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裡共和國(République du Mali)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家,向北與阿爾及利亞、向東與尼日爾、向南與布基納法索和科特迪瓦、向西南與幾內亞、向西與毛里塔尼亞和塞內加爾接壤,是西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它的北部邊界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大多數人集中在南部,尼日爾河和塞內加爾河源於這裡。馬裡過去也被稱為法屬蘇丹,它的名字來源於馬裡帝國。馬裡國家面積的2%是農用地,同時80%的勞動力在農業工作。

"

馬裡共和國(République du Mali)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家,向北與阿爾及利亞、向東與尼日爾、向南與布基納法索和科特迪瓦、向西南與幾內亞、向西與毛里塔尼亞和塞內加爾接壤,是西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它的北部邊界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大多數人集中在南部,尼日爾河和塞內加爾河源於這裡。馬裡過去也被稱為法屬蘇丹,它的名字來源於馬裡帝國。馬裡國家面積的2%是農用地,同時80%的勞動力在農業工作。

非洲介紹「馬裡共和國」

氣候條件及人口分佈

馬裡屬熱帶氣候,由北向南分為熱帶沙漠、熱帶草原和熱帶雨林3種氣候區域。全年分為熱季(3月-5月)、雨季(6月-10月)和涼季(11月-次年2月)。熱季酷熱乾燥,最高氣溫可達50℃;雨季多陣發性狂風暴雨,全年雨量基本集中於雨季;涼季最低溫度也不低於14℃。全國平均降雨量50-1300mm,由北向南漸進遞增。

人口1869萬(2017年)。馬裡各大區人口密度差別很大,錫加索人口全國第一,北方基達爾大區人口最少。首都巴馬科人口總數199.5萬(2013年),佔第二位。

截至目前,華人在馬里約有3000人,主要集中在首都巴馬科地區。

"

馬裡共和國(République du Mali)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家,向北與阿爾及利亞、向東與尼日爾、向南與布基納法索和科特迪瓦、向西南與幾內亞、向西與毛里塔尼亞和塞內加爾接壤,是西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它的北部邊界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大多數人集中在南部,尼日爾河和塞內加爾河源於這裡。馬裡過去也被稱為法屬蘇丹,它的名字來源於馬裡帝國。馬裡國家面積的2%是農用地,同時80%的勞動力在農業工作。

非洲介紹「馬裡共和國」

氣候條件及人口分佈

馬裡屬熱帶氣候,由北向南分為熱帶沙漠、熱帶草原和熱帶雨林3種氣候區域。全年分為熱季(3月-5月)、雨季(6月-10月)和涼季(11月-次年2月)。熱季酷熱乾燥,最高氣溫可達50℃;雨季多陣發性狂風暴雨,全年雨量基本集中於雨季;涼季最低溫度也不低於14℃。全國平均降雨量50-1300mm,由北向南漸進遞增。

人口1869萬(2017年)。馬裡各大區人口密度差別很大,錫加索人口全國第一,北方基達爾大區人口最少。首都巴馬科人口總數199.5萬(2013年),佔第二位。

截至目前,華人在馬里約有3000人,主要集中在首都巴馬科地區。

非洲介紹「馬裡共和國」

馬里社會文化環境怎麼樣?

民族

馬裡是個多部族國家,共有23個部族,有班巴拉族(最大的部族,佔全國人口的34%)、頗爾(11%)、塞努福(9%)和薩拉考列族(8%)等。

語言

馬裡官方語言為法語。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班巴拉語(1972 年形成文字)為全國通用語言。

宗教

全國80%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18%信奉傳統拜物教,2%信奉天主 教和基督新教。

習俗

馬里人以純樸、善良、不仇富、安居現狀著稱。社交場合衣著整齊、得體。在交際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要與客人一一握手,相互自我介紹;在同較熟悉和較為親近的親朋好友相見時,習慣擁抱禮或施以左右貼面親吻禮。

在宴會或社交場合,慣常用飲料和水招待客人,一般不用酒或含酒精的飲料。請馬里人用餐,在約定時間半小時以內客人到達屬於正常。馬里人喜食西餐和中餐。

教育與醫療

教育】馬裡素有“西非文化搖籃”之稱,但長期的殖民統治使文教事業發展受到影響。馬裡沿用法國教育體制,由基礎、中等和職業技術以及高等教育三部分組成。

醫療】儘管歷屆政府均致力於復興、發展文教衛生,但國家底子薄、欠賬多,衛生事業仍處於較為落後的狀態。全國共有醫療中心1151個。

"

馬裡共和國(République du Mali)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家,向北與阿爾及利亞、向東與尼日爾、向南與布基納法索和科特迪瓦、向西南與幾內亞、向西與毛里塔尼亞和塞內加爾接壤,是西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它的北部邊界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大多數人集中在南部,尼日爾河和塞內加爾河源於這裡。馬裡過去也被稱為法屬蘇丹,它的名字來源於馬裡帝國。馬裡國家面積的2%是農用地,同時80%的勞動力在農業工作。

非洲介紹「馬裡共和國」

氣候條件及人口分佈

馬裡屬熱帶氣候,由北向南分為熱帶沙漠、熱帶草原和熱帶雨林3種氣候區域。全年分為熱季(3月-5月)、雨季(6月-10月)和涼季(11月-次年2月)。熱季酷熱乾燥,最高氣溫可達50℃;雨季多陣發性狂風暴雨,全年雨量基本集中於雨季;涼季最低溫度也不低於14℃。全國平均降雨量50-1300mm,由北向南漸進遞增。

人口1869萬(2017年)。馬裡各大區人口密度差別很大,錫加索人口全國第一,北方基達爾大區人口最少。首都巴馬科人口總數199.5萬(2013年),佔第二位。

截至目前,華人在馬里約有3000人,主要集中在首都巴馬科地區。

非洲介紹「馬裡共和國」

馬里社會文化環境怎麼樣?

民族

馬裡是個多部族國家,共有23個部族,有班巴拉族(最大的部族,佔全國人口的34%)、頗爾(11%)、塞努福(9%)和薩拉考列族(8%)等。

語言

馬裡官方語言為法語。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班巴拉語(1972 年形成文字)為全國通用語言。

宗教

全國80%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18%信奉傳統拜物教,2%信奉天主 教和基督新教。

習俗

馬里人以純樸、善良、不仇富、安居現狀著稱。社交場合衣著整齊、得體。在交際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要與客人一一握手,相互自我介紹;在同較熟悉和較為親近的親朋好友相見時,習慣擁抱禮或施以左右貼面親吻禮。

在宴會或社交場合,慣常用飲料和水招待客人,一般不用酒或含酒精的飲料。請馬里人用餐,在約定時間半小時以內客人到達屬於正常。馬里人喜食西餐和中餐。

教育與醫療

教育】馬裡素有“西非文化搖籃”之稱,但長期的殖民統治使文教事業發展受到影響。馬裡沿用法國教育體制,由基礎、中等和職業技術以及高等教育三部分組成。

醫療】儘管歷屆政府均致力於復興、發展文教衛生,但國家底子薄、欠賬多,衛生事業仍處於較為落後的狀態。全國共有醫療中心1151個。

非洲介紹「馬裡共和國」

馬裡近幾年的經濟表現如何?

投資吸引力

在馬裡投資具有以下優勢:經濟發展雖慢,但連續多年保持穩步增長;地處西非中心,有利於向西非經濟共同體其他成員國輻射;工業基礎薄弱,國內所需產品都要靠進口,各產業均有一定發展空間。

近年馬裡政府重點發展農業,加強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石油勘探和礦產開發。為增加稅收、擴大就業,政府積極招商引資,興建水泥、汽車組裝、食品加工、製糖等一批新興企業,還大力推動礦產、油氣資源開發

世界經濟論壇《2017-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馬裡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137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23位。

世界銀行2018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中,馬裡在所列19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40位。

重點/特色產業

馬裡經濟支柱產業分別是農業、礦業和畜牧業。

農業】全國可耕地面積3000萬公頃,已耕地面積350萬公頃。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68%,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40%。主要經濟作物有:小米、玉米、稻穀、花生、棉花等。馬裡農業在西非地區具有優勢,特別是在水稻種植方面,其發展目標是成為農產品輸出國。

馬裡是非洲主要產棉國。

礦業礦業是馬裡國家經濟支柱,佔國民收入的25%。系非洲第三大黃金出口國,黃金是馬裡第一大出口產品,2016年馬裡出口黃金67噸,價值達到22億美元。其中有46.9噸是工業生產,剩下的20.1噸通過手工開採。

牧業】馬裡國內牧場面積3000多萬公頃,主要畜牧品種有牛、羊、驢、馬、駱駝等。每年畜牧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0%左右,牲畜存欄數居西非各國之首。馬裡畜牧產品出口幾乎覆蓋西非地區所有國家,並向歐洲出口。

漁業】2015年馬裡漁業產量9.3萬噸,同比增長16%。

"

馬裡共和國(République du Mali)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家,向北與阿爾及利亞、向東與尼日爾、向南與布基納法索和科特迪瓦、向西南與幾內亞、向西與毛里塔尼亞和塞內加爾接壤,是西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它的北部邊界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大多數人集中在南部,尼日爾河和塞內加爾河源於這裡。馬裡過去也被稱為法屬蘇丹,它的名字來源於馬裡帝國。馬裡國家面積的2%是農用地,同時80%的勞動力在農業工作。

非洲介紹「馬裡共和國」

氣候條件及人口分佈

馬裡屬熱帶氣候,由北向南分為熱帶沙漠、熱帶草原和熱帶雨林3種氣候區域。全年分為熱季(3月-5月)、雨季(6月-10月)和涼季(11月-次年2月)。熱季酷熱乾燥,最高氣溫可達50℃;雨季多陣發性狂風暴雨,全年雨量基本集中於雨季;涼季最低溫度也不低於14℃。全國平均降雨量50-1300mm,由北向南漸進遞增。

人口1869萬(2017年)。馬裡各大區人口密度差別很大,錫加索人口全國第一,北方基達爾大區人口最少。首都巴馬科人口總數199.5萬(2013年),佔第二位。

截至目前,華人在馬里約有3000人,主要集中在首都巴馬科地區。

非洲介紹「馬裡共和國」

馬里社會文化環境怎麼樣?

民族

馬裡是個多部族國家,共有23個部族,有班巴拉族(最大的部族,佔全國人口的34%)、頗爾(11%)、塞努福(9%)和薩拉考列族(8%)等。

語言

馬裡官方語言為法語。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班巴拉語(1972 年形成文字)為全國通用語言。

宗教

全國80%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18%信奉傳統拜物教,2%信奉天主 教和基督新教。

習俗

馬里人以純樸、善良、不仇富、安居現狀著稱。社交場合衣著整齊、得體。在交際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要與客人一一握手,相互自我介紹;在同較熟悉和較為親近的親朋好友相見時,習慣擁抱禮或施以左右貼面親吻禮。

在宴會或社交場合,慣常用飲料和水招待客人,一般不用酒或含酒精的飲料。請馬里人用餐,在約定時間半小時以內客人到達屬於正常。馬里人喜食西餐和中餐。

教育與醫療

教育】馬裡素有“西非文化搖籃”之稱,但長期的殖民統治使文教事業發展受到影響。馬裡沿用法國教育體制,由基礎、中等和職業技術以及高等教育三部分組成。

醫療】儘管歷屆政府均致力於復興、發展文教衛生,但國家底子薄、欠賬多,衛生事業仍處於較為落後的狀態。全國共有醫療中心1151個。

非洲介紹「馬裡共和國」

馬裡近幾年的經濟表現如何?

投資吸引力

在馬裡投資具有以下優勢:經濟發展雖慢,但連續多年保持穩步增長;地處西非中心,有利於向西非經濟共同體其他成員國輻射;工業基礎薄弱,國內所需產品都要靠進口,各產業均有一定發展空間。

近年馬裡政府重點發展農業,加強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石油勘探和礦產開發。為增加稅收、擴大就業,政府積極招商引資,興建水泥、汽車組裝、食品加工、製糖等一批新興企業,還大力推動礦產、油氣資源開發

世界經濟論壇《2017-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馬裡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137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23位。

世界銀行2018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中,馬裡在所列19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40位。

重點/特色產業

馬裡經濟支柱產業分別是農業、礦業和畜牧業。

農業】全國可耕地面積3000萬公頃,已耕地面積350萬公頃。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68%,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40%。主要經濟作物有:小米、玉米、稻穀、花生、棉花等。馬裡農業在西非地區具有優勢,特別是在水稻種植方面,其發展目標是成為農產品輸出國。

馬裡是非洲主要產棉國。

礦業礦業是馬裡國家經濟支柱,佔國民收入的25%。系非洲第三大黃金出口國,黃金是馬裡第一大出口產品,2016年馬裡出口黃金67噸,價值達到22億美元。其中有46.9噸是工業生產,剩下的20.1噸通過手工開採。

牧業】馬裡國內牧場面積3000多萬公頃,主要畜牧品種有牛、羊、驢、馬、駱駝等。每年畜牧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0%左右,牲畜存欄數居西非各國之首。馬裡畜牧產品出口幾乎覆蓋西非地區所有國家,並向歐洲出口。

漁業】2015年馬裡漁業產量9.3萬噸,同比增長16%。

非洲介紹「馬裡共和國」

發展規劃

根據馬里社會經濟發展計劃,其總體發展目標是經濟增長率至少要達 到年均7%,通脹率控制在3%以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