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地理五訣之“察砂”

風水 清朝 穴位 地理 一見觀點 2017-06-06

砂即主龍四周的小山,與帳幕同意。

黃妙應《博山篇》根據其前後的位置將砂分為侍砂、衛砂、迎砂和朝砂等。足知砂與龍之間存在著一種“主僕”關係,並且這種“主僕關係”與中國的宗法制度頗相吻合。

風水地理五訣之“察砂”

這種主僕關係和中國宗法制度中的官吏出門總有侍從跟隨左右。轎前有人擎著一把標誌其權力的華蓋,兩邊則有手持軍械的衙役為其喝道,以筆者之見,這也是借鑑風水學之察砂。

這裡“砂”指的是主龍(靠山)四周的小山、高地或隆起之處,它們因位不同,黃妙應在《博山篇》中有著許多具體的叫法:“兩邊鵠立,命曰侍砂,能遮惡風,最為有力;從龍擁抱,命曰衛砂,外御凹風,內增氣勢;繞抱穴後,命曰迎砂,平低似輯,拜參之職;面前特立;命曰朝砂,不論遠近,特來為貴。”正如這些名字所說的,這些護砂的職能即在於和主山之間是一種主僕、上下和尊卑的關係。正如《儒門崇理折衷堪輿完孝錄》所指出的:“主山降勢,眾山(指砂)必輔,相衛相隨,為羽為翼……山必欲眾,眾中有尊,羅列左右,扈從元勳。”

在諸多的護砂中,位居穴位左側的叫龍砂,又稱上砂,位居右側的叫虎砂,又稱下砂。

通常,看砂時先認星體,即根據砂山的形體來判決吉凶,以尖圓方正呈珍貴之物類狀者為吉,歪斜破碎似凶晉之器品者為凶。

在風水學中,對於陽宅來說,形法在觀砂時還特別地注重左右護砂。且根據風的來向分為上砂、下砂。若風從右邊來則右邊之砂為上砂,反之為下砂。《陽宅會心集》捲上“陽宅總論”根據東南地區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認為該地區最應注意上砂,要長、高、大。“蓋收氣擋風落頭結構全賴乎此”。對於下砂在一里之內雖不可全無,但要低平,忌高大灣環,一里之外則便無所顧忌。這裡同樣出於避風、通風和迴風等方面的考慮,可用簡圖分析之。

依此可體會到為什麼有“青龍要高大,白虎不能抬頭”的說法。

此外,對主龍之前的砂(山),則根據距離的遠近分為朝向(遠)和案山(近)。清代孟浩在《雪心賦正解》中將龍砂(上砂)和虎砂(下砂)比作人的兩足,而聚穴之區比作“人的陰囊”,他說:“下聚之穴,如人之陰囊,兩足即龍虎也。”有學者認為,將其看做是大地之母的兩條腿,也許更全面、更準確。至於圖中的龍砂、虎砂皆呈彎抱之狀,也許和女性的骨盆較寬,兩腿自根部就較開,並形成明顯可見的鼠蹊溝,以致看起來略呈彎抱之狀不無關係。這裡再次證實了穴乃生殖崇拜的反映。這一形象的比喻,便可看到了一個理想的穴地,都必須有左右護砂保護,前方也不能是決然開敞的,而是有案砂、朝砂拱衛而成,從而形成一個擋風聚氣的環境佈局。

砂的層次越多越好,只有“層層護衛”,微微向內傾斜,看似有情,而且砂腳要有潺潺流水,緩流環繞,才稱得上好環境。

砂的外觀形態以肥圓正、秀實的看起來舒服為好砂;而斜臃腫及破碎的、直強的、狹逼的、低陷的、斜亂的、粗大的、瘦弱的、短縮的、昂頭的、背面的、斷腰的等看起來不舒服的為壞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