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市與俄羅斯接壤的地帶,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中國的俄羅斯族,是中國人與俄羅斯移民的後裔,經過百年的同化,其外貌、長相、風俗和習慣等,已與俄羅斯的俄羅斯人完全不同。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境內俄羅斯族總人口數為15393人。

生活在額爾古納河畔的俄羅斯民族

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兩國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左岸歸俄羅斯,右岸歸中國。條約中規定,“從前我國所有俄羅斯族之人及俄羅斯所有我國之人,仍留如舊,不必遣回。”就這樣,兩岸居民的往來並未因條約的簽訂而終止,俄羅斯人向中國的遷移也仍在繼續。

生活在額爾古納河畔的俄羅斯民族

19世紀末,以山東、河北為主的“闖關東”移民流與沙俄在西伯利亞的移民流在額爾古納河畔相遇,兩個不同種族的人民不斷往來,繼而聯姻、繁衍、定居,在額爾古納河畔的恩和鄉形成了中國最大的俄羅斯族聚集群。

生活在額爾古納河畔的俄羅斯民族

2001年4月16日,經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批准,在呼倫貝爾市的額爾古納市建立了全國惟一的俄羅斯族民族鄉——室韋俄羅斯族民族鄉。室韋俄羅斯居民有1700多人,佔鄉總人口的42%。俄羅斯族人現在到了第四代、第五代,帶著“戰鬥民族”的基因,一代代地變成真正的額爾古納人。他們是中國人,他們一直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

生活在額爾古納河畔的俄羅斯民族

興安嶺深處的室韋小鎮

生活在額爾古納河畔的俄羅斯民族

室韋對岸的俄羅斯奧洛奇村

俄羅斯族大多信仰東正教,少數人信仰基督教。中國俄羅斯族的年長者對東正教信仰較深,壯年和青少年則大多按東正教徒的常規歡度節日,但多不誦讀聖經,不進行祈禱。新中國成立前,俄羅斯族孩子出生後,按教規到教堂去做洗禮,在教堂舉行婚禮,請神父主持葬禮。新中國成立後,這些儀式日漸減少和消失。

生活在額爾古納河畔的俄羅斯民族

俄羅斯族信仰的東正教

生活在額爾古納河畔的俄羅斯民族

室韋俄羅斯族建的東正教禱告室

俄羅斯族傳統住宅多為磚木結構、高大寬敞的平房, 也有單一木材結構的房屋。 鐵皮屋頂大多塗上彩色油漆,向四周延伸形成廊簷。屋頂上開有天窗,可調節室內溫度和空氣流通。屋內分為客廳、居室、廚房等,多砌有取暖的火牆。室內鋪有地毯,陳設有沙發、桌椅、書架、衣櫥等。 額爾古納河流域林區一帶的俄羅斯族,有的還居住傳統的俄羅斯“木刻楞”房屋,既保留了俄式的建築風格,又加上新的設計。

生活在額爾古納河畔的俄羅斯民族

傳統木刻楞

生活在額爾古納河畔的俄羅斯民族

額爾古納市

俄羅斯族的主要樂器有手風琴及曼陀林、小提琴、鋼琴、 俄羅斯族舞蹈 俄羅斯族舞蹈 三角琴、班吉拉等。其中彈撥樂器三角琴(琴身主體呈三角形而得名)和班吉拉很有特色。俄羅斯族歌曲宛轉悠揚,其中如《山楂樹》、《紅莓花開》、《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也深受其他民族喜愛。俄羅斯族幾乎每家都備有手風琴,手風琴既用來獨奏、合奏,又用來伴奏,成為人民娛樂的必需品。

生活在額爾古納河畔的俄羅斯民族

生活在額爾古納河畔的俄羅斯民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