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滅吳,功勞最大的不是范蠡,而是孔子的學生,子貢!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最後報仇雪恥,滅了吳國。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歷史課本告訴我們的,有三點。一是勾踐本人能夠忍辱負重,既可以吃吳王的大便,又可以給我吳王當馬仔;二是文種的“滅吳七術”,奠定了滅吳的理論基礎;三是范蠡的美人計,把心愛的姑娘西施送給了吳王當小妾;四是逢同的反間計,剷除了吳王的智囊伍子胥。

但這些都是勾踐己方的努力。一個人能不能成功,除了必不可少的內在努力,還有一個因素是少不了的,那就是勢,天下大勢。

孫中山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

這都是在說,勢的重要性。勾踐能夠滅吳,少不了順勢而為。

而這個勢,是怎麼來的呢?其中有一個故事。

春秋末年,齊國的國政主要掌握在田常、高固、國佐、鮑叔牙、晏嬰等五大家族手裡。而這個田常他想要造反,但是呢又很忌憚其它四大家族的勢力。他想了個辦法,來擴充自己的勢力和名望,那就是戰爭。通過對外戰爭,打個勝仗,那樣就證明了自己牛逼。只要自己牛逼,那大家就得聽我的。

而魯國,就是田常想要攻打的那個菜鳥。論勢力,魯國兵車千乘,齊國兵車萬乘,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齊國要滅魯國,簡單不費勁,輕輕鬆鬆,幾個回合就可以搞定。

但有人不樂意啊。這個人就是孔子。因為他的母國是魯國,他就出生在魯國的曲阜,他父親母親的墳墓也都在曲阜。正所謂,桑梓之地,父母之邦。孔子作為一個仁人君子,他怎麼可能眼看著母國被滅了。

孔子招來眾位弟子,說道:“夫魯,墳墓所處,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為莫出?”孔子的弟子,繼承了孔子的政治理念,也都想實現這個政治理念,如果能夠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拯救魯國,那無疑可以掙得大名,方便以後從政實現理想。所以大家爭先恐後,紛紛請纓,孔子拒絕了一個又一個,最後確定,拯救魯國這件重要任務,就交給子貢了。

可見,眾位弟子當中,孔子非常信任子貢這個人,也非常信任子貢的能力。那麼,子貢到底如何才能不辜負老師的重託,完成拯救魯國的大業呢?

勾踐滅吳,功勞最大的不是范蠡,而是孔子的學生,子貢!

魯國就是一個菜鳥,勢力相差太大,不管怎麼整治,那也不是齊國的對手。所以,子貢出使的第一站,選擇了齊國。而齊國的國君,管不了太大的事,這個事是由田常發動的,想要解決這件事,那必須從田常下手。正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

子貢對田常說:“您攻打魯國,這是不對的。魯國城牆又薄又矮,國土狹小,國君愚蠢,大臣無能,人民善良,不好打仗,所以很難攻打喔!依我看,您還是攻打吳國好。吳國城牆又高又厚,國土遼闊,兵甲堅固,將士精選,還有人才守衛,這很好攻打喔!”

田常一聽子貢這麼說,頓時火氣上湧,鐵青著臉沉沉地說:“你所說的難,別人都覺得很容易;你所說的容易,別人都覺得很難。而你對我這麼說,有什麼道理!”

子貢不急不慢,說道:“據我所知,憂患在國內的,就要攻打強大的國家,憂患在國外的,就要攻打弱小的國家。如今您的憂患在國內。我聽說您多次被授予封號而沒有封成,是因為有其它大臣反對。假如您打了勝仗,滅了魯國,擴大了齊國疆土,那麼您的國君就會更加驕縱,您國的臣子就會更加尊貴,而功勞並不能算您的,您與國君的關係也會日漸疏遠,這樣的情形下,您想要成就大事,那就太難了。國君驕縱就會無所顧忌,臣子驕縱就會爭權奪利,這樣的情形下,您上與國君會產生嫌隙,下與群臣會互相爭鬥,那您在齊國可就危險了。”

田常的臉色不再鐵青,眉頭皺起。子貢接著說:“所以嘛,要我說,不如攻打吳國。假如攻打吳國失敗,人民死在了外頭,大臣在外帶兵,這樣的話,國內就沒有其他大臣可以與您抗衡,也不會有人民非難您,孤立國君掌握齊國的也就只有您了。

子貢的話,田常覺得很有道理。但是戰爭的機器已啟動了, 齊國的軍隊已奔赴魯國,現在要撤軍,然後再轉而去攻打吳國,那其他的大臣豈不懷疑他田常,是不是另有陰謀?田常把他的想法告訴了子貢,問子貢有什麼辦法。

子貢說:“您先按兵不動,我請求您允許我出使吳國面見吳王,好說動他救魯伐齊,您到時舉兵迎戰就好。”

子貢就這樣,踏上了去吳國的道路。不知他有何奇思妙想,能夠說服吳王。

當時天下形勢,吳國打敗了楚國,打敗了越國。吳王夫差,也想效法齊桓公,過一過霸主的癮。

子貢知道吳王的心思,所以對吳王說道:“我聽說,真正的王者不會斷了人家的香火,真正的霸主沒有強大的敵人。現在齊國要滅了魯國,萬乘兵車的齊國加上千乘兵車的魯國,要與吳國一爭高低,我為您感到憂慮喔!挽救魯國,這是揚名的,攻伐齊國,這是有大利的。安撫泗水以北的各路諸侯,討伐強暴的齊國,以之來鎮服強大的晉國,沒有比這獲利更大的了。名義上保全了危亡的魯國,實際上遏制了齊國的擴張,智者都不會懷疑的。”

吳王說:“好。只是我曾與越國作戰,越王退到會稽山上棲身。現在他寧願讓自己受苦,也要有待將士,這是有報復我的決心啊。你且等我徹底滅了越國,再按你說的做。”

子貢說:“越國的兵力還不如魯國,吳國的疆土還沒有齊國大,等到大王您滅了越國,齊國早就滅了魯國。況且大王您正打著使滅亡之國復存、使斷絕之嗣得續的名義,為自己積攢霸主的名聲,而現在您要滅亡弱小的越國,而害怕強暴的齊國,也不救危亡的魯國,這與您想要的名聲相矛盾啊,這也不是勇敢的表現。勇敢的人不避艱險,仁慈的人不會讓別人陷入險境,智者不會錯失時機,王者不會斷絕別人的香火,憑藉這些方能樹立自己的道義。”

吳王微微抬了抬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子貢說:“如今保存越國顯示大王的仁德,挽救魯國,討伐齊國,給晉國施加威力,那麼各國諸侯就會競相來吳國朝見您,您的霸業也就大功告成了。大王您既然擔心越國,我請求您允許我去會見越王,我會讓越王出兵來跟隨您,這樣越國國內也就空虛了,您也就放心了。”

吳王非常高興。

勾踐滅吳,功勞最大的不是范蠡,而是孔子的學生,子貢!

得知子貢要來越國,勾踐清掃了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貢,並請他到了下榻之地,說道:“我越國蠻夷之地,大夫你怎麼屈辱自己而光臨鄙地呢?”

子貢說:“如今我說服吳王去挽救魯國,攻伐齊國,他非常願意,只是擔心您。他對我說要先滅了越國,然後再照我說的去做。如果這樣,越國必亡。哎,您有報復人家的決心,卻讓人家懷疑您,這有些拙劣;您有報復人家的決心,卻讓人家知道了,那就不安全了。事情還沒有發動,就讓人家知道了,這就危險了。這都是您要舉事的最大禍患。”

勾踐聽罷,叩頭便拜,說道:“我曾經不自量力,與吳國交戰,導致被困會稽山。我對夫差恨之入骨,日夜口乾舌燥,只想與他一起死。這是我的最大心願。還請大夫您指點我。”

面對勾踐如此恭敬,子貢連忙扶起勾踐,說道:“吳王為人凶猛殘暴,大臣們難以忍受;吳國接連打仗,士兵也不能忍受;百姓埋怨國君,大臣內部有變亂;伍子胥上言勸諫,結果被殺,現在太宰嚭當權,為了自己的私利,順應著國君的過失。這都是敗國的表現。如今大王您只要派出士兵去跟隨吳王,獻上寶貨讓他開心,言辭謙卑,對他恭恭敬敬,他必定會去討伐齊國。如果此戰不勝,那就是大王您的福氣。如果此戰勝利,他必定會繼續攻打晉國。我請求北上,會見晉國國君,一定讓他一起攻打吳國,削弱吳國。吳王的精銳消耗在齊國,重兵又會被晉國牽制,大王您趁著這個時機去攻打吳國,吳國一定滅亡。”

勾踐高興極了,送給子貢百鎰金子,寶劍一柄,良矛兩把。子貢沒有接受,告辭而去。

子貢回報吳王:“我講您的意思,鄭重的告訴了越王,他非常害怕,對我說,他是不幸的,小時候就死了爹媽,又自不量力,得罪了吳國,打了敗仗,深受屈辱,現在蝸居在這會稽山上,國都已經荒廢,到處長滿了野草。還好,仰賴大王您的恩德,才能夠繼續祭祀祖宗。大恩大德,沒齒難忘啊,怎麼還敢有其它心思?”

過了五天,越國的大夫文種來到吳國,面對吳王叩頭拜道:“東海役使之臣勾踐派遣使臣文種,來修好大王的屬下近臣,託他們向您問候。如今我私下聽說,您要鋤強扶弱,攻伐暴齊,匡救周室,勾踐請求出動越國境內所有的士兵,共三千人,並願披上鎧甲拿上武器,衝鋒陷陣。因此派遣越國卑賤的臣子文種前來,獻上祖先珍藏的寶貨,十二件鎧甲,屈盧矛,步光劍,來作為賀禮。”

吳王非常高興,問子貢:“越王勾踐想要親自跟隨寡人討伐齊國,您看怎麼樣?”

子貢回答道:“不可以的。使人家國內空虛,調動人家所有的兵馬,還讓人家國君隨行,這是沒有道義的。您可接受越王的賀禮,允許他派送軍隊跟從,至於越王,那還是算了吧。”

吳王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開始調動九郡的兵力,準備討伐齊國。

子貢也就離開了,悄悄趕往晉國。

勾踐滅吳,功勞最大的不是范蠡,而是孔子的學生,子貢!

子貢對晉國國君說:“我聽說,先不考慮好對策,就不能應付突然的變化;先不治理好軍隊,就不能打勝仗。如今齊國和吳國將要開戰,如果吳國失敗了,越國一定會趁火打劫;如果吳國勝利了,一定會兵臨晉國。”

晉國國君非常恐慌,問子貢道:“那又什麼辦法嗎?”

子貢回答:“休養士兵,整治武器,做好準備。”

晉國國君表示沒毛病,照著去做了。

正如子貢所料。齊國戰敗,魯國得以保存,吳國又於晉國開戰,越國趁火打劫,最終吳國被滅,越國稱霸。

現在回頭看來,要是沒有子貢,吳國不會攻打齊國,那就不會給越國趁火打劫的機會;要是沒有子貢,吳國即使攻打齊國,那在之前也會先滅了越國,也就沒有了後來的越國稱霸;要是沒有子貢,勾踐這個人在歷史上,也會像那些小國的諸侯君主,沒有人記得他們;要是沒有子貢,范蠡也不能與西施歸隱,也不會成為富豪,成為財神爺;要是沒有子貢,世上也不會有臥薪嚐膽這個成語。

所以,勾踐滅吳,第一功勞,應該是子貢。

勾踐滅吳,功勞最大的不是范蠡,而是孔子的學生,子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