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家家地盤上有個門戶,它叫“水口”

古典時代的中國,每一個聚落:村、鎮、城、都,無論大小,都要有一個有水流經的門戶,在風水上稱為“水口”。我們今天的高塔、高樓、CBD,幾乎都位於一個城市的門戶,也就是城市的水口附近。

如何簡單粗暴地理解這個叫“水口”的區域呢?

我們的先祖定居選址,都要畫一個圈,這個圈最好是個半封閉的盆地,而且要有進出的水流,水進入和流出這個圈子的口,就叫水口。這兩種水口,下游的出口往往比較重要。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古代聚落盆地及水口位置圖繪圖 |@ 付大偉

水口來自風水。

對於風水本身內涵褒貶,我們不做爭論。作為一種影響了中國人至少兩千年的學說,有人稱它“中國古代地理”,有人視其“封建迷信”——不管哪種結論,其實是取捨或目的不同,造成的評判。拋去那些所謂爭議,風水的選址、規劃、設計理念,都跟今天的山水城市營造有著天然的契合。

這“水口”,到底意味著什麼呢?讓我們從摩天大廈的霓虹世界,穿越到山環水抱的古典中國。

“入山尋水口,登局定名堂。”唐代風水師卜應天在《雪心賦》中留下的名言。需要說明的是:像晉代郭璞、唐代卜應天、明代劉伯溫,這些風水師都是有節操的高士,而不是今天那些神神道道、故弄玄虛的“風水先生”——作為一種學問,風水本身從沒有正邪之分,它之所以與迷信、騙子掛鉤,是心術不正之人所為。

定居的華夏文明,誕生在盆地中。

山西的汾河盆地、陝西的關中盆地、河南的河洛盆地,是三個代表。背靠大山、兩側屏障、水從上到下,從盆地先進後出——這樣的環境有山做屏,有水滋養,是文明孕育的搖籃。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風水龍脈與聚落分形圖

資料來源:楊柳《風水思想與古代山水城市營建研究》繪圖 @ 朱勝昔

中國大地上,“大盆地套小盆地”的地形格局,是形成風水分形理論的基礎。所謂分形,就是部分與整體存在著相似的圖形。分水的層級關係,與分形理論驚人吻合。風水師認為,中國龍脈祖庭為崑崙山,由此向大陸發出南、北、中三大幹龍,又分出支脈,一個個聚落就像結在樹枝上的果實。風水格局中的龍脈,從大幹、中幹到小幹,再從大支、中支到小支,不斷細分。國都、府城、縣城、鄉鎮、村落,級別從大到小,聚落空間不斷遞減,但數量不斷增多。

這樣的聚落選址,一定是優中選優的樣板。於是,以此為藍本,我們的文明不斷擴散,並不停地尋找或創造一個個理想的家園——有山有水的盆地。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府級及周邊聚落(饒州府)

資料來源:明代《江西全省圖說》之饒州府圖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縣級及周邊聚落(上饒縣)

資料來源:明代《江西全省圖說》之上饒縣圖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河流大多從西北流向東南,又為了取暖朝陽的需要,理想的聚落一般是坐北朝南或坐西北朝東南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古代的規劃師——風水師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一套理論學說,並提出:理想的風水格局中,進水之口在西北,出水之口在東南。所以,這條水既是一條流動的看得見的水流,又是一條昇華的連接天地的脈絡。

中國是個多山的國度,山地雖多,但其中分佈著許多盆地,同時還形成了大盆地套中盆地、中盆地套小盆地、小盆地套微型盆地的格局。在中原、江南地區,其實也有許多廣義上的盆地,沒有盆地的區域,要想方設法通過水系、樹林、土丘、建築等圈出一個個盆地。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理想風水格局示意圖|繪圖 @ 朱勝昔

古代中國人規劃理想依據環境時,提出了一種模板:以山脈為龍脈,形成“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之勢,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背倚連綿山脈為屏障,前臨平原,兩側水流曲折迴環,流匯於聚落面前;左這種“聚寶盆”環境,成為古代中國人孜孜追求的理想宜居之地。右下角,從兩水匯流處到兩山對峙的地方,就是“水口區域”。

在較小的聚落——村莊中,水口就是一村之水流入和流出的地方,也就是水流的進出口。宋代風水著作《入地眼圖說》將“水口”闡述為:“凡水來處謂之天門,若來不見源流謂之天門開;水去處謂之地戶,不見水去謂之地戶閉。夫水奉主財,門開則財來,戶閉財用之不竭……”

為了向更多人普及這種理念,風水師往往會通俗地告訴大家:水流代表著財源,你們大家一定要重視水口建設。在他們看來,進水口以開敞為佳,有利於“財源廣進”,出水口宜關閉緊密,有利於“財富積聚”。如安徽績溪縣(古徽州縣之一,今屬宣城市管轄)馮村,先民闢其牆圍於安仁橋之上,稱為天門,築樓臺軒榭於理仁橋之下,稱為地戶。

最重要的下水口,地戶在哪裡呢?通過照片可以看得很清楚。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浙江省松陽縣黃嶺根村水口位置 |攝影 @ 葉高興

相比進水口,出水口(下水口)更為重要。因為“水代表財”的理念,它被居住者視為聚落的財運、命脈的門戶,是福澤子孫的保證。我們一般直接說水口,往往說的是出水口,即下水口。“天門開,地戶閉。”這是水口設置的基本原則。所以,進水口(上水口)景觀一般比較簡單,空間寬敞,不做過多裝飾;出水口(下水口),我們主要指的水口——門戶,則無論大小,都要被居民守護、供奉,視為命脈。

清人汪志伊在《地學簡明》中指出:“凡一村一鄉,必有一源水,水去處若高峰大山,交牙關鎖,重疊周密,不見水去……其中必有大貴之地。”

古人心目中風水寶地的畫面一定是以水口為點睛之筆的:

水流穿過或環繞鄉村之後,從山峰中間的坳口彎曲流淌而出,此處山峰最好要交錯對峙,形同獅象,形成“兩山對峙, 澗水環匝村境”的意境。山, 重形定勢, 旨在“龍脈”。樹, 重翠養氣, 力求達到“綠樹村頭合”的意境。風水術語中,把這兩座山峰稱作“水口砂”,即水口山。也就是說,水流出出口最好要有兩座小山。

如下圖,古徽州黟縣西遞村,其水口門戶就是一座山谷隘口,兩邊形成了一道門的小山,就是“水口砂”。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典型的水口砂(水口山),湖南有個著名的水口山錫礦,很可能跟此有關

風水的字面意思是“藏風得水”的縮寫——通俗理解就是,讓風吹不進來,而留得住水,有山,可以藏風;有水,可以聚氣。相比之下,“得水”比“藏風”更為重要。所以,水口建設,在傳統聚落規劃中,是重要的一環。水口,不僅是聚落的靈魂,也是風水的關鍵。

作為門戶的水口有兩層意思:一是作為點的水口,就是扼守水口之處;二是作為片或帶的水口,指的是圍繞水口形成的景觀區域。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越是小型聚落的水口,水口往往越簡單,越接近“點”;越是大型聚落的水口,水口往往越複雜,“片”就越大。
水口形狀:彎曲比直行好,水量不急不緩最好;
水口形態:越隱蔽越好,越暴露越不好。

出口水流如果太直,人們還會可以將其改造得更曲折,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實用的水利功能,水流變緩,對兩岸衝擊減輕,利於蓄水防洪;二是景觀的審美功能,曲水流觴,比直來直去更有美感。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浙江武義有個神奇的俞源村,在明初之前經常洪水氾濫,村民無法安居樂業,故里據此不遠的劉伯溫,對其水流及水口進行了規劃設計。在原有山水條件的基礎上,劉先生將整個村落設計成“太極星象”格局。他認為此地溪流太直,易將村落氣數洩盡,於是將溪流設計成“S”形。明代李國木所編《地理大全• 山法全書》所云:“ 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關閉;去口宜關閉緊密,最怕直去無收。”

這是水口建設的基本原則:水源進入村落,應以環抱彎曲為佳,不宜直來直去。此舉過後,這個村子由衰轉盛——一般百姓不明白背後原理,往往把事情神祕化。

劉基以風水名義改造村莊,本質上當然是因為內基本科學常識:

劉伯溫精通水利,洞察到俞源村過去屢遭水患的原因,雨季時,四周山上的洪水紛紛湧入筆直的小溪,暴漲的洪流來不及排洩,極易形成洪澇。將溪流改成“S”形後,河道變曲、拉長、加寬,減緩溪水的速度,加大河床的容積量,解決了洪災隱患。按照劉基的規劃,他又讓俞氏族人在水口附近種植近五公頃的樹林,並將禁止濫砍山林寫入族規。水流的出口,風容易循著山坳吹進村落,大面積植高大喬木組成防護林,阻擋著強風侵入,使得聚落中形成一個穩定的小氣候,也起著防洪護堤、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曲流比直流更容易洩洪,植樹可以防止山體滑坡,環境也就逐漸宜居了,人丁興旺、財氣暢通、文運昌盛等,也就水到渠成。

(此段內容由著名的古村落研究者、作家魯曉敏先生解讀,在此衷心致謝!)

別再跟風水扯科學,人家是一種美學

所謂的妙手回春,其實本是常識。

風水應用過程,常被許多人視為“深不可測的科學”云云,實為對科學和風水的雙重不尊重。風水應用過程涉及部分科學常識,並不意味著它跟科學能夠直接掛鉤,這有點像中醫祝由科:使用巫祝手段為人診治,其實內核還是醫學知識。因為,風水師與普通人溝通,用神祕的方式操作,更容易讓他們心安理得地接受。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黃姚古鎮水口區域遙感圖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黃姚古鎮水口區域建築群

將水口設計成“S”太極形的水口,不止俞源村一處。

在千里之外的珠江流域,廣西賀州黃姚古鎮,其水口也與此如出一轍。一塊風水寶地托出了這個珍珠般的鎮子——天門來水有兩道支流,共同在鎮子下游出口交匯。水口區域的溪水,很可能是人工妙手改造而成——太極的陰陽兩面,一面是茂密的綠地,一面是密集的建築,有祠堂、廟宇、戲臺、樓閣。

水口地帶,從上到下,有龍門、帶龍橋、見龍橋、見龍祠、守望樓、鎖龍橋。這些跟龍有關的地名,明顯地透露了其風水目的——這些隨處可見的龍,就是龍脈和水脈。從上到下,最終彙集到水口的最後的門戶——鎖龍橋處。

風水師建構的理論指導下,古人營造了各種水口——小有小的精緻,大有大的氣象。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高德地圖輸入“水口村”地名出現數量分佈圖

今天聽起來,水口似乎是個神祕的詞彙,而在過去,它是很多百姓信口拈來的詞彙。在百度地圖上輸入“水口”地名,直接叫“水口”的村鎮數以千計,這些地點密密麻麻地分佈在我國大江南北,尤其以廣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等省份最為密集。顯然,這體現了“水口”對中國人的影響之深。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本文對“風水、科學、哲學”關係的解讀

需要聲明:這篇文章無意討論風水科學迷信精華槽粕之類的偽命題,之所以提到水口等風水術語,是為了說清這類景觀的來龍去脈。

科學(自然科學)、哲學(包括宗教與所謂的社會科學)、藝術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三大精神成果。

風水與這三者均有交集,但從本質上來說,屬於哲學範疇,它是一種對人、地、天,也就是人與世界關係的一種認識

風水與科學的關係,不是並列關係,也不是從屬關係,而是——部分科學知識,是實現風水的手段。實踐風水理念過程中,涉及部分科學知識,但它的大部分內容是與科學涇渭分明的——這就是風水與藝術的關係:風水是手段,藝術是結果。作為風水理論與活動的衍生物,城市、村落、建築等作品,不僅滿足了實用功能,更多呈現出的藝術性。於是,風水又為藝術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

將各種噱頭拋在一邊,我恰恰在意的是:作為哲學世界組成部分的風水,它反映了古人選擇宜居環境的一種地理觀、哲學觀,它的部分做法有科學知識的成分,能用今天的生態學、地理學的知識進行解釋;但科學並非它的本質和目的,它追求的是安穩、財運、文運,並把這些願望附著在一個個聚落格局中——水口,則是風水格局的精華地帶;作為附帶的福利,這些水口成為帶有樸素科學常識和藝術性的作品。

它們既有因科學常識帶來的功利追求,又有天馬行空創造的審美價值。今天我們欣賞水口,並通過它研究城市景觀,主要看重的後者。

從這個意義上說,風水追求的哲學,是一種美學——美學,當然也是地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和課題。

有千個哈姆雷特,就有千種水口氣象

歷史上備受戰爭洗禮的平原,尤其是北方中原地區,多數村落已經失去了傳統格局,也就談不上水口的完整了。但是在我國東南部——這裡曾是風水理論的策源地,也是水口聚落的實踐地,經過歲月洗禮,尚有許多地方能欣賞水口景觀。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我國現在的水口景觀集中分佈圖 數據資料提供:老米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古徽州黟縣官路村小水口、中水口布局圖

為了打造精緻的水口區域,種植水口林是最重要的一種手段,然後就是水口廟、水口塔、水口橋、水口池、水口廣場、水口壩、水口沙洲等人工建築。有的聚落水流複雜曲折,還有可能設置兩個下水口:小水口、大水口,甚至有的還會有中水口。大水口,也就是最下游的水口,為終極水口——即最重要的那個門戶。

所以,我們可以總結下:古人規劃了理想的水口理論,但具體操作中,水口的面貌形態氣象萬千,水口距聚落的遠近、各種元素的組合、水口區域的規模等,各不相同——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村落中,有一千種水口。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較為複雜的水口景觀區 |繪圖 @ 朱勝昔▲

理想的聚落水口有各種元素組成,但受到地形、空間等具體條件限制,現實中很難出現如此完美的水口。

但是,無論如何變化,水口以及水口區域,都是所在聚落的門戶、靈魂。

宜居的地方首先要講究生態,於是就誕生了水口林,作用是:關鎖水口、涵養水源、阻擋寒流。要是水口山缺少,那水口林就更種植得更加茂密。聚落形成後,水口所種一草一木,都被視為靈物,不允許隨意折損、破壞,更不能私自砍伐。

如何更形象地理解水口景觀呢?

水口是生態公園

它的生態林,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將家園圍在盆地內,村口地帶也因此形成了小氣候帶,置身其中猶如一處小型森林公園。如,浙江松陽縣的黃嶺根村、何山頭村,村頭水口猶如森林公園,從空中看更為明顯。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生態型的黃嶺根村水口、何山頭村水口 攝影 @ 葉高興

水口是水利樞紐

深山河源地區的村落,由於溪流落差較大,人們常在溪流下游建水碓,利用水流衝擊力帶動水碓作業,進行舂米、榨油;架水車取水灌溉;設攔水壩以調節水位。如湖南郴州市坳上村,水口處修築池塘,彙集山泉之水,其水口小巧玲瓏;浙江麗水市蓮都區的堰頭村,坐擁一座1500餘年歷史的通濟堰,它的水口其實也是一座水利樞紐;浙江淳安縣芹川村坐落在流速較快的山溪兩岸,村民在水口兩側砌有長堤,種植大樹鞏固堤壩,用以防洪。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水利型水口”的安徽省歙縣徽城鎮漁梁村水口,水口上的漁梁壩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古代攔河壩,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稱為“江南第一都江堰”。

水口是古典園林

水,被認為是財氣的象徵。為鎖住能夠聚斂財氣的水流,人們常在水口處築橋、亭臺樓、閣、榭等建築,並栽種植物,以改善水口的生態環境——建築等人文景觀,加上原來的水流、植被,形成了獨具特的水口園林。這些鄉村聚落中的園林,成為蘇杭地區園林的雛形。水口園林的經典之作,要以古徽州地區為最,尤其是出了富裕徽商的村落,圍繞水口,人們在綠蔭叢中點綴廟、樓、臺、亭、閣、塔、牌坊等建築。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安徽省歙縣許村鎮水口橋、水口牌坊 |攝影 @ 吳衛平

古人已經注意到水口的“園林功能”:古徽州《仁裡明經胡氏支譜》卷首記載:“水口兩山對峙,澗水環匝村境…… 築堤數十步,栽植卉木,屈曲束水如之字以去,堤起處出入孔道兩旁為石板橋度人行,一亭居中翼然,…… 有閣,高倍之……榜其楣曰文昌閣。方西疇在《新安竹枝詞》中寫道:“故家喬木識披楠,水口濃郁寫蔚藍,更著紅亭供眺聽,行人錯認百花潭。

跟古徽州地區相比,浙江金華市武義郭洞村的“水口園林”不落下風。這是高空航拍下的村落全景,白色方框即是這個村落的水口區域——它是一處天人合作打造的園林。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攝影 @ 吳葉高興

河谷中最狹窄的地方,中間僅有不足百米的距離,村民在方寸之中設計了一處精妙園林:橋樑和城牆,使水口收斂緊閉。航拍視角下的郭洞村聚落,如同嬰兒躺在一張巨大的綠色搖籃之中,其水口部位特別突出,就像嬰兒肚子上的胎記。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郭洞村水口航拍 攝影 @ 葉高興

水口是交通要塞

超越普通村落的大型村落,一般位於周邊村子的集水區下游,這裡是較大水流的交匯之處,往往有重要的水運碼頭和陸運要道——為了鎖住這較大的水流,並未交通服務,人們在這裡建設了較大跨度的橋樑。大型廊橋常見的一種:這種帶有屋頂的廊橋,不僅可供交通,還可遮風擋雨,甚至成為周邊人彙集的交易市場。以大型橋樑為主的水口,是集實用與美觀於一身的交通型水口。如,廣西三江區縣程陽村、江西婺源縣清華鎮。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江西省婺源縣清華鎮水口的彩虹橋 攝影 @ 吳衛平

水口是公共空間

大型的水口,它不僅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統一,也強調共處、共享、共樂、共守的公共精神。不僅從自然生態上講,水口林木茂盛、靜水流深;從建築上來說,是整個聚落最豪華的建築群,亭臺樓閣,皆巧奪天工,耗費大量財力物力;從精神層面來說,常有廟宇、祠堂相伴,是整個聚落的靈魂所在,所以需要提供一定的空間,供人活動休憩。時間長了,它也成為一處遊樂場所,併成為本地人公共議事的空間。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古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上饒)豸峰村水口坦,即水口廣場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古徽州歙縣棠樾村水口坦

水口是聖地道場

四川閬中城坐落在長江上游的嘉陵江畔,江水抱廓而走,水口兩側山上建有層層疊疊的祠廟,整個區域顯得莊嚴神聖。因為嘉陵江跟一般溪水不同,這樣的大水,需要神廟來祈禱;為了“鎖住”大水,人們在江邊建造了古代的高樓大廈——水口塔。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四川閬中古城水口,氣象磅礴、氛圍神聖

因為水口交通位置重要,有渡口、有橋樑,自然也容易成為商品集散地,也成為一個村、鎮、城,對外交流的窗口——所以,它也是經濟中心,是一個聚落最具活力的開放前沿。

水口,是一個聚落的經濟、文化、交通、信仰中心,是景觀,是紐帶,是圖騰。水口的集大成者,就承擔了這樣的角色——如婺源曉起村,水如玉帶、樹若綠傘,亭、臺、橋、廟,與石階路、水口坦,組成的空間,讓人歎為觀止。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婺源曉起村水口,是一處綜合型水口是景觀、是渡口、是公共空間

與曉起村的團簇狀不同,有的大型水口則是一條長廊,如畫卷連綿輾轉、如戲劇起承轉合、如交響抑揚頓挫。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歙縣棠樾村水口呈線性延伸,彙集了此地最重要的建築群——人文景觀長廊與邊上的溪水並行,如詩如畫、如歌如夢。如此水口佳作,世間罕見。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宏村水口核心區域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宏村水口宏觀區域,狹窄的出口是這個聚落的“終極水口”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攝影 @ 馮木波

▲黟縣宏村是典型的“枕山、環水、面屏”的風水寶地環境。風水師何可達設計的這個“牛形村”,安排精巧、佈局科學、結構緊密:一條人工水圳從村西虞山引來溪水,穿堂、貫舍進入村裡的唯一人工池塘—— 月沼,最後注入村南面的南湖。溪水、青山、老樹、古屋、深院、幽徑等,構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畫卷。人造的南湖和人工改造的西溪偎依在一起,合成了這個村落的上下水口。水口講求“進要開,出要閉”,這一點在宏村水系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如進水口西溪河,是開敞的,出口南湖則是封閉的。南湖,是牛形村莊的“牛肚”,也是宏村水口的核心區域”。

我的好友,浙江松陽作家魯曉敏,對傳統村落破舊研究,他對水口打過如此比方:

如果將村落看做一個大院,水口就像是院子的大門:流經村子的水,如同溝通大門的路,兩側水口山就像兩側的門框,水口樹林就像如頭頂上門板與門樓,溪流上的水壩好比是門檻,橫跨溪流的橋樑如同門上的一把鎖,供奉神靈的廟宇如同守門的門神或神獸。

我們比古人幸運:水口的山、水、林、橋、塔、廟等,講究移步換景、曲徑通幽。無論站在哪個角度,視線總是不同程度地被遮擋。所以,過去看到的水口,總是它的局部或一角。衛星遙感和無人機技術的發展,讓我們能夠超越古人的視野,可以看到聚落的全貌,也能清楚辨別水口的位置。

可以說,航拍與遙感,是呈現水口全景的最佳方式。

風水寶地,是中國人追求的高標準宜居環境,它的最高標準是苛刻的。簡單概括是:枕山、環水、面屏,最好山是三面、水要環繞進出。再擴展就是:背靠主山最好有長長的龍脈,祖山、少祖山,要主次分明、起伏綿延,要包圍住一片平坦的肥沃平原,入水口要敞開,出水口要收斂,水流要不急不緩,要彎曲不要直衝——至於方向呢,最好是坐北朝南。這樣的寶地,在現實中恐怕難以找到標準樣板。

山勢:坐北朝南、三面環繞最佳,護山、案朝、水口砂越全越好
水勢:流速不急不緩、水量不大不小最好
水形:聚落前彎弓環抱、水口處曲折最好

彎曲環繞、不急不緩的水,被古人叫做“有情水”,情指的就是“形態多姿”;而直來直去的急流或缺水的逆流,則被視為“無情水”。

美學意義上的風水,其魅力在於:它在完美標準的指導下,在不完美的現實中,創造了各種意想不到的作品——它在骨子裡是尊重並順應自然的,但又在人力範圍內完成了對原有藍圖的實踐。水口之美,正是如此。

消失的水口,是中國人最後的“桃源夢”

儘管水口理論的影響還在延續,但具有中國古典美的水口景觀的消失,勢不可擋。我們扼腕嘆息,並非為了表達矯情,而是因為:水口的建構,是中國人探索出的一種和諧人居模式,它不是科學,卻包含今天人們探索的生態城市、山水城市、園林城市理念。

而那一個個水口景色,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旦破壞很難恢復。我們先祖發明的水口,如詩如畫,當代城市水口即使延續了古典時代水口的框架,卻也無法達到那種審美境界了。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開篇寫道:“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桃林盡頭,是溪水的源頭,漁人發現了一座小山有口——且不管實景到底位於何處,可以肯定的是,這段話正是一處理想水口的寫照。漁人舍船,從口進入。這裡的口,是狹小的山口,僅能容一人通過,說明這水口掩護得非常好——體現了水口“最怕直去無收”的追求。漁人又前行幾十步,“豁然開朗”,進入了風水寶地中的“明堂”,呈現在眼前的是平坦寬廣的田地、整齊排列的房舍、縱橫交錯的阡陌、清波盪漾的池塘,而桑樹、竹林則在水口附近,很可能是“水口林”。

晉代,風水思想和水口文化已經初現端倪。《桃花源記》很可能是最早直接描述水口的散文,而陶淵明是最早專門“欣賞水口”的人。中國風水學鼻祖郭璞,生活比陶淵明更早的西晉,他的著作《葬經》是中國風水文化之宗。我們今天依舊可以看到郭璞精心設計的溫州城,最早 城市水口景觀——溫州江心嶼,便可追溯到晉代。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古溫州城是東晉郭璞的代表作,他將溫州設計成了“北斗城”,甌江入海口的江心嶼,是溫州古城的水口所在。郭璞設計的“北斗城”,構思巧妙,體現天人合一的思想,為人居與生態環境協調的佳作,對現代城市規劃仍有借鑑意義。


中國人多少都有“桃花源情結”。水口景觀是這種追求的”的具體體現。與其在想象中尋找一座虛無的世外桃源,倒不如把它放在自己的村落中。因為,它看得見,摸得著。

然而,水口景觀的急劇消失,正在讓這個夢想徹底失去。

水口林的破壞:毀林開荒,導致水土流失;水流的破壞:河道硬化、攔河大壩,河道取直,讓水口暴露在外——這些都改變了自然流水節奏,也讓景觀變得極其醜陋;水口建築的破壞:近幾十年來,亭臺樓閣橋廟拆除,早已司空見慣。

我們呼籲保護水口,跟如火如荼的城市化運動並不矛盾。水口的破壞,水系的變遷,反映了一部分人對自然規律的漠視,對優良傳統的摒棄。無論走多遠,人永遠都會懷念出發的地方。我們每個人的故里原點,曾經一定有一處靜謐的“水口”。

——水口,是安放鄉愁的空間。

這就是,我們的水口,偉大的水口,絕世的,最中國的山水美學!

婺源、西遞宏村古村落的古典美學:水口與風水

謹以此文致敬偉大的中國式美學——水口!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