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為什麼沒有“福建大學”?原因竟是……附福建各高校校名來源

大學是一個城市最耀眼的名片。據統計,我國有26所大學十分霸氣,直接是以省(直轄市)命名:

福建為什麼沒有“福建大學”?原因竟是……附福建各高校校名來源

唯獨只有5個省份沒有以省份命名的大學,分別是廣東、江西、陝西、甘肅,以及我們大福建!

為什麼沒有“福建大學”?

其實,福建曾經有過......

1911年,在福州成立了一所私立福建法政學堂,後改名私立福建法政專門學校,在1925年,改稱為福建大學

然而,短短兩年後,福建大學又恢復原來名稱,並在1929年更名為私立福建學院。

所以真正以”福建大學“的名稱存在,僅有兩年時間。

雖然僅有兩年,這所學校也的確擔當得起“福建大學”的名頭。

學校是全國最早成立的私立法政專門學校之一,在全國專門以上學校成績博覽會上,福建大學在全國公私立38所的法政學校中名列第五,在全國私立法政16校中名列第二。

福建大學為國家培養了近萬名的法律、政治、經濟人才,這些校友為祖國的繁榮與富強發揮著重要作用,時至今日,仍有部分校友活躍在社會的舞臺上,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著他們的才智。

福建為什麼沒有“福建大學”?原因竟是……附福建各高校校名來源

“福建大學”後來哪兒去了?

繼1929年更名為私立福建學院後,1936年,依據福建省政府實施整理本省教育方案,調整各大學相同科系,福建學院將農科歸併私立福建協和大學, 專辦法科。

1951年夏季,又將商科四系歸併原福州大學。1953年9月,原福州大學更名福建師範學院。1972年,福建師範學院更名福建師範大學。

所以曾經的“福建大學”演變至今,就成了福建師範大學。

福建為什麼沒有“福建大學”?原因竟是……附福建各高校校名來源

不過關於“福建大學”的故事並沒有結束

其實在歷史上還有另外一所“福建大學”差點出現!

廈大被更名為“福建大學”?

根據廈門大學校史,廈門大學一度差點被更名為“福建大學”。

1921年,陳嘉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但在1929年就遭遇了經濟危機,直到1937年,再也無法持續,他便將廈大無條件獻給國家,交給政府接辦。1937年7月,廈大改為國立。

1939年,有人向當時的教育部建議撤銷廈門大學,並將它合併到福州改為福建大學。教育部接受這個建議,報請批准。

福建為什麼沒有“福建大學”?原因竟是……附福建各高校校名來源

1940 年,回國的陳嘉庚坦率表明了自己對這事的態度。

他說:“廈門大學因廈門島而得名,這裡是福建惟一的深水港,也是主要的進出口岸。 簡單說一句,它是福建的大門,千千萬萬生活在東南亞的華僑要經過的大門。廈門大學的校名,同本人的姓名無關,儘管事實上是本人創辦這所大學,而且獨資維持16年之久,只是因為30年代世界經濟不景氣,影響了生意,才被迫交給政府。就是這樣做,也是無條件的。我看不出有什麼理由或者有什麼需要改變廈門大學的校名。”

由於陳嘉庚先生的據理力爭,廈大終於被保留下來,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由人民政府接管。

福建為什麼沒有“福建大學”?原因竟是……附福建各高校校名來源

許許多多的輾轉故事都隱藏在大學的校名裡,但是細看這些校名你會發現,它們大都遵循一樣的套路

以地域命名

廈門大學

福州大學

集美大學

閩江學院

武夷學院

莆田學院

三明學院

龍巖學院

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

有的以所在縣市命名,如廈門大學、福州大學、武夷學院、三明學院、龍巖學院、莆田學院;有的以所在區命名,比如集美大學、金山學院;還有的以標誌性山川河流命名,比如閩江學院。

地域+性質

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師範大學

福建中醫藥大學

福建工程學院

福建警察學院

福建學院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

福州理工學院

廈門學院

廈門學院

閩南師範大學

閩南理工學院

泉州師範學院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寧德師範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

多數學校還是以歸屬類型或學校王牌專業為命名,可以直接從校名感受學校的特色,但是也不能完全從校名來判斷,比如師範大學就未必全是師範專業,商學院也不一定全是商科。

以人名命名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福建以人名命名的院校只有廈大嘉庚學院,校名中的“嘉庚”二字旨在紀念中國民辦教育的傑出榜樣陳嘉庚先生。

以校訓命名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

福大至誠學院院訓:”明德博學,臻於至善”,《大學·開篇》開宗明論,至誠以此彰其志,榜其行,勉其子。故名至誠學院。

△集大誠毅學院校訓:“誠以待人 毅以處事”故名誠毅學院。

以?命名

還有一些學校與上述的命名思路不一樣

它們是怎麼來的呢?

1.華僑大學

華僑大學是一所中央部屬高校,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管。學校創辦於1960年,是一所為方便華僑青年回國升學而設的大學,故名華僑大學。學校是全國擁有境外學生最多的大學之一。

2.福建江夏學院

“江夏”是海內外黃姓華人公認的總郡望和發祥地,有“天下黃姓出江夏,萬派朝宗江夏黃”之說。福建江夏學院成立之初建設得到旅菲華僑黃先生慷慨資助,為了尊重黃先生,所以這所大學的校名定為“江夏學院”。

3.仰恩大學

仰恩大學始建於1987年,由愛國華僑吳慶星先生家族獨資創辦的“仰恩基金會”投資創建,仰恩大學校名便由這基金會而來。

至於“仰恩”二字,是因為愛國華僑吳慶星先生的父親叫吳善仰,母親叫杜恩。取最後一個字,也有仰(養)育之恩的意思。

4福師大協和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創辦於2003年,學院沿用了福建師範大學前身校之一的福建協和大學的校名。福建協和大學系(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創建於1915年的一所教會大學,“協和”為英文教會“Christian”音譯而來。

5陽光學院

陽光學院創辦於2001年,前身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福州大學和陽光控股共同創辦的福州大學陽光學院。校名源自《周易·大畜》彖辭:“剛健篤實,輝光日新”。

6農大東方學院

福建農林大學東方學院於2002年由福建農林大學申辦,秉承日出東方,人才輩出,厚德載物,福祉華夏的辦學理念,故名東方。

7廈門華廈學院

廈門華廈學院1993年由蔡望懷等知名人士集社會力量捐資創辦,廈門市首家民辦高校。寓意“中華·廈門”,取“華夏”諧音,根植廈門、服務於周邊區域,又包含華夏視野、華夏民族情懷、華廈偉業等豐富寓意。

你覺得福建哪所學校的名字最好聽?你的學校名稱又有什麼故事呢?歡迎評論留言分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