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浮生六記》:生活是需要儀式感的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這是沈從文和張兆和的愛情。

“不要愁老之將至,你老了一定很可愛。而且,假如你老了十歲,我當然也同樣老了十歲,世界也老了十歲,上帝也老了十歲,一切都是一樣。”這是朱生豪和宋清如的愛情。

“遇見你之前,我沒想過結婚,遇見你之後,結婚我沒想過別人。”這是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

“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這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

讀《浮生六記》:生活是需要儀式感的

二百多年前,也有一段唯美的愛情,發生在江南蘇州城裡。

那時候,蘇州城小橋流水,錯落有致,沒有那麼多的車,也沒有那麼多的人。

故事的男主人公沈復第一次與故事女主人公芸娘擦肩而過。

芸娘眉清目秀、嬌弱動人。初見,已傾心。

沈復說:“此生非芸不娶。”

母親也喜歡芸娘,脫下金戒指送予芸娘,婚事既訂。

過去的人很簡單,簡單得讓人想落淚。

再重逢,已是五年之後。

這一年,沈復18歲,芸娘也是18歲,芸娘嫁入沈家。

他們在審美上棋逢對手,沈復愛收集破畫,芸娘愛收集舊書。

他們在興趣上同樣棋逢對手,沈復讀詩喜歡杜甫,芸娘則愛李白。

夫妻對坐談詩,滔滔不絕,聊到最後,相視一笑。

世界上,最好的愛情莫過於旗鼓相當,琴瑟和鳴。

生活拮据,布衣蔬食,卻自得其樂。

枝頭梅子泛青時,芸娘摘青梅釀酒。小雨淅瀝的晚上,二人對飲聽風,直至微醺而眠。

走路遇精巧石子,芸娘細心拾取。一塊一塊地壘,竟於院中壘出一座小假山。

雖然沒有美器,可家中花瓶不曾一日空過,夏採芙蓉,秋插菊。花未枯萎,新花覆上。一年四季,總有花香。

想來,美極!

兩個人一起等待院子裡的花綻放;一起臨窗聽風雨;看朝陽東昇,看日沉西山……把日子過成了詩。

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優遊泉石,如滄浪亭、蕭爽樓之處境,真成煙火神仙矣。

生活的美,美在簡單,美在有心,美在有情。

這個故事發生在200年前,書名為《浮生六記》。

燈殘人靜,秋夜人瘦菊花肥。

有些故事讀懂了,也便是落淚的時候了。

楊絳先生說:“我們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我們曾如此期待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和他人毫無關係。”

芸娘素有血疾,終因血疾大發,骨瘦形銷,以至死。

芸娘之死,我不喜歡。極不喜歡。

60年後,到了光緒年間,一個落魄文人楊引傳在蘇州的冷書攤上發現《浮生六記》,他驚歎:“人世間,竟有過如此的夫妻。”

150年後,林語堂先生看過此書,連連稱讚,“芸娘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後來,更多人知道了這個故事,稱它為“晚清小紅樓夢”,薄薄一本書,道盡人間百般滋味。

讀《浮生六記》:生活是需要儀式感的

這本書是沈復寫給妻子芸孃的絕美情書。從初見的怦然心動到婚後的舉案齊眉;從談詩論畫到賞月弄花,平平淡淡的柴米夫妻,將清貧的日子過成了一首詩。他們遭逢家庭變故,半生坎坷,顛沛流離,卻一直相扶相依,不離不棄。

芸娘病故後,沈復用清麗典雅之筆,作《浮生六記》,以慰生死隔離之相思。

六記分別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今存前四記。

如果喜歡旅行,可以把它當做遊記;如果喜歡看愛情故事,權且把它當做關於沈復與芸孃的悽美愛情故事書;如果喜歡研究美學,那就更可以把它當做啟發你對美的靈感之書;如果想知道古人都是如何避暑如何遊玩如何度過無聊的春夏秋冬,儘可以拿它當一部記錄真人真實的紀實史書一探究竟。

反正總可以在裡面找到想看的東西。

讀《浮生六記》:生活是需要儀式感的

我喜歡的還是“閨房記樂”和“坎坷記愁”章,也即跟芸娘有關的章節。說我對芸娘偏愛吧,倒也不全是。芸娘確實是林語堂所說“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她有自己的一套生活美學,可以用她那一雙巧手和奇思妙想不花多少銀子就變出一頓酒菜,一下子就讓賞花的短暫旅行有滋有味;她會用小紗囊包上茶葉放在荷花心裡,然後第二天早晨用來泡茶,想想就很美……

芸孃的可愛還體現在她有悖於當時女性的特質,比如她曾女扮男裝跟隨沈復去逛水仙廟;跟著夫君和女性朋友一同飲酒說笑行酒令;她不愛華麗的新衣和首飾,卻將殘破的舊書當作寶貝;當沈復友人向她炫耀其妾室如何如何美豔,芸娘卻是不服,誓要為自己的夫君找一個不僅美豔且韻味猶存的女子做妾……

簡直讓人覺得,這芸娘怎麼就生了女兒身?

沈復曾經對陳芸感慨:你要是一男的該多好,我們一起訪名山,搜勝蹟,遨遊天下,不宜快哉!

陳芸回道:這有什麼難的,等我老了,雖然去不了五嶽那麼遠的地方,近處的虎阜、西湖都能一起去呀。

沈復:恐怕那時候你已經老的走不動了。

陳芸:今世不能,期以來世。

沈復:來世卿當作男,我為女子相從。

這段三百年前的凡人婚姻卻令我深深感動。

讀《浮生六記》:生活是需要儀式感的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愛情似乎越來越速食麵了。而愛情好似也只有那麼幾個月的保鮮或者一年兩年的保質期。

我曾寫有一俳句:門當戶對的是婚姻,情投意合的是愛情。

我想,沈復和陳芸之間,是愛情。

《浮生六記》有著落花流水的時光散漫,庭園夢境的從容靜寂,與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這本書書名雖然源自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但比李白多三分靜氣。

李白行文有暗夜氣,月光氣,燈盞璀璨,又花枝招展,有一種秉燭夜遊的急切。而沈復之文,有著落花流水的時光散漫,庭園夢境的從容靜寂,與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這滿目琳琅與恬淡素雅,一靜一動,正是華宇與市井的美學之別。

《紅樓夢》是一種繁華過後的淒涼。

《浮生六記》則是一種布衣文人的日常哀矜,與普通世人更為切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