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平的花轎,鄉村婚嫁時的一道傳統風景'

"

"

樂平的花轎,鄉村婚嫁時的一道傳統風景

葉建中抬花轎

抬花轎是傳統婚嫁文化習俗的一種表現形式,新娘由花轎抬到新郎家,大紅的花轎給婚禮平添了幾分喜慶,又顯得隆重氣派。花轎也稱彩轎,有三層頂,三面攔板,上方是印花玻璃;大紅綢緞從轎頂徐徐飄下;轎頂上扎著泥塑布裹人物造型,有天女散花、七姐下凡、八仙過海等。抬起花轎一顫悠,人物造型躍躍而舞,吊在轎頂四角的銅鈴一路響叮噹……這就是老人們所說的大紅花轎。

葉建中記得村裡的老太太們,坐在一起聊天時,如提到某某是坐花轎尤其是是坐頭花轎過門的,說者聽者頓生幾分敬意和羨慕。雖然現在己年過花甲,但在她們心目中,坐上花轎出閣,是足可以讓自己一生為之自豪和榮耀的大事。

他曾聽村裡老太太講過一件坐花轎的故事:有戶人家在娶親時,因家中貧窮為省兩個錢,原來承諾的花轎改用了官轎。這官轎並非官員專利,百姓也可租用,雖顏色漆黑又窄小,但罩上紅布也可當花轎使用,且價格相當便宜。沒想到轎子一進門,新娘全家人臉上陡然變色,迎親的嗩吶吹了一陣又一陣,新娘在家人的攔阻下,就是不肯上轎。新郎和隨行親屬再三解釋,新娘家人仍是不依不饒,說婆家人用大巴掌扇人,明擺著欺負人。新郎的弟弟見勢不妙,趕緊跑回去,四處籌措了兩塊大洋用紅綢包好,雙手奉上。新娘這才滿腹幽怨地含淚上了轎。

這位老太太當年在婚前坦率地對婆家表示:彩禮衣裳都不要,就是要坐頭花轎。葉建中笑著問她,一頂花轎就那麼重要,那麼讓你高興?她說,一個女人出閣嫁人,一生就只有一回,哪能不高興呢?說完這話,這位老太太皺紋裡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也許她常常甜蜜地憶起當年上花轎時的那一刻吧。這一幕,在葉建中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

樂平的花轎,鄉村婚嫁時的一道傳統風景

葉建中抬花轎

抬花轎是傳統婚嫁文化習俗的一種表現形式,新娘由花轎抬到新郎家,大紅的花轎給婚禮平添了幾分喜慶,又顯得隆重氣派。花轎也稱彩轎,有三層頂,三面攔板,上方是印花玻璃;大紅綢緞從轎頂徐徐飄下;轎頂上扎著泥塑布裹人物造型,有天女散花、七姐下凡、八仙過海等。抬起花轎一顫悠,人物造型躍躍而舞,吊在轎頂四角的銅鈴一路響叮噹……這就是老人們所說的大紅花轎。

葉建中記得村裡的老太太們,坐在一起聊天時,如提到某某是坐花轎尤其是是坐頭花轎過門的,說者聽者頓生幾分敬意和羨慕。雖然現在己年過花甲,但在她們心目中,坐上花轎出閣,是足可以讓自己一生為之自豪和榮耀的大事。

他曾聽村裡老太太講過一件坐花轎的故事:有戶人家在娶親時,因家中貧窮為省兩個錢,原來承諾的花轎改用了官轎。這官轎並非官員專利,百姓也可租用,雖顏色漆黑又窄小,但罩上紅布也可當花轎使用,且價格相當便宜。沒想到轎子一進門,新娘全家人臉上陡然變色,迎親的嗩吶吹了一陣又一陣,新娘在家人的攔阻下,就是不肯上轎。新郎和隨行親屬再三解釋,新娘家人仍是不依不饒,說婆家人用大巴掌扇人,明擺著欺負人。新郎的弟弟見勢不妙,趕緊跑回去,四處籌措了兩塊大洋用紅綢包好,雙手奉上。新娘這才滿腹幽怨地含淚上了轎。

這位老太太當年在婚前坦率地對婆家表示:彩禮衣裳都不要,就是要坐頭花轎。葉建中笑著問她,一頂花轎就那麼重要,那麼讓你高興?她說,一個女人出閣嫁人,一生就只有一回,哪能不高興呢?說完這話,這位老太太皺紋裡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也許她常常甜蜜地憶起當年上花轎時的那一刻吧。這一幕,在葉建中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樂平的花轎,鄉村婚嫁時的一道傳統風景

葉建中抬花轎

受此啟發,葉建中放下其他生意不做,於1990年1月份組織樂平第一家橫路花轎迎親隊,開展了花轎業務服務。但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好難。從他記事起,還沒有見過花轎娶親的場面。他和大多數人一樣,只在影視中見過花轎娶親的場景。那首唱響大江南北,讓年輕人激情澎湃的“抱一抱,抱一抱,抱著妹妹上花轎”的流行歌曲,還是讓葉建中精神振奮,促使他要把這件事辦成。可要讓現代的新婚青年人接受古代花轎娶親,談何容易。通過訪問耄耋老人和查找歷史資料,他對重現了樂平傳統的婚嫁文化習俗漸漸有了信心。

為了擴大花轎隊的影響,葉建中天天騎著三輪車做廣告。後因開支太大,他又改為自行車。自行車駝著廣告牌,因小效果差,又改為腳踩三輪車,帶著花轎上路廣告。他的腰就是因推車上坡時用勁太猛受了傷。最後改用了電動車,僅電動車就騎壞了5部。

這還不算難,最難的是花轎迎親隊三個月沒接到一單生意。這時候,只要路上有人看到他的廣告車,都會笑他是神經病。他至今仍清楚地記得自己接到的第一單,是1993年12月26日,通過樂平果實婚妙店介紹一單生意,條件是費用全免。葉建中知道,這趟生意做下來,肯定要虧300多塊錢,但他還是接了。他相信只要新婚青年人慢慢認可了坐花轎,就不擔心以後沒有生意。果然,沒過幾天,他就開始接到了幾單生意。

2010年,對橫路花轎迎親隊來說,是個及好的機遇。這一年,環鄱陽湖國際自行車比賽在浮樑縣舉行。組委會根據當地的特色,組織了橫路花轎迎親隊的三抬花轎,抬著一、二、三等獎的選手,在浮樑縣城遊街,面對無數觀眾和數十家國際、國內的媒體記者,橫路花轎迎親隊出盡了風頭,開始揚名樂平城鄉。橫路花轎迎親隊的生意也慢慢地好了起來。

娶親正日,記者曾隨行做了一次實地採訪,葉建中和另一位轎伕抬著花轎,隨男方迎親隊敲鑼鼓,吹喇叭,到女方家迎親,新郎騎馬隨行。花轎抬至女方後,交給女方抬進屋門,接新娘子上轎。迎親樂隊則立於門外高奏樂曲,頻放鞭炮,謂之催轎。待新娘子上轎後,由女方抬出再給迎親隊抬回男方家。

"

樂平的花轎,鄉村婚嫁時的一道傳統風景

葉建中抬花轎

抬花轎是傳統婚嫁文化習俗的一種表現形式,新娘由花轎抬到新郎家,大紅的花轎給婚禮平添了幾分喜慶,又顯得隆重氣派。花轎也稱彩轎,有三層頂,三面攔板,上方是印花玻璃;大紅綢緞從轎頂徐徐飄下;轎頂上扎著泥塑布裹人物造型,有天女散花、七姐下凡、八仙過海等。抬起花轎一顫悠,人物造型躍躍而舞,吊在轎頂四角的銅鈴一路響叮噹……這就是老人們所說的大紅花轎。

葉建中記得村裡的老太太們,坐在一起聊天時,如提到某某是坐花轎尤其是是坐頭花轎過門的,說者聽者頓生幾分敬意和羨慕。雖然現在己年過花甲,但在她們心目中,坐上花轎出閣,是足可以讓自己一生為之自豪和榮耀的大事。

他曾聽村裡老太太講過一件坐花轎的故事:有戶人家在娶親時,因家中貧窮為省兩個錢,原來承諾的花轎改用了官轎。這官轎並非官員專利,百姓也可租用,雖顏色漆黑又窄小,但罩上紅布也可當花轎使用,且價格相當便宜。沒想到轎子一進門,新娘全家人臉上陡然變色,迎親的嗩吶吹了一陣又一陣,新娘在家人的攔阻下,就是不肯上轎。新郎和隨行親屬再三解釋,新娘家人仍是不依不饒,說婆家人用大巴掌扇人,明擺著欺負人。新郎的弟弟見勢不妙,趕緊跑回去,四處籌措了兩塊大洋用紅綢包好,雙手奉上。新娘這才滿腹幽怨地含淚上了轎。

這位老太太當年在婚前坦率地對婆家表示:彩禮衣裳都不要,就是要坐頭花轎。葉建中笑著問她,一頂花轎就那麼重要,那麼讓你高興?她說,一個女人出閣嫁人,一生就只有一回,哪能不高興呢?說完這話,這位老太太皺紋裡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也許她常常甜蜜地憶起當年上花轎時的那一刻吧。這一幕,在葉建中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樂平的花轎,鄉村婚嫁時的一道傳統風景

葉建中抬花轎

受此啟發,葉建中放下其他生意不做,於1990年1月份組織樂平第一家橫路花轎迎親隊,開展了花轎業務服務。但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好難。從他記事起,還沒有見過花轎娶親的場面。他和大多數人一樣,只在影視中見過花轎娶親的場景。那首唱響大江南北,讓年輕人激情澎湃的“抱一抱,抱一抱,抱著妹妹上花轎”的流行歌曲,還是讓葉建中精神振奮,促使他要把這件事辦成。可要讓現代的新婚青年人接受古代花轎娶親,談何容易。通過訪問耄耋老人和查找歷史資料,他對重現了樂平傳統的婚嫁文化習俗漸漸有了信心。

為了擴大花轎隊的影響,葉建中天天騎著三輪車做廣告。後因開支太大,他又改為自行車。自行車駝著廣告牌,因小效果差,又改為腳踩三輪車,帶著花轎上路廣告。他的腰就是因推車上坡時用勁太猛受了傷。最後改用了電動車,僅電動車就騎壞了5部。

這還不算難,最難的是花轎迎親隊三個月沒接到一單生意。這時候,只要路上有人看到他的廣告車,都會笑他是神經病。他至今仍清楚地記得自己接到的第一單,是1993年12月26日,通過樂平果實婚妙店介紹一單生意,條件是費用全免。葉建中知道,這趟生意做下來,肯定要虧300多塊錢,但他還是接了。他相信只要新婚青年人慢慢認可了坐花轎,就不擔心以後沒有生意。果然,沒過幾天,他就開始接到了幾單生意。

2010年,對橫路花轎迎親隊來說,是個及好的機遇。這一年,環鄱陽湖國際自行車比賽在浮樑縣舉行。組委會根據當地的特色,組織了橫路花轎迎親隊的三抬花轎,抬著一、二、三等獎的選手,在浮樑縣城遊街,面對無數觀眾和數十家國際、國內的媒體記者,橫路花轎迎親隊出盡了風頭,開始揚名樂平城鄉。橫路花轎迎親隊的生意也慢慢地好了起來。

娶親正日,記者曾隨行做了一次實地採訪,葉建中和另一位轎伕抬著花轎,隨男方迎親隊敲鑼鼓,吹喇叭,到女方家迎親,新郎騎馬隨行。花轎抬至女方後,交給女方抬進屋門,接新娘子上轎。迎親樂隊則立於門外高奏樂曲,頻放鞭炮,謂之催轎。待新娘子上轎後,由女方抬出再給迎親隊抬回男方家。

樂平的花轎,鄉村婚嫁時的一道傳統風景

葉建中抬花轎

上路後,最考驗葉建中和另一位轎伕。因為抬花轎分平抬、鬧抬、戲抬三種,要求步調一致,行動統一。行路途中,如遇轉彎、溝坎等障礙時,均由葉建中喊出各種“彩頭”予以提示。平抬,即抬著花轎平和行路,使新娘坐入轎中感到舒適;鬧抬就是喊起號子,吹奏樂曲,鳴放鞭炮,使迎親場面顯得熱鬧;戲抬就是花轎快要接近男方家門前,轎伕採取搖、擺、抖等動作,使花轎處於不平穩狀態,用以戲逗轎內新娘。隨行人員伴之喊叫、起鬨,為轎伕助威;樂隊亦隨之鼓樂高奏,為轎伕鼓勁;迎親者也隨之拋出喜糖,以示喜慶,使其成為迎親途中最為熱鬧壯觀的場面。

到了男方家,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披上紅蓋頭的新娘羞答答地從花轎中款款走出……葉建中和另一位轎伕的這趟抬花轎就算圓滿完成了。

“花轎能不能盛行,能不能被廣大新婚青年所歡迎,這自然是個未知數。但‘花轎’這個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的特定產物,不時勾起老人對往事的回憶和緬懷,激起年輕一代對民族文化和傳統習俗的情愫和注視。”

“我認準了的事,就要做到底,決不會半途而廢。”

葉建中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為了傳承民族文化遺產和推崇民俗民風,橫路花轎迎親隊返璞歸真,開始不被人們所理解,後來逐漸被一些新婚青年所接受。雖然前幾年一直在虧,但他終於堅持下來了,終於恢復了樂平傳統的婚嫁文化習俗,並己成為樂平城鄉一道傳統的風景線。

作者簡介

"

樂平的花轎,鄉村婚嫁時的一道傳統風景

葉建中抬花轎

抬花轎是傳統婚嫁文化習俗的一種表現形式,新娘由花轎抬到新郎家,大紅的花轎給婚禮平添了幾分喜慶,又顯得隆重氣派。花轎也稱彩轎,有三層頂,三面攔板,上方是印花玻璃;大紅綢緞從轎頂徐徐飄下;轎頂上扎著泥塑布裹人物造型,有天女散花、七姐下凡、八仙過海等。抬起花轎一顫悠,人物造型躍躍而舞,吊在轎頂四角的銅鈴一路響叮噹……這就是老人們所說的大紅花轎。

葉建中記得村裡的老太太們,坐在一起聊天時,如提到某某是坐花轎尤其是是坐頭花轎過門的,說者聽者頓生幾分敬意和羨慕。雖然現在己年過花甲,但在她們心目中,坐上花轎出閣,是足可以讓自己一生為之自豪和榮耀的大事。

他曾聽村裡老太太講過一件坐花轎的故事:有戶人家在娶親時,因家中貧窮為省兩個錢,原來承諾的花轎改用了官轎。這官轎並非官員專利,百姓也可租用,雖顏色漆黑又窄小,但罩上紅布也可當花轎使用,且價格相當便宜。沒想到轎子一進門,新娘全家人臉上陡然變色,迎親的嗩吶吹了一陣又一陣,新娘在家人的攔阻下,就是不肯上轎。新郎和隨行親屬再三解釋,新娘家人仍是不依不饒,說婆家人用大巴掌扇人,明擺著欺負人。新郎的弟弟見勢不妙,趕緊跑回去,四處籌措了兩塊大洋用紅綢包好,雙手奉上。新娘這才滿腹幽怨地含淚上了轎。

這位老太太當年在婚前坦率地對婆家表示:彩禮衣裳都不要,就是要坐頭花轎。葉建中笑著問她,一頂花轎就那麼重要,那麼讓你高興?她說,一個女人出閣嫁人,一生就只有一回,哪能不高興呢?說完這話,這位老太太皺紋裡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也許她常常甜蜜地憶起當年上花轎時的那一刻吧。這一幕,在葉建中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樂平的花轎,鄉村婚嫁時的一道傳統風景

葉建中抬花轎

受此啟發,葉建中放下其他生意不做,於1990年1月份組織樂平第一家橫路花轎迎親隊,開展了花轎業務服務。但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好難。從他記事起,還沒有見過花轎娶親的場面。他和大多數人一樣,只在影視中見過花轎娶親的場景。那首唱響大江南北,讓年輕人激情澎湃的“抱一抱,抱一抱,抱著妹妹上花轎”的流行歌曲,還是讓葉建中精神振奮,促使他要把這件事辦成。可要讓現代的新婚青年人接受古代花轎娶親,談何容易。通過訪問耄耋老人和查找歷史資料,他對重現了樂平傳統的婚嫁文化習俗漸漸有了信心。

為了擴大花轎隊的影響,葉建中天天騎著三輪車做廣告。後因開支太大,他又改為自行車。自行車駝著廣告牌,因小效果差,又改為腳踩三輪車,帶著花轎上路廣告。他的腰就是因推車上坡時用勁太猛受了傷。最後改用了電動車,僅電動車就騎壞了5部。

這還不算難,最難的是花轎迎親隊三個月沒接到一單生意。這時候,只要路上有人看到他的廣告車,都會笑他是神經病。他至今仍清楚地記得自己接到的第一單,是1993年12月26日,通過樂平果實婚妙店介紹一單生意,條件是費用全免。葉建中知道,這趟生意做下來,肯定要虧300多塊錢,但他還是接了。他相信只要新婚青年人慢慢認可了坐花轎,就不擔心以後沒有生意。果然,沒過幾天,他就開始接到了幾單生意。

2010年,對橫路花轎迎親隊來說,是個及好的機遇。這一年,環鄱陽湖國際自行車比賽在浮樑縣舉行。組委會根據當地的特色,組織了橫路花轎迎親隊的三抬花轎,抬著一、二、三等獎的選手,在浮樑縣城遊街,面對無數觀眾和數十家國際、國內的媒體記者,橫路花轎迎親隊出盡了風頭,開始揚名樂平城鄉。橫路花轎迎親隊的生意也慢慢地好了起來。

娶親正日,記者曾隨行做了一次實地採訪,葉建中和另一位轎伕抬著花轎,隨男方迎親隊敲鑼鼓,吹喇叭,到女方家迎親,新郎騎馬隨行。花轎抬至女方後,交給女方抬進屋門,接新娘子上轎。迎親樂隊則立於門外高奏樂曲,頻放鞭炮,謂之催轎。待新娘子上轎後,由女方抬出再給迎親隊抬回男方家。

樂平的花轎,鄉村婚嫁時的一道傳統風景

葉建中抬花轎

上路後,最考驗葉建中和另一位轎伕。因為抬花轎分平抬、鬧抬、戲抬三種,要求步調一致,行動統一。行路途中,如遇轉彎、溝坎等障礙時,均由葉建中喊出各種“彩頭”予以提示。平抬,即抬著花轎平和行路,使新娘坐入轎中感到舒適;鬧抬就是喊起號子,吹奏樂曲,鳴放鞭炮,使迎親場面顯得熱鬧;戲抬就是花轎快要接近男方家門前,轎伕採取搖、擺、抖等動作,使花轎處於不平穩狀態,用以戲逗轎內新娘。隨行人員伴之喊叫、起鬨,為轎伕助威;樂隊亦隨之鼓樂高奏,為轎伕鼓勁;迎親者也隨之拋出喜糖,以示喜慶,使其成為迎親途中最為熱鬧壯觀的場面。

到了男方家,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披上紅蓋頭的新娘羞答答地從花轎中款款走出……葉建中和另一位轎伕的這趟抬花轎就算圓滿完成了。

“花轎能不能盛行,能不能被廣大新婚青年所歡迎,這自然是個未知數。但‘花轎’這個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的特定產物,不時勾起老人對往事的回憶和緬懷,激起年輕一代對民族文化和傳統習俗的情愫和注視。”

“我認準了的事,就要做到底,決不會半途而廢。”

葉建中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為了傳承民族文化遺產和推崇民俗民風,橫路花轎迎親隊返璞歸真,開始不被人們所理解,後來逐漸被一些新婚青年所接受。雖然前幾年一直在虧,但他終於堅持下來了,終於恢復了樂平傳統的婚嫁文化習俗,並己成為樂平城鄉一道傳統的風景線。

作者簡介

樂平的花轎,鄉村婚嫁時的一道傳統風景

汪春榮,祖籍江西婺源,長於江西浮樑,六十年代生,自認是漂泊異鄉孤獨的徽州人。幼好讀詩詞雜記,喜聞鄉村野史山歌。五十多年的青花歲月,好從字裡行間演繹蒼茫大地和歷史人生。在全國報刊發表文學作品二百萬字,獲獎五十餘次。曾創作出版電視連續劇劇本《生死鶴戀》、長篇小說《瓷上的風花雪月》、小說散文集《瓷上的閒雲野鶴》。現為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中華時報記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