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額大書昭烈廟,為何世人卻道武侯祠

去成都錦官城外必先看杜甫草堂,再遊武侯祠。何故?蓋因杜甫一首《蜀相》詩為武侯祠代言。據說為紀念諸葛亮,全國共建有9處武侯祠,卻以成都最為有名。

門額大書昭烈廟,為何世人卻道武侯祠

”劉備廟“乎,“武侯祠”乎?洛釗文圖

在已故老作家汪曾祺看來,他到過的城市裡,成都是最安靜,最乾淨的。在寬平的街上走走,使人覺得很輕鬆,很自由。成都人的舉止言談都透著悠閒。這種悠閒似乎脫離了時代。

門額大書昭烈廟,為何世人卻道武侯祠

”劉備廟“乎,“武侯祠”乎?洛釗文圖

寬窄巷子如此生氣勃勃,商賈雲集,文化氣氛濃烈。高檔會所、公館餐飲與下里巴人的“三大炮”“酸辣粉”小吃接踵比肩。西式酒吧、川菜餐館,迎接一波又一波外國名流與本土食客,成為此地的文化名片。川劇摺子、蓋碗香茶、變臉、書法、會所小聚·····,幾乎所有的成都商業文化和市井消費,在此拼接、混搭,上演一出成都的民俗大聚焦。

門額大書昭烈廟,為何世人卻道武侯祠

”劉備廟“乎,“武侯祠”乎?洛釗文圖

當然,成都又是一座歷史厚重的溫柔之城。是什麼東西徹底改變了杜甫對成都的看法,並且從生命本質層面上撥動了杜甫那股敏感的詩歌神經呢?草堂!是的,有了草堂之後,杜甫漸漸愛上了這座城,這片土地,這方人民。

門額大書昭烈廟,為何世人卻道武侯祠

”劉備廟“乎,“武侯祠”乎?洛釗文圖

有了草堂之後,杜甫就打算不走了,杜甫應該是成都歷史上第一個“來了就不想離開”的異鄉名人。在浣花溪畔的草堂歲月,是杜甫一生中最靜好、最悠遊不迫的歲月。為了長住久安下來,杜甫開始精心營造著自己的草堂。杜甫在很多地方都曾產生過安居的幻覺,但都沒有實際行動,即使行動了,也沒有用心過,因為杜甫知道那不過是一個風雨飄搖的臨時住所,自己永遠是一個過客。

門額大書昭烈廟,為何世人卻道武侯祠

”劉備廟“乎,“武侯祠”乎?洛釗文圖

但是對於成都的草堂,杜甫的認識和行為迥然不同:這兒將是他的家,永遠的家。杜甫的草堂絕不是一處隨意的暫避風雨的簡陋之所,而是頗具匠心的詩意棲居。

門額大書昭烈廟,為何世人卻道武侯祠

”劉備廟“乎,“武侯祠”乎?洛釗文圖

我們要看武侯祠,須先溫習一下杜甫的《七律 蜀相》,那是流傳千年的不朽之作。“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三股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門額大書昭烈廟,為何世人卻道武侯祠

”劉備廟“乎,“武侯祠”乎?洛釗文圖

武侯祠最大的特點:就是走近武侯祠才發現門樓之上高懸的竟然是“漢昭烈廟”的金字匾額。“昭烈”是劉備死後的諡號,漢昭烈廟也就是劉備廟,按照中國的三綱五常論述,君臣,父子的邏輯,當以“漢昭烈廟”名揚天下方為正統。

門額大書昭烈廟,為何世人卻道武侯祠

”劉備廟“乎,“武侯祠”乎?洛釗文圖

可惜千百年來,老百姓統稱以“武侯祠”一語概之,無不透露出諸葛亮聲名顯赫,具有忠貞冠世的高風亮節和鞠躬盡瘁的獻身精神,且功高蓋主,受萬人景仰。

門額大書昭烈廟,為何世人卻道武侯祠

”劉備廟“乎,“武侯祠”乎?洛釗文圖

“蜀相階前柏,龍蛇捧閟宮, 陰成外江畔,老向惠陵東。 大樹思馮異,甘棠憶召公。 葉凋湘燕雨,樹折海鵬風。 玉壘經綸遠,金刀歷數終。 誰將出師表,一為問昭融”——唐.李商隱《武侯祠古柏》是寫武侯祠的另一佳作。

門額大書昭烈廟,為何世人卻道武侯祠

”劉備廟“乎,“武侯祠”乎?洛釗文圖

惠陵(劉備墓)和漢昭烈廟始建於公元223年,而諸葛亮在病死於五丈原之後,起初並無祠堂,礙於禮制朝廷無意為其建廟。然而百姓太崇拜諸葛亮了,索性私下祭祀,王朝無可奈何於蜀漢景耀6年(公元263年)建成首座諸葛亮廟,一千多年來屢經損毀,明朝重建時與昭烈廟合併,成為罕見的君臣合祭廟。諸葛亮身前封“武鄉侯”,死後諡號“忠武”,故紀念他的祠堂叫做“武侯祠”。

門額大書昭烈廟,為何世人卻道武侯祠

”劉備廟“乎,“武侯祠”乎?洛釗文圖

諸葛先生死後五百多年,當時杜甫參觀的武侯祠還建在少城之內,非此時武侯祠。不過近代在武侯祠博物館合併了原來南郊公園之後,反倒再現了當年柏樹森森之感。南郊公園原來為國民黨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的墓園,依次建有浮雕式石牌坊大門,旌忠門,碑亭等景點,森林覆蓋率達90%,青石板路兩邊參天大樹遮天蔽日,大有曲徑通幽之感。

門額大書昭烈廟,為何世人卻道武侯祠

”劉備廟“乎,“武侯祠”乎?洛釗文圖

進入漢昭烈廟,滿眼皆是與諸葛亮有關的詩詞,楹聯,反倒是先主劉備成了個陪襯人物,如果此廟不供奉諸葛亮,先主廟是否有人光顧還真是個問題。試想一個貧窮積弱的小蜀國如果沒有諸葛丞相的文攻武衛,鼎力擘畫,劉備能否佔據三分天下就難說了。

門額大書昭烈廟,為何世人卻道武侯祠

”劉備廟“乎,“武侯祠”乎?洛釗文圖

諸葛亮不僅才高八斗,更重要的是丞相奉行“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愚忠,我們耳熟能詳的就有七擒孟獲。武侯祠裡頭最精彩的一幅楹聯為清人趙藩所寫: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這幅楹聯高掛諸葛亮殿正中,被推舉為武侯祠諸聯之冠,為歷代學者推崇。

門額大書昭烈廟,為何世人卻道武侯祠

”劉備廟“乎,“武侯祠”乎?洛釗文圖

諸葛亮平南的影響是長久的,至今仍為南方少數民族所懷念,成為民族友好的典範,古代的政治家有幾個能出其右?

門額大書昭烈廟,為何世人卻道武侯祠

”劉備廟“乎,“武侯祠”乎?洛釗文圖

諸葛亮還是忠貞不二的偉人。劉鹹榮有幅對子:勤王事大好兒孫,三世忠貞,史筆猶褒陳庶子。出師表驚人文字,千秋涕淚,墨痕同濺嶽將軍。諸葛亮的兒子及其孫子能力上不能比肩丞相自己,但是為了蜀國的千秋大業,秉承了乃父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作風,古今中外能找出幾例?

門額大書昭烈廟,為何世人卻道武侯祠

”劉備廟“乎,“武侯祠”乎?洛釗文圖

諸葛亮又是個帶有濃重悲劇色彩的人物,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隨後出山輔佐劉備,聯孫抗曹,打敗曹軍於赤壁,攻佔荊州。協助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主持朝政,事必親躬,五次北伐,積勞成疾。

門額大書昭烈廟,為何世人卻道武侯祠

”劉備廟“乎,“武侯祠”乎?洛釗文圖

在武侯祠裡有不少楹聯都或多或少提到這個問題,“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與?”諸葛亮面對昏庸軟弱的阿斗,明知無法戰勝強大的魏國,依然堅定北伐,“與其坐而待斃,不如主動伐之”,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以盡託孤。雖然沒能取得成功,但是這種壯舉和人格魅力實為可歌可泣,難怪杜甫寫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門額大書昭烈廟,為何世人卻道武侯祠

”劉備廟“乎,“武侯祠”乎?洛釗文圖

也許這就是廟門高掛漢昭烈廟,百姓卻統稱“武侯祠”的原因所在了。故後人詩云:門額大書昭烈廟,世人都道武侯祠;由來名位輸勳烈,丞相功高百代思。

門額大書昭烈廟,為何世人卻道武侯祠

”劉備廟“乎,“武侯祠”乎?洛釗文圖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武侯祠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除此之外,我還提到了...

一進武侯祠大門,濃蔭叢中聳立著6座石碑,其中最大的一座為唐代蜀漢丞相諸葛亮武侯祠堂碑,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因其由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寫碑文,書法家柳公權書丹,名將魯建刻字,均很精湛,因此被學界稱為“三絕碑”,不可錯過。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洛釗 更新:2019.03.07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