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

明中都皇城遺址,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的營建始於洪武二年(1369年),彼時國家剛剛統一,太祖與大家議論建都之事,提出“臨濠前江後淮,以險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為中都,何如?”朝臣中將領多為淮西人,也都願意衣錦還鄉,當下君臣一拍即合,因中都宮闕建在鳳凰山之陽,於是改濠州為鳳陽。中都的營建可謂興師動眾,都城分為內、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長30公里,開九門;中為皇城,周長8公里,開四門;內為宮城,周長3.68公里,開四門。

"

明中都皇城遺址,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的營建始於洪武二年(1369年),彼時國家剛剛統一,太祖與大家議論建都之事,提出“臨濠前江後淮,以險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為中都,何如?”朝臣中將領多為淮西人,也都願意衣錦還鄉,當下君臣一拍即合,因中都宮闕建在鳳凰山之陽,於是改濠州為鳳陽。中都的營建可謂興師動眾,都城分為內、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長30公里,開九門;中為皇城,周長8公里,開四門;內為宮城,周長3.68公里,開四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宮城一直分佈圖。

中都建築調動了全國物資,所用木材不僅向全國徵調,還大量從附屬國進口。建築牆體先用白玉石須彌座或條石作基礎,上面再壘砌大塊城磚。而砌築時則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漿,關鍵部位甚至用生鐵溶灌。建設期間,曾徵調工匠、民夫、罪囚、移民、軍隊共一百五十餘萬人,鳳陽儼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

明中都皇城遺址,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的營建始於洪武二年(1369年),彼時國家剛剛統一,太祖與大家議論建都之事,提出“臨濠前江後淮,以險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為中都,何如?”朝臣中將領多為淮西人,也都願意衣錦還鄉,當下君臣一拍即合,因中都宮闕建在鳳凰山之陽,於是改濠州為鳳陽。中都的營建可謂興師動眾,都城分為內、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長30公里,開九門;中為皇城,周長8公里,開四門;內為宮城,周長3.68公里,開四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宮城一直分佈圖。

中都建築調動了全國物資,所用木材不僅向全國徵調,還大量從附屬國進口。建築牆體先用白玉石須彌座或條石作基礎,上面再壘砌大塊城磚。而砌築時則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漿,關鍵部位甚至用生鐵溶灌。建設期間,曾徵調工匠、民夫、罪囚、移民、軍隊共一百五十餘萬人,鳳陽儼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宮城午門,拍攝於2014年。

中都皇城中軸線南端自鳳陽橋跨澗水,進洪武門,過洪武街,穿過雲濟街至大明門。進大明門,沿御道走完寬闊的凸字形廣場,入紫禁城承天門,經端門,過外五龍橋至皇城午門。進午門,過內五龍橋,入奉天門至正殿。正殿是中軸線的中心,往北入後宮,出皇城玄武門,經苑囿,越鳳凰山巔,出禁垣北安門,下鳳凰山,徑北直指中都城北門。此條中軸線全長13.5千米,兩側建有東西對稱的左右千步廊、中書省、大都督府等中央文武官署,太廟和社稷壇,文華殿和武英殿、文樓和武樓、東宮和西宮。大明門前,雲濟街上,向東排列著城隍廟、金水橋、國子監、鼓樓;向西排列著功臣廟、金水橋、歷代帝王廟、鐘樓。

"

明中都皇城遺址,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的營建始於洪武二年(1369年),彼時國家剛剛統一,太祖與大家議論建都之事,提出“臨濠前江後淮,以險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為中都,何如?”朝臣中將領多為淮西人,也都願意衣錦還鄉,當下君臣一拍即合,因中都宮闕建在鳳凰山之陽,於是改濠州為鳳陽。中都的營建可謂興師動眾,都城分為內、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長30公里,開九門;中為皇城,周長8公里,開四門;內為宮城,周長3.68公里,開四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宮城一直分佈圖。

中都建築調動了全國物資,所用木材不僅向全國徵調,還大量從附屬國進口。建築牆體先用白玉石須彌座或條石作基礎,上面再壘砌大塊城磚。而砌築時則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漿,關鍵部位甚至用生鐵溶灌。建設期間,曾徵調工匠、民夫、罪囚、移民、軍隊共一百五十餘萬人,鳳陽儼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宮城午門,拍攝於2014年。

中都皇城中軸線南端自鳳陽橋跨澗水,進洪武門,過洪武街,穿過雲濟街至大明門。進大明門,沿御道走完寬闊的凸字形廣場,入紫禁城承天門,經端門,過外五龍橋至皇城午門。進午門,過內五龍橋,入奉天門至正殿。正殿是中軸線的中心,往北入後宮,出皇城玄武門,經苑囿,越鳳凰山巔,出禁垣北安門,下鳳凰山,徑北直指中都城北門。此條中軸線全長13.5千米,兩側建有東西對稱的左右千步廊、中書省、大都督府等中央文武官署,太廟和社稷壇,文華殿和武英殿、文樓和武樓、東宮和西宮。大明門前,雲濟街上,向東排列著城隍廟、金水橋、國子監、鼓樓;向西排列著功臣廟、金水橋、歷代帝王廟、鐘樓。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皇城。

明中都皇城周長九里,開四門:南為承天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北為北安門,門內向北為外金水橋。明中都紫禁城,周長七裡,開四門: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位西華門,北為玄武門。

"

明中都皇城遺址,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的營建始於洪武二年(1369年),彼時國家剛剛統一,太祖與大家議論建都之事,提出“臨濠前江後淮,以險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為中都,何如?”朝臣中將領多為淮西人,也都願意衣錦還鄉,當下君臣一拍即合,因中都宮闕建在鳳凰山之陽,於是改濠州為鳳陽。中都的營建可謂興師動眾,都城分為內、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長30公里,開九門;中為皇城,周長8公里,開四門;內為宮城,周長3.68公里,開四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宮城一直分佈圖。

中都建築調動了全國物資,所用木材不僅向全國徵調,還大量從附屬國進口。建築牆體先用白玉石須彌座或條石作基礎,上面再壘砌大塊城磚。而砌築時則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漿,關鍵部位甚至用生鐵溶灌。建設期間,曾徵調工匠、民夫、罪囚、移民、軍隊共一百五十餘萬人,鳳陽儼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宮城午門,拍攝於2014年。

中都皇城中軸線南端自鳳陽橋跨澗水,進洪武門,過洪武街,穿過雲濟街至大明門。進大明門,沿御道走完寬闊的凸字形廣場,入紫禁城承天門,經端門,過外五龍橋至皇城午門。進午門,過內五龍橋,入奉天門至正殿。正殿是中軸線的中心,往北入後宮,出皇城玄武門,經苑囿,越鳳凰山巔,出禁垣北安門,下鳳凰山,徑北直指中都城北門。此條中軸線全長13.5千米,兩側建有東西對稱的左右千步廊、中書省、大都督府等中央文武官署,太廟和社稷壇,文華殿和武英殿、文樓和武樓、東宮和西宮。大明門前,雲濟街上,向東排列著城隍廟、金水橋、國子監、鼓樓;向西排列著功臣廟、金水橋、歷代帝王廟、鐘樓。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皇城。

明中都皇城周長九里,開四門:南為承天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北為北安門,門內向北為外金水橋。明中都紫禁城,周長七裡,開四門: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位西華門,北為玄武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西華門門洞

然而如此興師動眾的工程竟然在洪武八年(1375)突然停止了,此時中都的大部分基建已經完工,有些宮殿甚至都可以入住了。《明太祖實錄》中記載的罷建原因是:“初,上欲如周、漢之制營建兩京,至是以勞費罷之。”

"

明中都皇城遺址,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的營建始於洪武二年(1369年),彼時國家剛剛統一,太祖與大家議論建都之事,提出“臨濠前江後淮,以險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為中都,何如?”朝臣中將領多為淮西人,也都願意衣錦還鄉,當下君臣一拍即合,因中都宮闕建在鳳凰山之陽,於是改濠州為鳳陽。中都的營建可謂興師動眾,都城分為內、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長30公里,開九門;中為皇城,周長8公里,開四門;內為宮城,周長3.68公里,開四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宮城一直分佈圖。

中都建築調動了全國物資,所用木材不僅向全國徵調,還大量從附屬國進口。建築牆體先用白玉石須彌座或條石作基礎,上面再壘砌大塊城磚。而砌築時則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漿,關鍵部位甚至用生鐵溶灌。建設期間,曾徵調工匠、民夫、罪囚、移民、軍隊共一百五十餘萬人,鳳陽儼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宮城午門,拍攝於2014年。

中都皇城中軸線南端自鳳陽橋跨澗水,進洪武門,過洪武街,穿過雲濟街至大明門。進大明門,沿御道走完寬闊的凸字形廣場,入紫禁城承天門,經端門,過外五龍橋至皇城午門。進午門,過內五龍橋,入奉天門至正殿。正殿是中軸線的中心,往北入後宮,出皇城玄武門,經苑囿,越鳳凰山巔,出禁垣北安門,下鳳凰山,徑北直指中都城北門。此條中軸線全長13.5千米,兩側建有東西對稱的左右千步廊、中書省、大都督府等中央文武官署,太廟和社稷壇,文華殿和武英殿、文樓和武樓、東宮和西宮。大明門前,雲濟街上,向東排列著城隍廟、金水橋、國子監、鼓樓;向西排列著功臣廟、金水橋、歷代帝王廟、鐘樓。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皇城。

明中都皇城周長九里,開四門:南為承天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北為北安門,門內向北為外金水橋。明中都紫禁城,周長七裡,開四門: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位西華門,北為玄武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西華門門洞

然而如此興師動眾的工程竟然在洪武八年(1375)突然停止了,此時中都的大部分基建已經完工,有些宮殿甚至都可以入住了。《明太祖實錄》中記載的罷建原因是:“初,上欲如周、漢之制營建兩京,至是以勞費罷之。”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皇城西華門,拍攝於2014年。

"

明中都皇城遺址,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的營建始於洪武二年(1369年),彼時國家剛剛統一,太祖與大家議論建都之事,提出“臨濠前江後淮,以險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為中都,何如?”朝臣中將領多為淮西人,也都願意衣錦還鄉,當下君臣一拍即合,因中都宮闕建在鳳凰山之陽,於是改濠州為鳳陽。中都的營建可謂興師動眾,都城分為內、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長30公里,開九門;中為皇城,周長8公里,開四門;內為宮城,周長3.68公里,開四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宮城一直分佈圖。

中都建築調動了全國物資,所用木材不僅向全國徵調,還大量從附屬國進口。建築牆體先用白玉石須彌座或條石作基礎,上面再壘砌大塊城磚。而砌築時則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漿,關鍵部位甚至用生鐵溶灌。建設期間,曾徵調工匠、民夫、罪囚、移民、軍隊共一百五十餘萬人,鳳陽儼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宮城午門,拍攝於2014年。

中都皇城中軸線南端自鳳陽橋跨澗水,進洪武門,過洪武街,穿過雲濟街至大明門。進大明門,沿御道走完寬闊的凸字形廣場,入紫禁城承天門,經端門,過外五龍橋至皇城午門。進午門,過內五龍橋,入奉天門至正殿。正殿是中軸線的中心,往北入後宮,出皇城玄武門,經苑囿,越鳳凰山巔,出禁垣北安門,下鳳凰山,徑北直指中都城北門。此條中軸線全長13.5千米,兩側建有東西對稱的左右千步廊、中書省、大都督府等中央文武官署,太廟和社稷壇,文華殿和武英殿、文樓和武樓、東宮和西宮。大明門前,雲濟街上,向東排列著城隍廟、金水橋、國子監、鼓樓;向西排列著功臣廟、金水橋、歷代帝王廟、鐘樓。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皇城。

明中都皇城周長九里,開四門:南為承天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北為北安門,門內向北為外金水橋。明中都紫禁城,周長七裡,開四門: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位西華門,北為玄武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西華門門洞

然而如此興師動眾的工程竟然在洪武八年(1375)突然停止了,此時中都的大部分基建已經完工,有些宮殿甚至都可以入住了。《明太祖實錄》中記載的罷建原因是:“初,上欲如周、漢之制營建兩京,至是以勞費罷之。”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皇城西華門,拍攝於2014年。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宮城城牆,拍攝於2014年。

經過了李自成的縱火、清前期的縮建、近代農業生產的破壞,明中都如今僅剩下了殘垣斷壁。皇城遺址中保存較完整的是午門城臺,呈凹字形,與北京故宮午門的形制相同,正中有三個門券。皇城西華門三個門券洞和城樓臺基基本保存完整。皇城東華門、玄武門及東南、東北、西北角樓尚存有高7至10米的夯土臺基。城外護城河寬80米,與北京筒子河相當,基本保持原狀,城中金水河故道蜿蜒曲折。

"

明中都皇城遺址,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的營建始於洪武二年(1369年),彼時國家剛剛統一,太祖與大家議論建都之事,提出“臨濠前江後淮,以險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為中都,何如?”朝臣中將領多為淮西人,也都願意衣錦還鄉,當下君臣一拍即合,因中都宮闕建在鳳凰山之陽,於是改濠州為鳳陽。中都的營建可謂興師動眾,都城分為內、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長30公里,開九門;中為皇城,周長8公里,開四門;內為宮城,周長3.68公里,開四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宮城一直分佈圖。

中都建築調動了全國物資,所用木材不僅向全國徵調,還大量從附屬國進口。建築牆體先用白玉石須彌座或條石作基礎,上面再壘砌大塊城磚。而砌築時則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漿,關鍵部位甚至用生鐵溶灌。建設期間,曾徵調工匠、民夫、罪囚、移民、軍隊共一百五十餘萬人,鳳陽儼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宮城午門,拍攝於2014年。

中都皇城中軸線南端自鳳陽橋跨澗水,進洪武門,過洪武街,穿過雲濟街至大明門。進大明門,沿御道走完寬闊的凸字形廣場,入紫禁城承天門,經端門,過外五龍橋至皇城午門。進午門,過內五龍橋,入奉天門至正殿。正殿是中軸線的中心,往北入後宮,出皇城玄武門,經苑囿,越鳳凰山巔,出禁垣北安門,下鳳凰山,徑北直指中都城北門。此條中軸線全長13.5千米,兩側建有東西對稱的左右千步廊、中書省、大都督府等中央文武官署,太廟和社稷壇,文華殿和武英殿、文樓和武樓、東宮和西宮。大明門前,雲濟街上,向東排列著城隍廟、金水橋、國子監、鼓樓;向西排列著功臣廟、金水橋、歷代帝王廟、鐘樓。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皇城。

明中都皇城周長九里,開四門:南為承天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北為北安門,門內向北為外金水橋。明中都紫禁城,周長七裡,開四門: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位西華門,北為玄武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西華門門洞

然而如此興師動眾的工程竟然在洪武八年(1375)突然停止了,此時中都的大部分基建已經完工,有些宮殿甚至都可以入住了。《明太祖實錄》中記載的罷建原因是:“初,上欲如周、漢之制營建兩京,至是以勞費罷之。”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皇城西華門,拍攝於2014年。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宮城城牆,拍攝於2014年。

經過了李自成的縱火、清前期的縮建、近代農業生產的破壞,明中都如今僅剩下了殘垣斷壁。皇城遺址中保存較完整的是午門城臺,呈凹字形,與北京故宮午門的形制相同,正中有三個門券。皇城西華門三個門券洞和城樓臺基基本保存完整。皇城東華門、玄武門及東南、東北、西北角樓尚存有高7至10米的夯土臺基。城外護城河寬80米,與北京筒子河相當,基本保持原狀,城中金水河故道蜿蜒曲折。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金水河裡的鴨子,拍攝於2014年。

我們在黃昏時分登上城牆,夕陽西下,長長的背影在時光中交錯。城頭上草木方生方死,昔日的皇家禁地早已變成農家菜畦,護城河中村民養的鴨子游來游去,田埂裡高聳的土坡就是昔年奉天殿的臺基。

"

明中都皇城遺址,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的營建始於洪武二年(1369年),彼時國家剛剛統一,太祖與大家議論建都之事,提出“臨濠前江後淮,以險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為中都,何如?”朝臣中將領多為淮西人,也都願意衣錦還鄉,當下君臣一拍即合,因中都宮闕建在鳳凰山之陽,於是改濠州為鳳陽。中都的營建可謂興師動眾,都城分為內、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長30公里,開九門;中為皇城,周長8公里,開四門;內為宮城,周長3.68公里,開四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宮城一直分佈圖。

中都建築調動了全國物資,所用木材不僅向全國徵調,還大量從附屬國進口。建築牆體先用白玉石須彌座或條石作基礎,上面再壘砌大塊城磚。而砌築時則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漿,關鍵部位甚至用生鐵溶灌。建設期間,曾徵調工匠、民夫、罪囚、移民、軍隊共一百五十餘萬人,鳳陽儼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宮城午門,拍攝於2014年。

中都皇城中軸線南端自鳳陽橋跨澗水,進洪武門,過洪武街,穿過雲濟街至大明門。進大明門,沿御道走完寬闊的凸字形廣場,入紫禁城承天門,經端門,過外五龍橋至皇城午門。進午門,過內五龍橋,入奉天門至正殿。正殿是中軸線的中心,往北入後宮,出皇城玄武門,經苑囿,越鳳凰山巔,出禁垣北安門,下鳳凰山,徑北直指中都城北門。此條中軸線全長13.5千米,兩側建有東西對稱的左右千步廊、中書省、大都督府等中央文武官署,太廟和社稷壇,文華殿和武英殿、文樓和武樓、東宮和西宮。大明門前,雲濟街上,向東排列著城隍廟、金水橋、國子監、鼓樓;向西排列著功臣廟、金水橋、歷代帝王廟、鐘樓。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皇城。

明中都皇城周長九里,開四門:南為承天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北為北安門,門內向北為外金水橋。明中都紫禁城,周長七裡,開四門: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位西華門,北為玄武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西華門門洞

然而如此興師動眾的工程竟然在洪武八年(1375)突然停止了,此時中都的大部分基建已經完工,有些宮殿甚至都可以入住了。《明太祖實錄》中記載的罷建原因是:“初,上欲如周、漢之制營建兩京,至是以勞費罷之。”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皇城西華門,拍攝於2014年。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宮城城牆,拍攝於2014年。

經過了李自成的縱火、清前期的縮建、近代農業生產的破壞,明中都如今僅剩下了殘垣斷壁。皇城遺址中保存較完整的是午門城臺,呈凹字形,與北京故宮午門的形制相同,正中有三個門券。皇城西華門三個門券洞和城樓臺基基本保存完整。皇城東華門、玄武門及東南、東北、西北角樓尚存有高7至10米的夯土臺基。城外護城河寬80米,與北京筒子河相當,基本保持原狀,城中金水河故道蜿蜒曲折。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金水河裡的鴨子,拍攝於2014年。

我們在黃昏時分登上城牆,夕陽西下,長長的背影在時光中交錯。城頭上草木方生方死,昔日的皇家禁地早已變成農家菜畦,護城河中村民養的鴨子游來游去,田埂裡高聳的土坡就是昔年奉天殿的臺基。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宮城三大殿城臺遺址,拍攝於2014年。


​鳳陽鼓樓,明中都的最後地標

"

明中都皇城遺址,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的營建始於洪武二年(1369年),彼時國家剛剛統一,太祖與大家議論建都之事,提出“臨濠前江後淮,以險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為中都,何如?”朝臣中將領多為淮西人,也都願意衣錦還鄉,當下君臣一拍即合,因中都宮闕建在鳳凰山之陽,於是改濠州為鳳陽。中都的營建可謂興師動眾,都城分為內、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長30公里,開九門;中為皇城,周長8公里,開四門;內為宮城,周長3.68公里,開四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宮城一直分佈圖。

中都建築調動了全國物資,所用木材不僅向全國徵調,還大量從附屬國進口。建築牆體先用白玉石須彌座或條石作基礎,上面再壘砌大塊城磚。而砌築時則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漿,關鍵部位甚至用生鐵溶灌。建設期間,曾徵調工匠、民夫、罪囚、移民、軍隊共一百五十餘萬人,鳳陽儼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宮城午門,拍攝於2014年。

中都皇城中軸線南端自鳳陽橋跨澗水,進洪武門,過洪武街,穿過雲濟街至大明門。進大明門,沿御道走完寬闊的凸字形廣場,入紫禁城承天門,經端門,過外五龍橋至皇城午門。進午門,過內五龍橋,入奉天門至正殿。正殿是中軸線的中心,往北入後宮,出皇城玄武門,經苑囿,越鳳凰山巔,出禁垣北安門,下鳳凰山,徑北直指中都城北門。此條中軸線全長13.5千米,兩側建有東西對稱的左右千步廊、中書省、大都督府等中央文武官署,太廟和社稷壇,文華殿和武英殿、文樓和武樓、東宮和西宮。大明門前,雲濟街上,向東排列著城隍廟、金水橋、國子監、鼓樓;向西排列著功臣廟、金水橋、歷代帝王廟、鐘樓。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皇城。

明中都皇城周長九里,開四門:南為承天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北為北安門,門內向北為外金水橋。明中都紫禁城,周長七裡,開四門: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位西華門,北為玄武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西華門門洞

然而如此興師動眾的工程竟然在洪武八年(1375)突然停止了,此時中都的大部分基建已經完工,有些宮殿甚至都可以入住了。《明太祖實錄》中記載的罷建原因是:“初,上欲如周、漢之制營建兩京,至是以勞費罷之。”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皇城西華門,拍攝於2014年。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宮城城牆,拍攝於2014年。

經過了李自成的縱火、清前期的縮建、近代農業生產的破壞,明中都如今僅剩下了殘垣斷壁。皇城遺址中保存較完整的是午門城臺,呈凹字形,與北京故宮午門的形制相同,正中有三個門券。皇城西華門三個門券洞和城樓臺基基本保存完整。皇城東華門、玄武門及東南、東北、西北角樓尚存有高7至10米的夯土臺基。城外護城河寬80米,與北京筒子河相當,基本保持原狀,城中金水河故道蜿蜒曲折。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金水河裡的鴨子,拍攝於2014年。

我們在黃昏時分登上城牆,夕陽西下,長長的背影在時光中交錯。城頭上草木方生方死,昔日的皇家禁地早已變成農家菜畦,護城河中村民養的鴨子游來游去,田埂裡高聳的土坡就是昔年奉天殿的臺基。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宮城三大殿城臺遺址,拍攝於2014年。


​鳳陽鼓樓,明中都的最後地標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鼓樓。

鳳陽鼓樓建於洪武八年(1375年),是中都城最後建起的一座地標建築,位於今日縣城中心。臺基正中間開三個門洞,上方有太祖親書的“萬世根本”四個大字。畢竟朱元璋幼年失學,書法基礎不好,楷書沒練好就直接寫行書,書法氣勢有餘章法不足,這幾個字只能算橫平豎直,寫的非常用力。

"

明中都皇城遺址,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的營建始於洪武二年(1369年),彼時國家剛剛統一,太祖與大家議論建都之事,提出“臨濠前江後淮,以險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為中都,何如?”朝臣中將領多為淮西人,也都願意衣錦還鄉,當下君臣一拍即合,因中都宮闕建在鳳凰山之陽,於是改濠州為鳳陽。中都的營建可謂興師動眾,都城分為內、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長30公里,開九門;中為皇城,周長8公里,開四門;內為宮城,周長3.68公里,開四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宮城一直分佈圖。

中都建築調動了全國物資,所用木材不僅向全國徵調,還大量從附屬國進口。建築牆體先用白玉石須彌座或條石作基礎,上面再壘砌大塊城磚。而砌築時則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漿,關鍵部位甚至用生鐵溶灌。建設期間,曾徵調工匠、民夫、罪囚、移民、軍隊共一百五十餘萬人,鳳陽儼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宮城午門,拍攝於2014年。

中都皇城中軸線南端自鳳陽橋跨澗水,進洪武門,過洪武街,穿過雲濟街至大明門。進大明門,沿御道走完寬闊的凸字形廣場,入紫禁城承天門,經端門,過外五龍橋至皇城午門。進午門,過內五龍橋,入奉天門至正殿。正殿是中軸線的中心,往北入後宮,出皇城玄武門,經苑囿,越鳳凰山巔,出禁垣北安門,下鳳凰山,徑北直指中都城北門。此條中軸線全長13.5千米,兩側建有東西對稱的左右千步廊、中書省、大都督府等中央文武官署,太廟和社稷壇,文華殿和武英殿、文樓和武樓、東宮和西宮。大明門前,雲濟街上,向東排列著城隍廟、金水橋、國子監、鼓樓;向西排列著功臣廟、金水橋、歷代帝王廟、鐘樓。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皇城。

明中都皇城周長九里,開四門:南為承天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北為北安門,門內向北為外金水橋。明中都紫禁城,周長七裡,開四門: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位西華門,北為玄武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西華門門洞

然而如此興師動眾的工程竟然在洪武八年(1375)突然停止了,此時中都的大部分基建已經完工,有些宮殿甚至都可以入住了。《明太祖實錄》中記載的罷建原因是:“初,上欲如周、漢之制營建兩京,至是以勞費罷之。”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皇城西華門,拍攝於2014年。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宮城城牆,拍攝於2014年。

經過了李自成的縱火、清前期的縮建、近代農業生產的破壞,明中都如今僅剩下了殘垣斷壁。皇城遺址中保存較完整的是午門城臺,呈凹字形,與北京故宮午門的形制相同,正中有三個門券。皇城西華門三個門券洞和城樓臺基基本保存完整。皇城東華門、玄武門及東南、東北、西北角樓尚存有高7至10米的夯土臺基。城外護城河寬80米,與北京筒子河相當,基本保持原狀,城中金水河故道蜿蜒曲折。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金水河裡的鴨子,拍攝於2014年。

我們在黃昏時分登上城牆,夕陽西下,長長的背影在時光中交錯。城頭上草木方生方死,昔日的皇家禁地早已變成農家菜畦,護城河中村民養的鴨子游來游去,田埂裡高聳的土坡就是昔年奉天殿的臺基。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宮城三大殿城臺遺址,拍攝於2014年。


​鳳陽鼓樓,明中都的最後地標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鼓樓。

鳳陽鼓樓建於洪武八年(1375年),是中都城最後建起的一座地標建築,位於今日縣城中心。臺基正中間開三個門洞,上方有太祖親書的“萬世根本”四個大字。畢竟朱元璋幼年失學,書法基礎不好,楷書沒練好就直接寫行書,書法氣勢有餘章法不足,這幾個字只能算橫平豎直,寫的非常用力。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朱元璋書法·大軍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鼓樓通高47米,臺基南北長72米,東西寬34米,高15米。臺基上樓宇初建時,“層簷三覆,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瓊絕塵埃,制度宏大,規模壯麗。登焉則江、淮重湖縈紏渺彌,一目而中都諸山空濛杳靄,隱見出沒於雲空煙水之外。”終明一代,高大雄偉的鳳陽鼓樓一直為國內之最,不僅臺基高大,而且臺基上的樓宇為皇家建築特有的“九五開間”,採用如此高的規制,在中國鼓樓中是絕無僅有的。

"

明中都皇城遺址,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的營建始於洪武二年(1369年),彼時國家剛剛統一,太祖與大家議論建都之事,提出“臨濠前江後淮,以險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為中都,何如?”朝臣中將領多為淮西人,也都願意衣錦還鄉,當下君臣一拍即合,因中都宮闕建在鳳凰山之陽,於是改濠州為鳳陽。中都的營建可謂興師動眾,都城分為內、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長30公里,開九門;中為皇城,周長8公里,開四門;內為宮城,周長3.68公里,開四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宮城一直分佈圖。

中都建築調動了全國物資,所用木材不僅向全國徵調,還大量從附屬國進口。建築牆體先用白玉石須彌座或條石作基礎,上面再壘砌大塊城磚。而砌築時則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漿,關鍵部位甚至用生鐵溶灌。建設期間,曾徵調工匠、民夫、罪囚、移民、軍隊共一百五十餘萬人,鳳陽儼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宮城午門,拍攝於2014年。

中都皇城中軸線南端自鳳陽橋跨澗水,進洪武門,過洪武街,穿過雲濟街至大明門。進大明門,沿御道走完寬闊的凸字形廣場,入紫禁城承天門,經端門,過外五龍橋至皇城午門。進午門,過內五龍橋,入奉天門至正殿。正殿是中軸線的中心,往北入後宮,出皇城玄武門,經苑囿,越鳳凰山巔,出禁垣北安門,下鳳凰山,徑北直指中都城北門。此條中軸線全長13.5千米,兩側建有東西對稱的左右千步廊、中書省、大都督府等中央文武官署,太廟和社稷壇,文華殿和武英殿、文樓和武樓、東宮和西宮。大明門前,雲濟街上,向東排列著城隍廟、金水橋、國子監、鼓樓;向西排列著功臣廟、金水橋、歷代帝王廟、鐘樓。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皇城。

明中都皇城周長九里,開四門:南為承天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北為北安門,門內向北為外金水橋。明中都紫禁城,周長七裡,開四門: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位西華門,北為玄武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西華門門洞

然而如此興師動眾的工程竟然在洪武八年(1375)突然停止了,此時中都的大部分基建已經完工,有些宮殿甚至都可以入住了。《明太祖實錄》中記載的罷建原因是:“初,上欲如周、漢之制營建兩京,至是以勞費罷之。”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皇城西華門,拍攝於2014年。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宮城城牆,拍攝於2014年。

經過了李自成的縱火、清前期的縮建、近代農業生產的破壞,明中都如今僅剩下了殘垣斷壁。皇城遺址中保存較完整的是午門城臺,呈凹字形,與北京故宮午門的形制相同,正中有三個門券。皇城西華門三個門券洞和城樓臺基基本保存完整。皇城東華門、玄武門及東南、東北、西北角樓尚存有高7至10米的夯土臺基。城外護城河寬80米,與北京筒子河相當,基本保持原狀,城中金水河故道蜿蜒曲折。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金水河裡的鴨子,拍攝於2014年。

我們在黃昏時分登上城牆,夕陽西下,長長的背影在時光中交錯。城頭上草木方生方死,昔日的皇家禁地早已變成農家菜畦,護城河中村民養的鴨子游來游去,田埂裡高聳的土坡就是昔年奉天殿的臺基。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宮城三大殿城臺遺址,拍攝於2014年。


​鳳陽鼓樓,明中都的最後地標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鼓樓。

鳳陽鼓樓建於洪武八年(1375年),是中都城最後建起的一座地標建築,位於今日縣城中心。臺基正中間開三個門洞,上方有太祖親書的“萬世根本”四個大字。畢竟朱元璋幼年失學,書法基礎不好,楷書沒練好就直接寫行書,書法氣勢有餘章法不足,這幾個字只能算橫平豎直,寫的非常用力。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朱元璋書法·大軍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鼓樓通高47米,臺基南北長72米,東西寬34米,高15米。臺基上樓宇初建時,“層簷三覆,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瓊絕塵埃,制度宏大,規模壯麗。登焉則江、淮重湖縈紏渺彌,一目而中都諸山空濛杳靄,隱見出沒於雲空煙水之外。”終明一代,高大雄偉的鳳陽鼓樓一直為國內之最,不僅臺基高大,而且臺基上的樓宇為皇家建築特有的“九五開間”,採用如此高的規制,在中國鼓樓中是絕無僅有的。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鳳陽鼓樓

鼓樓內部如今設為朱元璋展覽館,正堂內塑有太祖坐像,威嚴雄武,是根據官方主流畫像為藍本塑造的。屏風後面掛著一張巨大的大明疆域圖,上繪南北兩京十三省,這些地盤大都是太祖親自打下來的。永樂年間,明朝又在東北地區設立奴兒干都司,統轄黑龍江流域。在西部地區設立關西羈縻七衛以及烏斯藏、朵甘都司,掌管新疆西藏事務。明朝極盛時期的疆域面積達到997萬平方公里,這對於開局一無所有的朱元璋來講,無疑是個傳奇。

"

明中都皇城遺址,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的營建始於洪武二年(1369年),彼時國家剛剛統一,太祖與大家議論建都之事,提出“臨濠前江後淮,以險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為中都,何如?”朝臣中將領多為淮西人,也都願意衣錦還鄉,當下君臣一拍即合,因中都宮闕建在鳳凰山之陽,於是改濠州為鳳陽。中都的營建可謂興師動眾,都城分為內、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長30公里,開九門;中為皇城,周長8公里,開四門;內為宮城,周長3.68公里,開四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宮城一直分佈圖。

中都建築調動了全國物資,所用木材不僅向全國徵調,還大量從附屬國進口。建築牆體先用白玉石須彌座或條石作基礎,上面再壘砌大塊城磚。而砌築時則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漿,關鍵部位甚至用生鐵溶灌。建設期間,曾徵調工匠、民夫、罪囚、移民、軍隊共一百五十餘萬人,鳳陽儼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宮城午門,拍攝於2014年。

中都皇城中軸線南端自鳳陽橋跨澗水,進洪武門,過洪武街,穿過雲濟街至大明門。進大明門,沿御道走完寬闊的凸字形廣場,入紫禁城承天門,經端門,過外五龍橋至皇城午門。進午門,過內五龍橋,入奉天門至正殿。正殿是中軸線的中心,往北入後宮,出皇城玄武門,經苑囿,越鳳凰山巔,出禁垣北安門,下鳳凰山,徑北直指中都城北門。此條中軸線全長13.5千米,兩側建有東西對稱的左右千步廊、中書省、大都督府等中央文武官署,太廟和社稷壇,文華殿和武英殿、文樓和武樓、東宮和西宮。大明門前,雲濟街上,向東排列著城隍廟、金水橋、國子監、鼓樓;向西排列著功臣廟、金水橋、歷代帝王廟、鐘樓。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皇城。

明中都皇城周長九里,開四門:南為承天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北為北安門,門內向北為外金水橋。明中都紫禁城,周長七裡,開四門: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位西華門,北為玄武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西華門門洞

然而如此興師動眾的工程竟然在洪武八年(1375)突然停止了,此時中都的大部分基建已經完工,有些宮殿甚至都可以入住了。《明太祖實錄》中記載的罷建原因是:“初,上欲如周、漢之制營建兩京,至是以勞費罷之。”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皇城西華門,拍攝於2014年。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宮城城牆,拍攝於2014年。

經過了李自成的縱火、清前期的縮建、近代農業生產的破壞,明中都如今僅剩下了殘垣斷壁。皇城遺址中保存較完整的是午門城臺,呈凹字形,與北京故宮午門的形制相同,正中有三個門券。皇城西華門三個門券洞和城樓臺基基本保存完整。皇城東華門、玄武門及東南、東北、西北角樓尚存有高7至10米的夯土臺基。城外護城河寬80米,與北京筒子河相當,基本保持原狀,城中金水河故道蜿蜒曲折。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金水河裡的鴨子,拍攝於2014年。

我們在黃昏時分登上城牆,夕陽西下,長長的背影在時光中交錯。城頭上草木方生方死,昔日的皇家禁地早已變成農家菜畦,護城河中村民養的鴨子游來游去,田埂裡高聳的土坡就是昔年奉天殿的臺基。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宮城三大殿城臺遺址,拍攝於2014年。


​鳳陽鼓樓,明中都的最後地標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鼓樓。

鳳陽鼓樓建於洪武八年(1375年),是中都城最後建起的一座地標建築,位於今日縣城中心。臺基正中間開三個門洞,上方有太祖親書的“萬世根本”四個大字。畢竟朱元璋幼年失學,書法基礎不好,楷書沒練好就直接寫行書,書法氣勢有餘章法不足,這幾個字只能算橫平豎直,寫的非常用力。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朱元璋書法·大軍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鼓樓通高47米,臺基南北長72米,東西寬34米,高15米。臺基上樓宇初建時,“層簷三覆,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瓊絕塵埃,制度宏大,規模壯麗。登焉則江、淮重湖縈紏渺彌,一目而中都諸山空濛杳靄,隱見出沒於雲空煙水之外。”終明一代,高大雄偉的鳳陽鼓樓一直為國內之最,不僅臺基高大,而且臺基上的樓宇為皇家建築特有的“九五開間”,採用如此高的規制,在中國鼓樓中是絕無僅有的。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鳳陽鼓樓

鼓樓內部如今設為朱元璋展覽館,正堂內塑有太祖坐像,威嚴雄武,是根據官方主流畫像為藍本塑造的。屏風後面掛著一張巨大的大明疆域圖,上繪南北兩京十三省,這些地盤大都是太祖親自打下來的。永樂年間,明朝又在東北地區設立奴兒干都司,統轄黑龍江流域。在西部地區設立關西羈縻七衛以及烏斯藏、朵甘都司,掌管新疆西藏事務。明朝極盛時期的疆域面積達到997萬平方公里,這對於開局一無所有的朱元璋來講,無疑是個傳奇。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朱元璋官方版坐像

沿鼓樓向西三公里,曾有座同樣高大的鐘樓。兩樓曾巍然聳峙在洪武大街兩側,高聳雄偉的佈局是符合中都城總體規劃的,也是對“席山建殿,枕山築城”的點綴和平衡。東西向的雲濟街與南北向的洪武街形成十字對稱,在歷代都城中都是比較獨特的佈局。可惜鳳陽鐘樓毀於明末戰火,康熙六年(1667年)鳳陽縣治移入明皇城內,鐘樓所在區域變為農田,此後再未修復。乾隆二十年(1755年)縮建鳳陽城牆,鐘樓臺基城磚被拆做他用,1974年平整土地時遺址被徹底移平。不過2017年後,當地政府按照鼓樓的形制重建了鳳陽鐘樓,再次形成了東西對稱格局。

"

明中都皇城遺址,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的營建始於洪武二年(1369年),彼時國家剛剛統一,太祖與大家議論建都之事,提出“臨濠前江後淮,以險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為中都,何如?”朝臣中將領多為淮西人,也都願意衣錦還鄉,當下君臣一拍即合,因中都宮闕建在鳳凰山之陽,於是改濠州為鳳陽。中都的營建可謂興師動眾,都城分為內、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長30公里,開九門;中為皇城,周長8公里,開四門;內為宮城,周長3.68公里,開四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宮城一直分佈圖。

中都建築調動了全國物資,所用木材不僅向全國徵調,還大量從附屬國進口。建築牆體先用白玉石須彌座或條石作基礎,上面再壘砌大塊城磚。而砌築時則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漿,關鍵部位甚至用生鐵溶灌。建設期間,曾徵調工匠、民夫、罪囚、移民、軍隊共一百五十餘萬人,鳳陽儼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明中都宮城午門,拍攝於2014年。

中都皇城中軸線南端自鳳陽橋跨澗水,進洪武門,過洪武街,穿過雲濟街至大明門。進大明門,沿御道走完寬闊的凸字形廣場,入紫禁城承天門,經端門,過外五龍橋至皇城午門。進午門,過內五龍橋,入奉天門至正殿。正殿是中軸線的中心,往北入後宮,出皇城玄武門,經苑囿,越鳳凰山巔,出禁垣北安門,下鳳凰山,徑北直指中都城北門。此條中軸線全長13.5千米,兩側建有東西對稱的左右千步廊、中書省、大都督府等中央文武官署,太廟和社稷壇,文華殿和武英殿、文樓和武樓、東宮和西宮。大明門前,雲濟街上,向東排列著城隍廟、金水橋、國子監、鼓樓;向西排列著功臣廟、金水橋、歷代帝王廟、鐘樓。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明中都皇城。

明中都皇城周長九里,開四門:南為承天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北為北安門,門內向北為外金水橋。明中都紫禁城,周長七裡,開四門: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位西華門,北為玄武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西華門門洞

然而如此興師動眾的工程竟然在洪武八年(1375)突然停止了,此時中都的大部分基建已經完工,有些宮殿甚至都可以入住了。《明太祖實錄》中記載的罷建原因是:“初,上欲如周、漢之制營建兩京,至是以勞費罷之。”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皇城西華門,拍攝於2014年。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宮城城牆,拍攝於2014年。

經過了李自成的縱火、清前期的縮建、近代農業生產的破壞,明中都如今僅剩下了殘垣斷壁。皇城遺址中保存較完整的是午門城臺,呈凹字形,與北京故宮午門的形制相同,正中有三個門券。皇城西華門三個門券洞和城樓臺基基本保存完整。皇城東華門、玄武門及東南、東北、西北角樓尚存有高7至10米的夯土臺基。城外護城河寬80米,與北京筒子河相當,基本保持原狀,城中金水河故道蜿蜒曲折。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金水河裡的鴨子,拍攝於2014年。

我們在黃昏時分登上城牆,夕陽西下,長長的背影在時光中交錯。城頭上草木方生方死,昔日的皇家禁地早已變成農家菜畦,護城河中村民養的鴨子游來游去,田埂裡高聳的土坡就是昔年奉天殿的臺基。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明中都宮城三大殿城臺遺址,拍攝於2014年。


​鳳陽鼓樓,明中都的最後地標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鳳陽鼓樓。

鳳陽鼓樓建於洪武八年(1375年),是中都城最後建起的一座地標建築,位於今日縣城中心。臺基正中間開三個門洞,上方有太祖親書的“萬世根本”四個大字。畢竟朱元璋幼年失學,書法基礎不好,楷書沒練好就直接寫行書,書法氣勢有餘章法不足,這幾個字只能算橫平豎直,寫的非常用力。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朱元璋書法·大軍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鼓樓通高47米,臺基南北長72米,東西寬34米,高15米。臺基上樓宇初建時,“層簷三覆,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瓊絕塵埃,制度宏大,規模壯麗。登焉則江、淮重湖縈紏渺彌,一目而中都諸山空濛杳靄,隱見出沒於雲空煙水之外。”終明一代,高大雄偉的鳳陽鼓樓一直為國內之最,不僅臺基高大,而且臺基上的樓宇為皇家建築特有的“九五開間”,採用如此高的規制,在中國鼓樓中是絕無僅有的。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河蚌繪·鳳陽鼓樓

鼓樓內部如今設為朱元璋展覽館,正堂內塑有太祖坐像,威嚴雄武,是根據官方主流畫像為藍本塑造的。屏風後面掛著一張巨大的大明疆域圖,上繪南北兩京十三省,這些地盤大都是太祖親自打下來的。永樂年間,明朝又在東北地區設立奴兒干都司,統轄黑龍江流域。在西部地區設立關西羈縻七衛以及烏斯藏、朵甘都司,掌管新疆西藏事務。明朝極盛時期的疆域面積達到997萬平方公里,這對於開局一無所有的朱元璋來講,無疑是個傳奇。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朱元璋官方版坐像

沿鼓樓向西三公里,曾有座同樣高大的鐘樓。兩樓曾巍然聳峙在洪武大街兩側,高聳雄偉的佈局是符合中都城總體規劃的,也是對“席山建殿,枕山築城”的點綴和平衡。東西向的雲濟街與南北向的洪武街形成十字對稱,在歷代都城中都是比較獨特的佈局。可惜鳳陽鐘樓毀於明末戰火,康熙六年(1667年)鳳陽縣治移入明皇城內,鐘樓所在區域變為農田,此後再未修復。乾隆二十年(1755年)縮建鳳陽城牆,鐘樓臺基城磚被拆做他用,1974年平整土地時遺址被徹底移平。不過2017年後,當地政府按照鼓樓的形制重建了鳳陽鐘樓,再次形成了東西對稱格局。

安徽鳳陽·明中都,一座六百年前的爛尾工程

大明疆域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