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

文/馮知明

《岡仁波齊》的執行導演李雨林,打算拍攝電影《最後的雨林:愛在琅勃拉邦》。這個片名說出來就有幾分悲壯色彩。人類現在紛紛走進熱帶雨林探查,但是也許有一天,人類終究搞清了它們的生存環境時,熱帶雨林早就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了。

"

文/馮知明

《岡仁波齊》的執行導演李雨林,打算拍攝電影《最後的雨林:愛在琅勃拉邦》。這個片名說出來就有幾分悲壯色彩。人類現在紛紛走進熱帶雨林探查,但是也許有一天,人類終究搞清了它們的生存環境時,熱帶雨林早就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了。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我看過《岡仁波齊》,是我女兒推薦的,我們一家人都看過了。我們對這部電影的導演充滿了崇敬。作為編輯人,我瞭解《岡仁波齊》的結構,它十分單一,如果要把故事推進下去,讓觀眾感覺不枯燥,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對宗教體裁類的作品,我一向是迴避的,生怕把握不好而犯錯。

還有,這類體裁面對宗教人士、觀眾、信眾等群體時,怎樣把握好度,更是不容易。李老師在拍攝和剪輯時,處理得十分用心。她以自己的包容和敏感,讓各個層次的人都接納了《岡仁波齊》。

"

文/馮知明

《岡仁波齊》的執行導演李雨林,打算拍攝電影《最後的雨林:愛在琅勃拉邦》。這個片名說出來就有幾分悲壯色彩。人類現在紛紛走進熱帶雨林探查,但是也許有一天,人類終究搞清了它們的生存環境時,熱帶雨林早就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了。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我看過《岡仁波齊》,是我女兒推薦的,我們一家人都看過了。我們對這部電影的導演充滿了崇敬。作為編輯人,我瞭解《岡仁波齊》的結構,它十分單一,如果要把故事推進下去,讓觀眾感覺不枯燥,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對宗教體裁類的作品,我一向是迴避的,生怕把握不好而犯錯。

還有,這類體裁面對宗教人士、觀眾、信眾等群體時,怎樣把握好度,更是不容易。李老師在拍攝和剪輯時,處理得十分用心。她以自己的包容和敏感,讓各個層次的人都接納了《岡仁波齊》。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她選的都是本色演員,使得整部影片都有一種質樸之美。在這個世界上,再高明的演技也拼不過本色,演畢竟是演,本色則是發自內心的。我在《岡仁波齊》裡也看到其深刻的一面,質樸而深刻。

這是一次遲到的影評會和討論會。我們在仙魚農莊的二樓展開熱烈的討論。李老師介紹說,它其實是另一部影片的“邊角料”,她原本想把它作為一個內部片,處理得完整一些。片子到了她的手上,她處理得十分上心,或者說她強烈的宗教情懷,讓她對每個細節都精心打磨,最終成就了一部經典。

"

文/馮知明

《岡仁波齊》的執行導演李雨林,打算拍攝電影《最後的雨林:愛在琅勃拉邦》。這個片名說出來就有幾分悲壯色彩。人類現在紛紛走進熱帶雨林探查,但是也許有一天,人類終究搞清了它們的生存環境時,熱帶雨林早就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了。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我看過《岡仁波齊》,是我女兒推薦的,我們一家人都看過了。我們對這部電影的導演充滿了崇敬。作為編輯人,我瞭解《岡仁波齊》的結構,它十分單一,如果要把故事推進下去,讓觀眾感覺不枯燥,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對宗教體裁類的作品,我一向是迴避的,生怕把握不好而犯錯。

還有,這類體裁面對宗教人士、觀眾、信眾等群體時,怎樣把握好度,更是不容易。李老師在拍攝和剪輯時,處理得十分用心。她以自己的包容和敏感,讓各個層次的人都接納了《岡仁波齊》。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她選的都是本色演員,使得整部影片都有一種質樸之美。在這個世界上,再高明的演技也拼不過本色,演畢竟是演,本色則是發自內心的。我在《岡仁波齊》裡也看到其深刻的一面,質樸而深刻。

這是一次遲到的影評會和討論會。我們在仙魚農莊的二樓展開熱烈的討論。李老師介紹說,它其實是另一部影片的“邊角料”,她原本想把它作為一個內部片,處理得完整一些。片子到了她的手上,她處理得十分上心,或者說她強烈的宗教情懷,讓她對每個細節都精心打磨,最終成就了一部經典。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

文/馮知明

《岡仁波齊》的執行導演李雨林,打算拍攝電影《最後的雨林:愛在琅勃拉邦》。這個片名說出來就有幾分悲壯色彩。人類現在紛紛走進熱帶雨林探查,但是也許有一天,人類終究搞清了它們的生存環境時,熱帶雨林早就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了。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我看過《岡仁波齊》,是我女兒推薦的,我們一家人都看過了。我們對這部電影的導演充滿了崇敬。作為編輯人,我瞭解《岡仁波齊》的結構,它十分單一,如果要把故事推進下去,讓觀眾感覺不枯燥,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對宗教體裁類的作品,我一向是迴避的,生怕把握不好而犯錯。

還有,這類體裁面對宗教人士、觀眾、信眾等群體時,怎樣把握好度,更是不容易。李老師在拍攝和剪輯時,處理得十分用心。她以自己的包容和敏感,讓各個層次的人都接納了《岡仁波齊》。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她選的都是本色演員,使得整部影片都有一種質樸之美。在這個世界上,再高明的演技也拼不過本色,演畢竟是演,本色則是發自內心的。我在《岡仁波齊》裡也看到其深刻的一面,質樸而深刻。

這是一次遲到的影評會和討論會。我們在仙魚農莊的二樓展開熱烈的討論。李老師介紹說,它其實是另一部影片的“邊角料”,她原本想把它作為一個內部片,處理得完整一些。片子到了她的手上,她處理得十分上心,或者說她強烈的宗教情懷,讓她對每個細節都精心打磨,最終成就了一部經典。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它的營銷,也許是漫不經心的。比如我之所以觀賞,是從女兒那裡獲得信息,然後我向我妻子推薦,她又向浙江大學的閨蜜推介。而我則繼續向安徽一位法制報社的老總推薦——他曾多次去西藏——他看過對我大叫三聲好,我們還做過熱烈討論。

這部作品需要安靜地觀看,體會它直指人心的力量。這當兒李老師接了一個電話,突然對大家說,那個女主正好來電話了,她已經長大了。她們正在視頻,李老師用手機向著我們轉了一個圈,大家對這個女孩一一揮手致意。

李老師向我們描述說,她有一次從岡仁波齊下山,山上有許多衣物,被疊得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她還以為是某種儀式。當時天已煞黑,在這雲霧之間行走時,她走得很慢,與前面的人拉開了很大的距離。後來她才知道那些衣物其實是亡者的遺物。當時她在這座聖山上只是這樣走著,像超越了人與神之間的界線一般,心態十分平和,沒有半點不安。

其實李老師已經不止一次來勐遠仙境。她已經深深地愛上了勐遠仙境的這片雨林。她如此反覆踩點,是為了下一部作品《最後的雨林:愛在琅勃拉邦》而來——一位叫蘇葉子的姑娘,是某音樂學院的畢業生。她原本來自西南大山,畢業後一直留在大城市打拼。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一個電話,然後情緒崩潰了,很快辭去了光鮮亮麗的工作,踏上了新的旅程——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故事由此展開。

"

文/馮知明

《岡仁波齊》的執行導演李雨林,打算拍攝電影《最後的雨林:愛在琅勃拉邦》。這個片名說出來就有幾分悲壯色彩。人類現在紛紛走進熱帶雨林探查,但是也許有一天,人類終究搞清了它們的生存環境時,熱帶雨林早就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了。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我看過《岡仁波齊》,是我女兒推薦的,我們一家人都看過了。我們對這部電影的導演充滿了崇敬。作為編輯人,我瞭解《岡仁波齊》的結構,它十分單一,如果要把故事推進下去,讓觀眾感覺不枯燥,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對宗教體裁類的作品,我一向是迴避的,生怕把握不好而犯錯。

還有,這類體裁面對宗教人士、觀眾、信眾等群體時,怎樣把握好度,更是不容易。李老師在拍攝和剪輯時,處理得十分用心。她以自己的包容和敏感,讓各個層次的人都接納了《岡仁波齊》。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她選的都是本色演員,使得整部影片都有一種質樸之美。在這個世界上,再高明的演技也拼不過本色,演畢竟是演,本色則是發自內心的。我在《岡仁波齊》裡也看到其深刻的一面,質樸而深刻。

這是一次遲到的影評會和討論會。我們在仙魚農莊的二樓展開熱烈的討論。李老師介紹說,它其實是另一部影片的“邊角料”,她原本想把它作為一個內部片,處理得完整一些。片子到了她的手上,她處理得十分上心,或者說她強烈的宗教情懷,讓她對每個細節都精心打磨,最終成就了一部經典。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它的營銷,也許是漫不經心的。比如我之所以觀賞,是從女兒那裡獲得信息,然後我向我妻子推薦,她又向浙江大學的閨蜜推介。而我則繼續向安徽一位法制報社的老總推薦——他曾多次去西藏——他看過對我大叫三聲好,我們還做過熱烈討論。

這部作品需要安靜地觀看,體會它直指人心的力量。這當兒李老師接了一個電話,突然對大家說,那個女主正好來電話了,她已經長大了。她們正在視頻,李老師用手機向著我們轉了一個圈,大家對這個女孩一一揮手致意。

李老師向我們描述說,她有一次從岡仁波齊下山,山上有許多衣物,被疊得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她還以為是某種儀式。當時天已煞黑,在這雲霧之間行走時,她走得很慢,與前面的人拉開了很大的距離。後來她才知道那些衣物其實是亡者的遺物。當時她在這座聖山上只是這樣走著,像超越了人與神之間的界線一般,心態十分平和,沒有半點不安。

其實李老師已經不止一次來勐遠仙境。她已經深深地愛上了勐遠仙境的這片雨林。她如此反覆踩點,是為了下一部作品《最後的雨林:愛在琅勃拉邦》而來——一位叫蘇葉子的姑娘,是某音樂學院的畢業生。她原本來自西南大山,畢業後一直留在大城市打拼。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一個電話,然後情緒崩潰了,很快辭去了光鮮亮麗的工作,踏上了新的旅程——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故事由此展開。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李老師介紹說,她已經在勐遠仙境的雨林中反覆考察過了,見過那棵五人合抱的古樹。她不知與這古樹有什麼樣的前世今生,總之見到後,她感到親切和溫暖,並去擁抱了它。在這個過程中,她始終淚流滿面,覺得與這古樹一定有過交集,不過到底是在什麼歲月,她無從知曉。她對它有種強烈的訴說願望。

"

文/馮知明

《岡仁波齊》的執行導演李雨林,打算拍攝電影《最後的雨林:愛在琅勃拉邦》。這個片名說出來就有幾分悲壯色彩。人類現在紛紛走進熱帶雨林探查,但是也許有一天,人類終究搞清了它們的生存環境時,熱帶雨林早就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了。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我看過《岡仁波齊》,是我女兒推薦的,我們一家人都看過了。我們對這部電影的導演充滿了崇敬。作為編輯人,我瞭解《岡仁波齊》的結構,它十分單一,如果要把故事推進下去,讓觀眾感覺不枯燥,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對宗教體裁類的作品,我一向是迴避的,生怕把握不好而犯錯。

還有,這類體裁面對宗教人士、觀眾、信眾等群體時,怎樣把握好度,更是不容易。李老師在拍攝和剪輯時,處理得十分用心。她以自己的包容和敏感,讓各個層次的人都接納了《岡仁波齊》。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她選的都是本色演員,使得整部影片都有一種質樸之美。在這個世界上,再高明的演技也拼不過本色,演畢竟是演,本色則是發自內心的。我在《岡仁波齊》裡也看到其深刻的一面,質樸而深刻。

這是一次遲到的影評會和討論會。我們在仙魚農莊的二樓展開熱烈的討論。李老師介紹說,它其實是另一部影片的“邊角料”,她原本想把它作為一個內部片,處理得完整一些。片子到了她的手上,她處理得十分上心,或者說她強烈的宗教情懷,讓她對每個細節都精心打磨,最終成就了一部經典。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它的營銷,也許是漫不經心的。比如我之所以觀賞,是從女兒那裡獲得信息,然後我向我妻子推薦,她又向浙江大學的閨蜜推介。而我則繼續向安徽一位法制報社的老總推薦——他曾多次去西藏——他看過對我大叫三聲好,我們還做過熱烈討論。

這部作品需要安靜地觀看,體會它直指人心的力量。這當兒李老師接了一個電話,突然對大家說,那個女主正好來電話了,她已經長大了。她們正在視頻,李老師用手機向著我們轉了一個圈,大家對這個女孩一一揮手致意。

李老師向我們描述說,她有一次從岡仁波齊下山,山上有許多衣物,被疊得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她還以為是某種儀式。當時天已煞黑,在這雲霧之間行走時,她走得很慢,與前面的人拉開了很大的距離。後來她才知道那些衣物其實是亡者的遺物。當時她在這座聖山上只是這樣走著,像超越了人與神之間的界線一般,心態十分平和,沒有半點不安。

其實李老師已經不止一次來勐遠仙境。她已經深深地愛上了勐遠仙境的這片雨林。她如此反覆踩點,是為了下一部作品《最後的雨林:愛在琅勃拉邦》而來——一位叫蘇葉子的姑娘,是某音樂學院的畢業生。她原本來自西南大山,畢業後一直留在大城市打拼。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一個電話,然後情緒崩潰了,很快辭去了光鮮亮麗的工作,踏上了新的旅程——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故事由此展開。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李老師介紹說,她已經在勐遠仙境的雨林中反覆考察過了,見過那棵五人合抱的古樹。她不知與這古樹有什麼樣的前世今生,總之見到後,她感到親切和溫暖,並去擁抱了它。在這個過程中,她始終淚流滿面,覺得與這古樹一定有過交集,不過到底是在什麼歲月,她無從知曉。她對它有種強烈的訴說願望。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為了掩飾自己,不被同行的人發現她的失態,她把頭深深地埋在樹身裡。李老師安靜而溫和地講述她的體驗,似乎又沉湎其中了,剛才討論的人都安靜下來。

"

文/馮知明

《岡仁波齊》的執行導演李雨林,打算拍攝電影《最後的雨林:愛在琅勃拉邦》。這個片名說出來就有幾分悲壯色彩。人類現在紛紛走進熱帶雨林探查,但是也許有一天,人類終究搞清了它們的生存環境時,熱帶雨林早就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了。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我看過《岡仁波齊》,是我女兒推薦的,我們一家人都看過了。我們對這部電影的導演充滿了崇敬。作為編輯人,我瞭解《岡仁波齊》的結構,它十分單一,如果要把故事推進下去,讓觀眾感覺不枯燥,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對宗教體裁類的作品,我一向是迴避的,生怕把握不好而犯錯。

還有,這類體裁面對宗教人士、觀眾、信眾等群體時,怎樣把握好度,更是不容易。李老師在拍攝和剪輯時,處理得十分用心。她以自己的包容和敏感,讓各個層次的人都接納了《岡仁波齊》。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她選的都是本色演員,使得整部影片都有一種質樸之美。在這個世界上,再高明的演技也拼不過本色,演畢竟是演,本色則是發自內心的。我在《岡仁波齊》裡也看到其深刻的一面,質樸而深刻。

這是一次遲到的影評會和討論會。我們在仙魚農莊的二樓展開熱烈的討論。李老師介紹說,它其實是另一部影片的“邊角料”,她原本想把它作為一個內部片,處理得完整一些。片子到了她的手上,她處理得十分上心,或者說她強烈的宗教情懷,讓她對每個細節都精心打磨,最終成就了一部經典。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它的營銷,也許是漫不經心的。比如我之所以觀賞,是從女兒那裡獲得信息,然後我向我妻子推薦,她又向浙江大學的閨蜜推介。而我則繼續向安徽一位法制報社的老總推薦——他曾多次去西藏——他看過對我大叫三聲好,我們還做過熱烈討論。

這部作品需要安靜地觀看,體會它直指人心的力量。這當兒李老師接了一個電話,突然對大家說,那個女主正好來電話了,她已經長大了。她們正在視頻,李老師用手機向著我們轉了一個圈,大家對這個女孩一一揮手致意。

李老師向我們描述說,她有一次從岡仁波齊下山,山上有許多衣物,被疊得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她還以為是某種儀式。當時天已煞黑,在這雲霧之間行走時,她走得很慢,與前面的人拉開了很大的距離。後來她才知道那些衣物其實是亡者的遺物。當時她在這座聖山上只是這樣走著,像超越了人與神之間的界線一般,心態十分平和,沒有半點不安。

其實李老師已經不止一次來勐遠仙境。她已經深深地愛上了勐遠仙境的這片雨林。她如此反覆踩點,是為了下一部作品《最後的雨林:愛在琅勃拉邦》而來——一位叫蘇葉子的姑娘,是某音樂學院的畢業生。她原本來自西南大山,畢業後一直留在大城市打拼。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一個電話,然後情緒崩潰了,很快辭去了光鮮亮麗的工作,踏上了新的旅程——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故事由此展開。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李老師介紹說,她已經在勐遠仙境的雨林中反覆考察過了,見過那棵五人合抱的古樹。她不知與這古樹有什麼樣的前世今生,總之見到後,她感到親切和溫暖,並去擁抱了它。在這個過程中,她始終淚流滿面,覺得與這古樹一定有過交集,不過到底是在什麼歲月,她無從知曉。她對它有種強烈的訴說願望。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為了掩飾自己,不被同行的人發現她的失態,她把頭深深地埋在樹身裡。李老師安靜而溫和地講述她的體驗,似乎又沉湎其中了,剛才討論的人都安靜下來。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我覺得李老師氣質與眾不同,丁總也有同感。她說,她能和一些我們無法交流的東西進行交流,而且十分敏感,這也是她的作品能打動人心的地方。我試圖描述對她的印象,應該說是一種很乾淨的感覺。

的確是這樣,比我說的安靜而溫和要準確。李老師對熱帶雨林充滿慈愛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這個電影講的是與地球和解,與自己和解,身體和心靈的療愈,是一部充滿愛、和平、喜悅的電影。環境保護是現在很多人討論的話題,地球環保,人的心靈也一樣要環保。


"

文/馮知明

《岡仁波齊》的執行導演李雨林,打算拍攝電影《最後的雨林:愛在琅勃拉邦》。這個片名說出來就有幾分悲壯色彩。人類現在紛紛走進熱帶雨林探查,但是也許有一天,人類終究搞清了它們的生存環境時,熱帶雨林早就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了。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我看過《岡仁波齊》,是我女兒推薦的,我們一家人都看過了。我們對這部電影的導演充滿了崇敬。作為編輯人,我瞭解《岡仁波齊》的結構,它十分單一,如果要把故事推進下去,讓觀眾感覺不枯燥,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對宗教體裁類的作品,我一向是迴避的,生怕把握不好而犯錯。

還有,這類體裁面對宗教人士、觀眾、信眾等群體時,怎樣把握好度,更是不容易。李老師在拍攝和剪輯時,處理得十分用心。她以自己的包容和敏感,讓各個層次的人都接納了《岡仁波齊》。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她選的都是本色演員,使得整部影片都有一種質樸之美。在這個世界上,再高明的演技也拼不過本色,演畢竟是演,本色則是發自內心的。我在《岡仁波齊》裡也看到其深刻的一面,質樸而深刻。

這是一次遲到的影評會和討論會。我們在仙魚農莊的二樓展開熱烈的討論。李老師介紹說,它其實是另一部影片的“邊角料”,她原本想把它作為一個內部片,處理得完整一些。片子到了她的手上,她處理得十分上心,或者說她強烈的宗教情懷,讓她對每個細節都精心打磨,最終成就了一部經典。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它的營銷,也許是漫不經心的。比如我之所以觀賞,是從女兒那裡獲得信息,然後我向我妻子推薦,她又向浙江大學的閨蜜推介。而我則繼續向安徽一位法制報社的老總推薦——他曾多次去西藏——他看過對我大叫三聲好,我們還做過熱烈討論。

這部作品需要安靜地觀看,體會它直指人心的力量。這當兒李老師接了一個電話,突然對大家說,那個女主正好來電話了,她已經長大了。她們正在視頻,李老師用手機向著我們轉了一個圈,大家對這個女孩一一揮手致意。

李老師向我們描述說,她有一次從岡仁波齊下山,山上有許多衣物,被疊得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她還以為是某種儀式。當時天已煞黑,在這雲霧之間行走時,她走得很慢,與前面的人拉開了很大的距離。後來她才知道那些衣物其實是亡者的遺物。當時她在這座聖山上只是這樣走著,像超越了人與神之間的界線一般,心態十分平和,沒有半點不安。

其實李老師已經不止一次來勐遠仙境。她已經深深地愛上了勐遠仙境的這片雨林。她如此反覆踩點,是為了下一部作品《最後的雨林:愛在琅勃拉邦》而來——一位叫蘇葉子的姑娘,是某音樂學院的畢業生。她原本來自西南大山,畢業後一直留在大城市打拼。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一個電話,然後情緒崩潰了,很快辭去了光鮮亮麗的工作,踏上了新的旅程——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故事由此展開。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李老師介紹說,她已經在勐遠仙境的雨林中反覆考察過了,見過那棵五人合抱的古樹。她不知與這古樹有什麼樣的前世今生,總之見到後,她感到親切和溫暖,並去擁抱了它。在這個過程中,她始終淚流滿面,覺得與這古樹一定有過交集,不過到底是在什麼歲月,她無從知曉。她對它有種強烈的訴說願望。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為了掩飾自己,不被同行的人發現她的失態,她把頭深深地埋在樹身裡。李老師安靜而溫和地講述她的體驗,似乎又沉湎其中了,剛才討論的人都安靜下來。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我覺得李老師氣質與眾不同,丁總也有同感。她說,她能和一些我們無法交流的東西進行交流,而且十分敏感,這也是她的作品能打動人心的地方。我試圖描述對她的印象,應該說是一種很乾淨的感覺。

的確是這樣,比我說的安靜而溫和要準確。李老師對熱帶雨林充滿慈愛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這個電影講的是與地球和解,與自己和解,身體和心靈的療愈,是一部充滿愛、和平、喜悅的電影。環境保護是現在很多人討論的話題,地球環保,人的心靈也一樣要環保。


從岡仁波齊到熱帶雨林

其實我當初的想法就是,人的心靈環保了,對外發散的光和愛對地球環境是有好的影響的。人類作為地球上的物種,二者是相互影響的。”

【作者簡介】

馮知明,湖北今古時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中國武俠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武俠文學大獎委員會祕書長。2001年參與創辦了《今古傳奇·武俠版》,使之成為21世紀大陸輻射讀者達千萬之眾的雜誌,培養出鳳歌、小椴、滄月、步非煙、江南等知名新武俠作家。於北京大學“2006年中華武俠論壇”,演講“武俠文學代表民族文學”的論題,首次明確提出武俠文學是民族文學的優秀代表。從1984年開始文學創作,從長、中篇小說到兒童獲獎作品,以及《兔子的作業》《神農野人》《武當虹少年》等動畫片劇本,體裁廣泛。長篇歷史講述體《楚國八百年》,弘揚荊楚文化和楚人“敢為人先”之精神,獲大陸和臺灣地區共同出版。在動畫片《武當虹少年》第一、二季中擔任總編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