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歲的年齡 70 歲的聽力,「未老先聾」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耳機 世衛組織 音樂 癌症 糖尿病 丁香醫生 2019-03-19

來源丁香園(dingxiangwang)

作者楊璐、孫雅靜

年僅 20 歲的小軍(化名)絕對不會想到,自己竟然與「耳聾」掛上了鉤。

而他突然下降的聽力不得不讓人擔憂。

小軍的父母發現,最近跟小軍說話時,經常得不到任何迴應,甚至有時很大的聲音也不能引起他的注意。

檢查結果也大大地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小軍的聽力報告顯示出全頻率段的下降,屬於中重度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部分高頻率段已經呈重度聽力損失。

小軍的聽力檢測結果

20 歲的年齡 70 歲的聽力,「未老先聾」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簡單地說,雖然小軍的年齡只有 20 歲,但聽力卻比部分 70 歲的老人還差。

要知道,通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動頻率在 20~20000Hz 之間,對於其中每一種頻率,都有一個剛好能引起聽覺的最小振動強度,稱為聽閾。

聽力正常者的聽閾一般小於 25 分貝,聽力損失者的聽閾則高於 25 分貝。

從檢查結果可知,小軍全頻率段的平均聽閾是 60~70 分貝,他能聽到的最小聲音是 40~50 分貝。聽力明顯受損。

我無法斷定就是某單一因素造成了小軍的聽力損失,但小軍的父母卻透露出一個非常可疑的跡象。

他們表示,平日裡,不管是吃飯、走路還是睡覺前,只要一有時間,小軍就會戴著耳機聽音樂,而且音量超大,以至於身邊的人都能清楚地聽到耳機裡傳出的聲音。

小軍父母的話加劇了我的擔憂,因為我明白,這樣連續的、高強度地噪音刺激可能導致了小軍聽力的下降,而這種程度的下降是不可恢復的。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

「未老先聾」

2015 年上映的電影《夏洛特煩惱》中,有一段主人公夏洛和一大爺的對話:

20 歲的年齡 70 歲的聽力,「未老先聾」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大家哈哈大笑之餘,很自然地將大爺「診斷」為耳背。

因為這種情景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隨著聽覺系統的逐漸衰老,上了年紀的老人十有八九都會耳背(老年性耳聾)。

但現如今,「聾」不再只是老年人的專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已經「變聾」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於今年 2 月 12 日發佈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約 11 億年輕人(12~35 歲之間)正面臨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

聽力損失者的數量在過去十年裡一直在穩步增加。從 2008 年到 2018 年,我國聽力損失者就從 7400 萬增加到 9600 萬。

20 歲的年齡 70 歲的聽力,「未老先聾」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若不採取行動,到 2030 年,全世界將有近 6.3 億人罹患殘疾性聽力損失(指成人更好的那隻耳朵聽力喪失超過 40 分貝);到 2050年,這個數字將會上升到 9 億人以上(每 10 人中就有 1 人)。

柳葉刀雜誌於 2017 年發佈的聽力損失綜述也曾指出,2015 年,全世界有 5 億人喪失聽力,13.4 億聽力較好的人有輕度至重度的聽力損失。聽力損失是導致殘疾的第四大原因。

在美國,聽力損失是第三大最常見的慢性疾病。 每 4 個成年人(20~69 歲)中就有 1 個人,原本聽力非常好或良好,現在卻已經有聽力損傷。報告聽力損失的人數幾乎是報告糖尿病或癌症人數的兩倍。

而娛樂環境中的噪音(如音樂會、體育賽事)和使用個人音頻設備是造成年輕人聽力損失風險的主要原因,即噪音性耳聾(NIHL)。其發病率僅次於老年性耳聾。

這與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生活方式導致了

年輕人的聽力損失

當代的娛樂生活各式各樣,一到週末,KTV、酒吧、夜總會、電玩城等場所都擠滿了年輕人,那種吵鬧的環境下,面對面的兩個人說話都要靠吼才能聽清。

如此高分貝的噪音刺激,對聽力的傷害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個人音頻設備對聽覺的傷害更加不容小覷。

不知從何時開始,耳機儼然成為了現代年輕人屏蔽外界雜音、躲避社交的重要手段。

「不管外界多喧囂,只要戴上耳機,整個世界都是我的。」

我們在公交車上、上下班路上,經常可以看到類似小軍的年輕人,戴著耳機,全然忘我地聽著音樂、看著視頻。

而外界越嘈雜,他們就會為了蓋過外界雜音而再度調高耳機的分貝。

中國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在校大學生的耳機使用率達 99.8%,長期使用耳機後,28% 的學生出現噪音性聽力損傷,13.4% 的學生有慢性耳鳴。

更為可怕的是,人們對自己的聽力損傷往往毫無知覺。

「溫水煮青蛙」式的變聾

同樣屬於感官系統,人們對於視力的下降往往有很敏銳的感知,但是對於聽力的下降卻總是後知後覺(突發性的除外)。

聽力受損同視力受損一樣,危害巨大

20 歲的年齡 70 歲的聽力,「未老先聾」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這是因為長時間暴露在噪聲環境後,最先出現的往往是高頻聽力(4000 Hz 以上)的損失。

前面提到,人耳的正常聽力頻率範圍是 20~20000 Hz。

但我們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聲音頻率(包括日常交流)大多在 500~3000 Hz 之間,只要這個頻率範圍的聽力正常,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的耳朵「沒問題,什麼都聽得清」。

因此,最先出現的高頻聽力損失很容易被忽視,當患者察覺時,往往已經到了較為嚴重的階段。

長期持續接觸噪音以及短暫的強噪音會造成的聽力損失是不可逆的,即使是在停止暴露很久之後也不會失而復得。

因為噪音破壞了耳蝸中的毛細胞,受損的毛細胞不會再生。

長時間的噪音刺激導致內耳毛細包受損

20 歲的年齡 70 歲的聽力,「未老先聾」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圖片來源:美國 CDC

到了你發現影響日常交流的時候,可能像耳聾的老年人一樣,一句話,可能需要別人重複三遍以上才能聽清。

美國聾盲作家海倫 · 凱勒說:「耳聾使人與人分離」。

因為難以融入對話,聽力損失者往往會有嚴重的孤獨感和隔離感。

到那時,就只能藉助昂貴的助聽器來維持正常生活了。

而這一切,

是完全可以預防的

看到這裡,你可能要問了,那該怎麼辦?怎麼提前發現?(我可不想突然間發現自己變聾了)

提前發現並不是不可能,患者 Michael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19 歲的 Michael 是一位留學生,他喜愛音樂,並組建了自己的樂隊。

但是最近一週,他發現晚上睡覺前,耳朵裡會有類似電流通過的刺耳聲音,這種突然的異響在安靜的環境中尤為明顯,甚至干擾到了他的睡眠。

做為音樂愛好者,他格外愛惜自己的聽力,於是馬上到醫院就診。

他的這種症狀其實是耳鳴,檢查結果就是早期的高頻率段的聽力下降。

中低頻率段的聽力都在正常的範圍內,

僅僅 8000 Hz 的聽力出現輕度下降,

這也是耳鳴產生的原因。

圖片來源:美國 CDC

到了你發現影響日常交流的時候,可能像耳聾的老年人一樣,一句話,可能需要別人重複三遍以上才能聽清。

美國聾盲作家海倫 · 凱勒說:「耳聾使人與人分離」。

因為難以融入對話,聽力損失者往往會有嚴重的孤獨感和隔離感。

到那時,就只能藉助昂貴的助聽器來維持正常生活了。

而這一切,

是完全可以預防的

看到這裡,你可能要問了,那該怎麼辦?怎麼提前發現?(我可不想突然間發現自己變聾了)

提前發現並不是不可能,患者 Michael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19 歲的 Michael 是一位留學生,他喜愛音樂,並組建了自己的樂隊。

但是最近一週,他發現晚上睡覺前,耳朵裡會有類似電流通過的刺耳聲音,這種突然的異響在安靜的環境中尤為明顯,甚至干擾到了他的睡眠。

做為音樂愛好者,他格外愛惜自己的聽力,於是馬上到醫院就診。

他的這種症狀其實是耳鳴,檢查結果就是早期的高頻率段的聽力下降。

中低頻率段的聽力都在正常的範圍內,

僅僅 8000 Hz 的聽力出現輕度下降,

這也是耳鳴產生的原因。

20 歲的年齡 70 歲的聽力,「未老先聾」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由於出現時間短,又馬上開始了治療,兩週之後 Michael 的耳鳴症狀消失了。

Michael 能夠早期發現主要是因為他比較重視自己的聽力,出現一點問題馬上就醫。

然而,大多數年輕人並沒有這種警惕性和保護聽力的意識,而是在不斷透支自己的聽力。

為了呼籲人們關注並保護聽力,避免更多的年輕人出現聽力損失,世界衛生組織做了很多努力。

在剛剛過去不久的世界聽力日(每年的 3 月 3 日)當天,世衛組織推出了一個免費應用程序 HearWHO,幫助人們檢查自己的聽力;並且正與其合作伙伴研究制定娛樂場所噪音的監管框架。

同時,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電信聯盟還發布了一項用於生產和使用個人音頻設備的新國際標準,加強這些設備對聽力的安全性,建議個人音頻設備應包含以下功能:

1. 跟蹤用戶音頻設備的音量和持續時間,計算相對百分比,將噪音暴露問題量化;

2. 告知用戶其聽力的安全程度,並給出提示;

3. 限制音量的選項,包括自動調低音量和由家長控制音量;

4. 向使用者提供有關安全聆聽的資料及指引。

環境和設備的管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個人防護。

其實,只要做到以下簡單的 4 點,你就能在不損害聽力的情況下繼續享受娛樂活動。

  • 減少使用個人音頻設備如智能手機、音頻播放器的時間,連續佩戴時間不宜超過 60 分鐘

  • 調低個人音頻設備的音量,建議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 60%

  • 儘量遠離噪音源頭,或者減少停留時間。需要長期在嘈雜環境中工作的人,建議佩戴防護耳塞和耳罩;

  • 定期進行聽力篩查,早發現早治療。

常見的噪音來源及分貝聲級

20 歲的年齡 70 歲的聽力,「未老先聾」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圖片來源:美國 CDC

而除了出現像 Michael 那樣的耳鳴症狀外,如果出現了以下情況,也應儘早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 在嘈雜環境(比如人多的超市)中與人面對面交談,卻聽不清對方的話;

  • 別人覺得正常的音量,自己覺得太輕;

  • 別人覺得你最近有點「大嗓門」。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管是視力還是聽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不要讓視力淪陷的同時,聽力也跟著淪陷。

本文授權轉載自丁香園 | ID:dingxiangwang

丁香園是中國領先的面向醫生、醫療機構、醫藥

從業者以及生命科學領域人士的專業平臺。

轉載請直接聯繫首發公眾號

— 參考文獻 —

[1] Le Prell CG, Hensley BN, Campbell KC, Hall JW 3rd, Guire K. Evidence of hearing loss in a ‘normally-hearing’ college-student population. Int J Audiol 2011;50:21–31.

[2]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2014 data.

[3] Rota-Donahue C, Levey S.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in the campus. Hear J 2016;69:38–9. http://dx.doi.org/10.1097/01.

[4] Rabinowitz PM.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Am Fam Physician 2000;61:2749–56, 2759–60.

[5] Prasher D. New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Lancet 1998; 352:1240.

[6] Balatsouras DG, Tsimpiris N, Korres S, et al. The effect of impulse noise on 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 Int J Audiol 2005; 44:540.

[7] Basner M, Babisch W, Davis A, et al. Auditory and non-auditory effects of noise on health. Lancet 2014;383:1325–32.

[8] Zelaya CE, Lucas JW, Hoffman HJ. Self-reported hearing trouble in adults aged 18 and over: United States, 2014. NCHS Data Brief 2015;214:1–8.

[9] Chisolm TH, Johnson CE, Danhauer JL,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hearing aids: final report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 Task Force On th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Benefits of Amplification in Adults. J Am Acad Audiol 2007;18:151–83.

[10] Wilson BS Tucci DL Merson MH O'Donoghue GMGlobal hearing health care: new findings and perspectives.Lancet. 2017; 390: 2503-2515

[11] https://www.cdc.gov/features/hearing-damage/index.html

[12]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detail/12-02-2019-new-who-itu-standard-aims-to-prevent-hearing-loss-among-1.1-billion-young-people

封面圖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責編:左娃

好看你就點這裡

圖片來源:美國 CDC

而除了出現像 Michael 那樣的耳鳴症狀外,如果出現了以下情況,也應儘早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 在嘈雜環境(比如人多的超市)中與人面對面交談,卻聽不清對方的話;

  • 別人覺得正常的音量,自己覺得太輕;

  • 別人覺得你最近有點「大嗓門」。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管是視力還是聽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不要讓視力淪陷的同時,聽力也跟著淪陷。

本文授權轉載自丁香園 | ID:dingxiangwang

丁香園是中國領先的面向醫生、醫療機構、醫藥

從業者以及生命科學領域人士的專業平臺。

轉載請直接聯繫首發公眾號

— 參考文獻 —

[1] Le Prell CG, Hensley BN, Campbell KC, Hall JW 3rd, Guire K. Evidence of hearing loss in a ‘normally-hearing’ college-student population. Int J Audiol 2011;50:21–31.

[2]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2014 data.

[3] Rota-Donahue C, Levey S.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in the campus. Hear J 2016;69:38–9. http://dx.doi.org/10.1097/01.

[4] Rabinowitz PM.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Am Fam Physician 2000;61:2749–56, 2759–60.

[5] Prasher D. New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Lancet 1998; 352:1240.

[6] Balatsouras DG, Tsimpiris N, Korres S, et al. The effect of impulse noise on 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 Int J Audiol 2005; 44:540.

[7] Basner M, Babisch W, Davis A, et al. Auditory and non-auditory effects of noise on health. Lancet 2014;383:1325–32.

[8] Zelaya CE, Lucas JW, Hoffman HJ. Self-reported hearing trouble in adults aged 18 and over: United States, 2014. NCHS Data Brief 2015;214:1–8.

[9] Chisolm TH, Johnson CE, Danhauer JL,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hearing aids: final report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 Task Force On th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Benefits of Amplification in Adults. J Am Acad Audiol 2007;18:151–83.

[10] Wilson BS Tucci DL Merson MH O'Donoghue GMGlobal hearing health care: new findings and perspectives.Lancet. 2017; 390: 2503-2515

[11] https://www.cdc.gov/features/hearing-damage/index.html

[12]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detail/12-02-2019-new-who-itu-standard-aims-to-prevent-hearing-loss-among-1.1-billion-young-people

封面圖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責編:左娃

好看你就點這裡

20 歲的年齡 70 歲的聽力,「未老先聾」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