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敦刻爾克,這些書更真實地講述了二戰有多慘烈

文 | 李鯤鵬 周可唯(歷史研習社社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已70餘年了,

但是它卻從未走遠……

它不僅深刻影響著當今的時事政治,

更成為人類共同的歷史記憶,

史書、小說、電影……

小編從500多本歷史書中,精心挑選了這10本經典著作,既包含宏觀全景式的二戰呈現,又有親歷戰爭的高層回憶記錄,更有普通人在戰爭中無可奈何的升生活與情感,帶你全方位瞭解那一段歷史,觸摸那一段記憶。

1

《二戰簡史:黑暗時代》

作者: [英] 諾曼·斯通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豆瓣評分:7.4

比起敦刻爾克,這些書更真實地講述了二戰有多慘烈

牛津歷史學家用300頁解讀二戰,還原二戰諸多場景,從1939年,凡爾賽秩序的解體,到1945年舊歐洲的最後時刻,還在其中提供對戰爭局勢形成等前因後果的清晰解讀。

大蕭條為何會發生?

意大利怎樣將這場歐洲戰爭變成世界大戰?

巴巴羅薩計劃的奇怪之處與恩尼格瑪密碼。

戰爭中的關鍵時刻,局勢惡化的始末緣由。

歐洲人的最後一個大幻覺是:戰爭將是短暫的。

在我們似乎要忘卻這一戰事的今天,諾曼•斯通的這本扣人心絃的《二戰簡史:黑暗時代》讓我們感受到當時的時局曾經是多麼的凶險,正如丘吉爾所說,如果我們失敗了,全世界,包括美國和所有我們熟悉且關心的國家,都將墜入一個新的深淵,一個扭曲了科學、更加凶險或者可能更加漫長的黑暗時代。

➤ 小編點評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二戰”已經逐漸變成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歷史概念。我們都知道,那是一場發生在1939年至1945年間的世界性規模戰役。只是在這個大事件之內究竟發生了什麼,其實鮮為人知。

而專業的歷史書寫者的側重,已經漸漸由歷史“事件本身”,轉向了對其延伸方向——觀念、影響、意義等方面的考察。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但這樣的轉向,卻給歷史學專業的“門外漢”們帶來了困擾。

而諾曼·斯通的這本《二戰簡史》,其實是歷史書寫者回歸講述“事件史”的一次嘗試。他在努力以最簡單的方式告訴讀者,那些年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正在發生的事。

2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作者: [英] 李德·哈特著,鈕先鍾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豆瓣評分:9.1

比起敦刻爾克,這些書更真實地講述了二戰有多慘烈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無論是戰火波及的區域、直接或間接參與的國家、生命財產的損失等,沒有其他的戰爭堪與比擬。其所造成的衝擊與影響,更是全面而深遠,值得我們加以關注、省思。 在汗牛充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的著作中,李德哈特的這本書無疑是其中最具通盤關照的權威作品之一。

作者憑藉著個人的軍事經歷、豐富的資料文件、當事人的訪談記錄,集22年之功才完成這部鉅著。本書對歷時6年的二戰中大小戰役均有翔實的敘述,鋪陳詳盡。此外,作者更對此段歷史作冷靜、客觀的分析與思考。人們常說“歷史是一面鏡子”,本書能使讀者鑑往知今,歷史的真實在今天依然有警醒意義。

➤ 小編點評

這本書顛覆了正統歷史觀。作者用更豐富的資料來分析二戰。英法對於戰爭的發生有很大責任。希特勒的橫掃歐洲充滿偶然性。盟軍的最終勝利也並不那麼光彩。讀者可以從更多的角度來思考歷史。

3

《二戰史詩三部曲》

作者: [美] 科尼利厄斯·瑞恩著,王義國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豆瓣評分:9.1

比起敦刻爾克,這些書更真實地講述了二戰有多慘烈

“二戰史詩三部曲”包括《最長的一天:1944諾曼底登陸》《遙遠的橋:1944市場花園行動》《最後一役:1945柏林戰役》,是著名歷史作家、戰地記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在親歷二戰後歷時近30年創作完成的史詩級鉅著,通過二戰期間的三場決定性戰役,生動再現了那些決定世界命運的偉大歷史時刻。

《最長的一天:1944諾曼底登陸》,講述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的24小時。那是決定世界命運的24小時,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登陸作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鍵轉折點。再多的語言都無法描述那一天的殘酷和血腥。要麼贏,要麼死,沒有第三種選擇。

《遙遠的橋:1944市場花園行動》,講述D日之後阿納姆戰役的重大失敗。整整9個晝夜,深入敵後卻孤立無援的空降兵,難以想象他們面臨的是怎樣的人間地獄。這不是戰爭片,每一個字背後都是真實的鮮血和死亡。絕不煽情,但你一定會看哭。

《最後一役:1945柏林戰役》,講述蘇聯對希特勒第三帝國發動的終極進攻。帝國崩潰了,柏林幾乎被徹底焚燬。一方面是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另一方面卻是柏林平民尤其是女性所經受的夢魘般的厄運。在這段黑暗歲月裡,“吃飯比愛更重要,躲藏比戰鬥更有尊嚴,忍受比贏得勝利在軍事上更正確”。

➤ 小編點評

本書是二戰紀實文學的代表作,全球媒體公認的“非虛構文學的創作典範”。作者真實還原了二戰三大戰役的細節,將個人命運與人類歷史緊密相連。讓歷經鮮血和死亡的靈魂,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戰爭;沒有一個名字是炮灰,每一個戰壕,每一座城市,都標示人類命運,戰爭將個人和世界都放在了命運運轉不息的刀鋒上。

4

《第三帝國的興亡》

豆瓣評分:9.1

比起敦刻爾克,這些書更真實地講述了二戰有多慘烈

作者: [美] 威廉·夏伊勒

譯者: 董樂山

出版社: 世界知識出版社

第三帝國,是1933年至1939年間希特勒領導下的納粹德國的官方國名,也就是二戰的策源地。是全世界最暢銷的反映納粹德國曆史的鉅著。它精彩絕倫地記述了被希特勒稱為“千秋帝國”(即第三帝國)從興起到覆滅的全部過程。在短短的12年零4個月中,不可一世的第三帝國在人類歷史上製造了慘絕人寰的災難,留下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

隨著崩潰的迅速到來,人們繳獲了大量祕密文件,私人日記、發言記錄以及納粹黨領導人的電話錄音!於是,一個極端獨裁政權的全部祕密和罪惡活動就在它覆滅的同時全部公之於世了。這就是《第三帝國的興亡(套裝上下冊)》大量的、真實的資料來源。

➤ 小編點評

一想到德國人民,常常不免黯然神傷,他們作為個人來說,個個可貴,作為整體來說,卻又那麼可憐……在第三帝國短促的生命的前半期,作者曾在那裡生活過,親眼看到希特勒是怎樣鞏固他作為這一偉大而茫然不知所從的民族的獨裁者的權力,後來又怎樣引導這一民族走向戰爭和進行征服的。

5

《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作者: [英] 溫斯頓·丘吉爾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豆瓣評分:8.1

比起敦刻爾克,這些書更真實地講述了二戰有多慘烈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也是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作者丘吉爾重塑了戰時氛圍,讓讀者有親臨其境之感。他的撼動人心的講演、統領全局的才略、把握時機的果斷,在全書中都一一體現。

➤ 小編點評

作為“三巨頭”之一的丘吉爾在晚年創作的這部回憶錄,有極高的閱讀價值。一方面,本書以全景式的視角幫助普通讀者瞭解二戰的那些點線面。另一方面,本書呈現了大量關於二戰的原始材料,真實的描繪了英國高層的處境、態度和決策,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6

《被遺忘的士兵:一個德國士兵的蘇德戰爭回憶錄》

作者: [法] 蓋伊·薩傑著,楊華鋼譯

出版社: 新華出版社

豆瓣評分:9.0

比起敦刻爾克,這些書更真實地講述了二戰有多慘烈

書中用第一人稱講述了一個18歲德法混血青年,被強行送到了與蘇聯作戰的東線戰場的故事。在戰場上,他不僅承受著堪稱人類承受極限的惡劣環境。而且更可怕的是,在和蘇軍的拉鋸戰中,死亡的陰影無處不在……這樣的環境,簡直只有地獄可以形容,一個已經埋葬了太多年輕生命的嗜血地獄。然而他還是拼死活了下來,在這個士兵的眼中,任何宏大的戰略,都抵不過一頓飽飯、洗一次澡,以及早日回家的願望……

➤ 小編點評

這部作品完全從士兵的角度出發,描述的是士兵眼中的殘酷戰爭,完全是第2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的真實寫照。作者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德國人,作為一個混血兒,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讓他無從選擇,成為法西斯德國軍隊中的一名普通士兵(和純粹的德國士兵不同,屬於二等士兵)。

作為士兵他是盡職的,也許他不勇敢,也許他沒有體會到勝利的榮譽,可是他和戰友並肩作戰,完全服從上司的命令。然而,作為普通一兵他沒有意識到侵略戰爭黑暗的一面(視野和當時的環境導致),認為他的付出和所得不成正比,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所以書中處處流露出被遺忘的困惑和憤懣。

從普通人的角度來看,作為戰爭經歷者的他是可悲的,他只是捲入世紀戰爭中億萬人中的一員,在沒有意識到戰爭的意義是什麼的情況下奔赴戰場,是可憐的,是悲慘的,他也渴望平靜的生活,熱烈的愛情,可是士兵的身份讓他無能為力。甚至在戰爭接近尾聲的時候,他都不敢直接回家,他對自己真正的祖國(法國)沒有感情,也完全沒意識到肆意踐踏別人的家園是可鄙的。就是這麼一個人卻記錄了他眼中的戰爭。

7

《中國,被遺忘的盟友》

作者: [英]拉納·米特(Rana Mitter) 著

蔣永強 / 陳逾前 / 陳心心 譯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豆瓣評分:7.6

比起敦刻爾克,這些書更真實地講述了二戰有多慘烈

數十年來,西方人眼中的“二戰”始終是一場美英蘇領銜抗擊法西斯的血腥戰爭,亞洲戰上英勇抗擊日本的中國卻因種種原因被遺忘。

基於最新解禁檔案,西方著名歷史學家拉納·米特披露了1937~1945年發生在中國戰場上的一連串入侵、屠殺與抗爭的史實:從日本悍然發動的七七事變,到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從忍痛炸燬黃河堤壩以水代兵,到派遣軍隊遠征他國;從與羅斯福、丘吉爾、史迪威的國際大斗法,到聚焦中國三大戰時人物——自戰火中誕生的劃時代巨人毛澤東,扛起千斤重擔的戰時領袖蔣介石,從革命志士墮落為漢奸的汪精衛……八年艱苦抗戰,無數悲天慟地的事件,萬千大小人物的命運變遷,共同構成了這部扣人心絃的戰爭史詩。

➤ 小編點評

這本書以簡短的敘述勾勒出了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一直到抗日戰爭結束中國的廣闊社會景象。本書的敘述採用了內外兩條線路,內線即以蔣介石、毛澤東和汪精衛為線索,描述戰時中國內部的局面;外部則是日本、美國、英國和蘇聯,兼論中國戰時的外交政策。

8

《南京大屠殺》

作者: [美] 張純如著,譚春霞 / 焦國林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豆瓣評分:9.4

比起敦刻爾克,這些書更真實地講述了二戰有多慘烈

1937年12月,日軍攻入中國古都南京。幾周之內,30多萬中國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計劃地強暴、折磨和屠殺——死亡人數超過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遇難人數的總和。張純如從三個視角講述了南京大屠殺的故事:一是日本人的視角,二是中國人的視角,三是一群不肯拋棄南京的西方人的視角,他們創立了安全區,最終拯救了近30萬名中國人。

張純如不僅在書中詳述了日軍瘋狂暴行的細節,而且分析了在軍國主義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日本士兵對人類生命的漠視。張純如對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進行了大量採訪,並首次發掘了許多重要文獻。該書是關於這段恐怖歷史的權威之作。

二戰不止於歐洲戰場。在中國,我們用“抗日戰爭”這個詞來標記這段歷史。同樣的殘酷、血腥和暴力,也盡數在這片土地上彰顯。

➤ 小編點評

1937年12月,日軍攻入中國古都南京。幾周之內,30多萬中國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計劃地強暴、折磨和屠殺——死亡人數超過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遇難人數的總和。這就是沒有一箇中國人不知道的“南京大屠殺”。

然而,直到讀到這本書,我們才知道自己所知道的實在太少。

9

《戰爭與回憶》

作者: [美] 赫爾曼·沃克著,陳良廷譯

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

豆瓣評分:9.4

比起敦刻爾克,這些書更真實地講述了二戰有多慘烈

《戰爭與回憶》(1941-1945)和其姊妹篇《戰爭風雲》(1939-1941)用小說筆法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景。它以美國海軍軍官維克多·亨利一家為中心輻射開去,描繪了一幅大規模世界戰爭的真實、宏偉的圖景。書中人物眾多,上至各交戰國最高領導人羅斯福、丘吉爾、希特勒等,下至一般士兵和普通百姓。所述故事從1939年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開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戰爭結束為止,涉及大多數主要戰場和重要事件。

➤ 小編點評

舞臺由《戰爭風雲》中的歐陸轉向烽火連天的太平洋,從赴任戰艦在珍珠港被炸的艦長,到奮鬥在中途島戰場的年輕一輩。作者將真實的歷史和虛構的人物揉捏在一起,讀後令人久久難以釋懷。另外本書有同名美劇,可以相互參照。

10

《安妮日記》

作者: [德] 安妮·弗蘭克著,彭淮棟譯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豆瓣評分:8.5分

比起敦刻爾克,這些書更真實地講述了二戰有多慘烈

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於花季之齡死於納粹集中營。日記是安妮遇難前兩年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記載。

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髮生衝突的困惑、與密室其他成員的相處、對性的好奇、對戰爭的看法、對知識的渴求、對大自然的嚮往、對援助者的感恩……在種族歧視和戰爭迫害的社會大環境中,藏匿且充滿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樸實流暢的筆下,深深地揪動著每一個讀者的心。

➤ 小編點評

《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佔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