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以群眾立場 解民生煩憂

法律 政法 時政 國家信訪局 國家信訪局 2017-09-14

一個號碼找政府,拿起電話撥個“12345”,成為很多浙江人反映問題的日常選擇。

難事急事找領導,瞅準領導信訪接訪日,眾多“專家”來把脈會診,也成為浙江信訪工作深入人心的一張名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信訪工作。五年間,浙江信訪工作秉持浙江精神,幹在實處、走在前列,以“互聯網+信訪”理念建成統一諮詢投訴舉報平臺,深入開展信訪督查“百千萬”專項行動等,為全國信訪工作提供了不少浙江樣本、浙江方案。

2012年以來,全省信訪形勢持續好轉,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與2012年相比,2016年信訪總量下降幅度達32.4%。五年來,全省初信初訪化解率達95%以上,累計化解信訪積案10215件,信訪事項平均辦理縮短到18天。

浙江信訪以累累碩果,譜寫我省“兩個高水平”建設的信訪新篇章。

陽光高效

提升信訪公信力

“您好,這裡是杭州市 12345 市長公開電話受理中心,綜合服務請按0, 最多跑一次 請按9……”今年5月12日起,杭州市信訪局依託“12345”熱線暨統一政務諮詢投訴舉報平臺,開設“最多跑一次”接聽專席。這是浙江信訪系統推動人民信訪“最多跑一次”目標的一個縮影。

如何讓群眾的合理合法訴求得到依法及時就地解決?浙江的答案是: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2016年7月1日,浙江省統一政務諮詢投訴舉報平臺上線運行。平臺貫穿省、市、縣、鄉四級,聯通所有政府部門,形成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投訴接收網絡。如今,浙江人想諮詢、要投訴,上一個“統一平臺”、打一個電話“12345”就夠了。僅今年上半年,統一平臺就接收各類諮詢投訴舉報事項227萬件次,辦結率為95.3%,群眾滿意率達95%以上。

浙江在全國率先推進“互聯網+信訪”,信訪人由“堂前擊鼓”向“網上傳書”轉變,網上信訪逐步成為群眾信訪主渠道。

解開一個個信訪人心中的“疙瘩”,讓一張張信訪的“問題清單”變為群眾的“滿意清單”,正是浙江孜孜以求的目標。

如果說,來訪群眾是考官,信訪案件是考題,那麼群眾滿意就是答案。浙江在全國率先啟動信訪投訴回訪核實工作,嚴格落實初次信訪事項首辦責任,對信訪問題逐一回訪,瞭解辦理情況,同時徵詢信訪人滿意度評價;對回訪評價不滿意或者評價有異議、無法回訪的,逐一核實。

依法辦事

提升法治化水平

海寧市的“百人評議團”在當地小有名氣。從2014年9月起,海寧組建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人民調解員、專家學者等構成的百人信訪評議團,引入多元化社會力量,用大家的聲音評判信訪問題的處理。海寧市“百人評議團”和湖州市“陽光熱線”,曾榮獲全國首屆“法治信訪進步獎”。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保障合理合法訴求依照法律規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結果。

以往,信訪是個筐,什麼都往裡裝。對此,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浙江省依法處理信訪投訴請求指導意見》,積極推進訴訪分離和法定途徑分類處理信訪投訴請求工作。2015年,浙江啟動試點工作,探索制定信訪清單,進一步釐清信訪與行政、司法等其他法定途徑的職責邊界,目前已在全省鋪開。

2016年8月1日,新修訂的《浙江省信訪條例》正式施行,特別突出了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源頭預防、多元化解的原則,進一步理順了信訪途徑與有關法定途徑之間的關係,加快我省信訪法治化建設進程。

近年來,我省進一步加強信訪法治化建設,隨著一項項法律制度規範的實施,五年間,浙江法治信訪的框架逐步建立,路徑愈發清晰。在法治陽光的照耀下,越來越多的群眾逐步走出“信訪不信法”的困局。

嚴督實查

提升群眾滿意度

前段時間,寧波市鎮海區社會矛盾聯合調處中心來了一位特殊的信訪人餘某——他特意趕在領導接待日來排隊,不是為了反映信訪問題,而是為了向信訪幹部表達謝意。原來,餘某曾上訪反映村裡宗祠問題,區信訪局和鄉鎮相關幹部瞭解情況後,公正公道辦事,防止了矛盾的激化,餘某特意在領導接待日前來致謝。

像這樣的事在浙江並不新鮮。幹部下去多了,群眾上訪少了。連續14年,全省開展各級領導幹部下訪接訪活動,形成了省級領導帶頭接訪、市級領導定期接訪、縣級領導開門接訪、鄉鎮領導隨時接訪、村居幹部上門走訪的五級大接訪機制。

今年7月,《浙江省信訪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正式印發,依法規範各級黨政機關履行信訪工作職責,把信訪突出問題處理好,把群眾合理合法利益訴求解決好。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實地督查倒逼責任落實,自2013年以來,浙江連續開展信訪督查“百千萬”專項行動,通過領導帶隊督查壓實責任的方式推動問題化解,得到中組部和國家信訪局的充分肯定。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