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首善之區”煥發新活力

蓮花山下,高樓聳立、燈光璀璨;華強北街,人頭攢動、創客雲集;香蜜湖畔,綠樹繁花、流水潺潺……這裡,是深圳中心城區——福田!

作為深圳的行政、商貿、文化和對外交往中心,福田區提出了“高質量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典範城區”的發展目標。高質量的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黨建領航。2018年,福田區在深圳率先印發《關於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實施意見》,提出立足中心城區特點,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將傳統領域黨建和新興領域黨建融合發展,齊頭並進,打造具有福田特色的城市基層黨建品牌。

“把黨組織建在樓上,讓黨旗在每一座商務樓宇高高飄揚!”

作為深圳“經濟含金量”最高的城區,福田區2018年地均GDP高達52.8億元/平方公里,地均稅收超過21.5億元/平方公里。經濟高質、高效發展的背後,“樓宇經濟”功不可沒。“一幢樓堪比一座城”是福田“樓宇經濟”的生動寫照。面積僅為78平方公里的福田區,卻聳立著86棟年稅收過億的商務樓宇,這86棟“億元樓”年納稅總額超1211億元。如何把黨建工作有效嵌入經濟社會發展最為活躍的領域?福田區創新工作思路,以“先建立樓宇黨委,再推動樓內入駐企業成立黨組織”作為有效途徑,積極推進“樓宇黨建”全覆蓋,有效實現了對“樓宇經濟”的引領帶動作用;同時,還通過創建黨建咖啡館、打造先鋒學堂、建設白領E家等生動有趣的黨建形式,把青年白領凝聚到黨組織周圍,激發黨建工作的生機和活力。“豎立的黨建”正在佔領城市發展的新高地。

“把黨組織建在互聯網上,為黨建工作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位於梅林街道的福田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區,主要服務於電商產業,入駐的300多家企業散佈在4棟大樓30多個樓層裡,企業一般規模較小,員工50人以下的企業將近70%。如何讓“隱形”黨員亮出身份?如何讓零散的黨員“擰成一股繩”?結合園區特點,福田區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創新打造了“互聯網+黨建”新生態。“線上黨建”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讓黨建資訊的傳播更加迅速,讓“入黨申請”“組織關係轉接”等工作更加便捷,讓黨建服務的形式更加多元、更加生動。此外,該園區還在全國首創“互聯網黨建+產業+雙創”的全新模式,推動園區企業和黨組織同步發展、相互促進,為互聯網行業黨建探索出一條新路子。

“把黨組織建在商圈,讓黨建工作形成合力!”

有“中國電子第一街”美譽的華強北商圈,佔地面積不過1.45平方公里,容納的企業卻多達1.8萬家,從業人員超20萬人。如何發揮商圈黨建的核心引領作用,實現黨建工作與商圈繁榮雙贏?成立商圈黨委後,福田區又在寸土寸金的華強北建設了1300平方米的商圈黨群服務中心,作為黨組織打造的免費向黨員群眾開放的共享空間、聯結商圈各級黨組織的紅色家園、整合各種服務資源為黨員群眾提供服務的支撐平臺。同時,還從供給側發力,著力解決華強北空間成本“痛點”問題,已整合10.42萬平方米低成本產業空間,引入雲創智谷、中電智谷、物聯網(AI)國際創新中心、智方舟國際智能硬件創新中心等優質創新平臺,實現高端創新資源集聚。以黨建增強文化凝聚力,每年舉辦華強北科技藝術節、“一帶一路”創意集市等近百場活動。創新黨建,正在引領福田傳統商圈煥發全新魅力。

“把黨組織建在社區,解決群眾根本利益問題!”

社區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近年來,深圳物業管理矛盾糾紛居高不下,問題日益凸顯。福田區勇啃“硬骨頭”,創新構建“黨建先行、機制保障、四方聯動”的住宅小區管理創新體系,將工作難點變成了工作亮點。在福田街道的雲頂翠峰花園,成立了住宅小區黨支部,充分發揮其對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的領導、引導、指導和監督作用;在沙頭街道的新洲花園,物業公司號召該項目中所有黨員“亮身份”上崗,發揮黨員先鋒作用,讓小區“正能量”日益壯大;在香蜜湖街道,11個社區居委會創新成立社區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以此破解物業和業委會的監督難題……黨建觸角正在延伸到福田社區的每個角落,助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劉麗

出品:南方日報珠三角新聞部

監製:胡智勇

策劃:甘雪明 劉麗

文字統籌:劉麗

編輯統籌:譚亦芳 陳鴻

版式統籌:黃紅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