這一年中,想明白了一點事‘你在做電影,就是奔著你心目中的方向,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一如朝聖者們的堅定。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備註:導演張揚

二、愚昧?文明?

電影播出之後,爭議自然也不小,譭譽參半吧。

有些人說:

“把無知愚昧當純潔和虔誠 ,大好時光不去努力勞作,吃別人喝別人,一路行乞。最後感謝地卻是神仙。”

還有人說:

“《岡仁波齊》本身就是在消費藏民信仰,純粹為了滿足都市觀眾的獵奇心。”

這要說回到信仰的問題。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首先,藏民們去朝拜,歸根結底是因為長期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下。人們將希望寄託在超自然力量上。而很多觀眾反感的一點,其實是被“統治階級利用”的信仰。這有悖於初衷,也談不上什麼信仰。所以,“偽信仰”不在我們討論的範疇之內。

其次,我承認一開始我是帶著獵奇的心態看的電影。具體是不是愚昧?《岡仁波齊》其實已經給了答案。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起初,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朝聖。這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像很多人說的:這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問得好,意義。

9歲女孩要磕長頭,長輩們擔心怕她受不了,媽媽說了一句:讓她磕,磕頭好,磕頭長見識。

什麼是“見識”?一條漫長的朝聖之路,蘊含著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當地人認為:人死後七七四十九天,是中陰脫離肉身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如果心力不夠堅韌,很容易走向邪道。

所以,活著要吃點苦,磨練心智也沒什麼——車壞了,腿傷了,冷了,餓了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這就是見識。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相信這個事情。

相信那座神山上,藏著每一個信徒的“靈魂”,你可能很難理解。但對於他們來說,是與生俱來的。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有什麼意義?

他們一路上要磨破無數雙鞋子,無數條圍裙,頭上的包越大,越虔誠。

稍不留神,就會危及生命。

何苦要這樣做?電影給出答案:

  • 有人問讀書的意義,
  • 有人問思考的意義,
  • 但有人問吃飯的意義嗎?
  • 也沒人問呼吸的意義吧?
  • 不呼吸就會死啊!這就是意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就像一群牛,沉默,埋頭生活,從來不發問,不尋找所謂“意義”,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行進的路上,一輛車為了躲避卡車,吧朝聖隊伍的拖拉機撞壞了。這輛車裡有一位乘客呼吸困難,急需去醫院。朝聖者們沒有索要賠償,而是讓他們先行離開。

換做是別人呢?說不準,恐怕車主們能鬧個翻天,然後把整條路堵個水洩不通。

這讓我想起那個磕著長頭,給小昆蟲讓路的朝聖者。

所以,到底什麼是文明?什麼是落後呢?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三、無畏:“No fear in my heart”

朴樹為這部電影唱的主題曲《No fear in my heart》,光看歌名就足夠有力量。

電影中,每當有大車駛過這群朝拜者身旁,我就心驚肉跳的,總擔心壓到他們。

其實,這種擔憂僅僅屬於觀眾。我們最怕的就是死,他們最不怕的就是死。這種無懼,是眼前的岡仁波齊給的。

人在什麼時候會無懼?

——對一件事情深信不疑的時候。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首先,我是個無神論者。小時候看我奶奶拜佛,覺得這是迷信,是老人的愚昧。然而,有一陣子我真的處處不順心,生活一團糟了。有天鬼使神差,自己跑到那裡,看著閣樓上的佛像,跪了下來,再然後,恭敬一拜,伏了很久。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求什麼,心底只有一個聲音:如果靈驗的話,麻煩讓我順利點吧。

這一跪,你到底相不相信它有力量?你是不是真的想要得到神佑?真的能看出來。

看岡仁波齊的時候,我知道:他們相信。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當然,後來的生活沒有更順利。

我想明白了一件事:人之所以要有宗教信仰,是因為你總有迷茫的時候,感覺誰都拉不了你一把的時候。這個時候,你需要一個東西,指引你。

換句話說,如果你打心底裡相信它,那麼你自己不就是你自己的信仰嗎?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每個人都是利己主義,就這一點來說,我們所有人並沒有高下之分。

信仰,求的是心安。

就比如吃飯時你謝絕點菜:“聽你的,你說了算。”交出去了,心就安了。至於好不好吃,管那麼多幹什麼呢?有趣的是,當你交出菜譜,反倒能夠從容享受每一道菜的滋味了。

有一陣子,我很遺憾自己沒有宗教信仰。

比如小時候第一次意識到死亡,嚇到不行。這個時候沒有一個聲音出來告訴我:死,是回到最初的原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信仰的確能解釋很多東西,你不可控的那種。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心理學專家李鬆蔚說過一個有意思的悖論——“你想掌控一切的時候,你是那個被掌控的人。當你放下的時候,你卻得了自由。”

乍一聽可能有些繞。這麼講吧,不妨跟我做一個思想實驗:看這段文字的時刻,就是此刻,你的生命突然停止了十分鐘。

現在,時間暫停。

你不用考慮學業、事業、未來、過去甚至不用思考我說的這番話。假設你的世界被人接管了,你可以完全抽離出自己,無須煩憂。

你可以站起來、坐著、聽歌、看風景、洗臉。

一切如往常,可你會陡然發現你的心變得澄明起來——這是多出來的十分鐘啊!

時間停了,你也停了,不會變老,一切都不會發生。

卡巴金在《正念》一書中提到:你一停,人就在那兒了,事情都變簡單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信仰就是這麼一種東西。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全片的固定鏡頭輔以遠、中、近景——這種冷靜又剋制的拍攝手法,一方面儘量不打擾演員們自然出演,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然原始風貌。

和經過修飾的不同,真實的才最震撼人心。

如果你去過西藏,我想那吹入雙眼的一股清風,也許真能比中央空調所製造的冷氣更多那麼一丁點兒關於世界的幻想。

也許就是重重雪山,也許是突然山花燦爛,突然就潸然淚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這是畫面上的美。

再說情節方面,說它單一也不完全正確。影片中導演巧妙設計了許多若有似無的“矛盾點”——山路突然塌方、拖拉機被撞壞、孩子出生、老人去世......

根據商業套路,慣用劇情應該這樣:老人去世,一群人呼天搶地;婦女生孩子,一定要滿頭大汗的喊叫;其中一位朝聖者受傷了,那麼他一定痛苦萬分,最後靠著信念堅持到了岡仁波齊,完成靈魂的昇華。

這些《岡仁波齊》中通通沒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張揚理解藏民。如果你見過“真正的藏民”(並非那些旅遊區的),我說的是真正的養犛牛、種青稞的那群藏民。你能感覺到他們的靜默,就像是影片中描述的:話不多,聲調低低的,兩三句結束。

這種靜默,習慣了吵鬧的人會覺得木訥。把他們放在大雪山,荒涼的天際中看呢?是一股隱忍的力量,這是藏民的底色。

這種淡漠,是原生的信仰。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拍攝這部影片,張揚說:在這一年中,想明白了一點事‘你在做電影,就是奔著你心目中的方向,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一如朝聖者們的堅定。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備註:導演張揚

二、愚昧?文明?

電影播出之後,爭議自然也不小,譭譽參半吧。

有些人說:

“把無知愚昧當純潔和虔誠 ,大好時光不去努力勞作,吃別人喝別人,一路行乞。最後感謝地卻是神仙。”

還有人說:

“《岡仁波齊》本身就是在消費藏民信仰,純粹為了滿足都市觀眾的獵奇心。”

這要說回到信仰的問題。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首先,藏民們去朝拜,歸根結底是因為長期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下。人們將希望寄託在超自然力量上。而很多觀眾反感的一點,其實是被“統治階級利用”的信仰。這有悖於初衷,也談不上什麼信仰。所以,“偽信仰”不在我們討論的範疇之內。

其次,我承認一開始我是帶著獵奇的心態看的電影。具體是不是愚昧?《岡仁波齊》其實已經給了答案。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起初,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朝聖。這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像很多人說的:這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問得好,意義。

9歲女孩要磕長頭,長輩們擔心怕她受不了,媽媽說了一句:讓她磕,磕頭好,磕頭長見識。

什麼是“見識”?一條漫長的朝聖之路,蘊含著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當地人認為:人死後七七四十九天,是中陰脫離肉身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如果心力不夠堅韌,很容易走向邪道。

所以,活著要吃點苦,磨練心智也沒什麼——車壞了,腿傷了,冷了,餓了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這就是見識。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相信這個事情。

相信那座神山上,藏著每一個信徒的“靈魂”,你可能很難理解。但對於他們來說,是與生俱來的。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有什麼意義?

他們一路上要磨破無數雙鞋子,無數條圍裙,頭上的包越大,越虔誠。

稍不留神,就會危及生命。

何苦要這樣做?電影給出答案:

  • 有人問讀書的意義,
  • 有人問思考的意義,
  • 但有人問吃飯的意義嗎?
  • 也沒人問呼吸的意義吧?
  • 不呼吸就會死啊!這就是意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就像一群牛,沉默,埋頭生活,從來不發問,不尋找所謂“意義”,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行進的路上,一輛車為了躲避卡車,吧朝聖隊伍的拖拉機撞壞了。這輛車裡有一位乘客呼吸困難,急需去醫院。朝聖者們沒有索要賠償,而是讓他們先行離開。

換做是別人呢?說不準,恐怕車主們能鬧個翻天,然後把整條路堵個水洩不通。

這讓我想起那個磕著長頭,給小昆蟲讓路的朝聖者。

所以,到底什麼是文明?什麼是落後呢?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三、無畏:“No fear in my heart”

朴樹為這部電影唱的主題曲《No fear in my heart》,光看歌名就足夠有力量。

電影中,每當有大車駛過這群朝拜者身旁,我就心驚肉跳的,總擔心壓到他們。

其實,這種擔憂僅僅屬於觀眾。我們最怕的就是死,他們最不怕的就是死。這種無懼,是眼前的岡仁波齊給的。

人在什麼時候會無懼?

——對一件事情深信不疑的時候。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首先,我是個無神論者。小時候看我奶奶拜佛,覺得這是迷信,是老人的愚昧。然而,有一陣子我真的處處不順心,生活一團糟了。有天鬼使神差,自己跑到那裡,看著閣樓上的佛像,跪了下來,再然後,恭敬一拜,伏了很久。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求什麼,心底只有一個聲音:如果靈驗的話,麻煩讓我順利點吧。

這一跪,你到底相不相信它有力量?你是不是真的想要得到神佑?真的能看出來。

看岡仁波齊的時候,我知道:他們相信。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當然,後來的生活沒有更順利。

我想明白了一件事:人之所以要有宗教信仰,是因為你總有迷茫的時候,感覺誰都拉不了你一把的時候。這個時候,你需要一個東西,指引你。

換句話說,如果你打心底裡相信它,那麼你自己不就是你自己的信仰嗎?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每個人都是利己主義,就這一點來說,我們所有人並沒有高下之分。

信仰,求的是心安。

就比如吃飯時你謝絕點菜:“聽你的,你說了算。”交出去了,心就安了。至於好不好吃,管那麼多幹什麼呢?有趣的是,當你交出菜譜,反倒能夠從容享受每一道菜的滋味了。

有一陣子,我很遺憾自己沒有宗教信仰。

比如小時候第一次意識到死亡,嚇到不行。這個時候沒有一個聲音出來告訴我:死,是回到最初的原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信仰的確能解釋很多東西,你不可控的那種。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心理學專家李鬆蔚說過一個有意思的悖論——“你想掌控一切的時候,你是那個被掌控的人。當你放下的時候,你卻得了自由。”

乍一聽可能有些繞。這麼講吧,不妨跟我做一個思想實驗:看這段文字的時刻,就是此刻,你的生命突然停止了十分鐘。

現在,時間暫停。

你不用考慮學業、事業、未來、過去甚至不用思考我說的這番話。假設你的世界被人接管了,你可以完全抽離出自己,無須煩憂。

你可以站起來、坐著、聽歌、看風景、洗臉。

一切如往常,可你會陡然發現你的心變得澄明起來——這是多出來的十分鐘啊!

時間停了,你也停了,不會變老,一切都不會發生。

卡巴金在《正念》一書中提到:你一停,人就在那兒了,事情都變簡單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信仰就是這麼一種東西。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厲害之處,就在於:不管你有沒有信仰,都不妨礙你欣賞這樣的美。

畢竟,我們的祖先都曾這樣活過。

認同不認同,都請用自己的方式過一生。

"

11個藏民,2500公里,從芒康到拉薩,最後到岡仁波齊。

手掌扣上木板,穿好特製圍裙。身體直直撲出去,趴倒,額頭抵住地面,合掌,起身,走幾步,拍打木板三次,再撲倒……朝聖之路就此開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一、岡仁波齊——未被智性打攪的信仰

《岡仁波齊》,講了一群朝聖者的故事。

藏傳佛教中,這一年是馬年——釋迦牟尼降生與成道的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諸神會聚集在岡仁波齊。朝聖者來此山轉山一圈,可增加相當於常年十三圈的功德。

於是,這麼一群人上路了。朝聖者中,有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有懷孕的女人,有認為自己“罪孽深重”的屠夫,有不幸的中年人,有9歲的小女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兩千公里路,兩個小時的片子,磕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頭。從白雪皚皚、到草原、油菜花遍地、最後是桃花杏花開放的春夏。

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很“可怕”。觀眾怕它悶,導演怕沒人買賬。

不用擔心,它很好看。

光是畫面,我就能看上幾遍。

首先,導演張揚花了很大篇幅展示藏民的日常:分糌粑、喝酥油茶、奶茶、風乾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自然風光上,導演張揚很體貼地沒有使用任何拍攝技巧。

如果是一個有視覺追求的導演去拍攝藏地電影,那麼飄動的經幡、成排的轉經筒、巍峨的雪山、壯麗堂皇的布達拉宮,藏民們的面部特寫,這些一定會反覆出現,大肆渲染。

張揚放棄了這一套。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全片的固定鏡頭輔以遠、中、近景——這種冷靜又剋制的拍攝手法,一方面儘量不打擾演員們自然出演,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然原始風貌。

和經過修飾的不同,真實的才最震撼人心。

如果你去過西藏,我想那吹入雙眼的一股清風,也許真能比中央空調所製造的冷氣更多那麼一丁點兒關於世界的幻想。

也許就是重重雪山,也許是突然山花燦爛,突然就潸然淚下。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這是畫面上的美。

再說情節方面,說它單一也不完全正確。影片中導演巧妙設計了許多若有似無的“矛盾點”——山路突然塌方、拖拉機被撞壞、孩子出生、老人去世......

根據商業套路,慣用劇情應該這樣:老人去世,一群人呼天搶地;婦女生孩子,一定要滿頭大汗的喊叫;其中一位朝聖者受傷了,那麼他一定痛苦萬分,最後靠著信念堅持到了岡仁波齊,完成靈魂的昇華。

這些《岡仁波齊》中通通沒有。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張揚理解藏民。如果你見過“真正的藏民”(並非那些旅遊區的),我說的是真正的養犛牛、種青稞的那群藏民。你能感覺到他們的靜默,就像是影片中描述的:話不多,聲調低低的,兩三句結束。

這種靜默,習慣了吵鬧的人會覺得木訥。把他們放在大雪山,荒涼的天際中看呢?是一股隱忍的力量,這是藏民的底色。

這種淡漠,是原生的信仰。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拍攝這部影片,張揚說:在這一年中,想明白了一點事‘你在做電影,就是奔著你心目中的方向,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一如朝聖者們的堅定。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備註:導演張揚

二、愚昧?文明?

電影播出之後,爭議自然也不小,譭譽參半吧。

有些人說:

“把無知愚昧當純潔和虔誠 ,大好時光不去努力勞作,吃別人喝別人,一路行乞。最後感謝地卻是神仙。”

還有人說:

“《岡仁波齊》本身就是在消費藏民信仰,純粹為了滿足都市觀眾的獵奇心。”

這要說回到信仰的問題。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首先,藏民們去朝拜,歸根結底是因為長期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下。人們將希望寄託在超自然力量上。而很多觀眾反感的一點,其實是被“統治階級利用”的信仰。這有悖於初衷,也談不上什麼信仰。所以,“偽信仰”不在我們討論的範疇之內。

其次,我承認一開始我是帶著獵奇的心態看的電影。具體是不是愚昧?《岡仁波齊》其實已經給了答案。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起初,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朝聖。這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像很多人說的:這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問得好,意義。

9歲女孩要磕長頭,長輩們擔心怕她受不了,媽媽說了一句:讓她磕,磕頭好,磕頭長見識。

什麼是“見識”?一條漫長的朝聖之路,蘊含著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當地人認為:人死後七七四十九天,是中陰脫離肉身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如果心力不夠堅韌,很容易走向邪道。

所以,活著要吃點苦,磨練心智也沒什麼——車壞了,腿傷了,冷了,餓了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這就是見識。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相信這個事情。

相信那座神山上,藏著每一個信徒的“靈魂”,你可能很難理解。但對於他們來說,是與生俱來的。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有什麼意義?

他們一路上要磨破無數雙鞋子,無數條圍裙,頭上的包越大,越虔誠。

稍不留神,就會危及生命。

何苦要這樣做?電影給出答案:

  • 有人問讀書的意義,
  • 有人問思考的意義,
  • 但有人問吃飯的意義嗎?
  • 也沒人問呼吸的意義吧?
  • 不呼吸就會死啊!這就是意義。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他們就像一群牛,沉默,埋頭生活,從來不發問,不尋找所謂“意義”,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行進的路上,一輛車為了躲避卡車,吧朝聖隊伍的拖拉機撞壞了。這輛車裡有一位乘客呼吸困難,急需去醫院。朝聖者們沒有索要賠償,而是讓他們先行離開。

換做是別人呢?說不準,恐怕車主們能鬧個翻天,然後把整條路堵個水洩不通。

這讓我想起那個磕著長頭,給小昆蟲讓路的朝聖者。

所以,到底什麼是文明?什麼是落後呢?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三、無畏:“No fear in my heart”

朴樹為這部電影唱的主題曲《No fear in my heart》,光看歌名就足夠有力量。

電影中,每當有大車駛過這群朝拜者身旁,我就心驚肉跳的,總擔心壓到他們。

其實,這種擔憂僅僅屬於觀眾。我們最怕的就是死,他們最不怕的就是死。這種無懼,是眼前的岡仁波齊給的。

人在什麼時候會無懼?

——對一件事情深信不疑的時候。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首先,我是個無神論者。小時候看我奶奶拜佛,覺得這是迷信,是老人的愚昧。然而,有一陣子我真的處處不順心,生活一團糟了。有天鬼使神差,自己跑到那裡,看著閣樓上的佛像,跪了下來,再然後,恭敬一拜,伏了很久。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求什麼,心底只有一個聲音:如果靈驗的話,麻煩讓我順利點吧。

這一跪,你到底相不相信它有力量?你是不是真的想要得到神佑?真的能看出來。

看岡仁波齊的時候,我知道:他們相信。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當然,後來的生活沒有更順利。

我想明白了一件事:人之所以要有宗教信仰,是因為你總有迷茫的時候,感覺誰都拉不了你一把的時候。這個時候,你需要一個東西,指引你。

換句話說,如果你打心底裡相信它,那麼你自己不就是你自己的信仰嗎?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每個人都是利己主義,就這一點來說,我們所有人並沒有高下之分。

信仰,求的是心安。

就比如吃飯時你謝絕點菜:“聽你的,你說了算。”交出去了,心就安了。至於好不好吃,管那麼多幹什麼呢?有趣的是,當你交出菜譜,反倒能夠從容享受每一道菜的滋味了。

有一陣子,我很遺憾自己沒有宗教信仰。

比如小時候第一次意識到死亡,嚇到不行。這個時候沒有一個聲音出來告訴我:死,是回到最初的原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信仰的確能解釋很多東西,你不可控的那種。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心理學專家李鬆蔚說過一個有意思的悖論——“你想掌控一切的時候,你是那個被掌控的人。當你放下的時候,你卻得了自由。”

乍一聽可能有些繞。這麼講吧,不妨跟我做一個思想實驗:看這段文字的時刻,就是此刻,你的生命突然停止了十分鐘。

現在,時間暫停。

你不用考慮學業、事業、未來、過去甚至不用思考我說的這番話。假設你的世界被人接管了,你可以完全抽離出自己,無須煩憂。

你可以站起來、坐著、聽歌、看風景、洗臉。

一切如往常,可你會陡然發現你的心變得澄明起來——這是多出來的十分鐘啊!

時間停了,你也停了,不會變老,一切都不會發生。

卡巴金在《正念》一書中提到:你一停,人就在那兒了,事情都變簡單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信仰就是這麼一種東西。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岡仁波齊厲害之處,就在於:不管你有沒有信仰,都不妨礙你欣賞這樣的美。

畢竟,我們的祖先都曾這樣活過。

認同不認同,都請用自己的方式過一生。

《岡仁波齊》:糟糕的生活面前,我們要怎麼過一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