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

如果說二戰中的轉折點是哪場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一定位列其中。這場蘇德雙方最終投入了三百五十餘萬人,共損失近兩百萬人的戰役,可謂是人類近代史上最血腥和殘酷的戰役。而這場戰役裡,德軍一度佔據絕對優勢,為什麼最後反而被蘇軍擊敗呢?

一.蘇德雙方的戰略誤判

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前,蘇軍自1942年上半旬發動了多次反擊,這些反擊的效果不大,反而讓蘇軍在整體戰線上出現了多個突出部。突出部是進攻陣地,但在防禦上卻不利於防守,這就給了德軍南部集團軍群以可乘之機。

首先來說,這些成效不大的反擊會造成部隊的劇烈減員,蘇軍此時尚未恢復自己的生產能力,無疑會造成蘇軍技術兵器上的鉅額損失。另一方面,蘇軍部隊也被迫要花費更多精力來守衛這些突出部,原因是他們或多或少取得了微弱的勝利,放棄這些突出部,意味著失敗。而在莫斯科方向上的突出部則成為了蘇軍的軟肋,一場看起來非常有可能出現的第二次莫斯科戰役,似乎迫在眉睫,蘇軍就不得不花費更多兵力,在莫斯科方向構築防線。

"

如果說二戰中的轉折點是哪場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一定位列其中。這場蘇德雙方最終投入了三百五十餘萬人,共損失近兩百萬人的戰役,可謂是人類近代史上最血腥和殘酷的戰役。而這場戰役裡,德軍一度佔據絕對優勢,為什麼最後反而被蘇軍擊敗呢?

一.蘇德雙方的戰略誤判

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前,蘇軍自1942年上半旬發動了多次反擊,這些反擊的效果不大,反而讓蘇軍在整體戰線上出現了多個突出部。突出部是進攻陣地,但在防禦上卻不利於防守,這就給了德軍南部集團軍群以可乘之機。

首先來說,這些成效不大的反擊會造成部隊的劇烈減員,蘇軍此時尚未恢復自己的生產能力,無疑會造成蘇軍技術兵器上的鉅額損失。另一方面,蘇軍部隊也被迫要花費更多精力來守衛這些突出部,原因是他們或多或少取得了微弱的勝利,放棄這些突出部,意味著失敗。而在莫斯科方向上的突出部則成為了蘇軍的軟肋,一場看起來非常有可能出現的第二次莫斯科戰役,似乎迫在眉睫,蘇軍就不得不花費更多兵力,在莫斯科方向構築防線。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1942年6月28日,德軍發動藍色方案,南方集團軍群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南方集團軍群的A集團軍群目標是高加索,意圖奪取蘇聯石油產地。而B集團軍群的目標則是伏爾加河流域,兵鋒直指斯大林格勒。蘇軍此前判斷德軍主攻方向還是莫斯科,這就造成了蘇軍在兵力部署上的失誤,無力阻擋南方集團軍群。

但是德軍一樣犯下了大錯誤,將南方集團軍群分成兩個部分,從兩個不同的方向發起攻擊,在規劃上是很好的。但在實際操作上,無疑是將南方集團軍群的兵力分散開,同時脆弱後勤將不得不同時為兩支集團軍群提供補給,這就導致了A、B兩個集團軍群的後勤都會在進攻開始後,不同程度的出現後勤困難。

其中負責攻擊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就是個典型例子,雖然他們的進攻有很大的成效。然而在高加索的激戰,讓德軍引以為豪的裝甲戰效果大打折扣。無論是向裡海方向,還是向高加索山脈的進攻都最終以失敗告終。故此A集團軍群只能放棄進攻,等待B集團軍群拿下斯大林格勒打破僵局。

事實上,這種雙線攻擊是有他的好處的,它同樣可以造成蘇軍被迫分散力量。然而A集團軍群在高加索的山脈中戰鬥,地形上就限制了他們的戰鬥力,而蘇軍則可以相對從容的調集部隊阻攔他們。另一方面,這種主次不明的做法,也會讓德軍在部隊的調遣,分配上出現巨大問題,很難起到分散蘇軍力量的效果。而A集團軍群也確實在進攻不久之後,就喪失了進攻能力。一切都只能看B集團軍群,是否能夠控制伏爾加河流域了。而此時的焦點,就是斯大林格勒。

"

如果說二戰中的轉折點是哪場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一定位列其中。這場蘇德雙方最終投入了三百五十餘萬人,共損失近兩百萬人的戰役,可謂是人類近代史上最血腥和殘酷的戰役。而這場戰役裡,德軍一度佔據絕對優勢,為什麼最後反而被蘇軍擊敗呢?

一.蘇德雙方的戰略誤判

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前,蘇軍自1942年上半旬發動了多次反擊,這些反擊的效果不大,反而讓蘇軍在整體戰線上出現了多個突出部。突出部是進攻陣地,但在防禦上卻不利於防守,這就給了德軍南部集團軍群以可乘之機。

首先來說,這些成效不大的反擊會造成部隊的劇烈減員,蘇軍此時尚未恢復自己的生產能力,無疑會造成蘇軍技術兵器上的鉅額損失。另一方面,蘇軍部隊也被迫要花費更多精力來守衛這些突出部,原因是他們或多或少取得了微弱的勝利,放棄這些突出部,意味著失敗。而在莫斯科方向上的突出部則成為了蘇軍的軟肋,一場看起來非常有可能出現的第二次莫斯科戰役,似乎迫在眉睫,蘇軍就不得不花費更多兵力,在莫斯科方向構築防線。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1942年6月28日,德軍發動藍色方案,南方集團軍群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南方集團軍群的A集團軍群目標是高加索,意圖奪取蘇聯石油產地。而B集團軍群的目標則是伏爾加河流域,兵鋒直指斯大林格勒。蘇軍此前判斷德軍主攻方向還是莫斯科,這就造成了蘇軍在兵力部署上的失誤,無力阻擋南方集團軍群。

但是德軍一樣犯下了大錯誤,將南方集團軍群分成兩個部分,從兩個不同的方向發起攻擊,在規劃上是很好的。但在實際操作上,無疑是將南方集團軍群的兵力分散開,同時脆弱後勤將不得不同時為兩支集團軍群提供補給,這就導致了A、B兩個集團軍群的後勤都會在進攻開始後,不同程度的出現後勤困難。

其中負責攻擊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就是個典型例子,雖然他們的進攻有很大的成效。然而在高加索的激戰,讓德軍引以為豪的裝甲戰效果大打折扣。無論是向裡海方向,還是向高加索山脈的進攻都最終以失敗告終。故此A集團軍群只能放棄進攻,等待B集團軍群拿下斯大林格勒打破僵局。

事實上,這種雙線攻擊是有他的好處的,它同樣可以造成蘇軍被迫分散力量。然而A集團軍群在高加索的山脈中戰鬥,地形上就限制了他們的戰鬥力,而蘇軍則可以相對從容的調集部隊阻攔他們。另一方面,這種主次不明的做法,也會讓德軍在部隊的調遣,分配上出現巨大問題,很難起到分散蘇軍力量的效果。而A集團軍群也確實在進攻不久之後,就喪失了進攻能力。一切都只能看B集團軍群,是否能夠控制伏爾加河流域了。而此時的焦點,就是斯大林格勒。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二.焦點,斯大林格勒

此時B集團軍群已經前出到了頓河大彎曲部,逼近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此時已經岌岌可危,而蘇軍卻無力阻止德軍,為此斯大林撤掉了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作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的職務,轉而由原64集團軍司令戈爾多夫負責。但是此時蘇軍的狀態已經很糟糕,伏爾加河西岸的蘇軍已經完全陷入了包圍。

不過此時希特勒之前的一個昏招讓蘇軍得以喘息,在這之前因為B集團軍群進展緩慢,所以赫爾曼·霍特的第四裝甲集團軍群曾經被調走支援A集團軍群,這一度導致保盧斯所指揮的B集團軍群因為缺乏裝甲力量而無力發起更大的攻勢。雖然第四裝甲集團軍群回援的速度很快,但是他們和B集團軍群之間缺乏有效的聯繫和戰略配合。

"

如果說二戰中的轉折點是哪場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一定位列其中。這場蘇德雙方最終投入了三百五十餘萬人,共損失近兩百萬人的戰役,可謂是人類近代史上最血腥和殘酷的戰役。而這場戰役裡,德軍一度佔據絕對優勢,為什麼最後反而被蘇軍擊敗呢?

一.蘇德雙方的戰略誤判

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前,蘇軍自1942年上半旬發動了多次反擊,這些反擊的效果不大,反而讓蘇軍在整體戰線上出現了多個突出部。突出部是進攻陣地,但在防禦上卻不利於防守,這就給了德軍南部集團軍群以可乘之機。

首先來說,這些成效不大的反擊會造成部隊的劇烈減員,蘇軍此時尚未恢復自己的生產能力,無疑會造成蘇軍技術兵器上的鉅額損失。另一方面,蘇軍部隊也被迫要花費更多精力來守衛這些突出部,原因是他們或多或少取得了微弱的勝利,放棄這些突出部,意味著失敗。而在莫斯科方向上的突出部則成為了蘇軍的軟肋,一場看起來非常有可能出現的第二次莫斯科戰役,似乎迫在眉睫,蘇軍就不得不花費更多兵力,在莫斯科方向構築防線。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1942年6月28日,德軍發動藍色方案,南方集團軍群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南方集團軍群的A集團軍群目標是高加索,意圖奪取蘇聯石油產地。而B集團軍群的目標則是伏爾加河流域,兵鋒直指斯大林格勒。蘇軍此前判斷德軍主攻方向還是莫斯科,這就造成了蘇軍在兵力部署上的失誤,無力阻擋南方集團軍群。

但是德軍一樣犯下了大錯誤,將南方集團軍群分成兩個部分,從兩個不同的方向發起攻擊,在規劃上是很好的。但在實際操作上,無疑是將南方集團軍群的兵力分散開,同時脆弱後勤將不得不同時為兩支集團軍群提供補給,這就導致了A、B兩個集團軍群的後勤都會在進攻開始後,不同程度的出現後勤困難。

其中負責攻擊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就是個典型例子,雖然他們的進攻有很大的成效。然而在高加索的激戰,讓德軍引以為豪的裝甲戰效果大打折扣。無論是向裡海方向,還是向高加索山脈的進攻都最終以失敗告終。故此A集團軍群只能放棄進攻,等待B集團軍群拿下斯大林格勒打破僵局。

事實上,這種雙線攻擊是有他的好處的,它同樣可以造成蘇軍被迫分散力量。然而A集團軍群在高加索的山脈中戰鬥,地形上就限制了他們的戰鬥力,而蘇軍則可以相對從容的調集部隊阻攔他們。另一方面,這種主次不明的做法,也會讓德軍在部隊的調遣,分配上出現巨大問題,很難起到分散蘇軍力量的效果。而A集團軍群也確實在進攻不久之後,就喪失了進攻能力。一切都只能看B集團軍群,是否能夠控制伏爾加河流域了。而此時的焦點,就是斯大林格勒。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二.焦點,斯大林格勒

此時B集團軍群已經前出到了頓河大彎曲部,逼近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此時已經岌岌可危,而蘇軍卻無力阻止德軍,為此斯大林撤掉了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作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的職務,轉而由原64集團軍司令戈爾多夫負責。但是此時蘇軍的狀態已經很糟糕,伏爾加河西岸的蘇軍已經完全陷入了包圍。

不過此時希特勒之前的一個昏招讓蘇軍得以喘息,在這之前因為B集團軍群進展緩慢,所以赫爾曼·霍特的第四裝甲集團軍群曾經被調走支援A集團軍群,這一度導致保盧斯所指揮的B集團軍群因為缺乏裝甲力量而無力發起更大的攻勢。雖然第四裝甲集團軍群回援的速度很快,但是他們和B集團軍群之間缺乏有效的聯繫和戰略配合。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儘管B集團軍群的推進速度很快,部隊進展迅速,但是蘇軍仍舊可以抓住一切機會,快速的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後撤。在八月份,德軍不斷地壓縮著蘇軍的空間,但是蘇軍仍舊可以有機會組織起層層抵抗,最終儘可能的將力量撤往斯大林格勒。

而蘇軍也並沒有坐視斯大林格勒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八月底朱可夫被指派率領第24、第66集團軍和近衛第1集團軍對德軍展開反攻行動。不過這其實是是斯大林一個昏招,如果從戰略態勢上看,蘇軍在西岸的各部隊,完全是在曠野上和德軍展開戰鬥。如果將部隊派往西岸發起反攻。那麼德軍的裝甲力量就可以在曠野上快速的將蘇軍擊敗。

事實上,朱可夫在整個九月份所進行的任何嘗試,最終都以失敗告終。1942年9月5日拂曉,朱可夫以三個集團軍的力量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發起突擊,但是倉促的戰役準備導致蘇軍的進攻很快就陷入停頓,而蘇軍最終被逼入了斯大林格勒。

"

如果說二戰中的轉折點是哪場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一定位列其中。這場蘇德雙方最終投入了三百五十餘萬人,共損失近兩百萬人的戰役,可謂是人類近代史上最血腥和殘酷的戰役。而這場戰役裡,德軍一度佔據絕對優勢,為什麼最後反而被蘇軍擊敗呢?

一.蘇德雙方的戰略誤判

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前,蘇軍自1942年上半旬發動了多次反擊,這些反擊的效果不大,反而讓蘇軍在整體戰線上出現了多個突出部。突出部是進攻陣地,但在防禦上卻不利於防守,這就給了德軍南部集團軍群以可乘之機。

首先來說,這些成效不大的反擊會造成部隊的劇烈減員,蘇軍此時尚未恢復自己的生產能力,無疑會造成蘇軍技術兵器上的鉅額損失。另一方面,蘇軍部隊也被迫要花費更多精力來守衛這些突出部,原因是他們或多或少取得了微弱的勝利,放棄這些突出部,意味著失敗。而在莫斯科方向上的突出部則成為了蘇軍的軟肋,一場看起來非常有可能出現的第二次莫斯科戰役,似乎迫在眉睫,蘇軍就不得不花費更多兵力,在莫斯科方向構築防線。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1942年6月28日,德軍發動藍色方案,南方集團軍群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南方集團軍群的A集團軍群目標是高加索,意圖奪取蘇聯石油產地。而B集團軍群的目標則是伏爾加河流域,兵鋒直指斯大林格勒。蘇軍此前判斷德軍主攻方向還是莫斯科,這就造成了蘇軍在兵力部署上的失誤,無力阻擋南方集團軍群。

但是德軍一樣犯下了大錯誤,將南方集團軍群分成兩個部分,從兩個不同的方向發起攻擊,在規劃上是很好的。但在實際操作上,無疑是將南方集團軍群的兵力分散開,同時脆弱後勤將不得不同時為兩支集團軍群提供補給,這就導致了A、B兩個集團軍群的後勤都會在進攻開始後,不同程度的出現後勤困難。

其中負責攻擊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就是個典型例子,雖然他們的進攻有很大的成效。然而在高加索的激戰,讓德軍引以為豪的裝甲戰效果大打折扣。無論是向裡海方向,還是向高加索山脈的進攻都最終以失敗告終。故此A集團軍群只能放棄進攻,等待B集團軍群拿下斯大林格勒打破僵局。

事實上,這種雙線攻擊是有他的好處的,它同樣可以造成蘇軍被迫分散力量。然而A集團軍群在高加索的山脈中戰鬥,地形上就限制了他們的戰鬥力,而蘇軍則可以相對從容的調集部隊阻攔他們。另一方面,這種主次不明的做法,也會讓德軍在部隊的調遣,分配上出現巨大問題,很難起到分散蘇軍力量的效果。而A集團軍群也確實在進攻不久之後,就喪失了進攻能力。一切都只能看B集團軍群,是否能夠控制伏爾加河流域了。而此時的焦點,就是斯大林格勒。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二.焦點,斯大林格勒

此時B集團軍群已經前出到了頓河大彎曲部,逼近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此時已經岌岌可危,而蘇軍卻無力阻止德軍,為此斯大林撤掉了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作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的職務,轉而由原64集團軍司令戈爾多夫負責。但是此時蘇軍的狀態已經很糟糕,伏爾加河西岸的蘇軍已經完全陷入了包圍。

不過此時希特勒之前的一個昏招讓蘇軍得以喘息,在這之前因為B集團軍群進展緩慢,所以赫爾曼·霍特的第四裝甲集團軍群曾經被調走支援A集團軍群,這一度導致保盧斯所指揮的B集團軍群因為缺乏裝甲力量而無力發起更大的攻勢。雖然第四裝甲集團軍群回援的速度很快,但是他們和B集團軍群之間缺乏有效的聯繫和戰略配合。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儘管B集團軍群的推進速度很快,部隊進展迅速,但是蘇軍仍舊可以抓住一切機會,快速的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後撤。在八月份,德軍不斷地壓縮著蘇軍的空間,但是蘇軍仍舊可以有機會組織起層層抵抗,最終儘可能的將力量撤往斯大林格勒。

而蘇軍也並沒有坐視斯大林格勒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八月底朱可夫被指派率領第24、第66集團軍和近衛第1集團軍對德軍展開反攻行動。不過這其實是是斯大林一個昏招,如果從戰略態勢上看,蘇軍在西岸的各部隊,完全是在曠野上和德軍展開戰鬥。如果將部隊派往西岸發起反攻。那麼德軍的裝甲力量就可以在曠野上快速的將蘇軍擊敗。

事實上,朱可夫在整個九月份所進行的任何嘗試,最終都以失敗告終。1942年9月5日拂曉,朱可夫以三個集團軍的力量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發起突擊,但是倉促的戰役準備導致蘇軍的進攻很快就陷入停頓,而蘇軍最終被逼入了斯大林格勒。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如果從事實角度上來說,德軍在該階段都是成功的,蘇軍在這個時期損失慘重。然而她們的致命錯誤是,將所有的重心放在瞭如何攻克斯大林格勒上。這是希特勒的意志,在他眼中,這座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是應該被抹掉的,而這成為了一種魔咒,蠱惑人心,讓希特勒將他一切的注意力放在了斯大林格勒上。

但這種做法是致命的,德軍部隊將被迫在巷戰中和蘇軍進行近距離戰鬥。同時裝甲部隊在城市複雜的地形中,表現也並不好,很容易遭到蘇軍部隊的殲滅。儘管德軍相信,攻克斯大林格勒可以達成藍色方啊你的既定目標,然而事實上,德軍已經完全因為斯大林格勒的存在,而相當程度上的違背了藍色方案。

三.德軍的巨大失誤

德軍的最大失誤就在於此,捨本逐末,或許攻克斯大林格勒有助於達成既定目標。然而現實情況是,德軍對於斯大林格勒的攻擊是自殺性的。雖然名義上參與這次戰役的是蘇聯紅軍一百二十個師,然而實際上真正保衛斯大林格勒的只有第62和第64兩個集團軍,共計九萬人。也就是說,德軍將自己最精銳的部隊,用來對抗蘇軍殘破不堪的部隊,並且深陷泥潭。

與之相對應的,德軍將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和霍特的第四裝甲集群投入了斯大林格勒的巷戰之中。兩支部隊從南北兩個方向發起攻擊,然而巷戰對於擅長裝甲作戰的德軍而言是致命的,蘇軍採取貼身緊迫的方式,對抗德軍多兵種配合作戰。

"

如果說二戰中的轉折點是哪場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一定位列其中。這場蘇德雙方最終投入了三百五十餘萬人,共損失近兩百萬人的戰役,可謂是人類近代史上最血腥和殘酷的戰役。而這場戰役裡,德軍一度佔據絕對優勢,為什麼最後反而被蘇軍擊敗呢?

一.蘇德雙方的戰略誤判

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前,蘇軍自1942年上半旬發動了多次反擊,這些反擊的效果不大,反而讓蘇軍在整體戰線上出現了多個突出部。突出部是進攻陣地,但在防禦上卻不利於防守,這就給了德軍南部集團軍群以可乘之機。

首先來說,這些成效不大的反擊會造成部隊的劇烈減員,蘇軍此時尚未恢復自己的生產能力,無疑會造成蘇軍技術兵器上的鉅額損失。另一方面,蘇軍部隊也被迫要花費更多精力來守衛這些突出部,原因是他們或多或少取得了微弱的勝利,放棄這些突出部,意味著失敗。而在莫斯科方向上的突出部則成為了蘇軍的軟肋,一場看起來非常有可能出現的第二次莫斯科戰役,似乎迫在眉睫,蘇軍就不得不花費更多兵力,在莫斯科方向構築防線。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1942年6月28日,德軍發動藍色方案,南方集團軍群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南方集團軍群的A集團軍群目標是高加索,意圖奪取蘇聯石油產地。而B集團軍群的目標則是伏爾加河流域,兵鋒直指斯大林格勒。蘇軍此前判斷德軍主攻方向還是莫斯科,這就造成了蘇軍在兵力部署上的失誤,無力阻擋南方集團軍群。

但是德軍一樣犯下了大錯誤,將南方集團軍群分成兩個部分,從兩個不同的方向發起攻擊,在規劃上是很好的。但在實際操作上,無疑是將南方集團軍群的兵力分散開,同時脆弱後勤將不得不同時為兩支集團軍群提供補給,這就導致了A、B兩個集團軍群的後勤都會在進攻開始後,不同程度的出現後勤困難。

其中負責攻擊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就是個典型例子,雖然他們的進攻有很大的成效。然而在高加索的激戰,讓德軍引以為豪的裝甲戰效果大打折扣。無論是向裡海方向,還是向高加索山脈的進攻都最終以失敗告終。故此A集團軍群只能放棄進攻,等待B集團軍群拿下斯大林格勒打破僵局。

事實上,這種雙線攻擊是有他的好處的,它同樣可以造成蘇軍被迫分散力量。然而A集團軍群在高加索的山脈中戰鬥,地形上就限制了他們的戰鬥力,而蘇軍則可以相對從容的調集部隊阻攔他們。另一方面,這種主次不明的做法,也會讓德軍在部隊的調遣,分配上出現巨大問題,很難起到分散蘇軍力量的效果。而A集團軍群也確實在進攻不久之後,就喪失了進攻能力。一切都只能看B集團軍群,是否能夠控制伏爾加河流域了。而此時的焦點,就是斯大林格勒。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二.焦點,斯大林格勒

此時B集團軍群已經前出到了頓河大彎曲部,逼近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此時已經岌岌可危,而蘇軍卻無力阻止德軍,為此斯大林撤掉了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作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的職務,轉而由原64集團軍司令戈爾多夫負責。但是此時蘇軍的狀態已經很糟糕,伏爾加河西岸的蘇軍已經完全陷入了包圍。

不過此時希特勒之前的一個昏招讓蘇軍得以喘息,在這之前因為B集團軍群進展緩慢,所以赫爾曼·霍特的第四裝甲集團軍群曾經被調走支援A集團軍群,這一度導致保盧斯所指揮的B集團軍群因為缺乏裝甲力量而無力發起更大的攻勢。雖然第四裝甲集團軍群回援的速度很快,但是他們和B集團軍群之間缺乏有效的聯繫和戰略配合。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儘管B集團軍群的推進速度很快,部隊進展迅速,但是蘇軍仍舊可以抓住一切機會,快速的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後撤。在八月份,德軍不斷地壓縮著蘇軍的空間,但是蘇軍仍舊可以有機會組織起層層抵抗,最終儘可能的將力量撤往斯大林格勒。

而蘇軍也並沒有坐視斯大林格勒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八月底朱可夫被指派率領第24、第66集團軍和近衛第1集團軍對德軍展開反攻行動。不過這其實是是斯大林一個昏招,如果從戰略態勢上看,蘇軍在西岸的各部隊,完全是在曠野上和德軍展開戰鬥。如果將部隊派往西岸發起反攻。那麼德軍的裝甲力量就可以在曠野上快速的將蘇軍擊敗。

事實上,朱可夫在整個九月份所進行的任何嘗試,最終都以失敗告終。1942年9月5日拂曉,朱可夫以三個集團軍的力量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發起突擊,但是倉促的戰役準備導致蘇軍的進攻很快就陷入停頓,而蘇軍最終被逼入了斯大林格勒。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如果從事實角度上來說,德軍在該階段都是成功的,蘇軍在這個時期損失慘重。然而她們的致命錯誤是,將所有的重心放在瞭如何攻克斯大林格勒上。這是希特勒的意志,在他眼中,這座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是應該被抹掉的,而這成為了一種魔咒,蠱惑人心,讓希特勒將他一切的注意力放在了斯大林格勒上。

但這種做法是致命的,德軍部隊將被迫在巷戰中和蘇軍進行近距離戰鬥。同時裝甲部隊在城市複雜的地形中,表現也並不好,很容易遭到蘇軍部隊的殲滅。儘管德軍相信,攻克斯大林格勒可以達成藍色方啊你的既定目標,然而事實上,德軍已經完全因為斯大林格勒的存在,而相當程度上的違背了藍色方案。

三.德軍的巨大失誤

德軍的最大失誤就在於此,捨本逐末,或許攻克斯大林格勒有助於達成既定目標。然而現實情況是,德軍對於斯大林格勒的攻擊是自殺性的。雖然名義上參與這次戰役的是蘇聯紅軍一百二十個師,然而實際上真正保衛斯大林格勒的只有第62和第64兩個集團軍,共計九萬人。也就是說,德軍將自己最精銳的部隊,用來對抗蘇軍殘破不堪的部隊,並且深陷泥潭。

與之相對應的,德軍將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和霍特的第四裝甲集群投入了斯大林格勒的巷戰之中。兩支部隊從南北兩個方向發起攻擊,然而巷戰對於擅長裝甲作戰的德軍而言是致命的,蘇軍採取貼身緊迫的方式,對抗德軍多兵種配合作戰。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簡單說,一支德軍部隊和一支蘇聯守軍雙方的距離可能最近不足五十米,這個距離導致德軍重炮不能有效的進行炮火壓制。因為兩支部隊距離過近,任何炮火攻擊,都可能誤傷己方,這導致雙方完全處於一個短兵相接的環境下,而這對作為防守方的蘇軍有利。

另一方面,德軍也完全無法切斷蘇軍的補給通道。斯大林格勒被伏爾加河切成兩部分,雖然西岸完全陷入戰火之中,但是伏爾加河的東岸仍舊可以為西岸的蘇軍提供補給和援兵。在攻城戰中勝利不僅僅取決於兵力的多寡,更多取決於能否切斷守軍的外部通道。

典型的例子就是列寧格勒保衛戰,在最危險的1941年,蘇軍還能緊緊守住列寧格勒,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守軍仍舊握有外部交通線,所以守軍可以源源不斷的獲得他們所需的補給,最終堅持了下來。

同樣的道理,在斯大林格勒最危急的時候,蘇軍也可以通過東岸來的增援,抵抗住德軍的進攻。爆發在馬馬耶夫崗的戰鬥就是個例子。馬馬耶夫崗是斯大林格勒最高的制高點,攻克馬馬耶夫崗對德軍有重大意義。在最危急的時候,蘇軍第13近衛步兵師從東岸抵達了西岸,並且攔住了德軍的進攻。儘管第13近衛步兵師在參與戰鬥六個小時後就幾乎全軍覆沒,但是馬馬耶夫崗仍舊握在蘇軍手上。

事實上如果德軍想要勝利,應該將自己機動部隊轉而投入到其他方向,力求部隊可以渡過伏爾加河,抵達東岸,從兩翼切斷,併合圍蘇軍。通過這個方式,他們可以徹底的切斷斯大林格勒的外部交通通道,斷絕斯大林格勒守軍的補給。同時還可以在曠野上,擊敗蘇軍主力部隊,從而且確保藍色方案的成功。

然而德軍卻選擇了最為愚蠢的方式,強攻斯大林格勒,這就造成了德軍源源不斷的將力量投入到斯大林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周邊,而蘇軍卻可以以逸待勞的讓部隊在斯大林格勒的廢墟里不斷削弱的德軍,等待冬季的到來。最終,當冬季到來時,德軍在一次陷入了1941年冬季的境地,整個B集團軍群也損失慘重,第六集團軍則被消滅殆盡。

"

如果說二戰中的轉折點是哪場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一定位列其中。這場蘇德雙方最終投入了三百五十餘萬人,共損失近兩百萬人的戰役,可謂是人類近代史上最血腥和殘酷的戰役。而這場戰役裡,德軍一度佔據絕對優勢,為什麼最後反而被蘇軍擊敗呢?

一.蘇德雙方的戰略誤判

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前,蘇軍自1942年上半旬發動了多次反擊,這些反擊的效果不大,反而讓蘇軍在整體戰線上出現了多個突出部。突出部是進攻陣地,但在防禦上卻不利於防守,這就給了德軍南部集團軍群以可乘之機。

首先來說,這些成效不大的反擊會造成部隊的劇烈減員,蘇軍此時尚未恢復自己的生產能力,無疑會造成蘇軍技術兵器上的鉅額損失。另一方面,蘇軍部隊也被迫要花費更多精力來守衛這些突出部,原因是他們或多或少取得了微弱的勝利,放棄這些突出部,意味著失敗。而在莫斯科方向上的突出部則成為了蘇軍的軟肋,一場看起來非常有可能出現的第二次莫斯科戰役,似乎迫在眉睫,蘇軍就不得不花費更多兵力,在莫斯科方向構築防線。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1942年6月28日,德軍發動藍色方案,南方集團軍群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南方集團軍群的A集團軍群目標是高加索,意圖奪取蘇聯石油產地。而B集團軍群的目標則是伏爾加河流域,兵鋒直指斯大林格勒。蘇軍此前判斷德軍主攻方向還是莫斯科,這就造成了蘇軍在兵力部署上的失誤,無力阻擋南方集團軍群。

但是德軍一樣犯下了大錯誤,將南方集團軍群分成兩個部分,從兩個不同的方向發起攻擊,在規劃上是很好的。但在實際操作上,無疑是將南方集團軍群的兵力分散開,同時脆弱後勤將不得不同時為兩支集團軍群提供補給,這就導致了A、B兩個集團軍群的後勤都會在進攻開始後,不同程度的出現後勤困難。

其中負責攻擊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就是個典型例子,雖然他們的進攻有很大的成效。然而在高加索的激戰,讓德軍引以為豪的裝甲戰效果大打折扣。無論是向裡海方向,還是向高加索山脈的進攻都最終以失敗告終。故此A集團軍群只能放棄進攻,等待B集團軍群拿下斯大林格勒打破僵局。

事實上,這種雙線攻擊是有他的好處的,它同樣可以造成蘇軍被迫分散力量。然而A集團軍群在高加索的山脈中戰鬥,地形上就限制了他們的戰鬥力,而蘇軍則可以相對從容的調集部隊阻攔他們。另一方面,這種主次不明的做法,也會讓德軍在部隊的調遣,分配上出現巨大問題,很難起到分散蘇軍力量的效果。而A集團軍群也確實在進攻不久之後,就喪失了進攻能力。一切都只能看B集團軍群,是否能夠控制伏爾加河流域了。而此時的焦點,就是斯大林格勒。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二.焦點,斯大林格勒

此時B集團軍群已經前出到了頓河大彎曲部,逼近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此時已經岌岌可危,而蘇軍卻無力阻止德軍,為此斯大林撤掉了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作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的職務,轉而由原64集團軍司令戈爾多夫負責。但是此時蘇軍的狀態已經很糟糕,伏爾加河西岸的蘇軍已經完全陷入了包圍。

不過此時希特勒之前的一個昏招讓蘇軍得以喘息,在這之前因為B集團軍群進展緩慢,所以赫爾曼·霍特的第四裝甲集團軍群曾經被調走支援A集團軍群,這一度導致保盧斯所指揮的B集團軍群因為缺乏裝甲力量而無力發起更大的攻勢。雖然第四裝甲集團軍群回援的速度很快,但是他們和B集團軍群之間缺乏有效的聯繫和戰略配合。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儘管B集團軍群的推進速度很快,部隊進展迅速,但是蘇軍仍舊可以抓住一切機會,快速的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後撤。在八月份,德軍不斷地壓縮著蘇軍的空間,但是蘇軍仍舊可以有機會組織起層層抵抗,最終儘可能的將力量撤往斯大林格勒。

而蘇軍也並沒有坐視斯大林格勒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八月底朱可夫被指派率領第24、第66集團軍和近衛第1集團軍對德軍展開反攻行動。不過這其實是是斯大林一個昏招,如果從戰略態勢上看,蘇軍在西岸的各部隊,完全是在曠野上和德軍展開戰鬥。如果將部隊派往西岸發起反攻。那麼德軍的裝甲力量就可以在曠野上快速的將蘇軍擊敗。

事實上,朱可夫在整個九月份所進行的任何嘗試,最終都以失敗告終。1942年9月5日拂曉,朱可夫以三個集團軍的力量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發起突擊,但是倉促的戰役準備導致蘇軍的進攻很快就陷入停頓,而蘇軍最終被逼入了斯大林格勒。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如果從事實角度上來說,德軍在該階段都是成功的,蘇軍在這個時期損失慘重。然而她們的致命錯誤是,將所有的重心放在瞭如何攻克斯大林格勒上。這是希特勒的意志,在他眼中,這座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是應該被抹掉的,而這成為了一種魔咒,蠱惑人心,讓希特勒將他一切的注意力放在了斯大林格勒上。

但這種做法是致命的,德軍部隊將被迫在巷戰中和蘇軍進行近距離戰鬥。同時裝甲部隊在城市複雜的地形中,表現也並不好,很容易遭到蘇軍部隊的殲滅。儘管德軍相信,攻克斯大林格勒可以達成藍色方啊你的既定目標,然而事實上,德軍已經完全因為斯大林格勒的存在,而相當程度上的違背了藍色方案。

三.德軍的巨大失誤

德軍的最大失誤就在於此,捨本逐末,或許攻克斯大林格勒有助於達成既定目標。然而現實情況是,德軍對於斯大林格勒的攻擊是自殺性的。雖然名義上參與這次戰役的是蘇聯紅軍一百二十個師,然而實際上真正保衛斯大林格勒的只有第62和第64兩個集團軍,共計九萬人。也就是說,德軍將自己最精銳的部隊,用來對抗蘇軍殘破不堪的部隊,並且深陷泥潭。

與之相對應的,德軍將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和霍特的第四裝甲集群投入了斯大林格勒的巷戰之中。兩支部隊從南北兩個方向發起攻擊,然而巷戰對於擅長裝甲作戰的德軍而言是致命的,蘇軍採取貼身緊迫的方式,對抗德軍多兵種配合作戰。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簡單說,一支德軍部隊和一支蘇聯守軍雙方的距離可能最近不足五十米,這個距離導致德軍重炮不能有效的進行炮火壓制。因為兩支部隊距離過近,任何炮火攻擊,都可能誤傷己方,這導致雙方完全處於一個短兵相接的環境下,而這對作為防守方的蘇軍有利。

另一方面,德軍也完全無法切斷蘇軍的補給通道。斯大林格勒被伏爾加河切成兩部分,雖然西岸完全陷入戰火之中,但是伏爾加河的東岸仍舊可以為西岸的蘇軍提供補給和援兵。在攻城戰中勝利不僅僅取決於兵力的多寡,更多取決於能否切斷守軍的外部通道。

典型的例子就是列寧格勒保衛戰,在最危險的1941年,蘇軍還能緊緊守住列寧格勒,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守軍仍舊握有外部交通線,所以守軍可以源源不斷的獲得他們所需的補給,最終堅持了下來。

同樣的道理,在斯大林格勒最危急的時候,蘇軍也可以通過東岸來的增援,抵抗住德軍的進攻。爆發在馬馬耶夫崗的戰鬥就是個例子。馬馬耶夫崗是斯大林格勒最高的制高點,攻克馬馬耶夫崗對德軍有重大意義。在最危急的時候,蘇軍第13近衛步兵師從東岸抵達了西岸,並且攔住了德軍的進攻。儘管第13近衛步兵師在參與戰鬥六個小時後就幾乎全軍覆沒,但是馬馬耶夫崗仍舊握在蘇軍手上。

事實上如果德軍想要勝利,應該將自己機動部隊轉而投入到其他方向,力求部隊可以渡過伏爾加河,抵達東岸,從兩翼切斷,併合圍蘇軍。通過這個方式,他們可以徹底的切斷斯大林格勒的外部交通通道,斷絕斯大林格勒守軍的補給。同時還可以在曠野上,擊敗蘇軍主力部隊,從而且確保藍色方案的成功。

然而德軍卻選擇了最為愚蠢的方式,強攻斯大林格勒,這就造成了德軍源源不斷的將力量投入到斯大林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周邊,而蘇軍卻可以以逸待勞的讓部隊在斯大林格勒的廢墟里不斷削弱的德軍,等待冬季的到來。最終,當冬季到來時,德軍在一次陷入了1941年冬季的境地,整個B集團軍群也損失慘重,第六集團軍則被消滅殆盡。

歷史的思考:德軍為何無法攻陷斯大林格勒?只因德軍犯下戰略錯誤

結語

德軍的藍色方案,原本應該成為一個巨大的勝利,然而最終卻因為希特勒的越級指揮和盲目的自信與狂熱變成了一場失敗。如果德軍能夠按照原本的藍色方案,嚴格實施,而非侷限於斯大林格勒一地,那麼德軍尚有成功的機會。然而歷史沒有如果,失去理智的德軍,最終在冬季慘敗給蘇軍,而戰爭的轉折也就此開始。

參考文獻:《回憶與思考》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

《崔可夫元帥戰爭回憶錄》

《斯大林格勒近衛軍西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