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釋迦族佛像

佛像 尼泊爾 釋迦牟尼 佛教 西關銅藝 西關銅藝 2017-08-28

尼泊爾釋迦族

在充滿信仰氣息的加德滿都谷地,釋迦族是一個特別帶有宗教性質的族群。據當地的釋迦族學者介紹,釋迦族的人口超過30萬之多,他們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後人,佛祖釋迦牟尼的意譯即為“釋迦族的聖人”。他們就是鮮活的佛法傳人,是一直在修行的佛陀後裔,釋迦族人延續了傳統佛法傳承,剃度為僧,別親出家,獻身佛教,與世無爭,是尼泊爾佛教的中堅力量。

尼泊爾釋迦族佛像

尼泊爾釋迦族佛像

尼泊爾釋迦族佛像

尼泊爾造像藝術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是尼泊爾古代文明中最為璀璨奪目的一頁,尼泊爾佛像在吸收古代印度造像藝術風格和手法的基礎上,不斷融入本民族不同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念和雕刻技藝,從而形成一種具有鮮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造像藝術形式,源於佛教,溶於信仰,這樣一種橫貫歷史的特殊手工佛造像文化居然成為了千百年來尼泊爾人的外交名片,直到今天,傳承著釋迦族手工佛像製作的家族衣缽仍在追隨著先祖的腳步——將最純正的釋迦族佛像獻於有緣人。

尼泊爾釋迦族佛像

尼泊爾釋迦族佛像

一直以來,釋迦族就以“佛造像的手藝人”這個身份而得到世人敬仰,在這個印度教與藏傳佛教相互交融的國界,擁有精湛的手工技藝是絕對至高無上的榮譽,而手工佛造像的傳承,則以尼泊爾釋迦族最為名垂千古,可以說,在尼泊爾頂級的佛像大師,幾乎都是釋迦族的。

釋迦族佛像製作過程:

1.作蠟型──傳統「失蠟法」,即一次只能以蠟型澆鑄一件。雖說蠟型每次只能澆鑄一件,似乎費時費力,但蠟型也不純靠手捏,而是有蠟制模具翻製出來的,蠟像除極小型外,均是中空的。

尼泊爾釋迦族佛像

尼泊爾釋迦族佛像

2. 包裹泥衣──蠟像底部預留蠟液出口,然後層層裹以泥漿,陰乾。蠟像的中空部分也要有填充物。

尼泊爾釋迦族佛像

尼泊爾釋迦族佛像

3. 澆鑄──以銅液澆鑄,溶蠟於留出口流出,蠟像的空間被溶銅充滿,冷卻後打碎泥殼,清除銅像內部的填充物,銅像基本成型。小型像一次可澆鑄完成,大型像頭部、軀幹、手臂、臺座等分別澆鑄,最後拼合而成。

4.鎏金──將純金碾成薄片,剪成金絲條狀與碎玻璃按比例混合,在石碾中碾成粉末狀,溶於水銀內。用小棍兒一點點地塗抹於銅像上,塗抹很費功夫,反覆塗抹劃刮方可。最後以噴火槍高溫噴烤。鎏金工藝頗為危險,不慎即可造成水銀中毒,牙齒、頭髮脫落。有的佛像不鎏金,經處理後,使銅像表面呈熟梨、紅棗、瑪瑙、豬肝等色澤,古色古香。

5. 後期加工──大型佛像數部分組裝拼合,小像一次完成。充填表面氣孔,打磨毛刺,細部五官、手腳、衣紋等要敲鑿鏤刻,細部加工。這項工序很重要,技藝精湛者在細部處理上很講究,體現了工藝品的價值所在。

尼泊爾釋迦族佛像

尼泊爾釋迦族佛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