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女畫家勒布倫:集美貌與才華,為女性藝術家“正名”有功勞


法國女畫家勒布倫:集美貌與才華,為女性藝術家“正名”有功勞


引言

在法國有這麼一位女性畫家。咱們先來瞧瞧她的自畫像——

法國女畫家勒布倫:集美貌與才華,為女性藝術家“正名”有功勞

● 維瑞.勒布倫作品《戴櫻紅色緞帶的自畫像》

她生於美術世家,長相出眾,擁有極高的繪畫天賦,筆下多為女性肖像畫,曾為當時的女王畫過二三十幅肖像,後來還向歐洲傳播新古典主義繪畫風格,為女性藝術家爭取了一席之地……

這位受矚目的女性,就是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法國女畫家——維瑞.勒布倫。


法國女畫家勒布倫:集美貌與才華,為女性藝術家“正名”有功勞


以畫為生


路易絲·伊麗莎白·維瑞·勒布倫(1755-1842)是路易十六時代法國最傑出的女畫家。

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勒布倫讓人十分羨慕,但瞭解過其生平後,才發現其實她的一生也不是那麼的快樂。

法國女畫家勒布倫:集美貌與才華,為女性藝術家“正名”有功勞

● 維瑞.勒布倫作品《自畫像》


她才三個月大的時候就被送到鄉下,由一名農婦看管照顧。

等她11歲從修道院學成歸來,終於能待在父親身邊,但好景不長,兩年後最寵愛她的父親卻去世了。對於勒布倫來說,父親的去世是相當沉重的打擊。

在父親去世後、她的15歲生日前夕,母親再婚了。繼父是一個唯利是圖的珠寶商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作品的曝光,勒布倫的美貌和才華日益受到了關注。她的作品風格溫婉細膩,感人真實,是當時畫壇上不可多得的一份佳作。每每出席一些沙龍聚會,她都像被聚光燈照著的公主一樣,讓人矚目。

漸漸地,勒布倫名氣越來越大,也受到了上流社會的青睞。可是繼父卻常常插手干預她的生活,還拿走她的酬金。

法國女畫家勒布倫:集美貌與才華,為女性藝術家“正名”有功勞

● 維瑞.勒布倫作品《波旁王朝的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公主的肖像》


在19歲那一年,她遇到了藝術品收藏家、畫商比埃爾.勒布倫。勒布倫先生就像良師益友一般,給她介紹他的藝術藏品,推薦她參加各種藝術交流會,為她打開了藝術世界的大門。

六個月後,勒布倫先生跪在地上向她求婚。

她猶豫不決:畢竟這位勒布倫先生比她大了20歲,可想到如果繼續留在這裡,只會受到面目可憎的繼父的監管和剝削。

經歷了漫長的思想鬥爭,她選擇了接受眼前的這個男人。

結婚後不久,她發現丈夫表面正直,實際上卻是個風流的賭棍。他不僅敗光了自己的財產,還揮霍她賣畫所賺的辛苦錢。她明白,她只是丈夫的搖錢樹和通向上層社會的鋪路石而已。

諷刺的是,婚姻不幸的她,卻以“勒布倫夫人”的名字聞名於世。

1780年,她有了唯一的女兒朱莉。從此,她生命的意義就是繪畫和女兒。

法國女畫家勒布倫:集美貌與才華,為女性藝術家“正名”有功勞

● 維瑞.勒布倫作品《伊麗莎白的女兒朱莉》


為了養活自己和女兒,維瑞.勒布倫必須頻繁地給達官貴人們畫肖像畫。在23歲時,她被召到凡爾賽為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王后畫像。後來,為王后畫的一幅《執玫瑰的瑪麗·安託瓦內特》,還使她名聲大噪。

十餘年間,與王后關係密切,但是她常常被封閉在凡爾賽宮中,沒有陪伴女兒和屬於自己的私人時間。而且她知道,在動盪的法國,如果她還留在這裡,等待她的將會是斷頭臺。

法國女畫家勒布倫:集美貌與才華,為女性藝術家“正名”有功勞

● 維瑞.勒布倫作品《執玫瑰的瑪麗·安託瓦內特》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1789年10月,她帶上了女兒逃離巴黎,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流亡生涯。好在所到之處,她都能受到尊重,她也把新古典主義的畫風傳播到了整個歐洲。

後來,17歲的女兒朱莉執意要嫁給一個大她20歲的俄國人。作為年齡懸殊的婚姻受害者,勒布倫當然不希望自己的女兒重蹈自己的覆轍。可是女兒對她的感情越來越冷漠,甚至因為這門婚事斷絕了母女關係,再也沒有和好如初。

法國女畫家勒布倫:集美貌與才華,為女性藝術家“正名”有功勞

● 維瑞.勒布倫作品《畫家和她的女兒》


1813年,丈夫勒布倫去世,1819年,女兒朱莉也離開了巴黎,次年,她的弟弟過世。生命對她來說已經失去意義,人生也已黯淡無光。女畫家悲痛欲絕,漸漸無心畫畫,只是埋頭創作回憶錄。

維瑞.勒布倫,一個不幸福的妻子,一個失敗的母親,一個流亡數十年的畫家,最終以87歲高齡與世長辭。

法國女畫家勒布倫:集美貌與才華,為女性藝術家“正名”有功勞

● 維瑞.勒布倫作品《自畫像》


在她的墓碑上,刻著這麼一句話:

“Here, at last, I rest.”

“在這裡,我終於可以休息了。”

法國女畫家勒布倫:集美貌與才華,為女性藝術家“正名”有功勞


法國女性的藝術地位

維瑞.勒布倫是當時法國最傑出的女性畫家,而在我們印象中,大部分傳世留名的歐洲藝術家都是男性。

那麼,當時的女性在藝術中的地位又是怎樣的,要誕生這麼一個優秀的女性畫家是不是特別的難呢?


法國女畫家勒布倫:集美貌與才華,為女性藝術家“正名”有功勞

● 維瑞.勒布倫作品《畫家的工作室》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歐洲中世紀時期的女性地位。

除了名門貴族,那時候的歐洲女性普遍沒有所謂的“人權”。女性只是丈夫的附屬品,只能在家裡織東西、打掃衛生。只有寡婦才能工作,但能做的基本是盜竊、詐騙、出賣身體這樣不正當的事兒。

在藝術領域,女性模特的使用也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在18世紀中葉之前,法國學院人體課的裸體模特是不得采用女性的,直到18世紀下半期才開始出現了女性模特,她們一般是妓女或者地位低下的勞動婦女。

到了19世紀後半葉,印象派畫家對模特的要求有所提高。他們會在普通老百姓中尋找模特,在找女模時,同時也會傾向於找富有個性的女性。

例如著名法國畫家愛德華.馬奈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裡,全裸的女性叫默蘭。她生活較為淫亂,但這副不羈的面孔,就經常出現在馬奈的畫中。

法國女畫家勒布倫:集美貌與才華,為女性藝術家“正名”有功勞

● 愛德華.馬奈作品《草地上的午餐》


當然,一些貴族夫人請畫家給自己畫的肖像畫,就另當別論了。據不完全統計,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王后,讓維瑞.勒布朗給她畫的肖像畫就有二三十幅。

那作為畫家的女性,處境又如何呢?

法國皇家美術學院自1648年建院以來,很少接納女性成員,說明當時要認可一個女性畫家是相當難的。

維瑞.勒布倫擅長畫肖像畫,因為肖像畫可以帶來最好的收入。但是肖像畫在畫家美術學院眼裡是沒有價值的,只有歷史畫才是正統。他們認為肖像畫只是作為滿足個人慾望出售的商品,而藝術是不能考慮物質利益的,更何況維瑞.勒布倫的丈夫還是個畫商。

所以,她能在1783年進入學院,更多的是因為受到瑪麗皇后的喜愛才擁有的特權。

法國女畫家勒布倫:集美貌與才華,為女性藝術家“正名”有功勞

● 維瑞.勒布倫作品《勒布倫與兩名學生的自畫像》


20世紀以前幾乎每一個女畫家都有一位從事繪畫專業的父親,勒布倫亦是如此。女性要學習藝術,主要是通過她們身邊的男性老師或親戚習得的。例如:康斯坦斯.梅耶(Constance Maye1775/1778-1821)、瑪格麗特.傑拉德(Marguerite Gerard 1761-1837)。

另外,有些女性主義藝術史家認為:女性畫家為自己作肖像畫,是為自己“正名”畫家身份的一種體現。

還是以勒布倫做例子,就算是她曾經的自畫像,沒有裸體、沒有不雅穿著,都會被認為畫中人誘惑男性觀眾的意圖。這種評論顯然認為,畫中的女性仍是個“模特”,女性藝術家的身份仍不被承認。

勒布倫1786年的作品《與女兒朱莉一起的自畫像》,就對貶低她的評論作出了自己解釋。她最著名的作品,1789年創作的《畫家和她的女兒》,作品名更以“畫家”自稱。

法國女畫家勒布倫:集美貌與才華,為女性藝術家“正名”有功勞

● 維瑞.勒布倫作品《與女兒朱莉一起的自畫像》


畫中的勒布倫是一個女畫家,一個母親,而不是當時評論所說誘惑男性的女性。

18世紀末受法國大革命和婦女解放運動的影響,女性畫家的地位才逐漸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承認。1935年維瑞.勒布倫的自傳在巴黎出版,更使得藝術領域的女性畫家越來越多。

可以說,勒布倫一生都在為“肯定自己作為一名女藝術家”而努力。


後記


維瑞.勒布倫是一個美貌與才華並重,性格溫婉而自立的女性畫家。

她的畫傾向新古典主義,作品細膩,善於抓住最足以反映人物個性最能使人感動的一瞬間。雖然不少畫作是為了生計所畫的商業肖像畫,但是透過畫面我們能看到人物神情的靈動,彷彿有血有肉,不奢華做作,這是她作品最打動人的地方。

另外,正因為她不被世俗眼光左右,堅持繪畫和創作,才能開創影響法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女性藝術之路。即使忽略外在好看的皮囊,這樣的女性藝術代表人物,也依然值得我們瞭解與尊重。


參考資料:

《畫架的兩邊通過法國新古典主義繪畫研究女性》 文/邵豔芬

《維傑·勒布倫: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女藝術家》 文/紐約時報、衛報

《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畫家維瑞·勒布倫》 文/鳳凰藝術

《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 法國女神級畫家維瑞·勒布倫》 文/油畫世界

《法國傑出女畫家維瑞·勒布倫夫人:擅長人像,風格傾向新古典主義》 文/藝考查查

《法國女性歧視史》(Historique du droit des femmesFemmes au Moyen Âge Discrimination des femmes en France)


法國女畫家勒布倫:集美貌與才華,為女性藝術家“正名”有功勞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