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週末,財經圈的最熱門的新聞莫過於“馮鑫被抓”了。

7月28日晚,暴風集團發佈一則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馮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不過,具體原因並沒有公佈,公司稱“相關事項尚待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

說到“馮鑫”,可能很多人並不那麼熟悉,不過他創辦的暴風科技,相信沒有網民會對這家公司陌生。在PC時代,幾乎所有人都用過、至少聽說過暴風影音這款播放器。

2015年,暴風達到了巔峰。當年3月,暴風集團上市,最初發行價為7.24元,但40天36個漲停。在2015年5月末,股價達到327.01元,漲了44倍,被市場稱為“妖股”,市值最高的時候一度超過400億元。馮鑫的身家也超過百億。

4年過去,馮鑫如今身陷囹圄,境遇變化之快讓人唏噓。

馮鑫被抓的原因,和MPS收購案有關。

2016年,暴風集團發佈公告,宣佈暴風集團子公司暴風投資與光大資本簽訂合作框架協議,約定與光大資本及其關聯方設立產業併購基金的方式,出資47億元收購MP&;Silva Holdings S.A.(MPS)股東手中65%的股權。

之後,光大資本、暴風集團與各合夥人簽署了相關協議,成立浸鑫基金,由光大資本子公司金光大浸輝、暴風投資、上海群暢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擔任GP,光大浸輝擔任執行事務合夥人。

按照當初的協議,暴風集團和其當家人馮鑫為光大資本的投資兜底,承諾MPS收購後注入上市公司,而光大資本又為優先級合夥人兜底,承諾了35億的差額補足義務。但收購後不到三年,MPS就遭破產清算,暴風集團的境況也早已不復往日,無力兌現承諾。

《中國企業家》的一則報道,讓我們窺見了這則收購的一些內情。

接近此案的知情人士介紹,暴風集團以及馮鑫疑似遭受了MPS公司原高管層的“欺詐”。這一說法在此前媒體報道上也得到了驗證:在被浸鑫基金收購後,2017年前後,MPS集團手裡的很多體育賽事直播版權即將到期,如德甲直播版權在2018年到期。但MPS原管理層無動於衷,以至於2017年10月,MPS接連丟掉了意甲、法甲的直播版權,並因無法支付保全費被告上法庭,其他重要國際體育賽事版權也被其它媒體平臺簽約。 短短一年間,MPS就成了一個價值14億美元的公司變成了空殼。 離奇的是,在被浸鑫基金收購時,收購方並沒有和MPS原管理層簽訂競業限制協議,以至於MPS三大創始人拿到大量現金後集體離職。這令人目瞪口呆的操作,另上述知情人士都覺得難以理解:“MPS最值錢的是版權和運營版權的人,怎麼會在收購協議裡沒有相關限制條款呢?”

一個規模如此大的收購,怎麼會出現這麼大的漏洞呢?中介機構的作用在哪裡?

據報道,暴風集團和光大資本專門重金聘請了業界頂尖中介機構來協助完成此次交易,其中中金公司擔任財務顧問,美國一家在併購業務方面排名靠前的知名律所等機構組成了豪華中介顧問團隊。

但這個中介團隊顯然並沒有完成應有的職責,某種程度上導致了收購事實上的失敗。在MPS收購案逐漸暴露出風險時,當時中金方面負責此事的主管於2017年12月就跳槽了。

根據協議,馮鑫必須承擔最終的責任。

看到這裡,相信對資本運作有基礎瞭解的人,都會明白,這場事件當中,真正沒有負責人的,是中介機構。財務顧問和律所,應該勤勉盡責從各個角度給暴風做好盡調,根據事後的情況看,他們顯然沒有做到。中介機構的利潤來源於併購成功之後的中介費,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懷疑中介機構和MPS,一起詐騙了馮鑫和暴風。

今天開盤,暴風一字跌停,股價報5.67元,市值直接蒸發2.07億,僅剩下18.7億元。暴風集團現在有7萬戶股東,從400億跌到18億,不知有多少股民被深埋!

"

這個週末,財經圈的最熱門的新聞莫過於“馮鑫被抓”了。

7月28日晚,暴風集團發佈一則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馮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不過,具體原因並沒有公佈,公司稱“相關事項尚待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

說到“馮鑫”,可能很多人並不那麼熟悉,不過他創辦的暴風科技,相信沒有網民會對這家公司陌生。在PC時代,幾乎所有人都用過、至少聽說過暴風影音這款播放器。

2015年,暴風達到了巔峰。當年3月,暴風集團上市,最初發行價為7.24元,但40天36個漲停。在2015年5月末,股價達到327.01元,漲了44倍,被市場稱為“妖股”,市值最高的時候一度超過400億元。馮鑫的身家也超過百億。

4年過去,馮鑫如今身陷囹圄,境遇變化之快讓人唏噓。

馮鑫被抓的原因,和MPS收購案有關。

2016年,暴風集團發佈公告,宣佈暴風集團子公司暴風投資與光大資本簽訂合作框架協議,約定與光大資本及其關聯方設立產業併購基金的方式,出資47億元收購MP&;Silva Holdings S.A.(MPS)股東手中65%的股權。

之後,光大資本、暴風集團與各合夥人簽署了相關協議,成立浸鑫基金,由光大資本子公司金光大浸輝、暴風投資、上海群暢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擔任GP,光大浸輝擔任執行事務合夥人。

按照當初的協議,暴風集團和其當家人馮鑫為光大資本的投資兜底,承諾MPS收購後注入上市公司,而光大資本又為優先級合夥人兜底,承諾了35億的差額補足義務。但收購後不到三年,MPS就遭破產清算,暴風集團的境況也早已不復往日,無力兌現承諾。

《中國企業家》的一則報道,讓我們窺見了這則收購的一些內情。

接近此案的知情人士介紹,暴風集團以及馮鑫疑似遭受了MPS公司原高管層的“欺詐”。這一說法在此前媒體報道上也得到了驗證:在被浸鑫基金收購後,2017年前後,MPS集團手裡的很多體育賽事直播版權即將到期,如德甲直播版權在2018年到期。但MPS原管理層無動於衷,以至於2017年10月,MPS接連丟掉了意甲、法甲的直播版權,並因無法支付保全費被告上法庭,其他重要國際體育賽事版權也被其它媒體平臺簽約。 短短一年間,MPS就成了一個價值14億美元的公司變成了空殼。 離奇的是,在被浸鑫基金收購時,收購方並沒有和MPS原管理層簽訂競業限制協議,以至於MPS三大創始人拿到大量現金後集體離職。這令人目瞪口呆的操作,另上述知情人士都覺得難以理解:“MPS最值錢的是版權和運營版權的人,怎麼會在收購協議裡沒有相關限制條款呢?”

一個規模如此大的收購,怎麼會出現這麼大的漏洞呢?中介機構的作用在哪裡?

據報道,暴風集團和光大資本專門重金聘請了業界頂尖中介機構來協助完成此次交易,其中中金公司擔任財務顧問,美國一家在併購業務方面排名靠前的知名律所等機構組成了豪華中介顧問團隊。

但這個中介團隊顯然並沒有完成應有的職責,某種程度上導致了收購事實上的失敗。在MPS收購案逐漸暴露出風險時,當時中金方面負責此事的主管於2017年12月就跳槽了。

根據協議,馮鑫必須承擔最終的責任。

看到這裡,相信對資本運作有基礎瞭解的人,都會明白,這場事件當中,真正沒有負責人的,是中介機構。財務顧問和律所,應該勤勉盡責從各個角度給暴風做好盡調,根據事後的情況看,他們顯然沒有做到。中介機構的利潤來源於併購成功之後的中介費,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懷疑中介機構和MPS,一起詐騙了馮鑫和暴風。

今天開盤,暴風一字跌停,股價報5.67元,市值直接蒸發2.07億,僅剩下18.7億元。暴風集團現在有7萬戶股東,從400億跌到18億,不知有多少股民被深埋!

是誰坑了馮鑫和暴風科技的股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