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不知道利箭從哪個方向來——《放學後》書評

你永遠不知道利箭從哪個方向來——《放學後》書評

1.

《放學後》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於1985年以絕對優勢摘得日本推理小說界最重要新人獎——江戶川亂步獎的成名作。正是《放學後》的成功,使當時27歲的東野圭吾決心走上專職寫作道路。

這本書中東野圭吾以本格推理為主,偏向正宗傳統的推理手法,而不是後來他達到巔峰的以龐大眾多線索經緯交錯而成的《白夜行》,或者《幻夜》。本格推理以邏輯至上的推理解謎為主,通過邏輯推理展開情節,比如文中常用的密室殺人即為經典類型之一。 本格派可滿足以解謎為樂趣的讀者,通常儘可能地讓讀者和偵探站在一個平面上,擁有相同數量線索,挑戰讀者是否能與偵探一樣解開謎題。因此,注重公平與理性邏輯,是本類型推理的特徵。

本格推理一般與注重寫實的社會派流派相對,不注重寫實,而以驚險離奇的情節與耐人尋味的詭計吸引人。但是東野圭吾彼時已經展現出對於社會派的關注,有意無意在很多時候加入了現實的描敘,並且摒棄了本格推理中常見的凌駕於眾人智商之上的天才偵探或者天才罪犯的套路,更加貼近現實,無論是解謎過程還是推理過程,都讓讀者有更加身臨其境的代入感。

2.

文章一開始就非常緊張。“我”是一個女校高中數學老師,課後輔導射箭部,因為心思縝密,覺得自己大概有三次被人暗算而未果的經歷。比如從天而降的花盆,澡堂裡隨時可能觸電而亡的插頭,等等。疑雲密佈中,“我”又不能找人傾訴,因為畢竟沒有發生,只能兀自膽戰心驚的猜疑。“我”是一個盡職的老師,但不是一個道德完美的男人,對妻子跋扈,和學生曖昧,一切設定都讓讀者願意繼續讀下去。

後來發生了同校另一個老師在更衣室被殺的事件,“我”聯想種種,更加覺得凶手有可能針對的是“我”,於是對這個案件十分上心。這是一個密室殺人案件,後來被一個聰明細緻的女學生解開了如何進入上鎖的密室的難題,“我”終於略微放心。

但是結果證明“我”是多麼的錯誤。在學校運動會上,教師們喬裝出動遊行,“我”本來扮作小丑結果臨時和另一個老師換裝,當另一個老師又遇害的時候,“我”終於和警察一起重新拼湊所有細節。

結尾當然是出人意料的,那麼多次想殺“我”原來都是幌子,而真正凶手們希望死去的兩個老師看似不經意,其實經過縝密預謀,而且故事之中還有故事,妻子對我積怨良多,她也希望在“我”被人追殺之際,推波助瀾,趁機除掉我。

你永遠不知道利箭從哪個方向來——《放學後》書評

3.

全書最精彩的地方當然是整個推理反轉的過程。首先打破的是凶手一般是單人作案的慣性思維,參與整個謀殺設計的是整整一個射箭部的女生。而“我”對這些女生曾經有過這樣的看法“說到底,她們的智力只有那種程度,根本沒有能夠理解高中數學的記憶容量,即使想理解也做不到。正兒八經地對著那些白痴講解高尚的數學,是在自貶數學的價值。”直到謎題解開的最後,“我”才慢慢意識到,這樣一群女孩子聚集在一起可以發散出多麼巨大的能量。

草長鶯飛的青春,忽如玻璃板生生粉碎。當美麗純粹真實的事物被破壞,重視的回憶和夢想被摧毀時,恨意便開始萌發,恣意蔓延開來。”“我”不是她們恨意聚集的人,實在是不幸中的萬幸。但是在女生們這個看似萬無一失的殺人計劃裡,毫不出錯的只是對真相的誤導和掩蓋,而對於無辜人員的傷害完全忽略不計。比如,她們可以毫不猶豫的用不雅照片來威脅另一個老師幫助她們實施謀殺計劃,讀起來實在讓人不寒而慄。

破解“如何進入上鎖的密室”當然是全書的亮點,但是不僅僅於此,更大的亮點匿藏於後,

幫助警察破解的女生其實也牽連其中, 她這麼做的目的只不過是巧妙的進行一個作案時間的排除,非常漂亮的一記聲東擊西。尤其是“上鎖的密室”的關鍵從來都不是如何“解鎖”,進入密室實際上是利用不同長度的槓桿可以達到開門的目的才是關鍵的時候,讀者們的智商一起被提升到另一個檔次。

後半部扮作老師的小丑被殺雖然破解起來相對容易,但是凶手的真正目的和意圖卻更為混淆不清。最後的關鍵時刻是神來之筆,有人制造迷局,有人利用迷局,還有人害人而沒有成功,但是沒有成功卻成為“我”瞭解整個事件的重要線索。

更加諷刺的是,“我”在瞭解以後,很可能還是成為一個被彈丸射中的黃雀。“我”雖然被女生們作為殺人的幌子,一次又一次逃過危險,誰知道這個營造出來的危險終於變成真正的危局,而這次我完全沒有看到利箭射過來的方向,因此幾乎沒有逃脫的餘地。

4.

總的來說,這是一本非常富於趣味的小說。其深度和佈局也許比不上東野圭吾後來磅礴紛繁的《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獻身》,但是就整個推理結構而言,倒是比他後來的作品更加註重於迷局設計本身。尤其是這種在通常的推理小說中頗具難度的聯合作案互為幫襯的手法的運用,即使東野圭吾後來在《白夜行》和《幻夜》中達到極致和綿延,但是在這裡已經可以看見端倪。

整本書洋溢著一種少有的青春氣息,讓年輕的讀者讀起來非常的容易親近,大概一來是因為作者當時的年齡,二來也是因為校園題材的選擇。“那些青春期的脆弱自尊,輕易不得觸碰,那極有可能成為對他或她一生的打擾。我們都曾經歷那樣純粹、易碎的青春,只是時光的磨礪已讓我們懂得逃避與忍氣吞聲然後慢慢遺忘自己曾經的青春。”所以,這可以當做一本暗黑版的青春系小說來欣賞,看到平靜校園之下的那些正值青春動盪時期女孩子心中的暗湧。然後讀完之後,和每次合上東野圭吾的書一樣,心想,多好啊,我曾經和那樣的故事擦肩而過,或許更加幸運,乾脆對此一無所知。

也許,讀一本這樣的小說會讓我們對別人的內心世界多一分敬畏和疏離,因為你無論如何小心都會不經意的傷害到一些人,而你永遠不知道恨意是怎樣就輕易的生長和蓬勃起來。而當那恨意擋無可擋又一切計劃周密的籠罩著你的時候,它終將變成一隻利箭穿透你心。

你永遠不知道利箭從哪個方向來——《放學後》書評

相關推薦

推薦中...