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最慘烈的將相之爭,損秦銳士三十萬,白起、范雎皆亡

在我們讀書的時候,有一篇名為《將相和》的課文,講的是趙國丞相藺相如和上將軍廉頗的故事。因藺相如大度,不計較廉頗的衝撞,最終感召了廉頗讓其負荊請罪,從此趙國將相相處和睦,趙國國勢日增。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正是藺相如寬廣的心胸,讓趙國將相由爭到和。然而並非每一個宰相都能在“肚裡撐船”,比如趙國的鄰居秦國的丞相,睚眥必報的范雎,就沒有藺相如的那種開闊心胸,因而導致秦國將相失和,為秦國帶來巨大的損失。

秦國最慘烈的將相之爭,損秦銳士三十萬,白起、范雎皆亡

在秦國曆史上是存在過將相之爭的,比如在秦惠文王時期,就有過張儀和司馬錯關於秦國該攻韓還是攻蜀的爭論,然而最終證明司馬錯是正確的時候,張儀並未因此記恨,也就沒有出現將相失和的局面,秦國的一切還在正軌之上。到秦昭王時期,在最初的幾十年,秦國任用穰侯魏冉為相,武安君白起為將,將相配合極為默契,秦國雖屢次遭到山東六國發難,但每一次都被巧妙化解,秦國總體還是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局面。然而這一次從一個人進入秦國後發生了改變,這個人就是為秦國提出著名的“遠交近攻”大策的范雎。

秦國最慘烈的將相之爭,損秦銳士三十萬,白起、范雎皆亡

范雎入秦之後,或是出於公心或是出於私心,以言語相激秦王,讓其“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失舅甥之恩”,最終取而代之成為新的秦國丞相。范雎的“遠交近攻”最直接的受害者是韓國,公元前262年,秦攻韓取野王,上黨成為飛地,而這一戰引發了秦趙之間的曠世大戰——長平之戰。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落下帷幕,秦國雖是慘勝,但畢竟笑到了最後。趙國損青壯四十餘萬,舉國驚懼,列國震恐,邯鄲前所未有的空虛,正是秦國一舉滅趙的最好時機。然而,這大好的戰機卻因秦國內部的將相之爭,給生生錯過了。

秦國最慘烈的將相之爭,損秦銳士三十萬,白起、范雎皆亡

長平之戰後,丞相范雎因害怕白起之功勝於自己,遂以秦卒疲憊為由,勸秦昭王接受韓、趙割地議和的請求,將秦軍撤回。秦撤兵之後,趙並未履約割地,反而四處遊說圖謀伐秦,秦昭王因而決定再度出兵攻趙,這便是著名的邯鄲之戰。因白起認為戰機已失,攻趙必敗,不願擔任主將,秦王只得派王陵為將。最終,邯鄲之戰秦國慘敗,折損士卒不下三十萬,超過了最為慘烈的長平之戰,還丟失了之前佔領的魏之河東郡以及安陽,趙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韓之上黨郡以及汝南。

秦國最慘烈的將相之爭,損秦銳士三十萬,白起、范雎皆亡

邯鄲之戰失敗後,丞相范雎害怕別人歸咎於他當初諫言撤兵,因而進讒於秦昭王,讓其遷怒於不願為將的白起。最終,白起因此被削去所有官爵,貶出咸陽,行至杜郵,又因范雎向秦昭王進言“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被賜劍自刎。而范雎自己,也因在邯鄲之戰中,他所舉薦的鄭安平投降趙國,還有他舉薦的王稽“三年不上計”,加上其因嫉賢所犯之罪,伏法而死,也即雲夢秦簡《編年紀》中記載的“五十二年,王稽、張祿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