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

摘要:深淘灘與低作堰,用樸素的哲學思想,以一深一淺、一引一分正確處理了引水與排沙的矛盾。故歷代都把這六字訣奉為至寶,代代相傳,成為維修與護理都江堰的必遵之法。

"

摘要:深淘灘與低作堰,用樸素的哲學思想,以一深一淺、一引一分正確處理了引水與排沙的矛盾。故歷代都把這六字訣奉為至寶,代代相傳,成為維修與護理都江堰的必遵之法。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都江堰結構示意圖


一、都江堰管理

都江堰是成都平原最重大的水利工程,從創建之日始,在管理方面,都是由駐紮在成都的郡府最高長官親自負責。戰國晚期至秦代,都江堰的最高機構為蜀郡郡府。郡守李冰親自領導了創建都江堰的偉大工程。但工程浩大,頗費時日,郡守只能負責大方針,不可能長期駐堰。日常水利事務,則設置了一個專門的水利衙門“都水”,來進行行政管理。值得注意的是,秦時朝廷中也設有“都水”官。

《漢書·百官公卿表》說:“奉常,秦官,……屬官有太樂、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醫六令丞,又均官、都水兩長丞。”如淳曰:“《律》,都水治渠、堤、水門。”《三輔黃圖》雲:“三輔皆有都水也。”三輔,即西漢早期稱京畿之地為三輔。可見秦不僅在朝廷中設有都水官,在郡府中也設有都水官,專管水利事務。秦都水官的設立,從其名稱中帶“都水”二字看,從李冰治水的規模、範圍、時間看,從成都二江又有“都江”之名的情況看,可能是由蜀郡首創其制。

"

摘要:深淘灘與低作堰,用樸素的哲學思想,以一深一淺、一引一分正確處理了引水與排沙的矛盾。故歷代都把這六字訣奉為至寶,代代相傳,成為維修與護理都江堰的必遵之法。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都江堰結構示意圖


一、都江堰管理

都江堰是成都平原最重大的水利工程,從創建之日始,在管理方面,都是由駐紮在成都的郡府最高長官親自負責。戰國晚期至秦代,都江堰的最高機構為蜀郡郡府。郡守李冰親自領導了創建都江堰的偉大工程。但工程浩大,頗費時日,郡守只能負責大方針,不可能長期駐堰。日常水利事務,則設置了一個專門的水利衙門“都水”,來進行行政管理。值得注意的是,秦時朝廷中也設有“都水”官。

《漢書·百官公卿表》說:“奉常,秦官,……屬官有太樂、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醫六令丞,又均官、都水兩長丞。”如淳曰:“《律》,都水治渠、堤、水門。”《三輔黃圖》雲:“三輔皆有都水也。”三輔,即西漢早期稱京畿之地為三輔。可見秦不僅在朝廷中設有都水官,在郡府中也設有都水官,專管水利事務。秦都水官的設立,從其名稱中帶“都水”二字看,從李冰治水的規模、範圍、時間看,從成都二江又有“都江”之名的情況看,可能是由蜀郡首創其制。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李冰石像


李冰在創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時,為管理方便,同時在郡府中設置了都水衙門,主管全郡水利事務,當然當時以都江堰為大宗,並具體負責每年的歲修組織管理等。後來秦朝廷、秦各郡皆學習蜀郡的經驗,仍將管水利的機構稱為“都水”。秦統一六國後,對都江堰主要是抓大事。如東漢應劭《風俗通》說,“李冰開成都兩江,始皇得其利以並天下,立其祠”。秦始皇親自下令祭祀李冰,表明了朝廷對都江堰的高度重視。朝廷下令在都江堰渠首修建專門祭祀李冰的廟宇。這活動當與每年的歲修和放水節令相聯繫。

《水經·江水注》說李冰:於玉女房下,自沙郵作三石人,立水中,刻要江神,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是則蜀人旱則籍以為溉,雨則不遏其流……郵在堰上。

秦漢時期,巴蜀地區設立的郵亭甚多,能留名至今的並不多。白沙郵因與都江堰相聯繫,得以留名至今,可以說它是當時巴蜀地區最大、最知名的郵亭之一。李冰將白沙郵建在大堰渠首正上方,又將作為水則的三石人立於郵下,皆非偶然,一方面當是出於大堰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在郵中還設有專人,負責大堰的一些日常管理事務,如觀察水文等。從當時的實際情況看,白沙郵存在著駐軍護堰的可能性。

都江堰在秦統治時期延續了約七十年。根據秦漢時期的設縣、設道制度,戰國晚期至秦代,湔氐道的居民以當地的氐人為主體。李冰時期,無論是都江堰的創建工程,還是以後秦統治成都期間近七十年的歲修工程,都主要是依靠當地氐人原有的部落系統進行管理,派部落或氏族為基本單位。正因如此,在都江堰歷史上保留了許多有關氐人的傳說,其中代表性人物便是楊磨和二郎,在都江堰工程中也遺留下了許多氐人文化的因子。

"

摘要:深淘灘與低作堰,用樸素的哲學思想,以一深一淺、一引一分正確處理了引水與排沙的矛盾。故歷代都把這六字訣奉為至寶,代代相傳,成為維修與護理都江堰的必遵之法。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都江堰結構示意圖


一、都江堰管理

都江堰是成都平原最重大的水利工程,從創建之日始,在管理方面,都是由駐紮在成都的郡府最高長官親自負責。戰國晚期至秦代,都江堰的最高機構為蜀郡郡府。郡守李冰親自領導了創建都江堰的偉大工程。但工程浩大,頗費時日,郡守只能負責大方針,不可能長期駐堰。日常水利事務,則設置了一個專門的水利衙門“都水”,來進行行政管理。值得注意的是,秦時朝廷中也設有“都水”官。

《漢書·百官公卿表》說:“奉常,秦官,……屬官有太樂、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醫六令丞,又均官、都水兩長丞。”如淳曰:“《律》,都水治渠、堤、水門。”《三輔黃圖》雲:“三輔皆有都水也。”三輔,即西漢早期稱京畿之地為三輔。可見秦不僅在朝廷中設有都水官,在郡府中也設有都水官,專管水利事務。秦都水官的設立,從其名稱中帶“都水”二字看,從李冰治水的規模、範圍、時間看,從成都二江又有“都江”之名的情況看,可能是由蜀郡首創其制。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李冰石像


李冰在創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時,為管理方便,同時在郡府中設置了都水衙門,主管全郡水利事務,當然當時以都江堰為大宗,並具體負責每年的歲修組織管理等。後來秦朝廷、秦各郡皆學習蜀郡的經驗,仍將管水利的機構稱為“都水”。秦統一六國後,對都江堰主要是抓大事。如東漢應劭《風俗通》說,“李冰開成都兩江,始皇得其利以並天下,立其祠”。秦始皇親自下令祭祀李冰,表明了朝廷對都江堰的高度重視。朝廷下令在都江堰渠首修建專門祭祀李冰的廟宇。這活動當與每年的歲修和放水節令相聯繫。

《水經·江水注》說李冰:於玉女房下,自沙郵作三石人,立水中,刻要江神,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是則蜀人旱則籍以為溉,雨則不遏其流……郵在堰上。

秦漢時期,巴蜀地區設立的郵亭甚多,能留名至今的並不多。白沙郵因與都江堰相聯繫,得以留名至今,可以說它是當時巴蜀地區最大、最知名的郵亭之一。李冰將白沙郵建在大堰渠首正上方,又將作為水則的三石人立於郵下,皆非偶然,一方面當是出於大堰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在郵中還設有專人,負責大堰的一些日常管理事務,如觀察水文等。從當時的實際情況看,白沙郵存在著駐軍護堰的可能性。

都江堰在秦統治時期延續了約七十年。根據秦漢時期的設縣、設道制度,戰國晚期至秦代,湔氐道的居民以當地的氐人為主體。李冰時期,無論是都江堰的創建工程,還是以後秦統治成都期間近七十年的歲修工程,都主要是依靠當地氐人原有的部落系統進行管理,派部落或氏族為基本單位。正因如此,在都江堰歷史上保留了許多有關氐人的傳說,其中代表性人物便是楊磨和二郎,在都江堰工程中也遺留下了許多氐人文化的因子。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六字訣


兩漢時期,都江堰的歲修工程,由都水衙門主持,並由高級官吏親自主持每年祭祠李冰的活動。東漢一代,封閉、割據式的豪族經濟高度發展,但整個都江堰灌溉水系並沒有因此受損。這反映出當時“都水”管理體系獨立於縣地方行政部門,具有相當的權力。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認為都江堰系全國農耕之本,國之所資,親自抓有關管理工作。《水經·江水注》注引《益州記》說:“諸葛亮在都江堰專設堰官,又徵丁一千二百人駐防都江堰。”這是都江堰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堰官帶武裝的確切記載。從現有資料看,在都江堰實行堰官帶武裝管理體制的只有蜀漢和元代。表明當時大堰治安形勢較為緊張。

三國時期,西蜀豪族經濟各有武裝,爭水事件經常發生。堰官手握兵權,在灌區應主要是針對豪族勢力。都江堰位於成都平原與川西高原交匯點上,高原上“西戎”勢力強大,不能不有所防備。堰官武裝主要有以下職能:一,管理都江堰的日常安全保護、維修和歲修工程。二,對灌區實行計劃分配用水,科學用水,節約用水。在當時的背景下,此任務必須有軍隊才可能實施。可以說諸葛亮是我國節約用水的鼻祖。蜀漢時期,都江堰灌溉水利系統一直運行良好,與此有關。“堰官”直接接受蜀漢朝廷管轄,不受郡、縣地方干擾。另外,建興十四年(236)四月,後主親到都江堰,參加李冰生日的祭祀活動,顯示一國之君對水利的高度重視。

"

摘要:深淘灘與低作堰,用樸素的哲學思想,以一深一淺、一引一分正確處理了引水與排沙的矛盾。故歷代都把這六字訣奉為至寶,代代相傳,成為維修與護理都江堰的必遵之法。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都江堰結構示意圖


一、都江堰管理

都江堰是成都平原最重大的水利工程,從創建之日始,在管理方面,都是由駐紮在成都的郡府最高長官親自負責。戰國晚期至秦代,都江堰的最高機構為蜀郡郡府。郡守李冰親自領導了創建都江堰的偉大工程。但工程浩大,頗費時日,郡守只能負責大方針,不可能長期駐堰。日常水利事務,則設置了一個專門的水利衙門“都水”,來進行行政管理。值得注意的是,秦時朝廷中也設有“都水”官。

《漢書·百官公卿表》說:“奉常,秦官,……屬官有太樂、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醫六令丞,又均官、都水兩長丞。”如淳曰:“《律》,都水治渠、堤、水門。”《三輔黃圖》雲:“三輔皆有都水也。”三輔,即西漢早期稱京畿之地為三輔。可見秦不僅在朝廷中設有都水官,在郡府中也設有都水官,專管水利事務。秦都水官的設立,從其名稱中帶“都水”二字看,從李冰治水的規模、範圍、時間看,從成都二江又有“都江”之名的情況看,可能是由蜀郡首創其制。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李冰石像


李冰在創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時,為管理方便,同時在郡府中設置了都水衙門,主管全郡水利事務,當然當時以都江堰為大宗,並具體負責每年的歲修組織管理等。後來秦朝廷、秦各郡皆學習蜀郡的經驗,仍將管水利的機構稱為“都水”。秦統一六國後,對都江堰主要是抓大事。如東漢應劭《風俗通》說,“李冰開成都兩江,始皇得其利以並天下,立其祠”。秦始皇親自下令祭祀李冰,表明了朝廷對都江堰的高度重視。朝廷下令在都江堰渠首修建專門祭祀李冰的廟宇。這活動當與每年的歲修和放水節令相聯繫。

《水經·江水注》說李冰:於玉女房下,自沙郵作三石人,立水中,刻要江神,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是則蜀人旱則籍以為溉,雨則不遏其流……郵在堰上。

秦漢時期,巴蜀地區設立的郵亭甚多,能留名至今的並不多。白沙郵因與都江堰相聯繫,得以留名至今,可以說它是當時巴蜀地區最大、最知名的郵亭之一。李冰將白沙郵建在大堰渠首正上方,又將作為水則的三石人立於郵下,皆非偶然,一方面當是出於大堰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在郵中還設有專人,負責大堰的一些日常管理事務,如觀察水文等。從當時的實際情況看,白沙郵存在著駐軍護堰的可能性。

都江堰在秦統治時期延續了約七十年。根據秦漢時期的設縣、設道制度,戰國晚期至秦代,湔氐道的居民以當地的氐人為主體。李冰時期,無論是都江堰的創建工程,還是以後秦統治成都期間近七十年的歲修工程,都主要是依靠當地氐人原有的部落系統進行管理,派部落或氏族為基本單位。正因如此,在都江堰歷史上保留了許多有關氐人的傳說,其中代表性人物便是楊磨和二郎,在都江堰工程中也遺留下了許多氐人文化的因子。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六字訣


兩漢時期,都江堰的歲修工程,由都水衙門主持,並由高級官吏親自主持每年祭祠李冰的活動。東漢一代,封閉、割據式的豪族經濟高度發展,但整個都江堰灌溉水系並沒有因此受損。這反映出當時“都水”管理體系獨立於縣地方行政部門,具有相當的權力。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認為都江堰系全國農耕之本,國之所資,親自抓有關管理工作。《水經·江水注》注引《益州記》說:“諸葛亮在都江堰專設堰官,又徵丁一千二百人駐防都江堰。”這是都江堰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堰官帶武裝的確切記載。從現有資料看,在都江堰實行堰官帶武裝管理體制的只有蜀漢和元代。表明當時大堰治安形勢較為緊張。

三國時期,西蜀豪族經濟各有武裝,爭水事件經常發生。堰官手握兵權,在灌區應主要是針對豪族勢力。都江堰位於成都平原與川西高原交匯點上,高原上“西戎”勢力強大,不能不有所防備。堰官武裝主要有以下職能:一,管理都江堰的日常安全保護、維修和歲修工程。二,對灌區實行計劃分配用水,科學用水,節約用水。在當時的背景下,此任務必須有軍隊才可能實施。可以說諸葛亮是我國節約用水的鼻祖。蜀漢時期,都江堰灌溉水利系統一直運行良好,與此有關。“堰官”直接接受蜀漢朝廷管轄,不受郡、縣地方干擾。另外,建興十四年(236)四月,後主親到都江堰,參加李冰生日的祭祀活動,顯示一國之君對水利的高度重視。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都江堰全貌


二、治水經驗總結

都江堰在水利管理、工程管理、水工技術管理諸方面,皆頗具特色。其中一個突出的表現,便是用“六字訣”、“八字格言”、“三字經”來總結、歸納都江堰的治水法則。這些治水法則是古代都江堰工程管理、水工技術管理的最高準則,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最重要的規章制度。這些法則皆刻石立在二王廟內,皆朗朗上口,言簡意賅,畫龍點睛,凝練警策,便記憶、利推廣,又是與漢字文化高度結合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是我國傳統文化、都江堰水文化的一株奇葩。

歷史上,由於天災人禍等原因,都江堰曾多次遭受嚴重破壞,但都很快便能恢復。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這些治水法則起了重要作用。“檢其左、堰其右”,最早見於樑李膺《益州記》。它是對李冰創建都江堰後,迄兩漢時期,都江堰渠首樞紐平面佈局的總結,同時也是都江堰渠首樞紐平面佈局的基本法則。它形象地指出了都江堰渠首樞紐佈置的輪廓和具體做法。都江堰渠首樞紐的任務是以內江分流引水為主的。

"

摘要:深淘灘與低作堰,用樸素的哲學思想,以一深一淺、一引一分正確處理了引水與排沙的矛盾。故歷代都把這六字訣奉為至寶,代代相傳,成為維修與護理都江堰的必遵之法。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都江堰結構示意圖


一、都江堰管理

都江堰是成都平原最重大的水利工程,從創建之日始,在管理方面,都是由駐紮在成都的郡府最高長官親自負責。戰國晚期至秦代,都江堰的最高機構為蜀郡郡府。郡守李冰親自領導了創建都江堰的偉大工程。但工程浩大,頗費時日,郡守只能負責大方針,不可能長期駐堰。日常水利事務,則設置了一個專門的水利衙門“都水”,來進行行政管理。值得注意的是,秦時朝廷中也設有“都水”官。

《漢書·百官公卿表》說:“奉常,秦官,……屬官有太樂、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醫六令丞,又均官、都水兩長丞。”如淳曰:“《律》,都水治渠、堤、水門。”《三輔黃圖》雲:“三輔皆有都水也。”三輔,即西漢早期稱京畿之地為三輔。可見秦不僅在朝廷中設有都水官,在郡府中也設有都水官,專管水利事務。秦都水官的設立,從其名稱中帶“都水”二字看,從李冰治水的規模、範圍、時間看,從成都二江又有“都江”之名的情況看,可能是由蜀郡首創其制。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李冰石像


李冰在創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時,為管理方便,同時在郡府中設置了都水衙門,主管全郡水利事務,當然當時以都江堰為大宗,並具體負責每年的歲修組織管理等。後來秦朝廷、秦各郡皆學習蜀郡的經驗,仍將管水利的機構稱為“都水”。秦統一六國後,對都江堰主要是抓大事。如東漢應劭《風俗通》說,“李冰開成都兩江,始皇得其利以並天下,立其祠”。秦始皇親自下令祭祀李冰,表明了朝廷對都江堰的高度重視。朝廷下令在都江堰渠首修建專門祭祀李冰的廟宇。這活動當與每年的歲修和放水節令相聯繫。

《水經·江水注》說李冰:於玉女房下,自沙郵作三石人,立水中,刻要江神,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是則蜀人旱則籍以為溉,雨則不遏其流……郵在堰上。

秦漢時期,巴蜀地區設立的郵亭甚多,能留名至今的並不多。白沙郵因與都江堰相聯繫,得以留名至今,可以說它是當時巴蜀地區最大、最知名的郵亭之一。李冰將白沙郵建在大堰渠首正上方,又將作為水則的三石人立於郵下,皆非偶然,一方面當是出於大堰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在郵中還設有專人,負責大堰的一些日常管理事務,如觀察水文等。從當時的實際情況看,白沙郵存在著駐軍護堰的可能性。

都江堰在秦統治時期延續了約七十年。根據秦漢時期的設縣、設道制度,戰國晚期至秦代,湔氐道的居民以當地的氐人為主體。李冰時期,無論是都江堰的創建工程,還是以後秦統治成都期間近七十年的歲修工程,都主要是依靠當地氐人原有的部落系統進行管理,派部落或氏族為基本單位。正因如此,在都江堰歷史上保留了許多有關氐人的傳說,其中代表性人物便是楊磨和二郎,在都江堰工程中也遺留下了許多氐人文化的因子。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六字訣


兩漢時期,都江堰的歲修工程,由都水衙門主持,並由高級官吏親自主持每年祭祠李冰的活動。東漢一代,封閉、割據式的豪族經濟高度發展,但整個都江堰灌溉水系並沒有因此受損。這反映出當時“都水”管理體系獨立於縣地方行政部門,具有相當的權力。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認為都江堰系全國農耕之本,國之所資,親自抓有關管理工作。《水經·江水注》注引《益州記》說:“諸葛亮在都江堰專設堰官,又徵丁一千二百人駐防都江堰。”這是都江堰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堰官帶武裝的確切記載。從現有資料看,在都江堰實行堰官帶武裝管理體制的只有蜀漢和元代。表明當時大堰治安形勢較為緊張。

三國時期,西蜀豪族經濟各有武裝,爭水事件經常發生。堰官手握兵權,在灌區應主要是針對豪族勢力。都江堰位於成都平原與川西高原交匯點上,高原上“西戎”勢力強大,不能不有所防備。堰官武裝主要有以下職能:一,管理都江堰的日常安全保護、維修和歲修工程。二,對灌區實行計劃分配用水,科學用水,節約用水。在當時的背景下,此任務必須有軍隊才可能實施。可以說諸葛亮是我國節約用水的鼻祖。蜀漢時期,都江堰灌溉水利系統一直運行良好,與此有關。“堰官”直接接受蜀漢朝廷管轄,不受郡、縣地方干擾。另外,建興十四年(236)四月,後主親到都江堰,參加李冰生日的祭祀活動,顯示一國之君對水利的高度重視。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都江堰全貌


二、治水經驗總結

都江堰在水利管理、工程管理、水工技術管理諸方面,皆頗具特色。其中一個突出的表現,便是用“六字訣”、“八字格言”、“三字經”來總結、歸納都江堰的治水法則。這些治水法則是古代都江堰工程管理、水工技術管理的最高準則,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最重要的規章制度。這些法則皆刻石立在二王廟內,皆朗朗上口,言簡意賅,畫龍點睛,凝練警策,便記憶、利推廣,又是與漢字文化高度結合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是我國傳統文化、都江堰水文化的一株奇葩。

歷史上,由於天災人禍等原因,都江堰曾多次遭受嚴重破壞,但都很快便能恢復。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這些治水法則起了重要作用。“檢其左、堰其右”,最早見於樑李膺《益州記》。它是對李冰創建都江堰後,迄兩漢時期,都江堰渠首樞紐平面佈局的總結,同時也是都江堰渠首樞紐平面佈局的基本法則。它形象地指出了都江堰渠首樞紐佈置的輪廓和具體做法。都江堰渠首樞紐的任務是以內江分流引水為主的。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都江堰和青城山


深淘灘、低作堰”是都江堰渠首樞紐立面佈置的法則,最早見於樑李膺《益州記》。關於此六字訣,歷代評價甚高,如:“治水之法”、“萬世治水者法”、“檢江立堰之法”、“千古治堰之要訣”等。它究竟產生於何時,始載於哪部文獻,卻頗有爭議。一般認為,六字訣出於李冰,這幾乎是蜀地治水者和有關學者的一致看法。深淘灘,就是指每年歲修時,把寶瓶口上游鳳棲窩一段河槽中淤積下來的沙石徹底挖淘。用人工辦法以補充水流排沙之不足。目的是要保證下游引水的水位,保證灌溉用水。古有“深淘一寸,得水一寸,深淘一尺,得水一尺”之說。所謂深淘也是相對的,只是達到一定的深度,過深則在寶瓶口形成門檻,影響水流流態。古人深淘標準,皆樹以標誌,或以石馬、或以臥鐵、或以銅標及標準臺。目的在於保證春灌期間內江有足夠的過水斷面,從而保證寶瓶口引進足夠的水量。

"

摘要:深淘灘與低作堰,用樸素的哲學思想,以一深一淺、一引一分正確處理了引水與排沙的矛盾。故歷代都把這六字訣奉為至寶,代代相傳,成為維修與護理都江堰的必遵之法。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都江堰結構示意圖


一、都江堰管理

都江堰是成都平原最重大的水利工程,從創建之日始,在管理方面,都是由駐紮在成都的郡府最高長官親自負責。戰國晚期至秦代,都江堰的最高機構為蜀郡郡府。郡守李冰親自領導了創建都江堰的偉大工程。但工程浩大,頗費時日,郡守只能負責大方針,不可能長期駐堰。日常水利事務,則設置了一個專門的水利衙門“都水”,來進行行政管理。值得注意的是,秦時朝廷中也設有“都水”官。

《漢書·百官公卿表》說:“奉常,秦官,……屬官有太樂、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醫六令丞,又均官、都水兩長丞。”如淳曰:“《律》,都水治渠、堤、水門。”《三輔黃圖》雲:“三輔皆有都水也。”三輔,即西漢早期稱京畿之地為三輔。可見秦不僅在朝廷中設有都水官,在郡府中也設有都水官,專管水利事務。秦都水官的設立,從其名稱中帶“都水”二字看,從李冰治水的規模、範圍、時間看,從成都二江又有“都江”之名的情況看,可能是由蜀郡首創其制。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李冰石像


李冰在創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時,為管理方便,同時在郡府中設置了都水衙門,主管全郡水利事務,當然當時以都江堰為大宗,並具體負責每年的歲修組織管理等。後來秦朝廷、秦各郡皆學習蜀郡的經驗,仍將管水利的機構稱為“都水”。秦統一六國後,對都江堰主要是抓大事。如東漢應劭《風俗通》說,“李冰開成都兩江,始皇得其利以並天下,立其祠”。秦始皇親自下令祭祀李冰,表明了朝廷對都江堰的高度重視。朝廷下令在都江堰渠首修建專門祭祀李冰的廟宇。這活動當與每年的歲修和放水節令相聯繫。

《水經·江水注》說李冰:於玉女房下,自沙郵作三石人,立水中,刻要江神,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是則蜀人旱則籍以為溉,雨則不遏其流……郵在堰上。

秦漢時期,巴蜀地區設立的郵亭甚多,能留名至今的並不多。白沙郵因與都江堰相聯繫,得以留名至今,可以說它是當時巴蜀地區最大、最知名的郵亭之一。李冰將白沙郵建在大堰渠首正上方,又將作為水則的三石人立於郵下,皆非偶然,一方面當是出於大堰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在郵中還設有專人,負責大堰的一些日常管理事務,如觀察水文等。從當時的實際情況看,白沙郵存在著駐軍護堰的可能性。

都江堰在秦統治時期延續了約七十年。根據秦漢時期的設縣、設道制度,戰國晚期至秦代,湔氐道的居民以當地的氐人為主體。李冰時期,無論是都江堰的創建工程,還是以後秦統治成都期間近七十年的歲修工程,都主要是依靠當地氐人原有的部落系統進行管理,派部落或氏族為基本單位。正因如此,在都江堰歷史上保留了許多有關氐人的傳說,其中代表性人物便是楊磨和二郎,在都江堰工程中也遺留下了許多氐人文化的因子。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六字訣


兩漢時期,都江堰的歲修工程,由都水衙門主持,並由高級官吏親自主持每年祭祠李冰的活動。東漢一代,封閉、割據式的豪族經濟高度發展,但整個都江堰灌溉水系並沒有因此受損。這反映出當時“都水”管理體系獨立於縣地方行政部門,具有相當的權力。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認為都江堰系全國農耕之本,國之所資,親自抓有關管理工作。《水經·江水注》注引《益州記》說:“諸葛亮在都江堰專設堰官,又徵丁一千二百人駐防都江堰。”這是都江堰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堰官帶武裝的確切記載。從現有資料看,在都江堰實行堰官帶武裝管理體制的只有蜀漢和元代。表明當時大堰治安形勢較為緊張。

三國時期,西蜀豪族經濟各有武裝,爭水事件經常發生。堰官手握兵權,在灌區應主要是針對豪族勢力。都江堰位於成都平原與川西高原交匯點上,高原上“西戎”勢力強大,不能不有所防備。堰官武裝主要有以下職能:一,管理都江堰的日常安全保護、維修和歲修工程。二,對灌區實行計劃分配用水,科學用水,節約用水。在當時的背景下,此任務必須有軍隊才可能實施。可以說諸葛亮是我國節約用水的鼻祖。蜀漢時期,都江堰灌溉水利系統一直運行良好,與此有關。“堰官”直接接受蜀漢朝廷管轄,不受郡、縣地方干擾。另外,建興十四年(236)四月,後主親到都江堰,參加李冰生日的祭祀活動,顯示一國之君對水利的高度重視。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都江堰全貌


二、治水經驗總結

都江堰在水利管理、工程管理、水工技術管理諸方面,皆頗具特色。其中一個突出的表現,便是用“六字訣”、“八字格言”、“三字經”來總結、歸納都江堰的治水法則。這些治水法則是古代都江堰工程管理、水工技術管理的最高準則,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最重要的規章制度。這些法則皆刻石立在二王廟內,皆朗朗上口,言簡意賅,畫龍點睛,凝練警策,便記憶、利推廣,又是與漢字文化高度結合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是我國傳統文化、都江堰水文化的一株奇葩。

歷史上,由於天災人禍等原因,都江堰曾多次遭受嚴重破壞,但都很快便能恢復。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這些治水法則起了重要作用。“檢其左、堰其右”,最早見於樑李膺《益州記》。它是對李冰創建都江堰後,迄兩漢時期,都江堰渠首樞紐平面佈局的總結,同時也是都江堰渠首樞紐平面佈局的基本法則。它形象地指出了都江堰渠首樞紐佈置的輪廓和具體做法。都江堰渠首樞紐的任務是以內江分流引水為主的。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都江堰和青城山


深淘灘、低作堰”是都江堰渠首樞紐立面佈置的法則,最早見於樑李膺《益州記》。關於此六字訣,歷代評價甚高,如:“治水之法”、“萬世治水者法”、“檢江立堰之法”、“千古治堰之要訣”等。它究竟產生於何時,始載於哪部文獻,卻頗有爭議。一般認為,六字訣出於李冰,這幾乎是蜀地治水者和有關學者的一致看法。深淘灘,就是指每年歲修時,把寶瓶口上游鳳棲窩一段河槽中淤積下來的沙石徹底挖淘。用人工辦法以補充水流排沙之不足。目的是要保證下游引水的水位,保證灌溉用水。古有“深淘一寸,得水一寸,深淘一尺,得水一尺”之說。所謂深淘也是相對的,只是達到一定的深度,過深則在寶瓶口形成門檻,影響水流流態。古人深淘標準,皆樹以標誌,或以石馬、或以臥鐵、或以銅標及標準臺。目的在於保證春灌期間內江有足夠的過水斷面,從而保證寶瓶口引進足夠的水量。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安鎖瀾橋


低作堰,即低作飛沙堰和人字堤。飛沙堰是用籠石壘成,即先鋪順籠,再在順籠上包鋪順著溢流方向的筷子籠。所謂淺包,就是少鋪幾層筷子籠,不要作得太高。飛沙堰集分、排、控三種功用於一身,既排沙,又分洪,還要控制入內江水量,既是一個排沙道,也是一個溢洪道。經一年的沖刷,其堰堤上的竹籠等建築已基本損壞,堰內外堆積大量沙石,必須全面維修,次年才能正常工作,發揮效益。維修此堰的關鍵是在“低”、“淺”上下功夫。不宜過高,過高就會減弱它的功能。它低到什麼程度,要根據保證春灌用水流量相應的水位高程來確定。以寶瓶口觀測水位的舊水則來衡量,沙堰堰頂高程相當於十三劃就夠了。

另外就飛沙堰的飛沙、洩洪及其自身安全而言,低作堰也是有利的。都江堰鳳棲窩河段,每年冬末沙石淤積量在一萬立方米左右,數量大略固定。每年冬春水枯時,在魚嘴處先後分別攔斷內、外江,進行清淘。如冬末不斷流歲修淘淤,或淘淤不到原河床,則來年就引水不夠,難以滿足灌區抗禦春旱的用水要求。若鳳棲窩河段清淤徹底,則寶瓶口即可全部引進內江340立方米/秒流量,飛沙堰不會溢流。當然也可以不清淤或少清淤,加高飛沙堰頂,以導引更多流量進入寶瓶口,但這樣就將減少飛沙堰宣洩內江洪水的能力,寶瓶口多進洪水,又將造成灌區水害。因此堰頂不能築高,而要“低作”。淺包人字堤,就是在“堤後用筷子籠橫排密抵,埂既堅牢,又能滲水讓水”。“低作”、“淺包”的目的,是可以“使有餘之渠水洩於外江”,不然的話,江漲橫溢,外江不能洩水,而水勢偏注內江,成都一帶也會有洪水。

"

摘要:深淘灘與低作堰,用樸素的哲學思想,以一深一淺、一引一分正確處理了引水與排沙的矛盾。故歷代都把這六字訣奉為至寶,代代相傳,成為維修與護理都江堰的必遵之法。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都江堰結構示意圖


一、都江堰管理

都江堰是成都平原最重大的水利工程,從創建之日始,在管理方面,都是由駐紮在成都的郡府最高長官親自負責。戰國晚期至秦代,都江堰的最高機構為蜀郡郡府。郡守李冰親自領導了創建都江堰的偉大工程。但工程浩大,頗費時日,郡守只能負責大方針,不可能長期駐堰。日常水利事務,則設置了一個專門的水利衙門“都水”,來進行行政管理。值得注意的是,秦時朝廷中也設有“都水”官。

《漢書·百官公卿表》說:“奉常,秦官,……屬官有太樂、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醫六令丞,又均官、都水兩長丞。”如淳曰:“《律》,都水治渠、堤、水門。”《三輔黃圖》雲:“三輔皆有都水也。”三輔,即西漢早期稱京畿之地為三輔。可見秦不僅在朝廷中設有都水官,在郡府中也設有都水官,專管水利事務。秦都水官的設立,從其名稱中帶“都水”二字看,從李冰治水的規模、範圍、時間看,從成都二江又有“都江”之名的情況看,可能是由蜀郡首創其制。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李冰石像


李冰在創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時,為管理方便,同時在郡府中設置了都水衙門,主管全郡水利事務,當然當時以都江堰為大宗,並具體負責每年的歲修組織管理等。後來秦朝廷、秦各郡皆學習蜀郡的經驗,仍將管水利的機構稱為“都水”。秦統一六國後,對都江堰主要是抓大事。如東漢應劭《風俗通》說,“李冰開成都兩江,始皇得其利以並天下,立其祠”。秦始皇親自下令祭祀李冰,表明了朝廷對都江堰的高度重視。朝廷下令在都江堰渠首修建專門祭祀李冰的廟宇。這活動當與每年的歲修和放水節令相聯繫。

《水經·江水注》說李冰:於玉女房下,自沙郵作三石人,立水中,刻要江神,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是則蜀人旱則籍以為溉,雨則不遏其流……郵在堰上。

秦漢時期,巴蜀地區設立的郵亭甚多,能留名至今的並不多。白沙郵因與都江堰相聯繫,得以留名至今,可以說它是當時巴蜀地區最大、最知名的郵亭之一。李冰將白沙郵建在大堰渠首正上方,又將作為水則的三石人立於郵下,皆非偶然,一方面當是出於大堰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在郵中還設有專人,負責大堰的一些日常管理事務,如觀察水文等。從當時的實際情況看,白沙郵存在著駐軍護堰的可能性。

都江堰在秦統治時期延續了約七十年。根據秦漢時期的設縣、設道制度,戰國晚期至秦代,湔氐道的居民以當地的氐人為主體。李冰時期,無論是都江堰的創建工程,還是以後秦統治成都期間近七十年的歲修工程,都主要是依靠當地氐人原有的部落系統進行管理,派部落或氏族為基本單位。正因如此,在都江堰歷史上保留了許多有關氐人的傳說,其中代表性人物便是楊磨和二郎,在都江堰工程中也遺留下了許多氐人文化的因子。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六字訣


兩漢時期,都江堰的歲修工程,由都水衙門主持,並由高級官吏親自主持每年祭祠李冰的活動。東漢一代,封閉、割據式的豪族經濟高度發展,但整個都江堰灌溉水系並沒有因此受損。這反映出當時“都水”管理體系獨立於縣地方行政部門,具有相當的權力。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認為都江堰系全國農耕之本,國之所資,親自抓有關管理工作。《水經·江水注》注引《益州記》說:“諸葛亮在都江堰專設堰官,又徵丁一千二百人駐防都江堰。”這是都江堰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堰官帶武裝的確切記載。從現有資料看,在都江堰實行堰官帶武裝管理體制的只有蜀漢和元代。表明當時大堰治安形勢較為緊張。

三國時期,西蜀豪族經濟各有武裝,爭水事件經常發生。堰官手握兵權,在灌區應主要是針對豪族勢力。都江堰位於成都平原與川西高原交匯點上,高原上“西戎”勢力強大,不能不有所防備。堰官武裝主要有以下職能:一,管理都江堰的日常安全保護、維修和歲修工程。二,對灌區實行計劃分配用水,科學用水,節約用水。在當時的背景下,此任務必須有軍隊才可能實施。可以說諸葛亮是我國節約用水的鼻祖。蜀漢時期,都江堰灌溉水利系統一直運行良好,與此有關。“堰官”直接接受蜀漢朝廷管轄,不受郡、縣地方干擾。另外,建興十四年(236)四月,後主親到都江堰,參加李冰生日的祭祀活動,顯示一國之君對水利的高度重視。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都江堰全貌


二、治水經驗總結

都江堰在水利管理、工程管理、水工技術管理諸方面,皆頗具特色。其中一個突出的表現,便是用“六字訣”、“八字格言”、“三字經”來總結、歸納都江堰的治水法則。這些治水法則是古代都江堰工程管理、水工技術管理的最高準則,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最重要的規章制度。這些法則皆刻石立在二王廟內,皆朗朗上口,言簡意賅,畫龍點睛,凝練警策,便記憶、利推廣,又是與漢字文化高度結合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是我國傳統文化、都江堰水文化的一株奇葩。

歷史上,由於天災人禍等原因,都江堰曾多次遭受嚴重破壞,但都很快便能恢復。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這些治水法則起了重要作用。“檢其左、堰其右”,最早見於樑李膺《益州記》。它是對李冰創建都江堰後,迄兩漢時期,都江堰渠首樞紐平面佈局的總結,同時也是都江堰渠首樞紐平面佈局的基本法則。它形象地指出了都江堰渠首樞紐佈置的輪廓和具體做法。都江堰渠首樞紐的任務是以內江分流引水為主的。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都江堰和青城山


深淘灘、低作堰”是都江堰渠首樞紐立面佈置的法則,最早見於樑李膺《益州記》。關於此六字訣,歷代評價甚高,如:“治水之法”、“萬世治水者法”、“檢江立堰之法”、“千古治堰之要訣”等。它究竟產生於何時,始載於哪部文獻,卻頗有爭議。一般認為,六字訣出於李冰,這幾乎是蜀地治水者和有關學者的一致看法。深淘灘,就是指每年歲修時,把寶瓶口上游鳳棲窩一段河槽中淤積下來的沙石徹底挖淘。用人工辦法以補充水流排沙之不足。目的是要保證下游引水的水位,保證灌溉用水。古有“深淘一寸,得水一寸,深淘一尺,得水一尺”之說。所謂深淘也是相對的,只是達到一定的深度,過深則在寶瓶口形成門檻,影響水流流態。古人深淘標準,皆樹以標誌,或以石馬、或以臥鐵、或以銅標及標準臺。目的在於保證春灌期間內江有足夠的過水斷面,從而保證寶瓶口引進足夠的水量。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安鎖瀾橋


低作堰,即低作飛沙堰和人字堤。飛沙堰是用籠石壘成,即先鋪順籠,再在順籠上包鋪順著溢流方向的筷子籠。所謂淺包,就是少鋪幾層筷子籠,不要作得太高。飛沙堰集分、排、控三種功用於一身,既排沙,又分洪,還要控制入內江水量,既是一個排沙道,也是一個溢洪道。經一年的沖刷,其堰堤上的竹籠等建築已基本損壞,堰內外堆積大量沙石,必須全面維修,次年才能正常工作,發揮效益。維修此堰的關鍵是在“低”、“淺”上下功夫。不宜過高,過高就會減弱它的功能。它低到什麼程度,要根據保證春灌用水流量相應的水位高程來確定。以寶瓶口觀測水位的舊水則來衡量,沙堰堰頂高程相當於十三劃就夠了。

另外就飛沙堰的飛沙、洩洪及其自身安全而言,低作堰也是有利的。都江堰鳳棲窩河段,每年冬末沙石淤積量在一萬立方米左右,數量大略固定。每年冬春水枯時,在魚嘴處先後分別攔斷內、外江,進行清淘。如冬末不斷流歲修淘淤,或淘淤不到原河床,則來年就引水不夠,難以滿足灌區抗禦春旱的用水要求。若鳳棲窩河段清淤徹底,則寶瓶口即可全部引進內江340立方米/秒流量,飛沙堰不會溢流。當然也可以不清淤或少清淤,加高飛沙堰頂,以導引更多流量進入寶瓶口,但這樣就將減少飛沙堰宣洩內江洪水的能力,寶瓶口多進洪水,又將造成灌區水害。因此堰頂不能築高,而要“低作”。淺包人字堤,就是在“堤後用筷子籠橫排密抵,埂既堅牢,又能滲水讓水”。“低作”、“淺包”的目的,是可以“使有餘之渠水洩於外江”,不然的話,江漲橫溢,外江不能洩水,而水勢偏注內江,成都一帶也會有洪水。

秦漢三國時期,治理都江堰的“六字訣”

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


深淘灘與低作堰,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兩個方面。它用樸素的哲學思想,以一深一淺、一引一分正確處理了引水與排沙的矛盾。故歷代都把這六字訣奉為至寶,代代相傳,成為維修與護理都江堰的必遵之法。“六字訣”對兩千多年來都江堰的治理,有極大的指導意義和深刻的影響。

參考文獻: 《北堂書鈔 》、《風俗通 》、《華陽國志》、 《水經注 》、《益州記 》、《灌縣治水記 》、《蜀水經 》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