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不能把表演才能發揮在欺騙病人上

法律 影視 娛樂 光明網 2017-07-16

作者:畢玉才

演員不能把表演才能發揮在欺騙病人上

李默然老師是第一個做廣告的影視界名人,也是第一個發誓不再做廣告的人。

1989年,他為“三九胃泰”做廣告,只向廠家提出兩個條件 :一是資助戲劇家協會20萬元錢辦戲劇節,二是必須加上一句臺詞——製造假冒偽劣產品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應該遭到全社會的譴責。

演員不能把表演才能發揮在欺騙病人上

廣告播出後,引起軒然大波,觀眾無法接受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和商業利益掛鉤。“我什麼權利都有,就是沒有權利傷害觀眾的心,以後,我再也不拍廣告了。”直到2012年去世,李默然千金一諾一輩子。某藥廠廠長拎著錢堵在他家門口,他避而不見。聯想到那些不斷轉換身份在電視上賣藥的“專家演員”,人與人品格高下的反差令人汗顏。

演員不能把表演才能發揮在欺騙病人上

一個時期以來,個別藥企靠虛假廣告牟利,一些演員靠“扮醫療專家”賺錢,個別影視公司靠拍攝虛假廣告創收,部分媒體靠播放廣告分一杯羹,從而形成一個坑害病人的產業鏈。

國家五部委多年前就下發過“禁止演員和社會名人主持醫療健康類節目”禁令。此後規範醫療廣告的禁令不少於10幾個,然而,政府的禁令在巨大的商業利益面前屢屢敗下陣來,每一次執法風暴過後,都是比執法風暴更猛烈的“回潮”和“反彈”。

演員不能把表演才能發揮在欺騙病人上

俗語云,有一百條法律,就有一百零一個問題。規定永遠跑在現實的後面,企圖用一部法規一個禁令來包治百病不僅天真而且幼稚。康德說:“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曾在電視劇《任長霞》中扮演刑偵專家的演員,在多個醫療藥品類廣告中頻繁變換角色,分別扮演骨科大夫、性病專家、醫學博士,誤導消費者,難道他意識不到這種行為與任長霞的精神格格不入嗎;在《家有兒女》中兒孫滿堂的姥姥紅口白牙地說自己患了這個病那個病,最後全都治好了。

直到媒體最近暴露出一長串“演員”假扮專家忽悠消費者的案例,還沒有一個演員像李默然老師多年前那樣,承認自己的行為“傷了觀眾的心”,向觀眾真誠道歉,併為此後悔了一輩子。只是在某報上,看見某人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既然有這個規定,咱不接就是了。”

演員不能把表演才能發揮在欺騙病人上

公眾人物,尤其是萬眾矚目的明星大腕,除了具備卓爾不群的表演才能,還應當具備起碼的良知和真誠,具備高於普通人的行為準則和道德底線。如果把表演才能發揮在騙人上,發揮在事關百姓身家性命的醫療廣告上,無論他的戲演得多麼漂亮,在人生的舞臺上,都是一個失敗者。

李默然老師為了自己一次傷害觀眾的舉動一諾千金一輩子,安貧樂道一輩子,我不知道那些炮製“送子”神話、推銷減肥茶的演員和名人,一頭面對國家的禁令,一頭面對滾滾財源,究竟能把持自己多長時間?

天空的鳥兒都很愛惜自己的羽毛,而且越是美麗的鳥兒,對羽毛越加珍惜。希望公眾人物也像鳥兒愛惜自己“羽毛”一樣,愛惜自己的榮譽。如果有人“藝德”失守,我支持消費者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問題,也希望法律發揮它的真正威力,殺幾隻“猴”給“雞”看看!

演員不能把表演才能發揮在欺騙病人上

目前,一些涉案的醫療養生節目已停播,網絡點播已下架,個別假扮神醫的演員甚至被繩之以法,那些為了商業利益不惜坑害消費者的影視公司、電視臺、互聯網網站是否有勇氣像李默然老師一樣,勇敢地站出來,向觀眾、向消費者、向那些病急亂投醫的病人,真誠地說一聲抱歉?(畢玉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