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乘電動自行車戴頭盔的“經濟學”'

法律 寧波日報 2019-09-05
"

易其洋

突然發現,甬城大街上,駕乘電動車的人戴頭盔已成風氣。在一個十字路口,聽到一位老年志願者對一沒戴頭盔者說:“買個吧,查著了要罰款,不合算的。”聞聽此言,不由得想到:“不合算”之說,道出了“經濟學”要義。

經濟學複雜,但論其要義,無非是做事先要算成本,看看合不合算。淘寶網上,賣得好的頭盔,價格多為20元至70元。駕乘電動車不戴頭盔,被交警查看,罰款20元到50元。若花50元買頂頭盔,用一兩年是沒問題的,如果違規一次,就被罰50元,兩相對比,不戴頭盔確實“不合算”;若是“快遞小哥”不戴頭盔被查,得交罰款不說,還耽誤生意甚或被扣獎金,就更“不合算”了。而對許多人來說,因為不戴頭盔,在大庭廣眾之下被查被罰,畢竟不光彩,為臉面考慮,也是戴頭盔“合算”。

與數以萬計的電動車駕乘者相比,執勤交警確實有限。也就是說,駕乘電動車而不戴頭盔,不可能每個人都被交警查到。但就個人來說,一旦被查到,受罰就是“百分之百”。再者說,騎行在街頭,一看前後左右,人人戴著頭盔,自己如果不戴,難免會感到一種壓力——“鶴立雞群”也會增大自己被查處的機率。這樣一想,買頂頭盔戴著“合算”的賬,就很容易算清楚。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執行。執法必嚴,查處違法是常態,讓違法者無所逃避,違法成本讓其覺得“不合算”,那守法、守規矩就容易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不能不說,一些違法行為屢禁不止,就與法律制定者沒有好好“算賬”、法律執行者沒有認真執法大有關係,“讓違法亂紀者得不償失”成了一句空話。這樣說來,駕乘電動車戴頭盔之類的“經濟學”,是值得研究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