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腹瀉非小事!嚴重時可致胎兒流產,產科醫生說了幾個關鍵點

腹瀉 懷孕 產科 奶粉 宮外孕 婦產科學 育兒每日推送 2019-05-15

本文專家:張玉潔(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祝 琳

腹瀉,也就是拉肚子,是生活中的一種常見病,大家平時司空見慣,或許並不當一回事。但如果腹瀉發生在特殊的妊娠期,就不能等閒視之了。特別是下面一些觀點,請準媽媽務必及時摒棄之——

孕期腹瀉非小事!嚴重時可致胎兒流產,產科醫生說了幾個關鍵點

腹瀉是小問題,扛扛就過去了?

許多準媽媽對拉肚子不太在意,認為是小事,自己吃點藥挺挺也就過去了。殊不知,對於準媽媽來說,腹瀉或許並不是一件小事。懷孕本身是極少引起腹瀉的,也不會使已有的腹瀉加重,因此,當孕期出現腹瀉症狀時,準媽媽理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首先,腹瀉會影響孕母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從而影響胎兒的營養和發育。且腹瀉時孕母體內會分泌一種叫做前列腺素的天然化學成分,刺激子宮收縮,可能導致流產和早產。若準媽媽感染嚴重的細菌性痢疾等,得不到及時治療,細菌內毒素亦會影響胎兒,引起胎死腹中。所以,孕期腹瀉千萬不能大意。

當腹瀉發生在孕早期時,特別要當心宮外孕。皆因宮外孕後,卵巢或輸卵管的病灶一旦破裂,會引起腹腔內出血。大量血液聚積在腹腔中,刺激胃腸道蠕動加快,很多時候會出現腹瀉症狀。由於宮外孕造成的腹瀉和腸胃炎造成的腹瀉症狀相似,不太容易區別,故孕早期腹瀉若伴有腹痛,且疼痛逐漸加重,或伴有噁心、嘔吐、心慌頭暈等時,必須及時到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

孕期腹瀉非小事!嚴重時可致胎兒流產,產科醫生說了幾個關鍵點

腹瀉是感染引起的,消炎藥才管用?

感染性腹瀉在臨床上固然多見,如由不潔飲食引起的胃腸道感染,輕者僅表現為腹痛、腹瀉,重者噁心、嘔吐、發熱寒戰,甚至出現脫水或休克,是腹瀉的最常見原因。但另一方面,由於罹患腸易激綜合徵、潰瘍性結腸炎、營養不良、甲亢、肝硬化、尿毒症或癌症等時,準媽媽亦可能出現腹瀉的情況,這類腹瀉屬非感染性。還有一種胃腸型過敏性蕁麻疹,由它引起的腹瀉,需要到醫院採取抗過敏的綜合治療。

一般而言,對於感染性腹瀉,不一定需要吃消炎藥,重者(如腹瀉時伴裡急後重感或膿血便,大便常規查出紅細胞、膿細胞)則必須合用一定的抗生素及支持療法,讓病菌得到最快的控制。至於非感染性腹瀉,主要是對因治療,並不需要使用消炎藥。

孕期腹瀉非小事!嚴重時可致胎兒流產,產科醫生說了幾個關鍵點

腹瀉是小兒科,自己服點藥就好?

如果腹瀉的確很輕微,而且去醫院不方便,真的想自行處理,可以嘗試口服一些微生態製劑,這些藥能調節腸道菌群,扶正抑邪,孕期使用是比較安全的。

另外,當大便次數較多時,也可使用腸道黏膜保護劑,如蒙脫石散劑,它有多層結構,吸附面大,不但可吸水,還可吸附一些致病菌,有止瀉和抗菌的雙重作用,且口服後停留在腸道,不被母體吸收,對母嬰都比較安全。同時,還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避免油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清淡飲食,多飲淡鹽水及湯水。如口服藥物三天還沒見好轉,就一定要去醫院治療了。

腹瀉次數比較多,症狀嚴重、持續時間長的,就不應該自己服藥,而是要及時就醫,及時進行大便常規檢查,並採用補液治療,以補充因腹瀉丟失的水分、電解質和熱量。必要時,還須在醫生指導下行抗炎及營養支持治療。

腹瀉一般會在治療1~4天后恢復正常,如治療後仍有腹瀉,應進行糞便細菌學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同時進行腸道原蟲與寄生蟲檢查。必要時在嚴密監護下進行纖維乙狀結腸鏡檢查,以排除炎症性腸病等疾病。

同時,準媽媽腹瀉時應密切注意觀察胎兒的情況,如胎動次數和強度的變化,陰道有無出血,是否出現陣發性腹痛等早產或流產的徵兆。

孕期腹瀉非小事!嚴重時可致胎兒流產,產科醫生說了幾個關鍵點

防腹瀉,醫生的幾點警告

為有效預防孕期腹瀉,以下幾點謹供參考:

如果懷孕前腸胃就不好者,最好在調理好後再懷孕;懷孕期間,尤其是前三個月,必須對食物的清潔程度嚴格把關;飲食講求易消化、少脂和過高蛋白;最好少吃多餐,每頓吃得少點,次數多點,以減輕胃腸負擔;經常喝一點含益生菌的酸奶,幫助正常消化。

還有的準媽媽吃了黃鱔、螃蟹等海鮮,容易出現腹瀉,那孕期就應儘量避免吃這些食物。如果平時喝牛奶就容易拉肚子的,喝孕婦奶粉也可能引起腹瀉,這時可採取循序漸進的辦法:先將奶粉稀釋後當水喝,以後每天慢慢地增加濃度,以不引起腹瀉為原則,讓身體漸漸適應奶粉的成分,時間久了就會習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