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32億美元,打造非洲版富士康,他每天帶領非洲工人唱中國歌

投資32億美元,打造非洲版富士康,他每天帶領非洲工人唱中國歌

在鞋業界赫赫有名的華堅集團董事長張華榮,是鞋業界最有成就的一位大陸商人。他的創業歷程卻是三起三落,甚至落魄到想要出逃俄羅斯,但家庭的責任感讓他堅持了下來,最終挽回局面,成為“中國女鞋教父”

他的華堅集團旗下擁有10家分公司,總人數2萬餘人,是中國最大的女鞋生產企業。主要生產NINEWEST、EASYSPIRIT、BANDOLINO、WALMART等國際名牌鞋,並擁有COLCO、阿蘭德隆、成龍等自主品牌。

1958年,張華榮出生於江西省南昌縣麻丘鎮厚溪村一個窮苦人家。張華榮的父親做木工,母親做裁縫。

初中讀了沒幾天就因家貧輟了學。“過去的發展條件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講,是不公平的。”張華榮認為。

張華榮20歲時當了兵,他想通過當兵擺脫種田的命運,但沒有機會,23歲時復員回到家鄉。

當兵前後,他做過木工、補鍋匠、油漆匠,還做過各種小生意。“只要不種田,我什麼都幹。那時沒想過要發財,只要不在農村,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1983年,張華榮販賣菜籽,賺了幾百元。這在當時是個不小的數字。

1984年,張華榮到浙江去販鞋子,拿到江西賣,攢下了第一桶金。

1984年下半年,他回到家鄉,和家裡人一起湊了4000元錢自己開廠,買了3臺縫紉機,請了8個人,一天做十幾二十雙‘北京布鞋’。張華榮清楚地記得自己的第一個廠叫“南昌縣麻丘厚溪青春鞋帽廠”。

“青春鞋帽廠”幾經搬遷和更名,改為“南昌華榮鞋廠”,到1991年,“南昌華榮鞋廠”已完成原始積累,有員工200多人,資本超過100萬。

1996年5月,他獨自一人帶著幾十萬,來到廣東東莞。那時東莞鞋業已經很成氣候,是臺灣人和香港人的天下,張華榮是第一批進入鞋業的大陸商人,他覺得自己找對了地方。

他先在東莞設立了辦事處,開發打樣,接訂單。10月,東莞倒閉了一家臺資鞋廠,張華榮出價100萬,把工廠連同機器一起盤了下來,掛牌成立東莞華堅鞋業有限公司。實際上付不起這麼多錢,就只好給欠賬、擔保。1998年他賣掉了江西的廠,全部搬了過來。

初到東莞的熱情很快被磨滅,張華榮跌入了事業的最低谷。

在江西做的是布鞋,而在東莞要做女鞋,且用上了現代化的機器。華堅沒有管理人才,也沒有穩定的訂單,全靠張華榮自己琢磨,很快負債累累。

1997年年底,張華榮覺得實在是過不下去了。他想到逃跑,想花點錢逃到俄羅斯去。

他打了個電話給家裡人商量,母親嚇得睡不著覺,大哥把他罵了一頓。他這才明白,逃跑會連累家裡人。他打定主意,倒臺了就去坐牢,或跳樓自殺,一了百了。

張華榮堅持著,但悲劇並沒有發生,機遇降臨在他的身上。

那時臺灣人做鞋過於強大,國外採購商想要壓價,要牽制臺商,他們需要培植一個大陸老闆。世界著名的鞋業貿易商派諾蒙看中了張華榮,第一張訂單就給了他30多萬雙。

“派諾蒙給的價格很低,臺灣人不願做。派諾蒙的支持在經濟上沒有解決問題,但在形象上解決了。我們充分地把貿易公司對我們的信賴轉化為一種資源,一聽說派諾蒙給我們訂單,所有的供應商都支持我們,拖半年給錢他們都無所謂,因為覺得我們有未來。”張華榮認為,是派諾蒙在關鍵時刻拯救了他。

經歷了三起三落,張華榮的事業終於步入平穩發展期。2002年1月,張華榮已敏感地意識到在東莞生產成本正在抬高,他回到江西,投巨資興建了贛州華堅國際鞋城。江西的勞動力成本很低,張華榮將量大的低價鞋轉移到江西做,量小的高檔鞋就在東莞加工。

當時,中國正在推行“走出去”政策。於是,張華榮和一些企業家們組了個考察團,興致勃勃的就跑到了埃塞俄比亞。

投資32億美元,打造非洲版富士康,他每天帶領非洲工人唱中國歌

埃塞俄比亞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10個國家之一 ,貧窮落後,饑荒戰亂,多數人都是文盲。最終考察團全部拒絕了埃塞俄比亞拋來的橄欖枝,只有張華榮的華堅集團站了出來。

因為他看到了硬幣的另一面:埃塞勞動力成本低廉,皮革資源豐富,享有全球進出口零關稅政策,更重要的是,非盟總部就在埃塞俄比亞,社會相對穩定。

從決定投資設廠,開始籌建招工,到最後投入生產,張華榮只用了短短3個月。2012年,華堅集團在埃塞俄比亞的2條生產線、500多名工人正式投入生產。

除了建廠,作為一個民族實業家,張華榮還有一個夢想——讓非洲留下中國的文化。

不光是教會他們齊唱中國歌,還和這些非洲人同吃同住,跟他們介紹中國吃苦耐勞的文化,經常攤著雙手給那些非洲員工們看,"你們看看我的手就知道,我從小都是幹活的命。

投資32億美元,打造非洲版富士康,他每天帶領非洲工人唱中國歌

這種中華文化滋養出來的管理模式,讓華堅國際鞋城投產三個月後,進展神速:當地皮革產品出口增長了57%,非洲最窮的國家,生產出了美國最主流的女鞋,成為埃塞最大的出口企業。

僅2014年就創造利潤1500萬元人民幣。到2015年4月份為止,埃塞華堅國際鞋城共向歐美出口了384萬雙成品鞋,為埃塞創造最緊缺的外匯4449萬美元。

目前華堅在埃塞俄比亞有當地員工4200人、6條生產線及鞋材廠,年出口女鞋達240萬雙,平均利潤率為10%。

為了進一步把產業做大,華堅集團總投資32億美元,正在亞的斯亞貝巴建設國際輕工業城,打造廣東與非洲產業合作高端平臺,推動更多粵企走向非洲、投資非洲。計劃於2020年建設完成,預計每年可創匯20億美元,同時還將帶動國內製鞋業到園區集群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