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煩惱是修行的開始」你也是相好莊嚴的未來佛

佛教 釋迦牟尼 學誠 彌勒菩薩 北京龍泉寺 2017-06-21

本期導讀:我們這一生能夠遇到佛法,是一件非常值得慶幸的事情,也是非常難得的事情。在學習佛法的時候,常常也會遇到問題、遇到困難、遇到煩惱,這些都在所難免。本期推出“感悟人生”系列之二《認識煩惱是修行的開始》,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從認識煩惱開始,走上真正的修行之路。

「認識煩惱是修行的開始」你也是相好莊嚴的未來佛

佛言祖語:安處佛語終不異,因緣本末皆隨順。彌勒諸天皆稱善,釋迦文經得久存。——《增一阿含經》卷一

學誠法師開示:我們要來體驗、用功,照著釋迦牟尼佛的教法、開示,一步一步去實踐,我們也是會有感受,會有體會的,會有快樂的,逐步逐步也會進步,也會越來越好。


文章:你也是相好莊嚴的未來佛

今天第一次在德塵居的講堂同大家講佛法。因為這個講堂啟用不久,還比較新,所以大家來這裡都會有一種新的感覺、新的面貌,那麼也是一個新的起點。

我們這一生能夠遇到佛法,是一件非常值得慶幸的事情,也是非常難得的事情。多生多劫以來,我們都在六道當中輪迴,頭出、頭沒。

今天呢,我們能夠來到清淨的三寶地,並且與這麼多非常優秀的出家同學、在家同修一起來修學佛法,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更加地難得,在末法時代,就是非常地不可多得了。

為什麼有這麼多發心純正、知見正確的人,又能夠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照著佛陀的教法去實踐?換一個角度說,我們在未接觸佛法以前,我們身邊是一些什麼人,我們結識的,結交的是一些什麼朋友?

「認識煩惱是修行的開始」你也是相好莊嚴的未來佛

我們現在身邊是一些什麼人,是一些什麼朋友?過去那些朋友,他天天是告訴自己一些什麼內容,我們自己又是同對方天天談些什麼話題,說些什麼話,做些什麼事?有時候一回想、回想就會覺得很害怕,也會覺得很無聊,更多的情況下會覺得很無奈、很無助。

這些都是大家都能感受得到,能夠覺察得到。來到三寶地以後,同大家接觸的,認識的,周圍的良師益友、同行善友,那麼那種的歡喜、快樂,那種自己對生命最深層次的體驗、感受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

我們所得到的佛法的真實利益,不是我們自己能夠創造的,也不是我們自己能夠發明的。我們都是跟佛法僧三寶,跟歷代的祖師大德、善知識學習。

未成佛以前都是要學習,難學能學,盡一切學。我們都是在學習的階段、修行的階段、完善自我的階段、超越自我的階段。

而不僅僅說我們在家的同修要學,我們出家的同學亦復如是,更需要學,要學得更好,才能夠有這方面的能力去帶動在家的同修,大家一起來學。

我們學得比較久的同學、學得比較長的同學,也要越來越好,這樣子的話,我們才有能力對僧團做更好地護持的工作,去引導和帶動更多的人進入三寶地,進入佛門,一起共同修學佛法。這就是我們生命同佛法的聯繫,佛法在自己生命當中的紮根體現。

我們在學習佛法的時候,常常也會遇到問題、遇到困難、遇到煩惱,在所難免。我們遇到煩惱的時候怎麼辦?我們遇到煩惱、發現煩惱的時候就是我們修行的開始。

我們如果不學佛法,他會認為煩惱是很正常,甚至會認為說自己要把這個煩惱發露出去,才不會在自己內心邊留存。我們學佛法剛好相反,因為我們內心有煩惱的種子、有業的種子、有煩惱業的原因,就會導致對外在的人、事、物種種境界非理作意、虛妄分別,錯誤的、片面的看法和見解一大堆都會出現。

「認識煩惱是修行的開始」你也是相好莊嚴的未來佛

釋迦牟尼佛修行成佛,他已經完全了知、通達真相,親自證悟到諸法的本來面目,也就是勝義諦——涅槃,成佛的境界。這些成佛的境界是可以達到的,是可以用語言文字、邏輯去說明的,也是能夠為所有的人之所驗證的。

我們要來體驗、用功,照著釋迦牟尼佛的教法、開示,一步一步去實踐,我們也是會有感受,會有體會的,會有快樂的,逐步逐步也會進步,也會越來越好。

那麼在這裡我要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我們學的教法是佛陀的語言,佛陀的語言是要表達佛的境界,佛的境界是就至善圓滿、清淨圓滿。

所謂圓滿他就是代表一切,所有圓滿他就是沒有欠缺,沒有偏頗。凡夫的語言都是世間法,凡夫的文字也是世間法。世間上所有一切的語言跟文字,他不足以用來說明、詮釋佛法。也就是這樣的原因,佛法傳入中國以後,我們有很多新的名詞、詞彙、文字出現。

那麼在這裡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我們學習佛法要從語言、文字、音聲入手,但是佛法的語言、文字、音聲跟世間法的語言、文字、音聲又有差異。

「認識煩惱是修行的開始」你也是相好莊嚴的未來佛

其問題是我們長期以來,在世俗社會所熏習的、所理解的、所掌握的語言、文字、聲音,我們的思惟、我們的思考等等,這一切都是根據世間法來的,根據世間法來進行思考,根據世間法來進行思惟,根據世間法來進行邏輯地推理。

這樣的話,久而久之,我們對佛法不僅學不進去,甚至會越走越遠,越學越離題。因為學來學去,我們無法真正體會到佛陀他要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他要讓我們做什麼,他要讓我們成什麼。

世俗社會上面有很多的痛苦,當然也有少量的快樂,歸根結底苦多樂少。我們學佛法就要慢慢去解決這個問題,讓快樂越來越多,痛苦越來越少。世間法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只是會讓痛苦增加,快樂減少;佛法能夠讓快樂增加,痛苦減少,最後沒有。

所以這種的價值觀,這種究竟的目的,與世間是不同的,也可以說是兩條完全不一樣的路子。這就是宗教,就是佛法。佛法本身就是每個人生命當中所需要的,也是我們一個人的生活的核心內容。

一個人如果沒有佛法的行持,沒有佛法的實踐,不懂佛法,我們的生活就缺乏了核心部分,也就是我們生活的意義彰顯不出來、體現不出來。體現不出來我們生活的意義,自然而然我們生活的樂趣也就沒有了。我們的生活為什麼有樂趣,我們的行為為什麼有意義,其原因就是有佛法。(未完待續)

——摘自學誠法師2006年9月北京龍泉寺開示《認識煩惱是修行的開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