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DNA解鎖大案要案

法律 法制 社會 南方都市報 2017-06-19
用DNA解鎖大案要案

最叻

警察檔案

馬宏聲,38歲,現任佛山市順德區公安局刑偵大隊副中隊長。從警14年以來,他從一名默默無聞的“小法醫”逐漸成長為順德公安機關DNA專業的“領頭羊”,在一次次攻堅克難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他曾先後榮立個人一等功一次,個人三等功一次,個人嘉獎一次,2012年被評為佛山市優秀人民警察,2015年被評為“佛山市十佳人民警察”,2016年被選為佛山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

如果不是穿著一身筆挺的警服,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的馬宏聲,更像是一位大學裡的老師。但在鏡片的後面,卻藏著一雙極其敏銳的眼睛。他將法醫現場技術和DNA檢測技術結合,讓受害者或在犯罪現場提取的物證“開口說話”,屢破大案要案。

作為利用DNA技術解鎖大案要案的“名探”,馬宏聲憑藉在基層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創新物證保存和檢測的方法,並在省內率先“破除”DNA檢驗門檻,提出“DNA檢驗為一切有需要的案件服務”的理念,將DNA技術應用在打擊侵財、打拐、失蹤人口比對等領域。

DNA“名探”獨創物證保存方法

“DNA技術就像一把鑰匙,有時可以很快地打開案件這把鎖並抓獲犯罪分子;有時犯罪分子作案後銷聲匿跡,但手中只要拿到這把鑰匙,就一定能打開那把鎖。”馬宏聲說,2015年2月,在容桂馬崗大橋附近水域發現一具屍體,嚴重腐敗的屍體讓物證提取工作十分困難。

抱著不放棄一絲希望的態度,馬宏聲在死者身上和行李箱仔細勘察,最終在死者的衣服中發現一片指甲屑,並在死者的褲子中發現精斑。“死者是一名年輕的孕婦,在她的子宮中發現一個胚胎,而且通過DNA檢測發現三個物證指向同一個人。”

2016年年中,在勒流一起普通的手機盜竊案中,盜竊嫌疑人的DNA被警方提取,最終被比對成功為上述殺人案的犯罪嫌疑人,該男子在證據面前供認了犯罪事實。

“我們現在能夠檢驗出的只是物證的一小部分信息,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把物證上的信息儘量完整地保存下來。”自2004年接觸DNA檢驗以來,馬宏聲不斷提高自身的檢驗能力,在多起疑難案件的DNA檢驗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面對基層刑偵遇到的瓶頸和困難時,馬宏聲更像是一個研究者,創新物證保存和檢測方法。

2004年,初出茅廬的馬宏聲在一次偵破案件的過程中發現,屍體檢材的保存方法並非只有教科書裡所教的冷凍保存的方法,而是突破束縛從實際出發,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新的想法———將屍體檢材的肋軟骨幹燥保存。

馬宏聲獨創的肋軟骨切片乾燥保存法,在常溫下,濾紙包裝後紙袋常溫保存可以使肋軟骨幹燥,完全可以替代常規的冷凍保存,這樣不但大大降低了保存屍體檢材的成本,可以將屍體檢材的保存期限提高至幾十年甚至更久,這種方法很快就被推廣到整個廣東公安系統,並被寫入《佛山市生物檢材送檢規定》之中。

“DNA檢驗為一切有需要案件服務”

由於基礎工作紮實,業務技能高超,自2008年順德公安DNA實驗室成立以來,每年都有通過DNA比中破獲的命案積案,馬宏聲也成為了順德追凶的“名探”。

“公安的工作有一定的神祕感,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感受也往往會集中在身邊的小案上,所以我們不能放棄對小案的檢驗。”馬宏聲在日常的工作中以實際行動踐行著敞開大門檢小案的的諾言,從解決盜搶類中小案件著手,在省內率先“破除”DNA檢驗門檻,提出“DNA檢驗為一切有需要的案件服務”的理念。

順德DNA認定的侵財類犯罪嫌疑人從2008年的23宗達到了2015年的621宗,順德區侵財類案件的發案率下降20 .03%。2016年順德區兩搶案件的破案率超過90%,創下近年來“兩搶”案件破案最好成績。除了打擊侵財的案件,馬宏聲還將DNA檢測運用到打拐、失蹤人口比對等貼近群眾的案件中。

在馬宏聲的帶領下,順德DNA實驗室在實驗的標準化方面走在了全省的前列。2010年順德區DNA實驗室順利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評審,順德DNA實驗室成為國內第二家,省內唯一通過實驗室認可的縣區級DNA實驗室,使得順德的DNA檢驗走上了標準化建設的快車道,為檢驗“零差錯”的記錄保持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採寫:南都記者朱成方 通訊員 曾祥龍 劉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