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跨越三千公里追欠款 臨河區法院人性化辦案得民心

法律 法制 社會 中國法院網 2017-05-11

24歲的新疆維吾爾族小夥子阿不都莫明撓了撓後腦勺,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對臨河區人民法院速裁第二團隊審判長楊利文連連感謝:“楊法官,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你了,沒想到這麼遠的距離,剛來到法院,我們的案子就能得到調解!太感謝了!”

2015年6月,欠款人楊某從阿不都莫明的父親吐爾處賒購了價值110400元的羊皮,雙方約定了還款日期,楊某未按時還款,雙方又多次簽訂還款協議,但楊某一拖再拖,繼而失去了蹤影。為了索要欠款,吐爾一家人遠赴3000公里,於2017年4月25日來到臨河區法院申請立案。承辦案件的楊利文法官考慮到吐爾一家距離遙遠,且旅費花銷太大,於是迅速聯絡被告人楊某,並於當天下午組織調解。經過楊利文法官的多次耐心勸解,雙方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簽訂調解協議書,並進行了司法確認。因楊某不履行協議,此案現已進入執行程序......

為遠在他鄉的當事人簡化訴訟程序,降低訴訟成本是臨河區法院大力推行人性化執法辦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臨河區法院案件受理數呈現高發態勢,持續爆發式增長,在法官感到壓力倍增的同時,當事人也苦不堪言,部分案情事實簡單、證據確鑿能及時解決的案件卻因法院“案多人少”矛盾不能及時得到有效解決,客觀上加大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為了讓當事人既能感受到法院公平正義下的“鐵面無私”,又能體會到法官“冷酷”背後的溫情,臨河區法院堅持實施人性化審判的長效機制,根據當事人的實際情況,甄別對待,從增強人性化執法辦案角度,推行訴前調解、司法確認、快速執行等多項便民舉措,既樹立了司法權威,又體現了司法的人文關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