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端午節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載體

端午節 政治 賽龍舟 粽子 未來網新聞 2017-06-02

中國有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節日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讓它們得到復活和傳承,不僅要讓端午文化“鬧”起來,春節、元宵節等等,我們都可以採取這些靈活多變、與時俱進的方式,讓傳統文化重新釋放出奪目的光彩。

臨近端午,許多人早早制定了遊玩計劃,購物、出行、訪友……3天的小長假還讓人感覺安排不過來,頗不過癮。在忙碌與快節奏的工作與生活中好不容易盼來一個假期,放鬆一下原本無可厚非,而許多人似乎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了端午這個新定的“假”,有意無意或多或少忽視淡化了端午這個傳統的“節”。端午不僅是“假”,更是“節”。我們過端午節,不應將其僅僅看作遊玩的假期,更應關注它所蘊含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更應體念其所代表的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孜孜追求的精神。

關於端午的由來有諸多傳說,但紀念偉大民族詩人屈原是流傳最廣的說法。他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決不隨波逐流,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他奉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精神;他踐行“苟餘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的執著鬥爭精神……他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貞不渝,贏得了廣大人民的深切尊重和懷念,後人在他投江的這一天通過各種方式紀念他,寄託對這位偉大愛國詩人人格情操的無限崇敬。

我們保護傳統文化,首先要從對傳統節日的習俗保護入手。有些習俗,自然不需要每家每戶每個人都去做,這就需要基層政府來牽頭,社區也好,居委會也罷,都可以集中在一起搞些活動。比如,在端午期間,可有組織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祭祀、遊藝、吃粽子、賽龍舟等活動,鼓勵家庭插艾蒿、掛菖蒲。各個地方,也可以根據本地區的風俗習慣、民族習慣組織一些有特色的地方活動。

追本溯源,弘揚傳統文化。雖然關於端午的傳說數不勝數,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那都是華夏文明的一部分,是中國文化長河裡的璀璨明珠。而文明進步的現代人仍然用傳統的方式訴說這古老的故事,追本溯源,去繁化簡,正是想從文化源頭裡尋找到根脈和認同。有人窺覬我們的端午,試圖據為已有。我們豈能將這兩千多年的文化命脈拱手讓與他人?現代中國人不僅要延續這個傳統,而且要過得更加豐富多彩。我們要告訴遺忘者和別人用心者們,端午節與華夏文明血濃於水,我們中華兒女要保持足夠的尊重和敬意,因為我們根深蒂固的民族魂魄裡流淌著龍的熱血。(張驍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