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這是孟子的名言。

兩千多年過去了,至今還成為人們的座右銘。

翻譯成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困頓的時候,自己要堅守好善道;發達的時候,要治理好天下。

這句話和修齊治平是一脈相通的,是“君子”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積極進取的根本。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這是孟子的名言。

兩千多年過去了,至今還成為人們的座右銘。

翻譯成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困頓的時候,自己要堅守好善道;發達的時候,要治理好天下。

這句話和修齊治平是一脈相通的,是“君子”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積極進取的根本。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其實,從深層次來看,孟子名言更完善的意思是,窮達都要獨善其身,發達更要兼濟天下。

因為這句話還有一個潛在的含義,就是“兼”的含義。“兼”有同時、一起、共同的意識。這句話最好翻譯成為:困頓的情形下,自己照顧好自己(堅守善道);發達的情形下,同時要治理好天下。

也就是說:窮則獨善其身,達亦獨善其身。

無論窮達,都要獨善其身。

懂得獨善其身,才能更好地兼濟天下。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這是孟子的名言。

兩千多年過去了,至今還成為人們的座右銘。

翻譯成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困頓的時候,自己要堅守好善道;發達的時候,要治理好天下。

這句話和修齊治平是一脈相通的,是“君子”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積極進取的根本。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其實,從深層次來看,孟子名言更完善的意思是,窮達都要獨善其身,發達更要兼濟天下。

因為這句話還有一個潛在的含義,就是“兼”的含義。“兼”有同時、一起、共同的意識。這句話最好翻譯成為:困頓的情形下,自己照顧好自己(堅守善道);發達的情形下,同時要治理好天下。

也就是說:窮則獨善其身,達亦獨善其身。

無論窮達,都要獨善其身。

懂得獨善其身,才能更好地兼濟天下。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我們先來看看“獨善其身”。

獨善其身,就是要照顧好自己,堅守好善道。

一個層面是指身體、生命,一個層面是指精神道德;

意思之一是善待好、愛護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至於損害了自己的身體乃至生命;意思之二是善待好自己的道德精神,堅守道德底線,堅守精神境界。

積極進取,爭取“達則兼濟天下”,這其實是儒釋道的共同精神。只是儒家入世,更側重從出仕的角度實現“兼濟天下”的政治抱負。

雖說儒家積極入世,但有時即使是面對延請,一些士大夫還未必願意出仕。有的甚至掛冠而去,比如陶淵明。這是因為儒家有底線,要堅守儒家的思想境界,就不能失去自己的道德底線。否則,如果不能堅守道德底線,就不能獨善其身,就無法做到“兼濟天下”。反過來說,要想兼濟天下,首先要做到獨善其身。這來自是修齊治平的統一性意義。

因為,對於真正的儒家而言,無論窮達,都要獨善其身。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這是孟子的名言。

兩千多年過去了,至今還成為人們的座右銘。

翻譯成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困頓的時候,自己要堅守好善道;發達的時候,要治理好天下。

這句話和修齊治平是一脈相通的,是“君子”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積極進取的根本。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其實,從深層次來看,孟子名言更完善的意思是,窮達都要獨善其身,發達更要兼濟天下。

因為這句話還有一個潛在的含義,就是“兼”的含義。“兼”有同時、一起、共同的意識。這句話最好翻譯成為:困頓的情形下,自己照顧好自己(堅守善道);發達的情形下,同時要治理好天下。

也就是說:窮則獨善其身,達亦獨善其身。

無論窮達,都要獨善其身。

懂得獨善其身,才能更好地兼濟天下。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我們先來看看“獨善其身”。

獨善其身,就是要照顧好自己,堅守好善道。

一個層面是指身體、生命,一個層面是指精神道德;

意思之一是善待好、愛護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至於損害了自己的身體乃至生命;意思之二是善待好自己的道德精神,堅守道德底線,堅守精神境界。

積極進取,爭取“達則兼濟天下”,這其實是儒釋道的共同精神。只是儒家入世,更側重從出仕的角度實現“兼濟天下”的政治抱負。

雖說儒家積極入世,但有時即使是面對延請,一些士大夫還未必願意出仕。有的甚至掛冠而去,比如陶淵明。這是因為儒家有底線,要堅守儒家的思想境界,就不能失去自己的道德底線。否則,如果不能堅守道德底線,就不能獨善其身,就無法做到“兼濟天下”。反過來說,要想兼濟天下,首先要做到獨善其身。這來自是修齊治平的統一性意義。

因為,對於真正的儒家而言,無論窮達,都要獨善其身。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結合歷史的經驗,我們舉兩個正面的例子。

一個是孔子

孔子一生大多數時間在爭取出仕,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始終不能得志,在陳、蔡之地,甚至還面對生命之虞、飢餓之困、學生之疑,幾乎如喪家之犬。

偶爾,做官的機會也會出現在孔子面前,但孔子深知“道不同,不足為謀”,不合道的官堅決不做!孔子五十歲而知天命,最終把心志精力放在教育和編撰上面,從而最終教導出72賢人,整理編撰了包括群經之首易經在內的六經。孔子可謂是獨善其身的榜樣。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這是孟子的名言。

兩千多年過去了,至今還成為人們的座右銘。

翻譯成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困頓的時候,自己要堅守好善道;發達的時候,要治理好天下。

這句話和修齊治平是一脈相通的,是“君子”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積極進取的根本。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其實,從深層次來看,孟子名言更完善的意思是,窮達都要獨善其身,發達更要兼濟天下。

因為這句話還有一個潛在的含義,就是“兼”的含義。“兼”有同時、一起、共同的意識。這句話最好翻譯成為:困頓的情形下,自己照顧好自己(堅守善道);發達的情形下,同時要治理好天下。

也就是說:窮則獨善其身,達亦獨善其身。

無論窮達,都要獨善其身。

懂得獨善其身,才能更好地兼濟天下。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我們先來看看“獨善其身”。

獨善其身,就是要照顧好自己,堅守好善道。

一個層面是指身體、生命,一個層面是指精神道德;

意思之一是善待好、愛護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至於損害了自己的身體乃至生命;意思之二是善待好自己的道德精神,堅守道德底線,堅守精神境界。

積極進取,爭取“達則兼濟天下”,這其實是儒釋道的共同精神。只是儒家入世,更側重從出仕的角度實現“兼濟天下”的政治抱負。

雖說儒家積極入世,但有時即使是面對延請,一些士大夫還未必願意出仕。有的甚至掛冠而去,比如陶淵明。這是因為儒家有底線,要堅守儒家的思想境界,就不能失去自己的道德底線。否則,如果不能堅守道德底線,就不能獨善其身,就無法做到“兼濟天下”。反過來說,要想兼濟天下,首先要做到獨善其身。這來自是修齊治平的統一性意義。

因為,對於真正的儒家而言,無論窮達,都要獨善其身。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結合歷史的經驗,我們舉兩個正面的例子。

一個是孔子

孔子一生大多數時間在爭取出仕,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始終不能得志,在陳、蔡之地,甚至還面對生命之虞、飢餓之困、學生之疑,幾乎如喪家之犬。

偶爾,做官的機會也會出現在孔子面前,但孔子深知“道不同,不足為謀”,不合道的官堅決不做!孔子五十歲而知天命,最終把心志精力放在教育和編撰上面,從而最終教導出72賢人,整理編撰了包括群經之首易經在內的六經。孔子可謂是獨善其身的榜樣。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另一個是范蠡

范蠡幫助臥薪嚐膽的勾踐滅了吳國。但他明白“鳥獸盡,良弓藏”的道理,而且深知勾踐能共苦、卻不能同甘的性格,最後急流勇退,毅然而去,隱世埋名,與西施泛舟西湖……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功成不居的范蠡做到了。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這是孟子的名言。

兩千多年過去了,至今還成為人們的座右銘。

翻譯成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困頓的時候,自己要堅守好善道;發達的時候,要治理好天下。

這句話和修齊治平是一脈相通的,是“君子”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積極進取的根本。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其實,從深層次來看,孟子名言更完善的意思是,窮達都要獨善其身,發達更要兼濟天下。

因為這句話還有一個潛在的含義,就是“兼”的含義。“兼”有同時、一起、共同的意識。這句話最好翻譯成為:困頓的情形下,自己照顧好自己(堅守善道);發達的情形下,同時要治理好天下。

也就是說:窮則獨善其身,達亦獨善其身。

無論窮達,都要獨善其身。

懂得獨善其身,才能更好地兼濟天下。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我們先來看看“獨善其身”。

獨善其身,就是要照顧好自己,堅守好善道。

一個層面是指身體、生命,一個層面是指精神道德;

意思之一是善待好、愛護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至於損害了自己的身體乃至生命;意思之二是善待好自己的道德精神,堅守道德底線,堅守精神境界。

積極進取,爭取“達則兼濟天下”,這其實是儒釋道的共同精神。只是儒家入世,更側重從出仕的角度實現“兼濟天下”的政治抱負。

雖說儒家積極入世,但有時即使是面對延請,一些士大夫還未必願意出仕。有的甚至掛冠而去,比如陶淵明。這是因為儒家有底線,要堅守儒家的思想境界,就不能失去自己的道德底線。否則,如果不能堅守道德底線,就不能獨善其身,就無法做到“兼濟天下”。反過來說,要想兼濟天下,首先要做到獨善其身。這來自是修齊治平的統一性意義。

因為,對於真正的儒家而言,無論窮達,都要獨善其身。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結合歷史的經驗,我們舉兩個正面的例子。

一個是孔子

孔子一生大多數時間在爭取出仕,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始終不能得志,在陳、蔡之地,甚至還面對生命之虞、飢餓之困、學生之疑,幾乎如喪家之犬。

偶爾,做官的機會也會出現在孔子面前,但孔子深知“道不同,不足為謀”,不合道的官堅決不做!孔子五十歲而知天命,最終把心志精力放在教育和編撰上面,從而最終教導出72賢人,整理編撰了包括群經之首易經在內的六經。孔子可謂是獨善其身的榜樣。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另一個是范蠡

范蠡幫助臥薪嚐膽的勾踐滅了吳國。但他明白“鳥獸盡,良弓藏”的道理,而且深知勾踐能共苦、卻不能同甘的性格,最後急流勇退,毅然而去,隱世埋名,與西施泛舟西湖……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功成不居的范蠡做到了。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范蠡的好友文種可以說是一個與之相反的典型了。文種和范蠡同是勾踐的功臣,當范蠡勸他功成身退時,但文種陶醉在功成名就的幻想中,並未聽從勸告,終究為勾踐所殺。

在逆境中,文種和范蠡一樣做到了獨善其身,但發達時不知進退,不僅榮華富貴成為一場春夢,反而丟掉了身家性命。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這是孟子的名言。

兩千多年過去了,至今還成為人們的座右銘。

翻譯成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困頓的時候,自己要堅守好善道;發達的時候,要治理好天下。

這句話和修齊治平是一脈相通的,是“君子”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積極進取的根本。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其實,從深層次來看,孟子名言更完善的意思是,窮達都要獨善其身,發達更要兼濟天下。

因為這句話還有一個潛在的含義,就是“兼”的含義。“兼”有同時、一起、共同的意識。這句話最好翻譯成為:困頓的情形下,自己照顧好自己(堅守善道);發達的情形下,同時要治理好天下。

也就是說:窮則獨善其身,達亦獨善其身。

無論窮達,都要獨善其身。

懂得獨善其身,才能更好地兼濟天下。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我們先來看看“獨善其身”。

獨善其身,就是要照顧好自己,堅守好善道。

一個層面是指身體、生命,一個層面是指精神道德;

意思之一是善待好、愛護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至於損害了自己的身體乃至生命;意思之二是善待好自己的道德精神,堅守道德底線,堅守精神境界。

積極進取,爭取“達則兼濟天下”,這其實是儒釋道的共同精神。只是儒家入世,更側重從出仕的角度實現“兼濟天下”的政治抱負。

雖說儒家積極入世,但有時即使是面對延請,一些士大夫還未必願意出仕。有的甚至掛冠而去,比如陶淵明。這是因為儒家有底線,要堅守儒家的思想境界,就不能失去自己的道德底線。否則,如果不能堅守道德底線,就不能獨善其身,就無法做到“兼濟天下”。反過來說,要想兼濟天下,首先要做到獨善其身。這來自是修齊治平的統一性意義。

因為,對於真正的儒家而言,無論窮達,都要獨善其身。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結合歷史的經驗,我們舉兩個正面的例子。

一個是孔子

孔子一生大多數時間在爭取出仕,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始終不能得志,在陳、蔡之地,甚至還面對生命之虞、飢餓之困、學生之疑,幾乎如喪家之犬。

偶爾,做官的機會也會出現在孔子面前,但孔子深知“道不同,不足為謀”,不合道的官堅決不做!孔子五十歲而知天命,最終把心志精力放在教育和編撰上面,從而最終教導出72賢人,整理編撰了包括群經之首易經在內的六經。孔子可謂是獨善其身的榜樣。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另一個是范蠡

范蠡幫助臥薪嚐膽的勾踐滅了吳國。但他明白“鳥獸盡,良弓藏”的道理,而且深知勾踐能共苦、卻不能同甘的性格,最後急流勇退,毅然而去,隱世埋名,與西施泛舟西湖……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功成不居的范蠡做到了。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范蠡的好友文種可以說是一個與之相反的典型了。文種和范蠡同是勾踐的功臣,當范蠡勸他功成身退時,但文種陶醉在功成名就的幻想中,並未聽從勸告,終究為勾踐所殺。

在逆境中,文種和范蠡一樣做到了獨善其身,但發達時不知進退,不僅榮華富貴成為一場春夢,反而丟掉了身家性命。

窮達都要獨善其身:孔子知天命,范蠡泛西湖,不大明白的就很慘

這一類例子也不勝枚舉。再比如韓信是智勇雙全的大軍事家,胯下之辱、蕭何月下追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半渡而擊、垓下之圍、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成語都是拜他所“造”,都來自他的傑出和傳世的事蹟。窮則獨善其身,韓信做到了,甚至能忍受胯下之辱、拾鞋之恥,但發達時,韓信卻離獨善其身越來越遠。

蒯通建議他擁兵自立,與劉、項三分天下,並坐山觀虎鬥,韓信不聽;張良等勸他功成身退,遠離是非之地,遠離政治險境,韓信不納。而且韓信要王號,殺降將,忌恨項王不用,鼓動他人造反,實不明王道,不知仁義,首施兩端,進退失據,最終走向了為呂后所殺的悲慘結局。

軍事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可悲可嘆!

但終究是不懂得獨善其身,不懂得正道而行!

最前沿,先行者總部——

生命本悟,快樂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經行天下光未央

歡迎交流,歡迎訂閱——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