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讀書怎麼辦?腦科學專家用7個關鍵點指導你閱讀

我們都知道,讀書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有益的。那你有想過讀書對自己而言,意味著什麼麼?

三毛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也正因為三毛愛讀書,於是她在遙遠的撒哈拉沙漠,將日子過成了一首詩。

俞敏洪也愛書,在他“一不小心”考上北大之後,在那個無數個自卑的日日夜夜裡,他用閱讀拯救了他自己,大學四年800多本書,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他的成績。

這兩個人一個是生活家,一個是企業家;一個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卻影響了無數人,一個創造了碩大的產業,改變了無數人的人生……看似無關的兩個人,卻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愛讀書。

讀書是有意義的,他可以改變一個人,改變一個家庭、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因此,無論你生活在各行各業,你都應該成為一個愛書之人。

那麼問題來了,你,真的會讀書麼?

讀書很簡單,讀就行了,但讀書又很難,要不然這麼有那麼多孩子從小成績上就有非常大的差別呢?問題就出在是否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

如果你的方法得當,同樣一本書,自然就會比別人更快更多的掌握書籍當中的內容,學的更多,效果自然好,你也就比別人進步更快,成長自然也就更快了。

這幾天我在家讀到了這樣一本書——《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就是一本指導我們如何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閱讀的書籍。

不會讀書怎麼辦?腦科學專家用7個關鍵點指導你閱讀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作家茂木健一郎,他曾經任職於劍橋大學,是日本最為著名的腦科學家,是日本腦科學應用的第一人。有意思的是,他特別擅長用腦科學的方式去分析很多名人的成功之道,其中就包括我們非常熟悉的宮崎駿。他甚至還專門解讀戀愛中的男女心態和行為,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

因此儘管我們市面上已經有很多和閱讀相關的書籍了,這本《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作者本身是一名腦科學專家,站在他的專業角度寫成的,也頗有看點。他通過為什麼讀書、如何選書、如何讀書這幾個角度,詳細幫我們分析了如何正確的利用書籍改造我們的大腦。

在正式說內容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茂木健一郎是如何評說讀書是如何對我們大腦產生影響的:在他看來,讀書對我們產生影響一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我們通過閱讀書籍收穫書本上的信息。

第二階段:我們在閱讀過程中摻雜著我們個人的情感和理解。因此大腦在記下這些內容的同時,也記錄下了這些情緒,甚至還記錄下了我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當時發生了什麼,是怎樣的心情。

第三階段:當這些內容都被儲存在大腦之後,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發酵,再和我們之前的知識相結合,慢慢的沉澱,最終形成我們的“智慧和見識”。

經歷了這三個階段,書籍才真正的屬於我們,成為我們智慧的一部分。我們也因此知道,為什麼同樣一本書,同時的閱讀,但是每個人的感受卻是大相徑庭。所以說讀書是極度個人的感受,但是讀書的方法,我們卻可以借鑑前人的經驗。

不會讀書怎麼辦?腦科學專家用7個關鍵點指導你閱讀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當中,茂木健一郎提出了閱讀的七個關鍵點,正是這七個關鍵點,讓我們的閱讀與眾不同。

1.讀書要讀“雜”。

讀書要讀“雜”是七個關鍵點最首要的觀點,可想而知它的地位。

我是一個自媒體寫作者,我不止一次看到有的人提出疑問,讀書是不是隻讀一種類型的書籍?或者讀書是不是隻讀經典就行?

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當然不是!

這就好比我們吃菜,你知道雞蛋有營養就只吃雞蛋,可以麼?很顯然這種吃法不僅會造成營養不良,還會讓你徹底厭煩雞蛋,再也不想碰它了。

讀書也是如此,如果一個讀書人,只閱讀一類書,那必然會造成知識的單一和匱乏。不相信你去問那些在自己專業領域特別優秀學者們,私底下喜歡閱讀什麼書籍,必然除了專業之外,還有多種多樣的選擇。

身為現在的年輕人,更是應該如此,廣泛涉獵各種領域的知識,才能培養自己在這個社會的綜合競爭力。

不僅如此,作者還提出了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我們無法判斷我們閱讀的過程中,書中的哪個觀點剛好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工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量讀書可以林大腦如腐葉土般進行發酵,在腦內形成優質的土壤。而這個優質土壤必定會幫助我們開始美麗的花朵。

就像我們常說的“技多不壓身”,是一樣的道理。

不會讀書怎麼辦?腦科學專家用7個關鍵點指導你閱讀

2.同時閱讀多本書。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反對同時閱讀多本書的。因為這會干擾到我們閱讀的連貫性,但這裡所說的同時閱讀多本書,其實就是在和我們說,我們可以學會放棄。

當遇到讀不下去的書籍,沒有必要強迫自己一次性讀完,可以選擇放棄轉而閱讀其他書籍,等願意閱讀這本書了折回來再讀也是可以的。

只要堅持每天有閱讀書籍的習慣,長時間的積累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變化。

3.有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經典讀物。

茂木健一郎建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本心中所愛,這有點類似於我們的充電站。每當我們精力不足的時候,拿起來閱讀幾頁,就能讓我們滿血復活。

因此,這本書最好是經典,又最好書中裡有能夠然你支撐下去的勇氣,當我們累了、疲了、想放棄的時候,這本書籍可以支撐我們繼續前行。

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一本書,如果你還沒有的話,可以從現在開始去找一找,相信你會遇到這樣一本書的。

4.和懂得某樣知識的人做朋友。

如果你是一個文科生,但是你認為你應該掌握一些理科方面的知識,畢竟這個社會需要有理科思維的人,可是你就是學不會理科知識,怎麼辦呢?

“那就交一個理科的男朋友好了。”

這是茂木健一郎在演講時和演講者的對話,引起了臺下無數的笑聲。

當然這是一個玩笑,作者自己也解釋了,他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自己沒辦法掌握某種知識的前提下, 你可能和掌握某種知識的人交朋友。畢竟知識是豐富的,但是我們每個人所擅長的領域是不同的,如果你能和不同領域的人交朋友,遇到類似的問題,去請教更加專業的人士,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式。

這就好比你雖然沒有讀此類書籍,但是身邊卻有一個移動圖書館,有問題的時候,向他人請教,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不會讀書怎麼辦?腦科學專家用7個關鍵點指導你閱讀

5.區分電子書和紙質書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讀物。

除了以上幾點關鍵點,作者還針對讀書的媒介給了一定的指導。現在來說,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很多人習慣用電子書進行閱讀,無論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都各有各的好處,如果我們能夠根據不同媒介的特點,來選擇我們的閱讀方式就能將媒介的功能發揮出來。

比如,紙質書,相對而言閱讀速度就會更快,因為紙質書更適合進行快速的瀏覽。當我們想要通篇瀏覽書籍的時候,推薦利用紙質書進行閱讀。

而對於電子書,比較適合用來檢索,比如我們想要檢索書籍當中的某些內容,紙質書翻起來就比較麻煩了,電子書就會比較快。

當然,他也指出,根據有關報道,閱讀電子書與紙質書在對書中事實的記憶方面並無差別。但在記憶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和時刻方面,閱讀電子書更容易使人產生混亂。

就我個人長期的閱讀經驗而言,我是支持用紙質書閱讀,因為無論是從提高閱讀速度,還是記錄讀書筆記,紙質書都會更方便。電子書的話,建議去閱讀一些可供消遣類的書籍,人如果外出不方便,帶一兩本紙質書,剩下的,用電子設備觀看也未嘗不可。

如果可能的話,多去逛一些實體書店,儘管現在網絡特別發達,但是實體店的體驗也是無法替代的。我們可以在實體店裡發現讓你心動的好書,也能夠在書店感受別樣的讀書氛圍,讓你更加熱愛閱讀。

像我就比較喜歡去到某一個城市就找當地特色書店,買幾本書,再蓋幾個書店的印章帶回家。所以我每次出門都不用帶書,但是回家之後總能將自己的行李箱塞滿。

這是每次旅行必備的給自己的禮物。

6.培養分清好文章和壞文章的能力。

當我們閱讀食量足夠多的時候,我們要開始培養自己分辨好文章和壞文章的能力,這點很重要。

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多想想為什麼這本書如此受歡迎,好在哪裡,是結構好,還是語言好?多進行深度思考,有利於我們對好文章的判斷。

同時,茂木健一郎建議大家可以多多的培養自己的寫作能力,寫作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地挖掘大腦中知識的儲存,看起來十分的辛苦,但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快速成長,也能收穫成就感。我們也能在自己寫作的過程中,對與文章好壞的判斷,有著更深一層次的理解。

不會讀書怎麼辦?腦科學專家用7個關鍵點指導你閱讀

7.善用“速讀”閱讀全文。

最後,作者強調的是“速讀”的能力。事實上任何一本指導我們寫作的書籍都有強調“速讀“這件事,它是提高我們閱讀效率非常重要的一環。

通過速讀我們可以儘快的掌握書籍整體的概況,寫了什麼?重點在哪?有哪些特定的內容……

具體,作者給出了具體的閱讀方法:

1.瀏覽目錄,掌握整本書的框架。

2.發現自己感興趣的標題,將此處作為閱讀重點。

3.翻看全書,掌握書的大致內容。

當然這些是作者給出的建議,實際閱讀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一些體驗進行相應的調整。但是有一點我們要把握的,就是沒有必要在自己不願意閱讀的內容上死磕,這樣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還會讓我們對閱讀本身產生不好的情緒。

讀書不是受刑,真正遇到不願意讀的,就直接跳過去,或者乾脆不讀,什麼時候想讀了,再來閱讀。換一種心境,換一種境遇,可能讀起來會有不同的感受。

不會讀書怎麼辦?腦科學專家用7個關鍵點指導你閱讀

以上這“七個關鍵點”就是茂木健一郎給出的閱讀的一點建議。實際上《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裡遠不止這些內容,開始我們也說了,作者還在如何選書?為什麼讀書?給了我們具體的建議。如果你對閱讀有疑問,渴望通過閱讀改變我們的大腦,甚至是人生,不妨拿起書來讀一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