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早診早治生命再現曙光 一位肺癌患者家屬的心路歷程

來源:中國婦女報

編者按

據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2019年全國最新癌症報告顯示,我國目前每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癌症負擔呈持續上升態勢,我們身邊也不乏癌症患者。然而,在現代醫學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應對癌症我們不應再盲目恐懼和束手無策,更不必“談癌色變”,只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體檢,早發現,早診治,癌症已經不再那麼可怕。本期我們以一位肺癌患者家屬的親身經歷,印證了一縷生命的曙光——有了新醫保政策的支持,有了人們對疾病早期症狀的瞭解和關注,有了現代醫療手段的精確診斷和精準治療,有了醫生、家人特別是先進醫療手段對患者的心理支撐,癌症不再意味著“家破人亡”!

轉眼間,我78歲的老爸肺癌手術成功快兩個月了。他恢復得不錯,目前每天過著正常生活。

就在去年年底,我們的心情還是一連串的負面詞語:烏雲籠罩,驚恐萬狀……因為在十幾年前,家中曾經連續兩位至親因肺癌去世、多人因其他癌症去世,提起“癌症”,痛苦仍啃齧著我們的心。

“大病”,曾經意味著“家破人亡”。而今年我們家的經歷卻印證了一份生命的曙光,癌症在現代日益發達的醫療面前,已經不再那麼可怕!

早期發現,任何“不好受”都不要扛著應及時就診

癌症,不是一天長成的。2015年,老爸和堂叔聊天,第一次說到“氣不足”。我們都認為是“中氣不足。”他本人也接受了。此後,他每天吃大棗,堅持戶外活動。症狀無明顯緩解,但被誤認為是“老化”的正常表現。

2018年10月,老爸“著涼”一次,吐白痰,但他沒吃消炎藥,後來感冒好了,一直有痰,胸部有不適感,有時疼痛。11月底,老爸連續遇到幾件彆扭事,心情低落,夜間噩夢不斷。因為每一次噩夢醒來都感到胸悶、心慌,他懷疑自己心功能又進一步老化了,而常年服用的心臟藥沒有更新過。於是,他要求去醫院檢查心臟。此時,我們都依然認為:心理因素導致噩夢……如果去醫院能解心疑,就去住院好好查一下!

幸運的是,異地醫療報銷聯網成功了,從哈爾濱退休的老爸在北京看病,也可以享受異地刷卡直接結算的快捷服務。

離我家最近的,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康復醫院。檢查結果顯示:心臟沒事。但胸悶氣短是什麼原因呢?再查肺。肺部CT片子顯示:左肺上葉尖後段結節影,邊界較清,9.713.9mm大小,邊緣可見毛刺及分葉……伴有胸膜牽拉。除了這個主要的結節陰影,左右肺還散見幾個小陰影。初步懷疑是:肺部惡性腫瘤,俗稱肺癌。

這個噩耗把我們都嚇著了,決定不能告訴老爸本人。我們拿著片子又去了幾家大醫院請專家看,結論基本相同:臨床考慮肺癌。

會有意外嗎——不是癌症,而是結核、炎性結節……專家們都說,會有。那怎樣才能確診呢?金標準是穿刺肺活檢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78歲的老人做開胸手術?還有什麼檢查能幫助進一步確診嗎?北京康復醫院的醫生建議去上一級醫院做PET-CT。PET-CT,價格很貴,做一次萬元左右,絕大多數地方的醫保系統不給報銷,少數報銷的地方也只報很少一部分。

心理支撐,緣於先進醫療手段和靠譜醫生

我們又請教了幾位醫生,問明白PET-CT的作用:當CT檢查高度懷疑惡性腫瘤時,首先要考慮鑑別感染性結節,還要看看是否存在其他部位的轉移,對於這些,PET-CT能起到幫助。於是全家達成共識:去大醫院、做最先進的檢查。

因為是軍隊家屬,我們決定去解放軍總醫院(301),在第七醫學中心(原陸軍總醫院)約了PET-CT。報告出來以後,我用手機掛上了301呼吸病專家徐大夫的號。

徐大夫對老爸在北京康復醫院拍的CT片子認真觀察,反覆閱讀PET-CT報告,詢問老爸的既往病史,然後談了他的看法:根據CT影像學特徵,首先考慮肺癌,分期尚屬早期,臨床診斷早期肺腺癌。同時伴有一些感染性斑片影,可以一邊抗感染治療2周,一邊完善檢查。建議做肺癌相關基因檢測:萬一老爸因為高齡或心腦血管疾病不適合做手術,即可根據基因突變結果選擇相應的靶向藥。

14天很快過去了。這期間,我緩緩地告訴老爸實情:懷疑是癌症。老爸一開始被打擊了一下,這促使他突然換了一種思維:哎呀,是我自己找氣生的病呀!

14天后的再一次CT片顯示,考慮肺癌的陰影無明顯變化,其他考慮感染的斑片影吸收;痰、血檢查結果,未檢測出肺結核;基因檢測出EGFR基因突變。

徐大夫在談治療方案時,順便簡單介紹了目前比較通用的治療方法:一、胸腔鏡手術切除,微創手術,手術快,術後恢復也快;二、放化療,根據病情、老爸的年齡、認知度和身體狀況,暫不適宜;三、服用靶向藥。他比較直接推薦手術切除,根除病灶,而且早期肺癌手術切除的五年成活率高達90%以上。切除的組織病理確診後,對於下一步用藥、選擇治療方式也更有依據。老爸的年齡大,細胞更新慢,長期帶瘤生存。也可能先期切除後,定期複查即可,先不用藥。

就醫檢查到這一步,我們已經充分感受到現代醫療手段的高效,現代醫療理念的嚴謹。內心從“慌”轉變為“有信心”。

徐大夫還推薦瞭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第四醫學中心)胸外科的郭大夫做手術,因為郭大夫的手術水平非常好。

手術前,郭大夫拿出了三個層次的手術方案:最順利的情況、有難度情況、出現高難度情況。手術原則是:安全。

治療到這裡時,已經做完各項術前檢查的老爸遲疑了:“會不會因為手術導致癌症擴散?能不能考慮無為而治?”

我突然明白:老爸更願意相信自己的病是“良性結節”;他還不知道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意義。我們跟他詳細解釋了PET-CT和基因檢查,同時鼓勵他要充分信任醫生。老爸想通了。

手術非常順利,大約30分鐘就結束了。切片結果顯示:腺癌、IA期(早期)。而出院結算,我們只付了3900元錢。老爸簡直是“高興萬分”:“癌症”並沒有意味著“傾家蕩產”。

科學就醫,呼喚普惠誠信的“就醫服務”

回想這半年來給老爸看病的過程,曾經擔心的事情一連串:選哪家醫院?掛哪位大夫的號?掛不上號怎麼辦?名醫就一定能治好病嗎?怎樣才能保證診斷準確、治療有力?究竟是什麼病?這病是怎麼得的?都有哪些治療方法?目前家庭可以承受哪個層次的治療?哪個方案才是最好的?太多的“茫然”……

而在老爸治病過程中,我們所擔心的一連串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不得不說,這與醫療大環境相關:我們處在醫療科技發達、醫保新政策支持的時代;再加上敢於充分信任大夫,並積極全面配合。

是不是所有患者都能這樣?在網上分別搜索“科學就醫”和“就醫服務”,這兩個詞分屬兩個不同的領域。“科學就醫”談的主要是管理層面的內容;“就醫服務”主要集中在為老年人服務。

而我們的切身感受卻是:希望“科學就醫”和“就醫服務”能統一起來。比如有個可信的平臺,能通過“症狀”或“檢查結果”迅速查詢到可懷疑的一些疾病,以及疾病相對應的專科醫院和專科醫生。而關於醫生的名氣,患者更關心的是能如實得知其臨床技術水平、臨床經驗和在患者中的口碑如何……(記者何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