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曾:時間會沉澱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希望大家只從畫上評論我

福樓拜說:如果你以藝術決定一生,你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樣生活了。

當今藝術界便有這樣一位舉重若輕的人物,他有太多的頭銜,當代藝術大家、國學泰斗、藝術巨匠、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文學院博士生導師、終身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多元文化特別顧問”稱號,華夏萬家美術館簽約畫家等等,但盛名之下他又承受著無數的謾罵和道德上的質疑。而他本人卻從未做任何的正面迴應,也許他遵循著倪雲林的一出聲便俗的標準,但因為他的不迴應,流言越發肆意。當然他也曾拍案而起,不惜跟人見諸公堂,因為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藝術是他的底線,如果有人詆譭他摯愛的藝術,便不能忍,他就是範曾。

範曾:時間會沉澱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希望大家只從畫上評論我


藝術成就的自信與世俗的偏見

在和趙忠祥一起做的一檔節目中,範曾說,畫分九品,可分為正六品與負三品。一品,謂之畫家,作品賞心悅目:二品,謂之名家,作品蔚然成風;三品,謂之大家,作品繼往開來;四品,已成大帥,鳳毛麟角;五品,謂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稱魔鬼,從未看到。負一品,不知企為何物;負二品,看之愈久,離其意遠;負三品,與美不共戴天,應即誅之。

趙忠祥問:“那麼,你認為你屬於這九品當中的哪一品呢?”

範曾頗為自得地笑著說:“哈,我是坐四望五,以待來日。”

論是對自己藝術成就的自負還是聊天中的隨意對答,這個段子似乎成了範曾傲慢的鐵證,當然和這個段子同樣著名的還有他對自己的24字的自評:“痴於繪畫,能書,偶為辭章,頗抒己懷,好讀書史,略通古今之變。”對於範曾來說,這些是實事求是,但更多的人覺得自己說自己通古今,未免太過狂傲。

但自負又似乎是所有藝術家們的通病,對自己藝術成就的自信才會敢於說這樣的話,這是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正常該有的姿態,他在繪畫上有了一定的成績,參與各種推崇國學的活動,甚至做電視節目,他不滿足於單一繪畫的成績,希望能夠在詩文書畫領域均達到一定造詣,對國學有著特殊的情感,希望通過自己的學識推廣國學。可以說他頗有社會責任,他認為,一個優秀的中國畫家,必然對中國的哲學、歷史、古典詩詞、書畫皆有深入瞭解,否則,不可能登堂入室,只能臨摹古人,描摹大自然。


筆所未到氣已吞 我享受偶得的快樂

範曾自言一年畫200多幅作品,但是市場上卻有500多萬幅作品,市場造他的假,也正是因為他的畫受市場的青睞,在這一點上,可以說他是推動藝術品市場化的功臣,在對傳統民族文化的推廣上,給了其他藝術家對市場的信心。當年汪峰唱流行搖滾,被批流俗,但他也是為了致力推廣音樂,給了很多真正做搖滾的歌手一個信心,範曾能夠獲得市場的青睞,也給藝術市場打開了方便之門,對普及藝術做了不少貢獻。

範曾:時間會沉澱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希望大家只從畫上評論我


對於“流水式”作畫的質疑,這一點實在是冤枉,就像每個作家寫文章有不同的習慣,有些人喜歡直接下筆,寫的過程中反覆修改,有的作家喜歡先在心裡謀篇佈局,下筆一氣呵成。範曾則屬於後者,他在畫一幅畫前,一定已經想好了筆墨章法,整體佈局,下筆則一氣呵成,絕無廢筆。他追求的是蘇東坡“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的速度和氣勢。他說:一氣呵成才能享受偶得的快樂,而修修改改則失去了偶得的快樂。

能夠做到這樣,必然是經過無數次的練習,甚至是幾十年的功力積累,在某電視訪談中,趙忠祥說範曾60年如一日每天都要4點多起床,看2個小時書,每天如此堅持了幾十年,足見他的勤奮。他在繪畫上的成績不是偶得的,是經過幾十年的積累,才能夠下筆即成精品。

範曾:時間會沉澱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希望大家只從畫上評論我


對於內容雷同的詬病,更是因為缺乏專業的理解,因為中國宣紙的特性,決定了書畫家在宣紙上創作的時候只能加不能減,你只能不斷的往上畫,而不能像油畫,水粉那樣可以覆蓋或用水沖洗,這樣就決定了畫家在創作的時候即便是大師,他也不可能不出錯,一旦出錯了這畫就要不得了,所以很多畫家、書法家,畫某一個題材或題寫某一個詩詞的時候,即便是不出錯,但也不是張張非常滿意,所以就不斷地畫,可能二三十張才能出一張精品。作為書畫家來說,根本不可能出現完全一樣的畫或書法作品,尤其是寫意畫,因為完全是信手揮寫,他就是想一模一樣也不可能。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畫家即使是畫兩個同樣的人物,也會有不同,齊白石喜歡畫蝦,畫了那麼多我們可以說他是重複嗎?每一副蝦,每一隻蝦的形態絕對都不一樣,何況是人物。

有大名者,自有他過人之處,範曾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不宣揚情懷和匠心,而是在技能的基礎上追求沒有廢筆的偶得之樂,而這些都是靠他多年積累的文化底蘊和繪畫功力支撐的。在這方面,市場不會撒謊,他的作品能夠拍到百萬,在當代中屈指可數,只有作品真正有價值,才能在市場站住腳跟。



家國情懷 非議中依然不忘社會責任


可能因為非議太多,大家熟知的都是關於他的流言,而他真正做的事情,卻相當低調,在青海玉樹、四川汶川地震,他分別捐出了1000萬元,在我們埋怨那些平時被我們追捧的明星在國難當頭不願意捐款的時候,範曾主動聯繫了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同時也是他的關門弟子朱軍,說自己想要捐款,當是朱軍說,您捐200萬就可以了,範曾說不可以。

300萬?

不可以。

500萬?

不可以。

800萬?

不可以,800萬跟一千萬沒什麼區別,一分鐘就決定捐1000萬元,這倒像他之前說自己只是描述事實的作風,他僅僅描述了他在一分鐘決定捐款的事實,而對於社會責任之類的套話完全沒說,這對於大眾對他說善於在語言包裝自己,完全不符。

範曾:時間會沉澱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希望大家只從畫上評論我


同時他又是非常孝順的,父親喜歡寫詩,他幫忙父親出詩集,還請了他的好友黃永玉提序, 百善孝為先,他講對父母的孝,在順,在投其所好,他為父親出詩集講父親看了後的開心,完全像一個孩子把一個老孩子哄開心了的得意。



歸根到底是一位畫家 希望人們更多地從畫上去評論


“那些臨摹我的人物畫像,永遠無法畫出真正範曾畫作神韻的萬分之一。”範曾對自己的評論十分自信,這些自信在外人看來則是傲慢,評論一個藝術家,從人格上難免不夠客觀,所以看一個藝術家,最好看他的作品,範曾筆下的人物,皆飄逸瀟灑,傲傑風雅,筆墨中有文化厚度,他倡導迴歸傳統,所以在取材上多追求古人風範,但又取裁現實,推陳出新,在理性中發揮感性,不受傳統束縛,他筆下寫意人物造型的靈感出處,完全符合現代人意識形態精神,還加上畫家那股與生俱來的傲骨。

範曾:時間會沉澱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希望大家只從畫上評論我

▲ 範曾《易元吉戲猴》 設色紙本 尺寸:97*57cm


畫重線條,點多則顯得畫面散、面多則顯得模糊,特別是在人物畫中,線條顯得尤其重要,而範曾畫中的線條,用筆老道,蒼勁有力,用趙忠祥的話說,他的線條剛勁如鐵絲,腕下有深厚的筆墨功力支撐,而在“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雄渾筆墨氣勢的背後,支撐著他的,則是其淵雅超絕的國學根柢與詩文素養,他的畫,在當代文人畫中,已屬上乘。

範曾:時間會沉澱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希望大家只從畫上評論我

▲ 範曾《漁父像》設色紙本 尺寸:95.5*44cm

的成就和藝術影響力又不僅僅侷限於中國,如果說在國內因為他的存在推動了市場,為社會創造了巨大的財富,那麼他在國外做畫展,則為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國門做出了貢獻,對於這樣一個致力於弘揚國學、藝術的學者,應該給他充分的尊重。面對諸多非議,他選擇不關心,因為在他的世界裡,是寫字作畫。“我沒有弄網的知識,講網上有我幾萬條消息,和我沒關係,那是虛擬的世界,有人需要。我省卻很多體內體外、身內身外的好多煩惱。一個人能消除煩惱,做一個真實不虛的人,做一個痛快淋漓的人,你再寫書法,那你的書法會自然而然地帶給你無窮盡的快樂。”

範曾曾言:自己歸根到底是一位畫家,所以希望人們更多地從畫上去評論他。拋卻藝術門派之爭、文人相輕等論調,也許在當代無法有人給出客觀的定論,但總有一天,時間會沉澱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