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瓜州古渡,如今怎樣了

出揚州城15公里之後,繞來繞去都抵達不了導航指示的位置點。我看著地圖說這兒的地形是個類似江心島般的運河分叉口,左右兩邊公路上都應該可以回首而視,而且直觀上也或許更加吻合幾位老師對瓜洲古渡的角度描繪,是我們站在河岸看風景,而不是從景點往外看裝飾了風景的我們,雖然體驗上少了點兒深層次上憑懷弔古的意思。陳、謝兩位老師也是慣於將錯就錯因勢利導見機行事,欣然首肯。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瓜州古渡,如今怎樣了

與導航右指反其道而行之,司機師傅一腳油門往左路直直的開了進去。他的直覺還是對的,路間有個緊閉的大門,就是已然關閉了的瓜洲古渡風景區,既然進不去,我們依然前行。終於在河邊的一個回眸有了欣然。

原則上,我們這是一個隔河相望的遠觀,根本就沒有近身,談何耳鬢廝磨。

但是,瓜洲古渡,僅此遙遙一望,已經足以讓我們感受歷史的榮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瓜州古渡,如今怎樣了

壯懷激烈不是一個成語,是兩件事。

這個渡口最壯懷的事件應數唐代高僧鑑真東渡日本的起航,是個歷史的真實。鑑真,俗姓淳于,揚州人,日本常稱之為“過海大師”、“唐大和尚”。公元742年,日本留學僧榮睿、普照到達揚州,懇請鑑真東渡日本傳授“真正的”佛教,為日本信徒授戒。當時,大明寺眾僧"默然無應",唯有鑑真表示"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決意東渡。此後歷盡千辛萬苦,不辱使命,先後6次東渡,終於在754年到達日本。他帶去了大量書籍文物,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極大意義的促進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瓜州古渡,如今怎樣了

最為激烈的事件是青樓女子杜十娘在這怒沉了百寶箱縱身波濤,明代馮夢龍所著《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的女主人公,民間傳說已久。上半截是郎情妾意濃情我愛的情投意合,下半截一個是“相信不深,惑於浮議”的忘恩負義,一個是“憤慨自己,中道見棄”的痛心決然。既然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幻滅,杜十娘便縱身一躍,與《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說》共同演繹了中國古代民間文化史上4個俊男美女才子佳人生離死別悲慘分離愛情故事的千古絕唱。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瓜州古渡,如今怎樣了

對,瓜洲古渡,就是唐代鼎鼎大名的白居易《長相思·汴水流》的瓜州古渡:“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同是唐代的張祜也寫《題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高蟾有《瓜洲夜泊》:“偶為芳草無情客,況是青山有事身。一夕瓜洲渡頭宿,天風吹盡廣陵塵。”岑參的《武威春暮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已到晉昌》:“岸雨過城頭,黃鸝上戍樓。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愁。白髮悲明鏡,青春換敝裘。君從萬里使,聞已到瓜州。”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瓜州古渡,如今怎樣了

對,也就是宋代風雲際會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瓜洲古渡:“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張輯有《月上瓜州》:“江頭又見新秋,幾多愁?塞草連天何處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淚,水東流。惟有漁竿月明上瓜州。”

這也是陸游《書憤》的瓜洲古渡:“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元代薩都剌寫過《過江後書寄成居竹》:“揚州酒力四十里,睡到瓜洲始渡江。忽被江風吹酒醒,海門飛雁不成行。”明代郭第《出揚子橋喜見江南山色》:“小艇淮南道,經過無限情。可憐揚子渡,不見海潮生。水斷瓜洲驛,江連北固城。漲沙三十里,樹杪亂山橫。”清代的任大椿也留下了佳句:“三更月落瓜洲渡,行盡青山見秣陵。”

都是讓人耳熟能詳吟詠再三的名詩名詞名句。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瓜州古渡,如今怎樣了

所謂瓜洲,最初是長江流沙沖積而成,隨江潮漲落時隱時現,《水經注》說:“漢以後,江中漲有沙磧,形如瓜,故名瓜洲。”也有人叫瓜步或瓜埠。晉朝開始露出水面,成為長江中四面環水的沙洲,也因此逐漸形成漁村、集鎮。此後由於泥沙淤積,到唐代中期已經與北岸陸地相連,成為長江北岸的渡口。開元年間,齊浣開伊婁河二十五里,連接原有運河,從揚子津南至瓜洲通長江,從此瓜洲作為南北向運河與東西向長江十字形黃金水道的交匯點,漕運與鹽運要衝,帆檣如織,南來北往,每年過往船隻達百萬之多,所經過的各地商旅更是不計其數,瓜洲也迅速發展為江邊巨鎮,唐末時漸有城壘。此後,長江主航道逐漸南移,瓜洲與京口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由此可見,瓜洲古渡在過去歷史和地理的重要。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瓜州古渡,如今怎樣了

瓜洲古渡口的開通,最早從魏晉、隋唐時期,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在這長達千年時間裡,瓜州不僅是重要的渡口,而且還是水陸驛站。宋金對峙時,瓜洲還是戰爭前線,建都巡檢營廨,宋軍曾在此擊敗過南侵的金主完顏亮;南宋時開始築的城;明代設置了同知署、工部分司署、管河通判署,城內大型建築和私宅花園、庵廟、樓、亭、廳、堂等多達數十處;清代設瓜洲巡檢司署、操江都御史行臺、都督府、提督府等,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將巡視南漕御史置移瓜洲。當時見多識廣活躍於全國的徽商對全國各大城市說三道四評頭論足:“今之所謂都會者,則大之而為兩京,江、浙、閩、廣諸省(會)。次之而為蘇、鬆、淮、揚諸府,臨清、濟寧諸州,儀真、蕪湖諸縣,瓜州、景德諸鎮。”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瓜州古渡,如今怎樣了

現在,周邊一系列現代建設的煌煌成就如潤揚公路大橋、鎮揚汽渡、揚州港等等的與其毗鄰相接,隔江相對的是大名鼎鼎的鎮江金山寺,這個赫赫有名的“瓜洲古渡”也因此有點不明不白冤枉孽障的被湮埋了,灰頭土臉的,讓人甚至都有點將信將疑:廢棄的舊樓,透著無比蕭瑟頹敗的氣息,荒蕪的郊野之地,要想遇上個人問問,都不容易。荒蕪、蕭疏、頹敗的氛圍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平添了幾分古意。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瓜州古渡,如今怎樣了

的確,事實上我們眼前所見並非從前的渡口遺址,而是長江改道、瓜洲運河建閘後的一處替代物。清中晚期,因長江江流北移,鎮江、揚州段南岸淤漲、北岸坍塌的現象日漸轉甚,瓜洲則成為頂衝點,從清道光三年(1823年)起,瓜洲城開始發生坍陷。為挽救城池,當地百姓修築大壩,填埋石料,但江水滾滾,無法阻擋。直到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瓜洲的沉沒與抗爭,持續了近200年後,瓜洲古鎮終於全部坍入江中。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瓜州古渡,如今怎樣了

看情形,應該也是曾經開發為景區過的。所謂的“瓜洲公園”,其實就是我們路過“瓜洲閘管理處”,它像一個上窄下寬的瓜形小島,正嵌在運河的中間,北端有橋與東西兩岸相連。因為靠近閘口,水流湍急,沿河有石壩和登岸的石階。前面的運河,依然有大大小小的無數船隻停靠著岸邊。不揣冒昧的話,初心還是不錯的,但是估計心血來潮了,沒有深思熟慮也沒有縝密的計劃,後續沒跟上,交通也不便,漸漸地就無人問津了。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瓜州古渡,如今怎樣了

原則上,這的確還是尋幽探古的佳處。面河而立,視線儼然開闊,對岸很多沙運載泥貨的泊船,一灣運河水,靜靜地在碼頭前流淌,彷彿在對來往的船隻訴說著曾經的曾經。駐足遠眺,浮想聯翩,想起了萬夏的那首詩:“人終究不盡完善/太多的機會都留在錯誤中/我們卻在幸福裡得到進步/······這些也不是本質/最高最完美的是一些殘缺的部分/我們完善的兩次事件之間/這一切又僅僅是過程/你祈求和得到的/僅我腐朽的一面/就夠你享用一生。”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瓜州古渡,如今怎樣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